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交易:胜可知,而不可为(军形篇)
《孙子兵法·军形篇》曰:“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这句话揭示了交易的奥义:交易者或许可以通过技术分析,知道胜利的条件和概率偏向哪一边,但永远无法肯定某次胜利必然能发生。它要求交易者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一、解读市场语言的分析师,二、严守底线的风控员。
胜可知
对于技术分析者而言,“图表包含一切”。K线、成交量、趋势线和技术指标,就是战场地图,是市场多空双方厮杀后最真实的痕迹。获胜的密码,就藏在对图表语言的解读之中。
“胜可知”,就是通过技术分析,识别出高胜率交易模式的过程:
1. 识别“地形”
通过趋势线、均线或其他趋势指标,可以了解当前市场是处于上升、下降还是盘整的“地形”,从而决定应该进攻、防守还是观望。
2. 找到“关隘”
通过支撑、阻力或筹码分布,知道多空双方重兵布防的“关隘”所在,从而避免在错误的地方发动攻击。
3. 等待“号角”
通过明确的K线形态(如吞没、锤头线)、指标特征(如MACD金叉)或者关键位置的放量突破,等到行动的“号角”。
通过这些客观的图表信号,完成整个技术分析流程。基于统计和概率优势,而非“我觉得...”、"我希望..."之类的主观臆测和祈祷,来做决策。这是作为技术分析流派的交易者,在“可知”的范畴内,所能做到的极致。
不可为
一旦依据合理的图表信号采取行动,当按下交易按钮那一刻,交易者就进入了“不可为”的领域。
“不可为”,意味着交易者必须放弃对结果的控制欲,并启动最高级别防御。因为,无论图表分析多么完美,市场永远存在无法预测的“噪音”和随机性。最标准的突破,也有概率会变成“假突破”。
既然胜利无法强求,那么交易者唯一能百分之百控制的,就是失败的规模。
这正是“善战者,先为不可胜”的精髓。因为无法保证必胜,所以必须先保证自己不会被打败。在结果“不可为”的世界,“立于不败之地”是交易者唯一、也是最强的“可为”之事。
这种生存智慧,通过两大支柱来实现:
1. 止损
止损是在承认“胜利不可为”的前提下,为失败划定一条明确底线。它不是失败的标志,而是理性的体现。它确保当随机性不幸地站在对立面时,交易者付出的代价是预先计算好的、可以承受的,而不是无限的、难以承受的。
2. 仓位管理
仓位管理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它确保任何一次“不可为”的失败,都不能摧毁交易者的主力部队。将单次风险控制在总资金的极小比例,就拥有了无数次重返战场的权利。即使遭遇连续的小规模失败,交易者的账户依然坚不可摧。
结语
真正的交易大师,就是在可知与不可为之间修行。
他们像勤奋的解码者,盘前竭尽所能分析图表,追求“先知”,力求让胜利的条件“可知”;他们又像冷静的工程师,在盘中启动严格的风控系统,坦然接受任何“不可为”的结局,确保结果永远可控。
这种“尽人事,听天命”的从容,源于对市场深刻的认知:交易是一场基于概率的长期游戏。交易者的任务,不是强求不可预知的结果,而是持续不断地做那些“可知”的正确决策,并用纪律守住“不败”的底线。
【孙子兵法 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简为: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声明:大部分内容由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建议读者保持独立判断,并自行核实重要信息。若需专业指导,请咨询相关领域合格的专业人士。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