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比亚迪,凭什么获得顶级机构Baillie Gifford的青睐?一文读懂其核心投资逻辑
在全球成长投资的舞台上,英国老牌资产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柏基投资)算是一个传奇。这家成立于1908年、本部在爱丁堡的机构,曾精准捕捉到特斯拉、亚马逊、ASML、SpaceX、字节跳动等超级成长股,成为全球少数敢于长期押注颠覆性创新的投资巨头。
而它的旗舰产品苏格兰抵押信托(Scottish Mortgage Investment Trust,简称SMT),则被视作超长期投资的风向标。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SMT的投资组合总监克莱尔·肖(Claire Shaw)关于比亚迪的观点,标题为:Driving ambition: BYD’s right to win,里面详细的说明了关于比亚迪的投资逻辑:
克莱尔·肖:我想和各位探讨比亚迪的投资前景: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残酷的电动汽车市场。那么比亚迪凭什么能在这片战场上胜出?
该公司有三大优势:
首先是技术创新。比亚迪研发部门拥有逾12万名工程师,人数超过整个行业其他企业的总和。这使他们始终站在该领域尖端技术的最前沿。
其次是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比亚迪自主生产包括电池在内的多项核心部件。这种垂直整合模式赋予其显著成本优势,进而惠及消费者。
第三个关键因素在于企业掌舵者——这位创始人具备我所称的“适度激进主义”特质,持续推动公司突破发展。
基于这三重优势,我们认为比亚迪不仅在中国市场,更将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格局中赢得胜利。
这里有个背景就是信托持仓比亚迪(首次投资时间是2024年7月)进入前三十大持仓,而特斯拉却退出了:
该信托基金持有的比亚迪股份现已超过特斯拉持股。Shaw强调这并非“换马”之举,而是反映两家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
“特斯拉正处于两次重大增长浪潮之间,”她解释道,“特斯拉1.0时代聚焦汽车领域,以电动汽车制造为核心驱动力,最终成就Model Y成为2023年全球最畅销车型。
特斯拉2.0时代将聚焦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及软件创新,包括其无人驾驶出租车计划。尽管特斯拉在这些领域进展显著,但仍属萌芽阶段的机遇。因此信托基金已减持其持股。”
投阅笔记将Driving ambition: BYD’s right to win这篇文章精译分享给大家。
2008年,王传福罕见接受《金融时报》专访。这位工程师出身的企业家在题为《汽车界的低调人物》的报道中作出大胆预言:到2025年,比亚迪将成为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导者。他提前三年实现目标,自2024年底起在纯电动车型销量上持续超越特斯拉。
尽管国内市场贡献了比亚迪迄今大部分成功,王传福正全力推进国际扩张。上财年该公司约十分之一销量来自海外市场,他计划到2030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五成。克莱尔·肖(Claire Shaw)认为他赢得了在全球市场“取胜的权利”,但这并非超越竞争对手的必要条件。
“比亚迪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有望达到丰田在日本市场的水平——约40%,”该信托基金投资专家克莱尔·肖(Claire Shaw)解释道。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国内机遇巨大。仅凭这点估值就起作用——我们几乎免费获得了其国际增长的红利。更何况2024年7月我们首次建仓时,股价非常非常便宜。”
从消费电子到电动车
比亚迪的非凡轨迹直接源于王传福的草根出身。作为八个兄弟姐妹中的一个,他成长于当时中国最贫困的安徽农村。15岁时父母双亡,托兄长资助和多项奖学金之福才得以继续学业。
他最终获得冶金物理化学硕士学位,并成为一家国有电池初创企业的总经理。但1995年,他放弃这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毅然创业。
如今比亚迪的英文缩写官方解释为“Build Your Dreams”(筑梦前行),但创业初期王先生曾戏称其含义是“Bring Your Dollars”(带上你的美元)。公司最初生产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池。到2002年上市时,摩托罗拉、三星和诺基亚已成为其客户。
比亚迪招股说明书未提及造车计划,当王传福用IPO资金收购濒临破产的汽车制造商秦川时,投资者震惊不已。更令他们担忧的是,这位掌舵者竟不会开车。
但王传福向股东证明这绝非草率转型。早在四年前,他就秘密指示工程师探索将电池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团队已成功研制出可运行的原型车。
秉持“反向工程、持续改进、自主创新”的理念,团队不断突破。到2009年,比亚迪不仅生产了中国最畅销的汽油车,还推出了深受出租车司机和政府车队青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更引人瞩目的是,美国巨头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其最大机构投资者。
Shaw表示:“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不仅为比亚迪注入关键资本,更将其塑造成具有前瞻视野的企业。芒格后来称这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投资。”
创新投资
然而短期内,两位传奇投资人构筑的财务与声誉屏障至关重要。扩张过度、生产问题及竞争加剧使比亚迪的年销量在50万辆左右停滞十年。在此期间,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即便利润承压时亦不例外——王传福后来将这段时期称为“最黑暗的时刻”。
2020年,比亚迪推出两项创新技术终获回报:首款刀片电池不仅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更具备卓越抗损伤能力——比亚迪曾自豪展示其经受针刺测试而不爆炸的场景;第二项工程改进方案则使混合动力车型燃油效率实现飞跃性提升。
这些升级配合政府对电动车的补贴政策,使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21年达到71.3万辆,次年更实现翻倍增长。
比亚迪预计2025年全球销量将突破500万辆,其中80万辆来自海外市场。Shaw表示,当前企业竞争优势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技术领先、成本控制和高效决策。
蓄势待发:比亚迪汽车总产量
“比亚迪目前拥有超过12万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一数字超过了中国其他电动汽车企业总和。每年,公司都能从应届毕业生中精挑细选。”
其近期成果包括超快充电技术Super e-Platform。该平台使比亚迪汽车仅需五分钟充电即可续航400公里。这项开创性服务于三月推出,公司同时宣布将在全国建设4000座兼容充电站。
此外,比亚迪已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作为全系标配。其搭载传感器的“天神之眼”系统可实现转向、制动及泊车功能,但仍需人工监督。同类竞品通常将此类功能作为付费选装。
比亚迪计划到2027年将智能软件团队扩充至8000人,并已与具备自动驾驶技术的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包括与Baillie Gifford投资的Horizon Robotics。
这些举措表明中国汽车企业已不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追赶者,比亚迪通过建立联盟有望快速开发更先进的功能。
在成本方面,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具有显著优势。除电池外,该公司自主生产电动机、电力电子设备、显示屏、软件、LED灯具及计算机芯片等零部件。
此外,比亚迪持有巴西锂矿开采权,并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运输船,可直接装载9200辆汽车进出港口,无需通过集装箱运输。
Shaw指出:“汽车行业通常利润微薄,比亚迪的这些优势使其能维持更高利润率,这正是多年供应链投资的成果,其成本难以复制。”
利益协同效应
谈及决策机制,Shaw指出王传福深度参与的领导模式至关重要。她强调创始人掌舵能推动长远规划,并注入适度的激进主义。联合创始人吕向阳亦以副董事长身份持续参与管理。
“二人合计持有公司约四分之一股权,”Shaw表示,“这形成了我们所追求的高管个人财富与公司长期利益高度一致的局面。”
该信托基金持有的比亚迪股份现已超过特斯拉持股。Shaw强调这并非“换马”之举,而是反映两家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
“特斯拉正处于两次重大增长浪潮之间,”她解释道,“特斯拉1.0时代聚焦汽车领域,以电动汽车制造为核心驱动力,最终成就Model Y成为2023年全球最畅销车型。
特斯拉2.0时代将聚焦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及软件创新,包括其无人驾驶出租车计划。尽管特斯拉在这些领域进展显著,但仍属萌芽阶段的机遇。因此信托基金已减持其持股。”
相比之下,该信托基金对比亚迪的投资,源于对这家深圳企业现有业务的看好及其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的领先地位。
Shaw表示:“即便在他人宣称中国市场不可投资时,我们始终坚持投资由中国创始人创立的企业。风险确实存在,因此我们对入选标准的门槛高于其他股票,并对每家公司进行单独评估。”
但以比亚迪这类企业为例,其巨大的增长潜力加上相对盈利的低股价,表明潜在回报足以抵消风险。
王传福曾将比亚迪的成功归功于“敢想、敢干、敢坚持”的企业精神。Scottish Mortgage正是凭借这种敢于投资的魄力,成功捕捉到了其发展潜力。
海外扩张
比亚迪的国际化战略不仅限于从中国进口汽车,更致力于建立本土供应链体系。
在欧洲,其斥资45亿美元的匈牙利工厂即将投产,年产能达20万辆乘用车。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市场亦在推进中——比亚迪凭借优步司机的青睐,已成为巴西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不过美国和加拿大暂未纳入其当前布局。
比亚迪的海外布局
Shaw指出:“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未来大部分利润将来自海外市场,因为在那里可以收取更高的利润率。而本地化生产使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的影响。”
比亚迪还通过赞助2024年欧洲杯足球赛进行品牌建设,成效初显。据YouGov调查显示,截至2024年中,英国消费者认知度已达31%,较上年1%的水平大幅提升。
该企业正快速扩张经销网络,计划到2025年底仅在英国就开设120家门店。这些门店不仅提供试驾服务,更能让潜在买家确信能获得售后保障——这正是小型中国品牌难以企及的优势。
Claire Shaw简介:
Claire是Baillie Gifford的投资组合总监,在服务Scottish Mortgage的英国股东基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她于2019年加入该公司。在加入Baillie Gifford之前,Claire有超过十年的基金经理经验,专注于为全球客户群管理欧洲股票投资组合。
免责声明:本号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使用该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将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同时,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表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或其代理人。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立即做删除处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不吃一只小虎·09-17我觉得比亚迪有问题,一家对待自己员工不好的企业,必然走不长久。 而且比亚迪的企业管理思路还在于压榨员工,这个和目前创新技术来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思路存在矛盾。点赞举报
- 一个人发呆·09-17真的厉害,比亚迪的未来无限可能 [强]点赞举报
- 港乜嘢吖·09-17感谢翻译~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