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卷,加入“万店俱乐部”的古茗,新的增长曲线在哪里?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夏雨
图片来源:网络
8月26日,古茗交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中期答卷。2025年上半年,古茗收入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大增121.5%。换句话说,古茗用半年时间就跑赢了去年的自己。
在这一财季,古茗的门店数字突破了1.1万家,正式迈入“万店俱乐部”行列。
业内人士更关注的,并不是门店的数量和营收数字增长,而是行业内卷背景下扩张至“万店”的古茗能否进入正增长的循环,新的增长曲线又在哪里?
01
万店带来规模效应
截至6月底,古茗的门店总数达到11179家。较去年同期净增1663家,同比增长17.5%。在报告期内,古茗平均每天新开近7家店。
财报显示,古茗小程序的注册会员人数已达到约1.78亿名,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季度活跃会员人数达到约5000万名。
密集的门店网络,让品牌可以网罗更多客群。庞大的注册会员,让消费者走几步就能看到古茗。
更重要的是,古茗把75%的门店布置在距仓库150公里内,几乎做到“仓在前,店在后”。冷链两日一配,配送成本占GMV不到1%——这一数字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门店数越多,古茗的“自转速度”就越快,供应链、配送成本越低,仓配效率越高。
配送成本低,意味着品牌的利润空间更稳,加盟门店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加盟商开新店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古茗加盟商数量从4798名涨到5875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茗门店加密、增多的同时,其单店收入并没有随之减少 。财报显示,上半年古茗的单店日均GMV从6200元提升到7600元,杯数也从374杯涨到439杯。同样一家小店,每天能多卖出去几十杯饮品。这意味着,古茗门店还存在着加密的市场空间。
不过,奶茶“万店俱乐部”也越来越拥挤了,蜜雪冰城、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也都在和古茗竞争线下空间以及消费者的胃部空间。尤其是茶百道,采取“贴身紧逼”策略,紧紧咬着古茗。
古茗门店的确存在加密空间,但是,随着竞争加剧,“加密空间”也在快速萎缩。
02
规模带来的的烦恼
事实上,在古茗万店扩张享受规模带来的好处时,也同步感受到规模带来的苦恼。
在古茗上市的招股书中,其强调深耕国内市场。目前来看,古茗最看重的下沉市场品牌拼杀激烈。无处不在的价格战在外卖平台加持下,变得更加激烈。
在社交平台,加盟商们开始发帖,抱怨开奶茶店“不挣钱了”、出现亏损、闭店的情况。
古茗在财报中也对行业竞争有所提醒:如果竞争不能有效应对,公司财务状况可能遭遇重大不利影响。
古茗的担忧不无道理。要知道,上半年古茗营收达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其中加盟店贡献了95%以上的营收。
就是说,古茗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主要依赖加盟商。
为了财报更加稳健,古茗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03
第二增长曲线是咖啡?是出海?
从产品线上来看,古茗的确在努力寻找第二增长点。今年开年,古茗正式切入咖啡品类。并大力宣发,在咖啡品类上给予不少优惠与补贴。
但在此次财报中,古茗并没有对咖啡业务浓墨重彩。在财报中,古茗只写了两个与咖啡有关的数据: 截至2025年6月30日,超过8000家门店已配备咖啡机;已上新16款新咖啡饮品。
但在外卖大战的环境下,咖啡行业生存状况也十分惨烈。一杯咖啡的价格甚至不到5元,古茗此时切入咖啡领域, 打造“奶茶+咖啡”的双引擎,能不能真正跑通,需要考虑行业风险。
或许是为了抵抗行业风险,古茗在这一财季的账上猛增了一笔钱:截至6月底,古茗的现金和银行结余接近43亿元,较去年底翻了一倍。
这笔钱的用途是什么?将投向哪里?继续加码二三线和乡镇市场?加码咖啡线?还是尝试走向海外?
据业内人士分析,继续加码二三线及乡镇市场,加密门店网络可能性更大,创始人王云安是个求稳的人,古茗在2024年没有表现出向霸王茶姬等其他茶饮品牌那样强烈的出海意向。
但是,加密门店也并非万全之策。前有喜茶、奈雪,后有蜜雪冰城,左右是茶百道、霸王茶姬,大家都在抢夺有限的线下空间和消费者有限的肠胃空间,这条路注定会越来越拥挤。
“万店”只是古茗的起点,接下来的古茗会依然高歌猛进,还是在价格战里被平台、加盟商裹挟?这是摆在它面前的真正考题。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