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数据看,该药2025年前5个月实现收入3810万元,虽然绝对值不算高,但作为刚上市的新药,初步商业化已有进展,后续随着市场推广和适应症拓展(比如肥胖症等潜在领域),存在业绩爬坡的可能性。
机构背书方面,尽管基石投资者占比11.5%且知名度不算顶尖,但能吸引机构参与也从侧面反映出对其产品潜力的一定认可。估值上,85.33亿总市值虽不算便宜,但结合创新药赛道的成长性,若后续产品放量超预期,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当然,风险也不容忽视,比如核心产品单一、生产依赖外部合作、市场竞争激烈等。但打新本身更偏向短期博弈,若市场情绪较好,叠加板块热度,或许能获得一定套利机会。因此,我会选择小额度参与,以可控的成本尝试,若中签则计划短线关注上市初期表现,根据市场反应决定是否离场,暂不考虑长期持有。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1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 Jasonhou·08-11大分子药比海外竞争诺和诺德小分子药副作用小很多。 产品上有这个优势。公司名气不能比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