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72的秘密:热情、好奇与自律
导读:
在对冲基金的世界里,规模与业绩的平衡始终是一道难题。Point72创始人Steve Cohen在这次访谈中,坦率分享了自己从几十亿到360亿美元管理规模的成长心路。他强调的一点格外值得投资者借鉴:成功从来不是“到达一个山顶”,而是不断重新出发、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Cohen的投资哲学并非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更深层次的“人性与组织”问题。他谈到,优秀的投资者必须具备三种核心素质:对市场的热情、持续学习的好奇心,以及日复一日的自律。
这让人联想到运动员的日常:无论成绩如何,他们都在不断调整训练方法,追求更高水平。投资亦是如此,差别往往不在认知本身,而在于是否能持续把正确的事做到极致。
在Cohen的描述中,Point72的文化是“绩效导向”与“人才培养”的结合。他不相信单一的投资方式,而是推崇多元化和自我定位:投资者要清楚自己最擅长的“球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长期优势。这种“模式识别”与“自知之明”的结合,正是顶级投资者能长期穿越周期的原因。
对读者而言,这场访谈不仅展示了一家对冲基金如何扩张,更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在动态市场中持续进化的范本:拥抱变化、保持好奇、锻炼自律,才可能真正立足长久。
以下是访谈正文:
主持人:现在是2024年夏天,公司目前管理的资产接近360亿美元,拥有数百个独立团队。回顾这段历程,是什么推动你不断前进?沿途你做过哪些关键决策?
Steve Cohen:首先,必须要有前瞻性思维。我不喜欢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我以前总让管理团队感到“抓狂”,因为即便我们一年业绩很好,我还是不满足。
我知道,要维持现有的成功,就必须做出改变;坦白说,如果没有这种理念,我们根本不可能达到360亿美元的管理规模。
我常把这个过程比作登山:你爬上一座山顶,但山顶上什么都没有,真的什么都没有。所以你必须重新出发,设定更大的目标。你要思考:“我们现在处于这个阶段,如果想继续成长、想规模翻倍,该怎么做才能实现?”
而且我一直认为,公司总有继续成长的机会。当然,“树不会长到天上去”。
随着时间推移,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但关键是,世界在不断变化,充满了动态机遇。我们希望能找准定位,抓住世界变化带来的机会,了解新技术、新方法,并想办法在公司内部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最终把公司打造成一家更优秀、更盈利、规模更大的企业。
投资的本质:热情、好奇与自律
主持人:支撑你事业发展、公司成长的核心原则是什么?我知道你在公司内部经常谈到这个话题。
Steve Cohen:每家公司都不同,运营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公司,把风险放在首位,需要重点监控风险;另一些公司,则更关注技术,思考如何利用技术。
所以核心在于“你是谁”“什么对你最重要”,以及你能否践行这些理念、保持真实的自我。通常来说,公司会带有创始人的特质和性格,在对冲基金行业,很多创始人创办的公司都是如此,我认为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我是谁”、“我相信什么”。我天生就有创业精神,也非常重视企业文化。我觉得,我对公司员工有责任——我需要为他们付出,就像他们需要为公司付出一样。
我们希望打造一种“绩效文化”,我不想满足于平庸,我也不喜欢平庸的状态。这些都是我所秉持的理念,也反映了我的本质和思维方式。
主持人:这点很有意思——我听过你从公司整体层面阐述这种理念,同时也听过你推动投资组合经理(PM)从他们各自的业务层面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拆解目标、实现目标。所以这种理念能从高层自上而下贯穿整个公司,这点非常值得关注。
你见证过很多投资者经历各种市场周期,也看到过很多新手分析师成长为优秀的投资组合经理。是什么让这些人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长久立足、持续发展?
Steve Cohen:首先,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缺乏工作动力,是不可能做好这份工作的——这种状态一定会体现在工作成果中。所以,热情无疑是基础。
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对市场充满热情,所以选择这个行业对我来说很容易。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也热爱这份事业。我以前总是盼着周一到来,甚至有点“讨厌”周末,因为迫不及待想回到工作中,等待市场开盘。那种感觉真的很有趣。
你看那些棒球运动员,他们盼着春训的到来,即使在休赛期,也会主动投入训练——因为他们热爱这项运动。再看职业高尔夫球手,他们会不断练习、寻求进步,分析数据并告诉自己“我还能做得更好”。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这都是因为热爱。所以我的建议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这样你会更有动力去成就一番大事,过程也会轻松很多。
主持人:这正好能引出“卓越”这个话题。几年前你参加过一个播客,当时就详细聊过这个话题,听你分享“实现卓越需要什么”以及“有些人为何无法达到卓越”,非常有启发。你刚才提到了“自律”,那要达到更高层次、实现卓越,还需要什么?
Steve Cohen:要实现卓越并不容易。
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的“卓越”,对你而言未必是“卓越”。要做成非凡的事,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拥有强大动力和满腔热情,而这些都不是偶然出现的。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你有决心始终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愿意正视自己的不足。这需要你放下防备,承认自己存在“未知的未知”——也就是不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东西。
还要善于把握机会:抓住机会学习新事物,向那些走过你想走的路的人学习,抓住机会和他们交流。我总说,如果我是Point72的新人,我会像个进了糖果店的孩子一样,迫切地想要汲取所有智慧,向公司里那些做着有趣工作的人学习。
你不必重新发明轮子(不必凡事从零开始),但你必须去了解那些你之前可能不知道存在的事物。这样一来,你就能学到新技巧、新方法、新的世界观,这本身就很令人兴奋。我的意思是,你的能力正在不断拓展,你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当你看到自己在努力的领域不断进步时,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找到自己的“球路”:模式识别与自知之明
主持人:听你说话很有启发。你分享的这些观点里提到,无论在什么场合,你都会根据在场的人、身边的人,以各种方式提出最多的问题,目的是尽可能多学习。
Steve Cohen:没错。我不怕显得“无知”。我知道自己懂什么,但我不可能什么都懂。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在公司里,我能向同事学习;在大都会队(注:SteveCohen旗下棒球队),我能向团队成员学习;每一个机会,我都能从中学习。
我喜欢提问,想弄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会去了解别人的想法,有时候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是专家,而我能快速分析情况,提炼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所以我不怕别人说“你看,他问了这么多问题,肯定懂的不多”。或许我确实不懂,但这正是有趣的地方——学习新事物、接触不同的东西。这种好奇心和对学习的执着,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公司的管理理念是“不搞一刀切”。
嗯,我的理念是——从公司旗下各类基金和投资者的实践来看,这一理念也得到了验证——每个人的做法都略有不同,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投资方式”。
有些投资者是长期投资者,有些则是短期投资者;有些专注价值投资,有些专注成长投资;有些偏好国际市场,有些偏好美国市场,有些则擅长宏观投资(即从宏观角度思考投资)。还有些偏好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所以在这个行业里,投资方式多种多样。因此,关键问题是:“什么能让你兴奋?什么能激励你?你对什么感兴趣?”
在我看来,拥有具备不同能力、不同世界观、不同做事方式的员工,能为公司的整体知识资产(IP)增色。而且我们都能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主持人:这也为寻找导师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
Steve Cohen:没错,完全是这样。这让我很兴奋。我总说,我从公司同事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总有人在尝试新的、不同的事物,你会忍不住想“嗯,这很有意思,我从来没想过可以这样做”。这也是我们愿意招纳优秀年轻人的原因——他们愿意接受新想法,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方法,能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
主持人:对,全新的视角很有价值。
你经常说这是一个“靠想法驱动的行业”,是在流动性强的公开市场中盈利的行业。显然,分析师需要培养一些关键的基础技能,但在面试潜在的投资领域人才时,你会看重哪些无形的特质?
Steve Cohen:归根结底,要看他们的热情有多高?商业敏感度如何?他们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还是想“赚钱”?这两者有本质区别,很重要。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很多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结果却被市场“碾压”。所以我想知道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如何。
一般来说,投资组合经理(PM)的判断正确率只有53%、54%或55%左右。这意味着他们经常出错。而关键问题是:当出错时,他们会怎么做?所以在面试时,我会重点关注这些方面。毕竟,我希望能和这个人合作5到10年,所以我想了解“他们是谁”“是什么驱动他们”,
以及“他们是否适合我们公司”。
创新思维也很重要。很多时候,情况很复杂,你需要知道如何拆解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另外,个人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入职第一年,你会学习,会创造新的经历;你会学会如何在这个世界中建立联结;你会与企业CEO对话,会与公司里其他优秀的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学习,会观察那些自己认为真正有趣、对自己切实重要的事物,对于其他无关的事物,或许会选择忽略,告诉自己“那个人是这么做的,但这不适合我”。所以,你会不断完善自我,本质上是在为自己的余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自己稳步前行。
主持人:那你认为分析师该如何培养对“想法”(无论是重大想法还是优质想法)的敏感度,以及对市场的直觉呢?
Steve Cohen:嗯,说到底,这本质上是“模式识别”能力,以及对“自己擅长什么”的清晰认知。
我父亲以前常说“鞋匠就该专心做鞋”(意思是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我也会把它比作棒球投手:投手有四种球路——快速球、滑球、曲球和变速球。假设他的快速球非常出色,滑球很优秀,曲球还不错,但变速球表现平平。
如果有的投手45%的时间都在投曲球和变速球,那或许应该减少这两种球的使用,多投自己最擅长的球路。所以核心问题是:你对什么有十足把握?你真正精通的领域是什么?
你所做之事的核心基础是什么——是那种你能反复依赖、不会出错的能力?
你能否基于这种“确定性”行动,而不被别人的做法所动摇?
这能体现出你的坚定:你会坦然说“这件事我不在乎,会有人去做的。我不做是因为我不擅长,或者不感兴趣”,而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件事我以后想学习,想做得更好”,这完全没问题。但前提是,你必须先明确自己的定位、思维方式,以及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