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 估值飙升至 193 亿美元,成为 2025 年最热门的 IPO 之一
2025年的科技圈迎来了今年最火爆的一场IPO。
浏览器里的设计神器 Figma 正式登陆纽交所,代码 “ $Figma(FIG)$ ”,首日定价33美元,总募资达12亿美元,市值直接冲上193亿美元!
要知道,就在几天前,市场预测它上市估值大概在160亿美元左右,结果一看,买单的多得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进错了会场——据说本次IPO超额认购高达40倍! 投资人是真不怕热,就怕抢不到票。
Figma team
这次Figma总共卖出了约3690万股,其中1247万是公司发行的新股,剩下2446万来自老股东转让(CEO Dylan Field一人就卖出了比公司还多的股份),甚至还预留了“绿鞋机制”供承销商超额认购。简单点说,这波大多数的钱其实是老股东们“变现走人”,但市场的热情依旧不减。
Figma这家公司可不简单——2012年由 Dylan Field 和 Evan Wallace 创立,当时目标就是“把设计工具搬上浏览器”。别人还在用本地软件单机画图时,Figma已经实现了多人在线实时协作,简直就是设计界的 Google Docs。一开始很多人还质疑“用浏览器搞设计靠谱吗?” 结果没几年,谷歌、微软、Uber 等大厂全成了它的忠实用户。
疫情时代一来,远程办公成为主流,Figma的需求直接起飞。到现在,它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1300万,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根本不是设计师——说明“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设计”的愿景真的打动了更广泛的人群。
而且,它的财务表现也超亮眼:
2024全年营收达7.49亿美元,同比增长48%;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28亿美元,净利润达4490万美元;
毛利率高达88%,净收入留存率也有132%。
看到这些数字,不难理解为什么连Adobe都忍不住在2022年砸下200亿美元想买它。只不过,这笔天价收购最后被美国和欧盟监管机构“喊停”,Figma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独立身份。某种程度上,这场失败的并购反而成就了今天更强大的Figma。
现在的问题来了:这场IPO对整个科技行业意味着什么?
首先,它给一众观望中的独角兽打了一针强心剂——市场还在、钱还热、只要产品硬,资本就追着跑。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设计驱动”不是小众情怀,而是真正能带来商业价值的大事儿。在一片AI泡沫与大模型狂潮中,Figma以用户体验和协作效率硬扛出一条属于设计的赛道,这不仅是公司自己的胜利,也是一种对“人本产品哲学”的集体认同。
虽然最后的市值可能还没达到当年 $Adobe(ADBE)$ 开出的价格,但这场IPO,Figma赢得漂亮——没靠收购、没靠大佬站台,纯靠自己10年打磨产品、深耕社区、坚持使命,登上了新一代科技巨头的舞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