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量目标超全球1/3,中国车企的烦恼不是卖不出去,而是赚不到钱!

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给了一个目标:2025年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20%。

说实话,这目标一点都不刺激。为啥?因为今年1-8月我们已经卖了2112万辆,同比+12.6%。换句话说,只要后面四个月不突然掉链子,今年实现3%的增长就像开着小电驴跑高速一样轻轻松松。那问题来了:政策文件里用的是“力争”,这说明他们其实心里并没多乐观。

数据摆在那:2024年全球汽车总产量9395万辆,中国一家就干了三分之一。出口去年585.9万辆,同比+22.8%,首次超过日本成了世界第一。

问题是,外国人当然不可能任由我们“内卷溢出”。

墨西哥:宣布对中国车征收50%关税;

俄罗斯:上半年对华进口却掉了六成,还在加限制;

美国和欧盟:关税、调查、反补贴轮番上阵,搞得企业不得不在当地建厂。

一句话:卖得出去,但越来越贵,利润被挤压。

1-8月我们产销量首次双超2000万辆,但利润呢?

2020年:2151亿元

2021年:2114亿元

2022年:2001亿元

2023年:1357亿元

2024年:654亿元

行业利润缩水到只剩四年前的三分之一。再看看2025年上半年上市车企数据,要不是财政补贴兜底,估计早就有人大规模倒闭了。

中国车企的逻辑是:量大=成本低=市场占有率高。问题是,全球汽车产能利用率预计到2028年会跌到60%。如果我们做到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行业利润却只有1000多亿人民币,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更何况,世界其他国家也要搞工业化,他们没了汽车产业,就走贸易保护那条路。到时候,我们继续以产压价,很可能遭遇全球市场的联合倒逼。

我觉得,汽车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

好的一面:中国车企在规模、制造能力、供应链整合上已经无敌,全球真的没人能和我们硬拼“卷”。

坏的一面:利润低得离谱,资本市场不会永远容忍只见销量不见利润的故事。

我现在更关注两类公司:

能出海本地化的,比如在欧洲、东南亚建厂,有能力躲过关税,顺便掌握当地标准。

能靠软件/生态赚钱的,而不是单纯卖铁壳子车的。未来拼的不是电机电池,而是智能化和服务收入。

结论很简单:中国车企的烦恼,从来不是“卖不出去”,而是“怎么赚钱”。$理想汽车(LI)$ $小鹏汽车-W(09868)$ $比亚迪股份(01211)$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