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创10年新高!今天开始,我劝大家冷静!
从今天开始,我劝大家冷静,不是看空后市,而是提醒:不要在牛市中犯低级错误。今天A股继续强势,上证指数突破3731点,创10年新高!港股相对落后,内外资对港股前景的分歧很大,恒生科技表现尚可。有一些粉丝朋友提出担忧:A股最近累计涨幅过大,“水牛”行情还能持续多久?会不会陷入深度调整?在当前位置上,如果卖出,担心市场继续上涨;如果不卖,担心市场调整,又坐“过山车”。今天我提出一个策略:无论接下来市场怎么走,我们都可以从容应对!今天的文章,回答以下3个问题:
1、牛市环境下,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
2、如果接下来A股深度调整,怎么办?
3、恒生科技,最新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行情这么好,您的收益如何?越是牛市,越要谨慎,牛市亏钱,经常发生,因为早期仓位低,涨起来之后仓位加重,稍有调整就亏钱了;牛市的诱惑多,诱使我们板块之前频繁切换,追涨杀跌;其实,牛市最应该做的是:拿住优质资产,耐心等待大周期,忽略短期波动,做得多错的多,我们应该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拐点周报》提出关注6个指数(代表经济支柱的宽基指数1个、代表经济转型升级的科技类指数2个、代表经济结构调整的消费类指数2个、产业进入业绩兑现期的医药类指数1个),指导大家用“估值定投法”耐心建仓布局,每周更新估值报告,不到估值危险值绝不轻易下车,耐心持有,期待抓住慢牛大周期。
这6个指数,自4月20日我们提出关注以来,最大涨幅超过60%,平均涨幅21%,这6个指数分别是哪6个指数呢?现在的估值分位分别是多少呢?最新的策略如何呢?欢迎大家免费领取最新一期《拐点周报》。
(6个指数的涨跌区间:2025年4月20日-8月15日,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第一个问题:牛市环境下,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
一轮牛市行情,整体市场大幅上涨,但很多人却亏损了,原因是在牛市发展过程中做了很多错误决策,比如:
1)牛市初期不敢买,仓位轻,随着市场不断上涨,胆子越来越大,仓位越加越重,当市场稍微已调整,由于重仓,亏损较大,把之前轻仓赚的少量盈利全部亏完;
2)频繁更换标的。牛市环境下,赚钱效应好,每天都有大涨的股票、大涨的板块,如果你想赚快钱,总觉得自己买的股票和板块不够好,追涨杀跌,导致亏损;
3)过早地离场,又追涨买回来。牛市早中期,大家比较谨慎,赚了一点就想获利了结,希望等回调下来再买回来,但有时它就是不调整,或者调整的幅度没到你的预期就止跌反弹,这就导致离场后,再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买回来,直到持续上涨,你实在忍不住了,追涨买回来,波段交易使成本越做越高;
4)牛市行情中,你全仓押注一只股票,结果这家公司业绩极差,全市场都在涨,就它不涨。牛市中,不要重仓押注单个标的,也不要重仓押注一个细分赛道,防止个性化的风险让我们错失牛市的整体回报;
5)重仓押注防御性资产。牛市初期的时候,市场赚钱效应不好,大量资金追逐防御性资产,比如红利低波、高股息资产、公共事业股等,但是,当市场运行到牛市中后期阶段的时候,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抬升,大量资金从防御性资产流出,去追逐高风险高收益资产,如果你还没调整思路,继续坚守防御性资产,可能会错失牛市机遇。
以上资料的内容,仅供参考,不要成为你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你还应该考虑更多因素,综合安排你的投资。我的判断,有时候也会出现错误,请你留意。历史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第二个问题:如果接下来A股深度调整,怎么办?
从今天开始,我每天都会劝你冷静,这并不是看空市场,而是要为市场的调整做好应对方案。接下来,不管市场是继续上涨,还是转为深度调整,只要用正确的策略,都可以从容应对。但如果你做错决策,接下来就比较被动。
我再度强调,我并不是看空后市,相反,我是继续看多中国资产走慢牛的,从大周期角度,A股和港股都没有走完,但是,再好的行情,再强的牛市周期,中途出现几个月的调整和波动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A股和港股的大周期何时走完?我会在《拐点周报》持续更新估值报告,欢迎领取)
牛市里,我们的目标是抓住大周期的机会,而不是在短期波动中找价差机会,短期波动的高点和低点、调整的持续时间都是高度不确定的,我们不要把精力浪费在这里。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对付“短期波动”?两种方式,一种是忽视它,一种是平滑它。忽视短期波动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短期波动发生时,我们的账户浮盈面临巨大变化,普通投资者很难接受浮盈大幅缩水甚至倒亏。
那只有尽可能平滑短期波动。如何平滑?
1)全仓、重仓或加杠杆的投资者,将仓位降低至半仓,剩余一半的现金,开启3个月的定投计划;如果市场继续大涨,我们有半仓继续享受利润,另外我们的定投计划仍在进行,也没有完全踏空;如果市场深度调整,由于已经有半仓高位获利,部分利润兑现,会让我们的心情大好,且我们仍在继续定投,分批买入成本降低的资产,有“高抛低吸”的效应,以上做法可以大幅增加我们抵抗波动的能力;
2)轻仓、未入场投资者,从现在开始设定3-6个月定投计划,不要等待调整再建仓。如果市场继续大涨,我们不会完全踏空,正逐步“上车”,只是利润相对低一些而已;如果市场深度调整,我们也不至于非常被动,反倒会因为可用较低的成本买入资产而感到庆幸。以上策略,可以让我们既不踏空、又不高位被套。
3)一直按照估值定投法,正在布局的,布局期还未结束的,请忽略波动,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直到建仓计划完成。不要被短期的快速上涨诱惑,不要加快建仓节奏,也无需放慢建仓节奏。
总结:牛市行情,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抓住大周期的机会,战术上,我们要与“短期波动”做斗争,我放弃精准预测阶段高、低点,改用定投的方式应对波动,不做预测,只做应对,无论市况如何变化,我们的投资体系始终稳固。(要学习估值定投法的朋友,可以联系我们)
以上资料的内容,仅供参考,不要成为你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你还应该考虑更多因素,综合安排你的投资。我的判断,有时候也会出现错误,请你留意。历史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第三个问题:恒生科技,最新的策略是什么?
最近A股强,港股弱,南向资金大举买入港股,但港股还是挺不起来,原因是外资在逃离。那港股真的有严重问题吗?
港股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最近A股强,是流动性驱动加风险偏好抬升,跟港股相比,A股今年以来表现落后,7月、8月是补涨行情,若算年初至今的表现,港股仍领先A股,甚至领先美股。
上周五南向资金净买入358亿港元,创单日净买入纪录,但港股三大指数收跌,外资大举卖出,为何内外资分歧如此之大?我的理解:内资买入港股,是流动性外溢的逻辑,大量“存款搬家”资金寻求优质资产;外资卖出港股,是基于阶段性估值修复较为充分的理性决策。
港股的估值修复比A股充分,面对较为类似的经济基本面(港股中七成市值的股票是内地公司),恒生指数的估值山已经达到61米,沪深300指数才28米,内资的决策逻辑是H股仍有折价,因为内资的参照物是A股,但外资不同,他们的参照物是港股本身,估值分位61米,谨慎行事是合理的。
内外资分歧下,是不是港股就没有机会了呢?我觉得不是。首先,基本面修复虽然慢,但在进行中,特别是在港上市的互联网科技、新消费、创新药;其次,61米的估值分位只是阶段性高位,并非危险值;第三,南向资金的定价权逐渐增长。
若再考虑到9月美联储降息、近期港币汇率摆脱弱方兑换保证,我们更应对港股的长期前景抱有期待。持仓港股且坚守很久的朋友,不妨多一点耐心。
恒生科技指数,为什么很多人对恒生科技非常失望?因为对它期待太高,因为重仓押注,因为上半年它表现太好,但近几个月它表现平平。但理智评判,最近几个月恒生科技一直在涨,5月、6月、7月、8月,连续四个月上涨。恒生科技的月线、周线趋势都很健康,估值分位40米,比港股大盘有更多空间,大家不要被日线级别的波动困扰,也应降低对它的预期,4月20日以来它涨幅超过13%,如果你还不满意,那么你只会持续地陷入“不知足”的愤懑之中,投资需要好心情,抱怨、不满、愤怒等情绪,只会增加你作出错误决策的概率。更为重要的是:不要押注这一个赛道,要均衡配置,既要有港股,也要有A股,既要有科技,也要有消费。另外,不要一次性买入,应用定投的方式布局它。
以上资料的内容,仅供参考,不要成为你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你还应该考虑更多因素,综合安排你的投资。我的判断,有时候也会出现错误,请你留意。历史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