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的数量与创新药的价值
华领一直被诟病的地方就在于他就只有一条管线,一条已经上市的药的管线,所以没有想象力,没有成长空间。这也是他前面几年一直不涨,创新药都涨上天了,他却仍然慢吞吞的重要原因。
但是我们作为投资者要得究竟是什么?
是创新药管线的数量还是创新药的整体价值?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市值低低的,创新药的整体价值高高的。我们赚的就是这两的差,本质上,这就是投资创新要的价值所在。
那么,创新药管线的数量是否等于价值?
举个夸张的例子,一款仿制药的头孢和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能比不?
你肯定要说一个创新药,一个对标K药的创新药怎么能比呢。那么你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那就是药和药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既然价值不一样,那么怎么去衡量这个价值的大小呢?
我觉得至少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靶点价值
在靶点药物中的地位
所治疗的病的市场规模及对标药物的峰值
靶点/药物的潜在适应症价值
所处创新要开发的阶段
靶点价值
靶点就是FIC、OIC、BIC等中的那个C,class。既然在这个班级里,班级是差班和是尖子班的差别是巨大,那么这个班里的学生水平自然也是差别巨大的。
靶点价值是很不好评估的,他至少和后面的3和4这两点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评估这两点也是评估这个靶点价值的核心。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能侧面说明靶点的价值。
当初拜耳和华领医药签订的合同中,他要付出总计48亿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到合同终止,他已经累计支付了15亿人民币),换来的只是,拜耳能赚取50%的收益,也就是卖100块的药,他拿50块,但同时他却要负责所有的进医院的费用、上市后的临床费用、销售人员费用、甚至给医院的回扣等等包括在内的所有销售费用。就这样,他仍然签订了这合同,这意味着他自己至少认为自己是能赚钱的。你说这药的价值有多大?
这一靶点并不是一个冷门的赛道,曾经也有过蓬勃期。从最早参与研发的罗氏,到全球各大药企,全球共有超过150个关于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的专利报道。20 多种 GKA 药物进入到临床研究阶段,而临床前的研究更是不知凡几。砸进去的资金总和更是远大于华领医药这一家在其中的投入。
所有耳熟能详的大药企都在GK这个靶点上折戟成沙,无一例外。他们为了这个靶点付出得越多,越能说明这个靶点的价值之所在。我们是业外认识,应该相信大量顶级业内人士的选择。
2.在靶点药物中的地位
班级(Class)是尖子班了,那么这个学生(华领医药)在班里的成绩是靠前还是靠后呢?
非常荣幸,这个班就它一个学生,甚至结合前面的表,算上临床前、I期、II期、III期及审批的时间,你可以板上钉钉地说,未来10年这个班还是只有华领医药这一个学生。好好学你是第一,不好好学你也是第一,这样的赛道简直不要太爽。而这样的独孤求败的爽感能享受10年甚至更久!未来其他企业要在十年内搞GK这个靶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和华领走BD,给天价BD的首付+里程碑付款+卖药分成;要么就直接把华领医药买下来,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3.所治疗的病的市场规模及对标药物的峰值
首先,他是OIC,所以没有能直接对标的药物,但是从药物的市场价值来说,他是可以去对标的。
基于他的独特药效(糖尿病领域的相对神药),相比于只能降糖的SGLT-2等其他药物,他的稳糖作用及全球唯一做出了停药缓解的临床实验结果,为什么他不能对标全球最高的糖尿病口服药销售额(恩格列净2024年100亿美金)?
我自己是认为他能做到100亿美金的峰值的,但是现阶段说这个,可能会让人觉得太夸张,那么砍一半,50亿如何?这依然是远超于现在的股价的价值。
4.靶点/药物的潜在适应症价值
GK这个靶点刚有华堂宁这一个成药,这个靶点有没有除糖尿病之外的适应症?达格列净都能治疗心衰,司美格鲁肽能减肥,为什么GK没有其他应用?如果有,是不是又增加了华领医药的价值?这是一个后续的彩蛋,虽然不知道多大,但是不管大小,都是华领医药吃独食的彩蛋。
5.所处创新药开发的阶段
假设其他都一致,一个已经上市的药没有任何的风险了,而一个还在临床I期的药还有好几期临床要做,能不能最终成药还有一大堆风险,那么这样的两个药的价值区别大不大?那么华领医药虽然只有一条管线,但这条管线已经上市了,没有风险了,从风险收益比上来说,能不能值几条I期的、II期甚至III期的管线?所以他的价值是否不能因为只有一条管线而被低估呢?
最后,总而言之,华领医药虽然只有GK这一条路,但是这是一条钱途远大(对标恩格列净),潜力很大(潜在其他的适应症),独家垄断(靶点未来十年唯一)且没有风险(药品已经上市)的管线。不可因数量少觉得华领医药的价值低。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