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中国中小学到亚非课堂,编程猫凭什么被联合国 “点名”?
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数字学习周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名字被反复提及——编程猫。当全球仍在探索AI教育落地校园的有效路径时,一家中国本土教育科技企业已交出成熟答卷。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中国教育科技企业,不仅作为唯一受邀出席的中国公司亮相巴黎总部,创始人兼CEO李天驰更与多国教育部长同台对话,系统阐述“编程猫模式”如何破解全球编程教育资源不均的难题。
在 AI 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AI 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中少儿编程教育更是成为焦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中,编程猫凭借独特的 “编程猫模式” 从行业内脱颖而出,这场高规格的国际亮相,标志着“编程猫模式”已从中国本土的教育创新,跃升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背书、具备全球推广价值的权威科技教育企业范本。
十年磨一剑:“编程猫模式”成全球教育治理关键词
2025年,是编程猫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这家深耕青少年编程教育的“老牌子”,从一个图形化编程软件的开发者,成长为覆盖"软件-内容-师资-场景"四位一体的全生态服务商。其核心成果“编程猫模式”——即通过自主研发的全套编程软件矩阵生态Kitten、全年龄段课程体系、教师发展体系与AI双师教学系统,系统性推进编程教育普及,据了解,编程猫目前已在中国服务超过7万所中小学,培训教师超23万名,惠及3800万注册学员。
作为国内最早入局少儿编程教育的企业之一,它的发展轨迹堪称行业“活化石”。正如《半月谈》此前刊发的深度报道《解码“编程猫模式”》中所指出那样:“‘编程猫模式’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一套可复制、可迭代的教育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而在今年的UNESCO数字学习周上,这一评价得到国际印证。
如果说十年沉淀是“编程猫模式”的底气,那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战略合作,则让这一模式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官方认证”。自 2021 年起,编程猫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深度合作,成为该国际官方组织在亚非地区青少年编程教育项目的核心合作伙伴,也是国内唯一获此合作资质的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企业。而就在2025年7月,编程猫也宣布将其课程及软件将免费开放给Youth Coding Initiative活动地区,首批有近100所试点学校引入其课程与培训体系,覆盖肯尼亚、刚果(布)、纳米比亚、泰国等多个亚非国家及地区。这一模式的影响力很显然早已超越国界。
编程猫创始人兼CEO李天驰参与数字学习周全体会议
“我们不再只是谈论‘中国经验’,而是提供一套经过大规模验证的‘全球工具箱’。”一位参与分论坛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高等教育与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创新部部长 Marie-Thérèse Sombo Ayanne Safi Mukuna在会场表示,“编程猫模式”为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从“零基础”到“可持续”的完整路径。
官方背书+国际认可:编程猫的“权威性”从何而来?
在教育科技行业,“权威性”并非一蹴而就。编程猫的公信力,建立在十年扎实的实践与多重官方认可之上。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深度协同。编程猫模式已深度融入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成为多地教育主管部门推进信息科技新课标落地的重要支撑。其"软件-内容-师资-场景"的闭环,有效解决了学校“开课难、教学难、评价难”的痛点,也逐渐成为多地学校乐于选择的“校内编程教育标配解决方案”。
其次,是国际组织的持续背书。自2021年与UNESCO建立战略合作以来,编程猫将 “编程猫模式”的核心能力输出至亚非多国:为肯尼亚、刚果(布)、纳米比亚、泰国等国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基于Kitten软件生态矩阵的系统培训,帮助当地搭建编程教学体系;举办AI与编程素养教师培训,覆盖超千名亚非教育工作者;2024年起组织的“亚非青少年中国行”系列活动,邀请多国师生实地进行人工智能与编程学习,推动跨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层级不断深化,也见证着编程猫从项目执行者成长为规则倡导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部门负责人Abdoulaye Ibrahim曾多次公开表示,编程猫是“推动全球数字教育公平的关键合作伙伴”。
编程猫在联合国数字学习周
最后,是行业与媒体的广泛认可。继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顶尖教育科技企业第1名”后,“编程猫模式”更被《半月谈》等权威媒体深度剖析,定性为“为学校提供科学素养教育方面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来自官方媒体的系统性解读,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标杆地位。
模式内核:不止于工具,更在于“思维”与“生态”
“编程猫模式”的优秀,不仅体现在数据规模上,更在于其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在UNESCO分论坛上,作为全球编程学习者代表的多名编程猫学员用自身经历生动诠释了这一点:清华大学本科生常昊然将编程思维用于生物研究;9岁学员石沐曦用AI创作“超级老师”项目;教师张悦豪讲述他的学生用代码传递亲情……这些都是编程猫培养出的典型案例,也都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编程猫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用逻辑表达情感、用技术解决真实问题”的未来创造者。
全球编程学习者代表在数字学习周分论坛分享
“编程猫的十年,是中国AI教育从破土到生长的缩影。” 有教育行业分析师指出,早期少儿编程教育面临 “工具难用、课程零散、师资短缺” 三大痛点,而编程猫通过自研软件矩阵降低门槛、系统化课程构建体系、规模化培训解决师资难题,逐步形成独有的 “编程猫模式”,这一模式也被央媒《半月谈》评价为 “既推动教育公平,也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在国际视野中,不断被提起的“编程猫模式” 也正式从“中国实践”升级为“全球共享”的教育方案。
这背后,是“编程猫模式”对孩子“逻辑思维”与“创造力”的双重重视,它不满足于只教会孩子写代码,而是通过游戏化课程、项目式学习、跨国协作等方式,让人工智能与编程成为青少年理解世界、连接社会的“思维钥匙”。正如李天驰所言:“我们教的不是程序员,而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在教育行业,“十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意味着企业经历过市场周期的考验,也沉淀了足够的教学经验与品牌口碑,这样的成长足以让编程猫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领域当之无愧的“老牌”企业。
而今,凭借“模式可复制、成果可验证、理念可共鸣”的优势,我们也欣慰地看见,编程猫正从国内领军者,迈向全球教育生态的构建者。在UNESCO的聚光灯下,“编程猫模式”不仅被看见,更被需要。
未来,当更多国家的青少年通过这一模式接触编程、理解AI,编程猫的十年探索,或将真正实现其使命——让每一个AI时代的孩子都成为未来的创造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