水电开发催生特高压黄金赛道,赛晶科技成“输电核心装备”关键玩家
近日,随着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话题再度登上热搜,“水电外送”成为公众热议焦点。作为中国最具潜力的水能资源区域之一,西南地区大型水电基地的持续开发,正催生一个更深层次的工程命题:如何将远在高原的清洁电力,安全、高效地送达几千公里之外的东部负荷中心?
答案仍然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十余年来,这项中国原创、全球领先的能源输送体系,不仅成为支撑“西电东送”战略的技术中枢,也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技术进化和装备升级。在这条高压输电“黄金赛道”上,一批深耕核心器件的企业正加速崛起——赛晶科技(0580.HK),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员。
水电开发背后,特高压是唯一“可选项”
中国 80% 以上的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集中于西部(尤以川滇藏交界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及怒江流域为最),决定了大型水电开发天然具有“远距离、集中式、跨区域”的特征。从三峡工程、金沙江白鹤滩电站,到正在规划的怒江、雅砻江流域,几乎每一个千万千瓦级别的水电基地,背后都必须配套特高压通道。
尤其是±800kV及以上等级的特高压直流线路,具备远距离、低损耗、大容量传输能力,成为当前唯一能够支撑“高原送华东”这种超长链条能源配置的技术手段。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特高压工程共 42 项,其中国家电网 38 项、南方电网 4 项,包含 20 条直流线路和 22 条交流线路,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 3 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表示,2025 年还将核准开工“5 直 2 交”共 7 项特高压工程,并储备“12 直 5 交”共 17 项工程,有望在2025—2026 年陆续核准开工,以保障西南水电、沙漠戈壁荒漠风光大基地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外送需求。
这一进程本身,也拉动了一条万亿级别的产业链。不同于传统输电,特高压直流系统对核心装备要求极高,不仅技术门槛高,安全容错率也极低,电容器、滤波器、电抗器、半导体器件等构成其运行核心,一度长期依赖进口。
正因如此,“国产替代、安全可控”成为整个电力装备行业的焦点任务。越是在系统关键节点具备核心制造能力的企业,越能在能源结构重塑中站稳脚跟。
赛晶科技,特高压核心器件的行业领军者
赛晶科技作为业内技术领先并深具影响力的电力电子器件供应商,在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和用电、储能等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截至目前,赛晶科技已参与了超过40个国内外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是阳极饱和电抗器、电力电容器、大功率IGBT、直流支撑电容器等核心器件的国内最主要供应商,尤其在最新实现国产化突破的直流支撑电容器领域处于行业领军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多处于高原、戈壁、严寒或高湿等极端环境,对设备的稳定性、耐压能力、寿命提出极高要求。赛晶相关产品已在直流输电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实现了系列化、高可靠运行验证,显示出其在高压耐候性与工程级可靠性上的深度积累。
未来,水电仍然是中国接下来几十年清洁能源体系中的主力军。而特高压直流输电,早已从一项“技术储备”成为国家能源配置的“基本结构”。 赛晶科技的价值,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得到更加深刻的诠释:它不仅是设备供应商,更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推动者,能源战略安全的底层支撑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