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作为近期上市的「妖股」,被寄予厚望,主要是它重塑了设计师与工程师之间的协作模式。传统流程是设计师先在Figma画出介面草图,再交由工程师翻译成代码(Figma to code),最后才进入产品开发。然而,这一过程的痛点在于「设计→代码」的转换往往不精准,工程师不一定能做到设计师所想。
Figma「翻译桥梁」角色受挑战
然而,现在用户只需随手画一张草图,再输入至如Cursor之类的AI Coding工具,即可生成美观且接近成品的前端介面。尤其对大部分缺乏美感的工程师而言,这种方式不仅更简单直接,而且是已经「砌好」,全程由developer负责,不存在偏差问题。
设计师同样可以透过这种方式快速产出草图,交由AI生成可执行的UI(使用者介面),亦只需要画placeholder,画个长方形写住Button就可以生成一个美观的按钮。
这种改变,对Figma的打击不容低估。它原本作为设计与工程之间的「翻译桥梁」角色,正被AI技术逐步抽空。若未来「草图→AI→成品UI」成为主流,Figma的存在价$Figma(FIG)$ 值将被大幅压缩。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1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 tomhouse·09-12 10:10MB,上市前说这股票好,前景广阔。上市后又唱空。都是些什么玩意?点赞举报
- 啊啊啊啊啊巴巴爸爸妈妈爸爸巴巴爸爸巴巴爸爸巴巴爸爸巴巴爸爸巴巴爸爸巴巴爸爸巴巴爸·09-12 15:22赶紧跌,退市才好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