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2025年半年报解读:两大指标稳定向好!
最近保险企业也在陆续发布中期财报。保险股票有个特点,不会让你大富大贵,但是却值得拥有。
巴菲特说过:保险是最有价值投资,它不会让你一下子赚很多钱,但能管住现在的钱,挣到将来的钱,保证一辈子都有钱。
现在港股保险业板块的股票估值都还比较低,股票比较便宜,可以找找里面的机会,来看看中国平安。
分析保险行业的财报,不能只看表面的净利润数字,核心要锚定两个“硬核指标”一一营运利润和净资产,这俩指标才是穿透短期干扰、看清保险企业真实
经营成色的关键,尤其要结合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底色来解读。
1、先把营运利润说透。
保险行业和普通行业不一样,保单大多是十年、二十年的长期合同,净利润很容易被短期波动“带偏”:比如资本市场短期涨跌导致的投资收益波动,或者像平安好医生纳入合并报表时产生的一次性损益、美元港元可转换债券转股权价值重估损益这类“非日常”项目,这些都不能反映真实的经营能力。
而营运利润就是专门“挤掉这些水分”的指标,它剔除了短期投资波动(比如寿险业务实际投资回报与长期假设的差异)和一次性收支,只聚焦日常稳定运营。
2025年中期,平安归属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达到777.32亿元,同比增长 3.7%,这个增速看似不惊艳,但贵在“稳”,要知道,同期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降8.8%,就是被一次性项目拉低了。
所谓一次性项目,前面也有提到,平安一季度财报里说,平安好医生并表产生34亿元的减值影响,还有其他一些债券市场的波动。如果单独计算公司第二季度的净利润,那反而是大概增长8%,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回到营运利润这块,从业务结构看,营运利润的增长很扎实:
①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贡献524.35亿元,同比增2.5%,这背后是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39.8%,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更是暴增168.6%;
②财产险业务贡献100.1亿元,同比增1.0%,综合成本率还优化到95.2%,同比降2.6个百分点,意味着产险赚钱效率更高了。
对保险企业来说,净利润体现短期面上的财务情况,营运利润才是“能持续造血的实在钱”,直接体现长期服务客户、兑现保单承诺和公司核心盈利的能力。
2、再看净资产这个“压舱石”。
对保险企业而言,净资产不仅是股东权益的体现,更是应对风险的“安全垫”,公司的“家底”,毕竟要面对未来几十年的保单赔付,没有扎实的净资产根本不行。
2025年6月末,平安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9439.52亿元,较年初增长1.7%,这个增长不是虚的,是靠日常经营积累起来的。
更关键的是,净资产支撑下的偿付能力也很亮眼: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5.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89.8%,远超监管要求的100%和 50%底线。
这意味着平安不仅完全合规,还有足够的空间去拓展业务、升级服务,比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覆盖85个城市、落地5个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这些都需要资本支撑。
3、还有两个细节能印证利好的可持续性。
一是保险资金投资表现稳定,2025年中期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虽然不算高,但近10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远超长期投资回报假设的4.0%,长期收益的稳定性能持续为营运利润和净资产“输血”。
二是客户基础扎实,个人客户数近2.47亿,持有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留存率高达97.8%,客均营运利润247.32元,说明客户粘性强、单客价值在提升,这是营运利润长期增长的底层逻辑。
抛开被短期因素干扰的净利润,营运利润的稳定增长、净资产的扎实提升,再加上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力,才是平安中期财报最核心的利好,既反映出战略落地的成效,也为后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4、对这份半年报的看法:
在我看来,平安这份中期财报真正值得深入咀嚼的,并非某个单一数据的亮眼,而是其整体表现所折射出的战略定力。在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中,平安显示出难得的稳健性,这恰恰源于其长期以来聚焦主业、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的战略决心。
营运利润的稳定增长,反映出公司核心保险业务的韧性和高质量。尤其是寿险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说明公司产品和服务切中了市场需求一一在老龄化、健康管理日益受重视的背景下,平安较早布局健康医疗生态,逐渐进入收获期。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飙升,也体现出综合金融模式下渠道协同的优势正在加速释放。
另一方面,净资产稳步提升,不仅是资本实力的体现,更代表未来发展的潜力。充足的资本使平安有能力持续投入创新业务,如高端养老社区、智慧医疗等,这些都是构建长期竞争壁垒的关键。而远超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意味着公司在未来政策或市场变动中,拥有更强的缓冲空间和应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近2.47亿的个人客户和极高的多产品客户留存率,构筑了深厚的“护城河”。这些客户数据不仅是当前的利润来源,更是未来挖掘终身价值的基础。随着服务深度加强,尤其是医疗养老服务的融入,客户粘性和利润贡献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这份财报来看,平安正在从一个传统的保险提供商,逐步转型为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提供“产品+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平台。这种转变,意味着其盈利模式将更少依赖利差,更多来自服务费和客户价值深度挖掘,从而带来更稳定、更可持续的成长路径。
对投资者而言,这份财报再次提醒我们,评估保险股应重经营、看长期、察战略。短期净利润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但营运利润和净资产的趋势才能真正揭示企业的内核实力。平安或许没有惊人的爆发性增长,但其稳健的营运利润和扎实的资本底蕴,正是在不确定经济环境中最可贵的品质。投资保险股需要有长期视角,保险保单的利润释放需要时间,加以耐心可以享受复利的魔力$中国平安(02318)$ $友邦保险(01299)$ $中国太平(00966)$ $新华保险(01336)$ $恒生指数(HSI)$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