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佑驾创新刘国清:无人车发展进入快车道 小竹明年交付要过万台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6日
2025年以来,无人车配送领域正变成兵家必夺之地,不仅大量资本涌入,众多的企业也下场开始做无人车。
昨日,佑驾创新(2431.HK)就在深圳发布旗下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正式进军无人物流行业,“小竹无人车”的两款车型T5及T8同时亮相,并实现发布即交付。
其中,T5货箱空间优化后,车辆能够释放5.5m³容积并实现同级最大载重1000kg,最高续航180km,主要服务于快递城配、商超零售、生鲜配送等细分场景。
T8则拥有8.5m³容积,能更满足大运量运输需求,最大载重1700kg,最高续航240km,可广泛应用于城配与工业物流,耐用仓配等更多专业场景。
佑驾创新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国清表示,“希望以自动驾驶破局者的身份,让更先进的L4技术,在更多元、更复杂的场景,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刘国清对雷递网表示,无人车领域正在迎来爆发期,一方面是市场对无人车的需求和认可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政府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100多个城市都在开放路权。
“我们认为无人车的发展进入到快车道的内因和外因都已经具备,我们比较看好这个领域,因此就选择在今年下场做‘小竹无人车’。”
小竹无人车明年有机会做到1万台的交付水平
此次进军无人物流行业之前,佑驾创新的L4自动驾驶iRobo业务已取得进展,半年内营收破千万。
佑驾创新的无人小巴业务已于2025年2月在苏州完成商业化落地,并在黑龙江、上海、杭州等全国多个省市交付,累计获得10余个项目,逐步成为公司收入的新增量。
2025年9月,佑驾创新旗下L4级无人小巴中标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无人驾驶摆渡车项目。这标志着公司在智慧民航场景取得关键突破,L4商业化进程再进一步。
据介绍,小竹无人车下一代产品将高度集成地平线双征程6M芯片、速腾聚创最新一代的EMX激光雷达产品,以及四维图新的定位系统P-Box。此次发布会上,地平线(9660.HK)创始人兼CEO余凯、四维图新(002405)CEO程鹏、速腾聚创(2498.HK)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邱纯鑫还一并出席,并为佑驾创新的小竹无人车站台。
此前,佑驾创新基于小竹无人车产品已获深圳邮政与东部公交的认可——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圳市、成都市、西安市、江阴市等地也成为小竹无人车首批落地的重点城市。小竹无人车由此也实现了“发布即交付”。
佑驾创新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国清接受雷递网专访时表示,小竹无人车在手订单已超过数百台,公司希望秉持着逐步爬坡的交付过程,而不是一下子全撒出去。佑驾创新内部预计在明年很有机会能达到1万台的交付水平。
“ToB的生态里,汽车是最有挑战性的几类行业之一。我们在ToB业务中不仅技术和产品得到打磨,销售团队也有很好的战斗力提升。我们的副总裁郭龙负责销售,基本上帮助我们把国内绝大部分的商用车主机厂都成为我们的客户。这是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团队,相信换一个赛道同样大有作为。”
刘国清将小竹无人车的落地路径概括为“根据地打法”,即集中资源点域深耕、构建运营范式面域复制,而不是“广撒胡椒面”的模式。
“无人车的落地和打仗是一样的,要在局部区域里形成资源优势,可能在这个区域里我们是后来者,出发比别人晚,但我们会用几倍的资源在这个区里砸,去做品牌、做渠道、抢路权。先把这些真正形成我们的根据地,这是我们内部希望‘后发先置’非常大的逻辑。”
刘国清说,“就像我刚开始进入汽车行业一样,2013年我连车都不会开,我们6个人里只有1个人有驾照,拿的还是美国驾照,对汽车行业可以讲是一无所知,我们依然走到了今天。无人车领域也没有特别多的捷径可走,就是一点点去啃,一点点去打。”
2025年7月,佑驾创新刚刚完成了一轮配售,每股配售股份净价格约为22.81港元,募资净额为1.55亿港元。此次配售距离佑驾创新完成上市仅7个月时间。刘国清指出,这笔资金主要用在研发投入方面,其中有一部分会用在无人物流领域。
技术降本和规模降本是主打的两张牌
据介绍,刘国清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13年,刘国清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进入新加坡-MIT联合实验室从事智能驾驶科研工作。
2014年,刘国清回国创立佑驾创新,用AI技术赋能智能驾驶,逐步覆盖领航、泊车、舱内功能等驾驶核心环节。刘国清遇到的第一个投资人就是阿里巴巴的现任CEO吴泳铭,双方当时是在上海浦东机场见的面,他十分看好汽车能源转型与智能化的前景,为公司提供了启动资金。
刘国清对雷递网表示,吴泳铭当年投资佑驾创新,也是很早就看好无人汽车的发展,后来创立元璟资本后,也对佑驾创新进行了几轮加持。
“吴总一路见证到了佑驾创新的成长。佑驾创新的股东有一个特点,就是在IPO之前很少只投一轮,投了之后都会再参与1-2轮,说明我们整体团队在业务兑现能力上还是做得不错的。”
当前,阿里旗下的菜鸟也在做无人车领域,并且背靠着阿里的电商资源,相对来说,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两者是否会产生矛盾?
对此,刘国清说,顺丰、京东等企业一方面会做自研,另一方面,因为业务需求量巨大,也需要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佑驾创新也有自身的优势,就是在前装里交付了大量的智驾系统,从软的算法能力到硬的供应链体系帮助我们做出来更有性价比、更好用,不出事、用得久、够便宜的产品,相信这些大的集成公司还是会愿意买单的。
无人车价格在大幅下降,这也促进了无人车领域的爆发。
刘国清认为,无人车价格的下降,主要有两个核心原因:
1,技术降本,随着技术的发展,比如传感器的制程提升,会伴随着技术指标的提升的同时成本也会下降,对算力使用的效率更高。
2,规模降本,佑驾创新现在尽可能让旗下无人车业务和乘用车、商用车的前装业务共用物料,第二代产品中几个核心关键的模块是广泛应用在前装业务中,只有把它的采购量拉起来,成本才能更有效的下降。一年交付一万台很难降价,但一个月交付两三万台,一年交付几十万台,供应商给的价格肯定更优化。
技术降本和规模降本是佑驾创新产品竞争力最主要打的两张牌。
当前,很多无人车企业分别获得很多融资,小竹无人车其实也可以拆出来融资。对此,刘国清并未直接回答,只是说,这是很好的问题,只能说大家拭目以待,佑驾创新有好消息会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
———————————————
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