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地缘 - 过去一个月新策略下,联储独立性临近消失 - 20250826

在大概一个月之前的7月16号,我引用了Rasmussen的支持率报告,当时它正处在一个非常低的位置

在当时我觉得风险是双向的,因为在过去的八个月里面,有两次Trump的支持率降低到这个水平,他就会采取一些行动去提振,并且完全改变了市场的逻辑。

而在过去这个月,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新的策略。如上所示,总统的支持率走高了,那么问题是,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我记得在上个月我解释过,不同的机构对于支持率的评定结果不同,例如Economist就认为支持率还在继续走低。

这很正常,因为不同机构针对的投票群体不一样,其实没有对错。所以如果你觉得Rasmussen Report没有可信度,那后面也不用看了。

把时间倒回到7月份,当时Trump的支持率走低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爱泼斯坦事件的发酵,一个是OBBBA法案通过让一些之前的保守群体不满。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观察的时刻,因为前者是一个短期事件,后者是一个长期事件。

简单来说,Trump在过去一个月采取了两个策略,必须要说,Trump在获得支持这个方面的做法,绝对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第一个是内部矛盾的转移

经济的下行之前说过是存在的,但现在美国经济并不是那种萧条的下行,而是从之前的高点下行,但还没有到萧条。如果在一个正常的政治经济周期,这种时候的做法还可以是大家共苦一下,之后再同甘。但现在是不存在的,所以Trump选择了联储和统计局作为自己攻击的目标。

其中坦率说,我觉得统计局可能是真的有点问题,但联储是另一个问题,我看到很多国内的讨论还是联储会不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在今天Lisa Cook可能被解雇之后,总共12个票委里面,Trump可以提名4个,明年大概率Powell不会选择在卸任主席之后继续担任理事,所以更确切说,Trump对联储的掌握进度是4/6,如果不是5/6的话。

但这里我想多说一句,我并不谴责这种行为,因为谴责是历史上最没用的事情,在读历史的时候,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空谈家,说道理头头是道,做脏事下不了手,最后结果一定是身死人笑。而且大国竞争,就是无规则的搏斗,赢是最重要的,讲道理没有任何意义。上半年一些经济学家来美国说可以买美国大豆改善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了笑柄。

再多说一句,现在这个世界,好的情景无非也是1980年代,技术进步有效,然后一方消灭另一方,坏的情景就是1930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走出大萧条,德国用福梅卷+财政货币双宽松走出大萧条,英国用贬值,放弃金本位+关税同盟帝国特惠制走出大萧条,美国罗斯福保持了极大的战略定力,美国的复苏比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晚,加入战争也更晚,最后赢下所有。所以这时候骂街或者哀叹自己的命运不济都已经晚了。

这种内部矛盾的转移是有效的,找一个替罪羊是最简单的缓解焦虑的方法。至少短期是有效的。

第二是把内部的关注转向外部,之前说过,阿拉斯加的双方,都需要这个会谈的发生,至于谈了什么反而不重要。在对欧盟的关税,阿拉斯加的强硬表态,也有助于支持率的回升。

这是有效的,而且是不同的,在处理国内经济上,Trump的手段变得更加圆滑,攻击人而不做太多的改革。而在国际事务上,他也开始区分MAGA的需求,他寻求胜利但精细挑选对手。

回到结论,之前说过,在经济上美国的思路大体可以说是

- 减税降息去监管增加投资

- 追求新技术保证投资的有效

在政治上,通过持续的热点,获得Popularity和Publicity。如果说过去民主党的做法是绕开中产,在顶级富豪和下层中获得支持的话,那么Trump在这方面其实做的可能更高级,他的经济思路是让顶层富豪接受的,没人讨厌减税降息去监管。而在一些新闻热点上,获得MAGA的支持。

而如果技术突破真的在美国发生,那么投资的增加可以凑齐最后中产的支持。

所以我真的很反感很多肤浅的研究,盲目攻击Trump的政策,这个政策在实施的时候会面对很多阻碍不假,但在纸面上是行得通的。

政治的研究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每个人都没有做错事情,但结果却很不一定如所有人所想。我希望上面这些讨论就可以给大家这个感觉,因为我自己在读1975-1985年苏联的历史,或者1929-1939年的历史的时候,就经常有这个感觉。设立一个体系,让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自私,然后加总在一起总体还可以是对集体有利的,这个事情是非常困难的,二战后罗斯福和斯大林带着他们手下那群将军和文职人员,百战之身打造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在1990年消失了,而美国冷战中的精英打造的全球化体系,可能在2015年也消失了,而往前看,我依然觉得我们这个世界距离一个新的秩序,中间很大可能还隔着一个地缘的剧变。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