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夸克AI眼镜和小米AI眼镜对比,夸克AI眼镜卖多少钱会爆?

周末全球人工智能大会,阿里巴巴$阿里巴巴(BABA)$  发布了首款AI眼镜。从公布数据来看,定位相比小米$小米集团-W(01810)$  AI眼镜更为高端,对标Meta$Meta Platforms, Inc.(META)$  的AI眼镜Ray-Ban(2766元起)。目前全球AI眼镜之所以还未普及,除了技术和供应链还处于上升期,其他更关键是价格还太高。目前市场基础版本都在2000左右,加上自配镜片,整体得2500左右。

试想如果AI眼镜普及如手机,订单量应该要大到,足以将供应链成本大幅降下来。再加上阿里系、蚂蚁系各个兄弟都分摊补贴一些成本。最终我个人猜测,第一个基础版本1088起,配套赠送淘宝88VIP会员、QQ音乐/网易云音乐会员。半年后,推出一个青春版688起。这样的价格,你们觉得会不会爆?回帖讨论一下

以下夸克AI眼镜(阿里巴巴)与小米AI眼镜在技术路径、功能定位及生态整合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两者的详细对比分析:

一、核心定位与技术路径

1. 产品形态

- 夸克AI眼镜:

- 双版本设计:基础版(纯语音交互)与高阶版(AI+AR显示),支持光波导技术实现导航、翻译信息投射。

- 硬件架构:高通骁龙AR1+恒玄BES2800双芯片,兼顾算力与低功耗,重量控制在40g级别。

- 小米AI眼镜:

- 无屏设计:聚焦第一人称拍摄、语音助手及生态联动,无AR显示功能,电致变色版支持镜片变色。

- 芯片方案:高通AR1+低功耗协处理器,侧重轻量化与成本控制。

2. AI能力

- 夸克:

- 模型深度整合:通义千问大模型+夸克垂类场景模型(教育、健康等),支持复杂指令分解(如“识别植物并查询养护方法”)。

- 交互创新:方言识别、多轮对话、暗光拍摄优化(Super Raw算法),暗光噪点抑制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 小米:

- 实用场景优先:10语种翻译、物体识别、跨设备直播,但AI响应速度在复杂环境中不稳定。

- 生态联动:深度绑定米家设备,支持语音控制家电,但跨品牌协同效率较低。

二、功能与场景覆盖

三、用户体验与硬件设计

1. 佩戴舒适度

- 夸克:仿生曲面鼻托+镜腿1:1配重设计,宣称“压力均匀分布”,但AR版本镜腿组件较厚重。

- 小米:亚洲人脸型优化镜架,但长时间佩戴镜腿压迫感明显(用户反馈连续使用2小时鼻梁酸胀)。

2. 续航与充电

- 夸克:双电池热插拔+换电仓,实现24小时续航;待机功耗优化至行业领先水平。

- 小米:263mAh电池,典型续航8. Bedtime

(音乐模式),视频拍摄仅4小时,需频繁充电。

3. 隐私与安全

- 共性:均配备物理遮挡滑块/提示灯,但小米电致变色版变色延迟达2秒,存在偷拍争议。

- 夸克特色:声纹支付+敏感场所识别(自动禁用拍摄)。

四、生态与价格策略

1. 生态壁垒

- 夸克:阿里生态全打通(支付宝、高德、飞猪等),目标成为“多场景服务中枢”。

- 小米:小米之家生态联动(智能家居、汽车),但跨平台兼容性较弱。

2. 定价与市场定位

- 夸克:预计基础版2500元起,高阶AR版3000元以上,对标Meta Ray-Ban(2766元起),走高端差异化路线。

- 小米:标准版1999元,电致变色版2699-2999元,以性价比抢占大众市场。

五、优缺点总结

选购建议

- 选择夸克:

- 需要AR导航、高频支付/比价场景(如购物、差旅);

- 追求长续航与复杂AI交互(如学术研究、多任务处理)。

- 选择小米:

- 预算有限,侧重基础拍摄+翻译功能;

- 已深度依赖小米生态(如米家智能家居)。

未来,夸克可能通过AR技术迭代成为“场景杀手”,而小米则凭借价格优势加速市场教育,两者或形成“高端技术探索”与“大众普及”双轨竞争格局。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