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空泡泡玛特的我,才是那个cry baby
曾经看空泡泡玛特的我,如今在它惊人的财报和飙升的股价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才是那个crybaby。
2025年8月21日,泡泡玛特(09992.HK)股价突破300港元,盘中最高触及319.40港元,收盘报316港元,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24。这一价格较2022年的低点(不足9港元)上涨了惊人的3400%以上。2024年12月,我参加了一个投资策略会,有个研究员疯狂推泡泡玛特,当时股价90,他和我说可以建仓。我当时脸上笑嘻嘻加入自选,内心想:这都涨了10倍了,狗都不买。现在,我只能说一声:“汪汪汪”。
200元左右买入泡泡玛特,260元左右卖出的泡泡玛特,后认为半年报表现预期已经price in股价了,基于上述逻辑又下了点认沽证。截至2025年8月21日,泡泡玛特股价319.8元。
辉煌数据,泡泡玛特2025年中报业绩亮眼
2025年8月21日,泡泡玛特交出了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单,上半年营收达到138.76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204.4%;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净利润)达到45.74亿元,同比暴增396.5%。这样的增长数据,不仅超出了市场预期,也让我这样的看空者感到无地自容。毛利润率的显著提升是亮点之一,从去年同期的64%大幅提升至70.3%。
增长引擎,多元化业务与全球化布局共发力
泡泡玛特已不再是那个仅仅依赖盲盒的公司。从产品品类看,毛绒玩具收入同比增长1276.2%,销售额达61.39亿元,首次超过手办,成为公司第一大品类。手办产品收入为51.76亿元,同比增长95%;MEGA收藏系列收入10.07亿元,同比增长71%。从IP表现来看,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营收高达48.1亿元,占总收入的34.7%,同比增长668%。
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四个IP系列的营收均突破了10亿元大关。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海外市场收入达55.9亿元,同比猛增439.06%,占总收入比例大幅提升。
其中美洲市场收入22.65亿元,同比增长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收入4.78亿元,增长729.2%;亚太地区(中国以外)收入28.51亿元,增长257.8%。
市场回应,股价创新高与机构一片看好
强劲的业绩表现立即反映在股价上。8月21日,泡泡玛特股价大涨12.54%,收盘报316港元,市值突破4100亿港元。今年以来,泡泡玛特股价累计涨幅已超200%,使其市值超过了芭比娃娃生产商美泰、Hello Kitty母公司三丽鸥等传统玩具巨头。投资机构纷纷上调目标价。里昂证券将目标价上调至318港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花旗给出的目标价高达384.5港元。摩根士丹利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365港元,认为泡泡玛特的平台价值被低估,全球艺术资源整合潜力大。
寻找泡泡玛特的合理价值
1.基于 DCF估值分析(来源最新财务数据)2025年上半年收入13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4%),远超预期。管理层指引2025年收入"轻松达到300亿",投行预测2025年全年收入约296-300亿元(同比增长127-130%)。基于上调后的现金流预测(2025年调整后净利润约128亿元人民币,折现后每股价值区间320-400港元。
2.基于相对估值法,可比公司:三丽鸥/名创优品等消费类公司平均PE约25倍,但泡泡玛特并非传统消费股,而是高增长的IP驱动型公司。泡泡玛特实际估值:当前PE(2025年):约36倍(基于2025年预测净利润128亿元和当前市值)。目标价 = EPS × PE = 10.4港元 × (40-45) = 416-468港元。
3.基于SOTP加总估值
业务拆分为三大块,国内盲盒业务/海外业务/IP授权与内容业务:每股价值 = 5700亿港元 / 13.4亿股 ≈ 425港元。注:此方法显示更高估值,因海外和IP业务获溢价。
4.综合估值与当前股价对比
合理价值区间:基于以上三种方法,泡泡玛特每股合理价值为370-425港元。当前股价:约310-320港元(2025年8月21日左右数据)。上行空间:较当前股价有15%-35%。当前PE 111倍(基于过往业绩),但基于2025年预测PE已降至36倍。
反思时刻,沽空者的误判与教训
作为曾经的看空者,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对泡泡玛特的判断存在严重误判。我低估了公司以下几个方面:IP运营的生命力:我认为泡泡玛特依赖少数IP的风险很高,但公司实际上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的IP矩阵。上半年有5个IP收入超10亿元,13个IP收入破亿。全球化能力:我原本认为泡泡玛特可能难以适应海外市场,但事实证明,其海外扩张极为成功,海外收入占比已达40%以上。产品创新能力:从盲盒到手办、毛绒玩具、MEGA收藏系列等多个品类,泡泡玛特不断拓展产品线,降低了对单一品类的依赖。商业模式进化:泡泡玛特已从简单的盲盒销售商,进化成为IP运营平台公司,通过乐园、内容制作、新零售业态等多元化方式挖掘IP价值。市值超过4100亿港元的泡泡玛特,已经比美泰和三丽鸥等传统玩具巨头更值钱。
未来展望,风险与未来并存
在8月2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展示了即将在本周发布的迷你版LABUBU,并表示“以前可能大家是挂在包上,可能从下周开始,大家甚至可以挂在手机上,它的使用场景会更多”。对于全年业绩,王宁表示:“今年年初时还说非常有信心达成50%的整体增长,去年是100亿,今年希望能够做到200亿,但是现在感觉,今年应该300亿也很轻松”。公司预计2025年净利润率大概在35% 左右。王宁还强调,希望大家更关注健康度方面的指标,而不仅仅是增长数字。
同时,也需对其保持警惕:1.估值与预期差风险:当前36倍PE(2025年)已透支部分高增长,若季度收入/利润增速不及预期(如海外放缓、新IP反响平淡),易引发股价剧烈回调。2.IP老化与监管压力:核心盲盒业务(收入占比61%)依赖IP新鲜度,一旦迭代失败将冲击基本盘;国内盲盒监管政策(如年龄限制、抽盒透明度)仍有不确定性。3.竞争与成本攀升:潮玩行业竞争加剧,设计、营销费用持续攀升;海外扩张面临本地化挑战及文化冲突,可能侵蚀利润率。
投资策略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泡泡玛特的投资建议是 “积极乐观”,具体策略:短期(3-6 个月):股价在 250-350 港元区间震荡概率较大,建议逢低分批建仓,避免追高;中期(1-2 年):随着公司转型成效显现和海外扩张加速,股价有望挑战 600 港元水平;长期(3 年以上):公司成功转型为全球领先的 IP 运营企业的可能性存在,但需持续跟踪关键指标。
泡泡玛特已经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简单的 “盲盒公司”,而是一个正在进化的 IP 综合运营平台。在投资世界里,最昂贵的三个字就是 “这次不一样”。但有时候,真正昂贵的可能是无法认识到 “这次确实有些不一样”。泡泡玛特的故事远未结束,而对于我们这些投资者来说,保持开放心态和持续学习能力,或许比固执己见更加重要 —— 这是我这个 cry baby 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
文末福利
本crybaby基于新号推广的需求,将在下周安排抽奖,随机抽取两位粉丝,送crybaby粉娃和黑娃一个。具体抽奖时间及规则确定后,小编会再次发布消息通知大家。请大家积极关注本公众号,一起期待一下吧!
来源:微信公众号-小新价值发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