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交易:守不败之地,待可胜之机(军形篇)
《孙子兵法·军形篇》有言:“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真正善于作战的将领,首先做的是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耐心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出现。能否不被战胜,主动权在于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会露出破绽。
真正的战争一旦打响,首要任务并非进攻,而是生存。从新手到专业交易者蜕变的关键一步:将关注点从“如何盈利”转向“如何不亏大钱”。
交易者的“不败之地”是什么?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没有谁能保证每一笔交易都盈利。价格随机波动、“黑天鹅”事件,都可能让最完美的分析瞬间失效。
因此,交易者的“不败之地”并非“永远盈利”,而是“永远不会被市场一击毙命”。这意味着,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你都拥有足够的资本和稳定的心态继续参与这场游戏。
失败的交易者往往在几次错误的重仓出击后,便耗尽所有兵力(本金),被迫永久地离开战场。而成功的交易者,则像合格的将军,懂得构筑坚固防线,确保主力部队永远安全。
如何构筑“不败防线”?
孙子说“不可胜在己”,建立防线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对交易者来说,它由两大核心支柱构成:
-
止损:防守的盾牌
止损是交易中最简单、也最难被严格执行的纪律。
许多人将其视为失败,心理上难以接受。但实际上止损并非失败,而是必要的战略撤退,目的是保存有生力量,投入下一场更有利的战斗。
止损不是惩罚,是保护。一个预设的止损点,是你为这笔交易愿意支付的最大“成本”。它将未知的风险,锁定在已知的、可承受的范围内。它必须先于进攻,在你按下买入键之前,止损价位就已经确定好。这是“庙算”的一部分,绝不能在亏损发生后才慌忙决定。
如果止损被触发,应该审视的是这笔开仓计划是否合理,如果合理,那就是交易应该付出的成本,否则,应该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
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打好每一场仗就是胜利,无关胜败。
-
仓位管理:坚实的堡垒
如果说止损是盾牌,那么仓位管理就是堡垒。即使有盾牌,如果把所有士兵都派到城墙外,敌人一次奇袭就可能让你全军覆没。
下图展示了不同亏损幅度下,账户回本所需达成的盈利百分比:
观察曲线,亏损30%需要43%的盈利才能回本,亏损40%则要67%,亏损一半要翻倍才能回本,而亏损80%则需要盈利400%,亏损越大,回本之路越是艰难。因此,合格的交易者永远不会让账户处于大的风险之中。对于仓位管理,核心就是风险控制。
-
风险定义兵力:成熟的交易者从不问“我这次能赚多少”,而是先看“我这次最多能亏多少”。一个经典的法则是,任何单笔交易的风险,都不应超过总资金的1%或2%。
-
计算兵力:假设有10万资金,遵循2%法则,那么单笔交易的最大亏损额就是2000。如果你计划在10块买入,8块止损(每股亏损2块),那么你的仓位大小就是 2000 / 2 = 1000股。如果还考虑中途加仓,那么仓位管理就需要更加精细。
总之,核心原则是多笔风险总和不能超过最大亏损金额。
无论你对一笔交易多么有信心,严格的仓位管理总能确保,即使遭遇最极端的行情,比如开盘直接跌停,无法以止损价成交,损失依然在可控范围内,你的账户几乎毫发无伤。
“待可胜之机”:狙击手的耐心
构筑好防线后,下一步就是“等待”。孙子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在交易中,这种“藏”就是持有现金,保持空仓,像狙击手一样,在暗处静静地观察。
什么是“可胜之机”? “可胜之机”就是完全符合你交易计划(庙算)的信号。有清晰的入场、明确的止损、优秀的风险回报。当这个时机出现时,你才需要像孙子所说的“动于九天之上”,果断出击。
市场总会给出交易机会。新手最常犯的错误是“害怕错过”,看到市场波动就想参与,看到他人赚钱就心里痒痒,结果往往在不合适的时机,用不合适的仓位,打了一场没有准备的仗。可能有少数几次胜利,但长此以往终究会失败离场。交易机会就像公交车,错过一班,总会有下一班。即便是错过了末班车,等到第二天,车依然会来。
结语
从追求每一次胜利,到先确保自己不败,是思维的转变。它意味着从冲动的赌徒,成长为理性的将军。胜利,不是因为你进攻得有多么漂亮,而是因为你比对手活得更久。
在打开交易软件之前,请先审视你的防线:
你的盾牌(止损)和堡垒(仓位)足够坚固吗?你是否有狙击手般的耐心,只等那个“可胜之机”?
附 【孙子兵法 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简为: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声明:大部分内容由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建议读者保持独立判断,并自行核实重要信息。若需专业指导,请咨询相关领域合格的专业人士。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