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2025上半年财报:四大德系豪华品牌表现分化的背后

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上半年,德系四大豪华汽车集团交出了一份带有集体压力的成绩单。

● 奔驰集团营收为663.8亿欧元,同比下降8.6%;

● 保时捷下滑幅度虽小,仅为2.2%,但净利润同比大跌67.1%,利润率降至5.6%。

● 宝马则在营收下滑8%的同时,仍实现57亿欧元EBIT,以8.4%的利润率维持行业内的相对高位。

● 奥迪在营收逆势增长5.3%至325.7亿欧元的背景下,利润率却降至仅3.3%。

德国传统豪华车企正面对一个结构性难题:营收顶在电动化扩张的上限,而成本线却因原材料价格、平台切换和车型调整不断抬高,电动车销量整体提升。

比如奥迪A6 e-tron与Q6 e-tron系列带来10.1万辆的纯电交付,同比增长32%,但高昂的前期投入和有限的利润释放,使得大部分车企陷入“量增利降”的困境,我们接下来针对奥迪的情况来来做分析。

Part 1

德系豪车汽车集团

  营收与盈利结构对比,

奥迪逆势增长

● 奔驰集团上半年营收为663.8亿欧元,同比下降8.6%,折合人民币约5504亿元,EBIT为45.3亿欧元,利润率6.8%,净利润跌幅达55.8%。

● 宝马集团营收微降8%,为676.9亿欧元(约5612亿元),EBIT为57亿欧元,利润率8.4%,净利润同比下滑29%。

● 奥迪尽管营收逆势增长5.3%至325.7亿欧元(约2701亿元),但是仅取得10.9亿欧元EBIT,导致利润率降至3.3%。

● 保时捷营收181.6亿欧元(约1507亿元),利润率5.6%,净利润同比下降67.1%。

分析利润结构可见,宝马营收下滑仍保持相对高效盈利能力,而奔驰与保时捷因一次性重组成本、制造与市场调整带来收益承压。奥迪虽营收增长,但主要受电动车型推广驱动,而传统燃油与混动车型的利润贡献尚未充分释放。

奥迪交付数据显示,上半年总销量为78.4万辆,同比下降6%,其中C/D主力级豪华轿车销量约30.3万辆,B级紧凑车型销量26.6万辆,下沉车型供应反弹带来20.6万辆同比增长。

地区分布上,

◎ 中国市场销量为28.8万辆(-10%)

◎ 北美为9.9万辆(-9%)

◎ 欧洲除德国外为23.2万辆(-4%),德国本土保持稳定。

电动车型方面,奥迪纯电动车交付10.1万辆,占比12.9%,同比增长32%,主要靠A6 e‑tron与Q6 e‑tron两大家族贡献。西欧地区对纯电动车订单增长率高达70%。

研发与资本投入方面,各集团均降低研发占营收比重,宝马和奥迪约维持在6.5%至8%之间,而资本支出则维持3.5%左右。

整体现金流下滑明显,在下半年通过成本控制与产品结构优化实现边际改善。

Part 2

奥迪的发展路径

从大众集团各品牌的表现来看,不同定位之间的分化正在加剧,整个汽车市场的“分层”趋势。

比如超豪华品牌兰博基尼,不仅销量逆势增长了2%,利润率依然保持在26%以上,高端市场的抗风险能力确实强——有钱人该买还是会买。

而另一边,同样属于超豪华阵营的宾利,就没那么幸运了。

因为美国加征关税,利润直接暴跌了69%。这一涨一跌,恰恰说明了不同价格带的品牌,对政策变化的敏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也正在倒逼大众集团重新思考资源怎么分:兰博基尼这类品牌负责“稳住利润盘”,而像奥迪这样的主力品牌,就得扛起“电动化转型”的大旗。

财报里提到一个关键词:“电动车市场情绪疲软”欧洲和美国对电动车越来越犹豫了,经济又不太好,欧美消费者对市场上价格高企的电车,在缺乏价格优势的前提下,电动车变得“不香了”。

奥迪电动车投放节奏总体来看也还行,这是一场“用时间换空间”的博弈。

燃油车还能为集团带来现金流,但窗口期不多了;要在这波退潮前,把电动车业务养到能“自负盈亏”,形成自己的现金流闭环。

在2025年的展望中,给出了“交付量165-175万辆,现金流25-35亿欧元”的预期范围,是给市场打了个“预防针”,通过更灵活的利润策略,来留有余地。

小结

截至2025年上半年,德国豪华车市场内各集团在营收、利润结构与技术路径上呈现分化发展。宝马维持传统强盈利,奥迪营收增长但盈利薄弱,奔驰与保时捷正面临成本与转型压力。

奥迪A6 e‑tron与Q6 e‑tron电动车型以高能效、高性能的技术定位推动纯电销量增长,而Q3混动方案在中端SUV细分市场中展示出电动化向混动平滑过渡能力。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