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超1600%,立案调查阴影下锦盛新材如何破局?

近日,浙江锦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盛新材”,证券代码:300849)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锦盛新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下降9.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79.65万元,同比暴跌1663.9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094.79万元,同比下降46.3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样为负,达-550.07万元,同比下降297.16%。

这份成绩单,可以说是“全面翻车”。

业绩为何大幅下滑?

锦盛新材将净利润大幅下滑归因于四点:一是“年产6000万套化妆品包装容器建设项目”折旧摊销增加;二是因预计未来无法产生足够应纳税所得额抵扣亏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三是毛利较高的外销收入受宏观环境影响下降;四是去年同期有资产出售收益,今年没有。

看似“理由充分”,实则暴露了锦盛新材在项目投资、税务筹划、市场布局和资产运营等方面的多重问题。尤其是外销收入同比下降13.98%,显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减弱。而折旧摊销的大幅增加,则反映出公司在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匹配上的失衡。

尽管管理层并非坐以待毙。一边是缩减资本开支,上半年购建固定资产仅8520万元,同比下降67%;另一边是加大理财力度,期末仍持有2.7亿元理财产品,试图用金融收益对冲主业失血。可问题在于,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年化不足2%,与项目折旧成本相比,杯水车薪。

毛利率持平,但盈利质量堪忧

虽然锦盛新材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8.34%,与去年同期的18.62%基本持平,但净利润和现金流的大幅下滑,说明其费用控制能力弱、运营效率低。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4.4%,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

证监会立案调查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5年6月27日,锦盛新材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仍处于调查阶段,结果未明。这一事件不仅可能带来行政处罚,更严重的是打击投资者信心,影响公司资本市场形象和融资能力。在半年报中,锦盛新材仅以“重要事项”一笔带过,未作更多说明,其背后的风险不容小觑。

客户集中度高,存潜在风险

财报显示,锦盛新材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达41.48%,客户集中度较高。虽然公司与雅诗兰黛、福瑞达等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但一旦核心客户订单发生变动,或将对其收入造成较大冲击。

行业竞争激烈,突围之路在何方?

化妆品包装行业本身壁垒有限,市场高度同质化,加之严重依赖下游品牌方的需求波动,企业持续承压。锦盛新材虽在模具开发与工艺技术上有所沉淀,却仍难以规避原料价格频繁变动、人力成本走高、汇率波动等多重风险。其两大产能项目——“年产4500万套”与“6000万套”能否真正兑现预期收益,至今仍是未知数。

当前锦盛新材最关键的悬念是,那6000万套新产能到底何时才能真正跑起来?锦盛新材对外始终表示“争取早日达产”,但在需求疲软、成本高企的现实下,这样的回应多少显得有些苍白。若下半年订单仍无起色,持续计提的折旧将进一步侵蚀利润,全年业绩亏损恐将进一步加剧。

值得警惕的是,化妆品包装这条赛道,表面光鲜,实则残酷。上游PMMA粒子价格与原油挂钩、波动剧烈,下游品牌客户凭借强势地位不断压价,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即便是锦盛新材所倚重的雅诗兰黛、福瑞达等大客户,也并未带来足够丰厚的盈利回报。

更严峻的是,行业内扩产潮仍在持续,新一轮价格战已隐约可见,这家公司的腹背受敌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

清扬君点评:

锦盛新材的2025年上半场,可谓“内忧外患”。业绩大幅下滑、现金流紧张、遭遇立案调查……每一步都走得颇为艰难。在化妆品行业增速放缓、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锦盛新材若不能尽快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优质客户,并妥善处理证监会调查事项,其未来的发展之路或将更加坎坷。

资本市场从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与诚信。锦盛新材的半年报,表面是业绩变脸,实则是旧增长逻辑崩塌、新产能无处安放的缩影。在行业寒冬与监管利剑的双重夹击下,留给管理层自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锦盛新材能否在下半年打出一场“翻身仗”?清扬君将持续关注。

图源:锦盛新材官网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