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无可卷的纸巾行业,早该“清醒”了
作为最基础的民生快消品,生活用纸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拥有千亿级市场规模且稳定增长的赛道。然而,刚性需求和庞大人口基数支撑的繁荣表象下,是“深不可见”的泥潭。
创新乏力、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的行业。价格战的硝烟从未散去,从商超货架到电商直播间,几毛钱一包的差价就能引发一场流量的迁徙和销售额的剧变,行业正深陷“越卖越亏”的死亡螺旋。
“四大巨头”虽然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它们的竞争手段却日益趋同,陷入了一场围绕成本控制和渠道效率的无尽循环。这种“卷无可卷”的状态,不仅让企业筋疲力尽,更压制了整个行业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
低价螺旋与被缚的利润
当前全球纸巾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普遍预测在1.3%至1.4%之间这预示着全球市场已经触及天花板。虽然中国市场的增速稍快,但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的数据,2015年至2024年间生活用纸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也仅为3.65%。
这意味着依靠市场自然扩容来驱动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了残酷的存量搏杀。以行业龙头维达国际为例,其2023年的毛利率就曾一度下降至26.3%,这对于一个拥有强大品牌和规模效应的头部企业来说,已是危险的信号。
尽管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提振利润,但财报数据中波动的毛利率曲线,无声地诉说着成本与售价之间的艰难博弈。这种压力不仅限于头部企业,更是整个行业的普遍写照。而产品的极度同质化是价格战的根本诱因。
无论是卷纸、抽纸还是湿巾,消费者在不同品牌之间很难感知到革命性的差异。竞争的核心往往回归到“谁更厚”“谁更柔”“谁的包装更吸引人”以及最关键的“谁更便宜”。行业巨头们的核心战场依然是传统的货架和电商平台,竞争手段也高度一致。
造成这种困局的原因,在于企业长期形成的路径依赖。重营销轻研发的心态导致企业的资源大量投入到渠道建设、广告投放和价格补贴上,而对能够带来颠覆性创新的基础材料科学、产品功能研发的投入则相对不足。
但是对于纸巾这类日用快消品,绝大多数消费者尚未形成强大的品牌忠诚度和为高溢价买单的意愿,价格依旧是首要的购买决策因素。因此无论是线下的大型商超还是线上的电商平台,渠道方为了吸引流量,往往鼓励甚至主导价格战,将供应商卷入其中。
而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更是将“全网最低”作为核心卖点,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低价竞争态势。大量中小型企业也进入了市场,它们以更灵活的成本控制和更激进的价格策略,不断冲击着市场的价格底线,让头部企业也不得不应战。
高端化与智能化的“半成品”革命
面对低价竞争的泥潭,行业领先者并非坐以待毙。高端化成为它们寻求突围的主要方向。维达国际便是其中的积极推动者,其财报多次提及“高端产品组合占比上升”并通过推出如“立体美”系列等高附加值产品,试图提升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
有数据显示,维达的高端纸品曾实现高达30.6%的自然增长,显示出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确存在需求。恒安集团也在积极优化产品组合,向高端化发展。市场上出现了更多主打超柔、湿水强韧、特殊香氛,甚至含有护肤成分的纸巾产品,它们的价格显著高于基础款。
在智能化方面,成果则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恒安集团的晋江智能化生产基地是行业标杆。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无人作业车间和智能仓储系统,恒安实现了“人工依赖度降低75%,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的惊人成就。
更重要的是,智能化改造带来了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例如,恒安(中国)纸业有限公司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了292.73千克标准煤/吨,远优于国家标准,能效提升超过30%。类似的案例还有中华纸业通过引入智能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生产流程
但是推动这场“革命”的是企业求生的本能和对利润的渴望。面对不断被压缩的利润空间,高端化是提升单品毛利、跳出价格战的直接手段。它能帮助企业构建品牌护城河,吸引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消费群体。
而智能化则是企业在无法改变外部价格环境时,向内求索、挖掘成本潜力的必然选择。通过自动化降低人力成本,通过精准控制降低能耗和物料损耗,是企业在“内卷”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而且当前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为可降解、可持续材料的应用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使用可降解材料的湿巾产品,以及在卫生用品领域探索使用竹纤维、甘蔗渣等环保材料的尝试。
这不仅迎合了政策导向和消费趋势,更能从根本上构建产品差异化。试想,一款不仅亲肤,还能在使用后快速、无害地回归自然的纸巾,其所蕴含的品牌故事和环保价值,是传统纸巾无法比拟的。
此外,智能包装技术也开始应用,例如使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包装占比已达到约15%,预示着从产品到包装的全链路绿色化趋势。而且“新模式”的构建也极为重要,以“订阅制”为例,这种模式一旦建立,企业将获得稳定、可预测的现金流。
机遇源于痛点,挑战来自惯性
这些新方向的机遇,源于对现有模式痛点的深刻洞察。例如,订阅制解决了用户需要频繁、重复购买的麻烦,以及企业销售额不稳定的痛点。场景解决方案则解决了商业客户在公共卫生管理中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运营难题。这些都是未被充分满足的真实需求。
然而,通往这些新大陆的道路上布满了挑战。内部原因主要是大公司的转型惯性。习惯了与经销商和零售平台打交道的大企业,要建立一套面向数百万消费者的DTC订阅服务体系,无论是物流、客服还是数据分析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并且采用全新的环保材料,意味着要重塑供应链,投资于不确定的技术研发,这与它们追求稳定和风险控制的文化相悖。而消费者又是否愿意为环保支付更高的价格?他们是否习惯于“订阅”一箱卫生纸?
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市场培育和投入。在短期内,尝试这些新模式的企业失败的风险很高。然而,一旦有企业成功地将其中一个方向跑通,其所获得的将是指数级的增长和强大的品牌壁垒,足以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的,可能不是现有的行业巨头,而是一些思维活跃、没有历史包袱的新锐品牌或初创公司。它们可以从零开始,轻装上阵,围绕一个核心价值点来构建整个商业模式。巨头们也可能通过内部孵化或战略投资的方式参与这场变革。
最终的成功者,将是那些真正理解并解决了用户深层痛点,并成功将“产品思维”转变为“用户思维”和“服务思维”的企业。这不仅是纸巾行业的“清醒”,更是所有传统制造业在未来必须面对的进化方向。
总而言之,继续沿着规模化、低成本的老路走下去,只会陷入更深的“内卷”泥潭,利润日益微薄。高端化与智能化的尝试,虽能缓解一时的焦虑,但治标不治本,更像是为旧赛车更换了更好的轮胎和引擎,却仍在同一条拥挤的赛道上竞速。
纸巾企业必须从一个单纯的“制造商”,进化为一个懂得用户、服务用户、创造长远价值的“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条路充满未知与风险,但它也是唯一能让这个“卷无可卷”的行业,重新找到想象力、活力和尊严的希望之路。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