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AI硬撑的美国经济,能走多远?

过去一年,美国经济的数据表面上看起来挺热闹:标普500盈利超预期,GDP增长也不算差。但如果你细看,会发现这一切几乎全靠人工智能投资在撑场面。就像一桌年夜饭,全靠那盘红烧肉抢眼,其他菜色都是点缀。AI就是那盘红烧肉,没有它,美国的经济增长很可能只有1%左右。

根据摩根大通最新的报告,美国GDP在过去三个季度里,有35%-45%的增长直接来自科技行业的资本开支【1】。换句话说,如果没有AI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的投资,美国经济几乎已经进入低速状态。问题是,这样的增长能不能长期维持?

七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特斯拉、英伟达)现在把收入的20%~30%都拿去搞资本开支和研发【1】。这种力度在历史上极为罕见。短期内,它确实拉动了经济增长,也让股市看起来充满活力。但长期看,企业不可能永远靠高比例投入来支撑增长。一旦投资边际回报递减,或者融资环境收紧,这股热潮就可能迅速退潮。

事实上,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出现“单一引擎繁荣”。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一个先例。彼时美国经济同样被“新经济”的乐观情绪推高,科技股在1995-2000年间为标普500的涨幅贡献了超过40%【2】。但一旦泡沫破裂,2000-2002年纳斯达克指数跌幅高达75%,整个美国经济也经历了严重调整。今天的AI投资热潮和当年的互联网浪潮有相似之处:短期拉动显著,长期风险不容小觑

更令人担心的是,AI投资的火热掩盖了其他行业的疲弱。二季度标普500整体盈利增长11%,听上去不错。但如果扣掉科技股,中位数公司的资本开支和研发增长只有3%-4%【1】。消费、零售、制造等领域依然增长乏力。换句话说,美国经济并不是全面复苏,而是“AI独撑大局”。这种结构性失衡,往往是未来波动的前兆。

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也在提醒我们,AI并非全是利好。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最新研究都指出,AI正在对年轻人就业产生明显冲击【3】。暴露在AI自动化风险最高的岗位,过去两年就业率下降更快。美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一个“剪刀差”:一边是AI相关行业疯狂扩招,另一边是传统行业招聘降温。长期下去,这种分化可能削弱整体消费能力,进而反过来拖累经济增长。

资本市场也显示出类似的风险苗头。虽然“七巨头”在股市上光芒万丈,但如果我们把标普500去掉它们,过去一年的涨幅几乎为零【1】。这种“少数公司支撑全局”的情况,在历史上往往预示着市场脆弱性上升。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显示,标普500的市值集中度目前已经接近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4】。当少数股票对整体指数贡献过大时,一旦这些股票回调,市场整体难以幸免。

更现实的问题在于,AI投资本身对能源和基础设施的消耗巨大。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到2030年,仅AI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就可能占到全球电力需求的4%【5】。在美国,电网已经因为能源转型和极端天气承压。AI需求叠加电力瓶颈,很可能成为新的掣肘。换句话说,AI投资不是无成本的,背后隐藏着资源配置和通胀压力。

货币政策方面,目前美国的基准利率在4.5%左右,并不算低。在这样一个相对紧缩的利率环境里,AI投资依然能砸下巨额资本开支,本身就很罕见。真正的关键在于未来利率的走向:如果继续升息,会显著推高融资成本,从而抑制AI投资扩张;如果降息,则可能为这波投资再添一把火;而若利率维持不变,对AI投资来说大致是中性影响。这意味着政策取向将直接决定AI热潮的持续性和强度。

总结来看,美国当前的增长高度依赖于AI给投资者带来的期望和愿景。没有AI投资,美国的GDP增速恐怕已经掉到1%左右。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增长引擎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到2010年代初的页岩油繁荣(油价大跌后行业瞬间崩盘),单一引擎拉动的繁荣往往转瞬即逝。今天的AI投资热潮,当然可能带来长期的生产率红利,但在那一天真正到来之前,它也有豪赌的成分。

美国经济要想真正走得稳,必须要在AI以外的消费、制造、服务等其他多个领域同时发力。如果把未来押在AI这一张牌上,无异于在高空走钢丝。短期的繁荣可能耀眼,但脚下的风险同样巨大

参考资料:

【1】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 Eye on the Market – September 2, 2025.

【2】Robert Shiller, Irrational Exubera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3】Erik Brynjolfsson et al., Canaries in the Coal Mine? Six Facts about the Recent Employment Effec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anford Digital Economy Lab, Aug 2025.

【4】Morgan Stanley Research, US Equity Strategy: Concentration Risk and Market Fragility, June 2025.

【5】McKinsey & Company,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generative AI: The next productivity frontier, June 2023.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