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损失和延迟满足

1、

在健康160还没开盘前,一部分人会认为它会破发。有部分人即便认为会上涨,应该也很少预估翻倍涨幅以上。

实际上随着健康160开盘涨140%左右后,那些原本认为涨幅不大的,甚至会后悔在翻倍涨幅时出掉。

即所谓的卖飞。。这种现象在我的群里有所表现。

我们经常调侃卖飞比少赚还痛苦,实际上是人天生对失去的恐惧,远胜于对获得的喜悦。

我一直想给圈子搞次直播,从心理和概率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大部分人会“赚了拿不住的情况,亏了就死扛”的一次亏损带来的痛苦,往往需要两三次同等幅度的收益,才能勉强抵消。

现实中的实例也这样,我圈子的胜率至少80%以上,无论打新还是二级市场还是衍生品操作,不可能一直赢,分享过的内容,群里总是时不时强化下做错的那个,给人的印象就是这个亏损的一直在,而盈利的往往就被会忽略。

根据大家做健康160的心态,我来举个案例,假设你即将得到一个苹果。

有两种方式可选:1、直接将一个苹果递到你手中,你会清晰地感受到获得一个苹果的满足;2、先给你两个苹果,让你短暂拥有两个苹果的期待,随后又从你手中拿回一个,最终结果一样,还是只有一个苹果。

但感受会截然不同——你不会聚焦于最终得到一个苹果的结果,反而会因为失去了一个苹果的经历,产生明显的失落感。

我们对失去的敏感度,远高于同等获得的敏感度,即便最终结果完全一致,经历过失去的体验,也会让我们的情绪大打折扣。

这种心理,普遍适用于投资领域。

也能解释为何许多散户会陷入过早止盈,死扛亏损的情况。

当手中的股票开始盈利时,哪怕涨幅并不显著,害怕收益消失的心理会立刻占据上风,这时可能失去现有收益的恐惧,会被损失厌恶放大,大部分人就倾向于尽快卖出股票,落袋为安。

当股票出现亏损时,情况恰好相反,他们会下意识地回避已经亏损的现实,因为承认亏损、卖出股票,就意味着潜在的损失变成了确定的失去,这种确定的失去带来的痛苦,是难以承受的。于是,他们会选择死扛,寄希望于股价反弹,哪怕亏损不断扩大,也不愿面对确定失去的痛苦,最终往往在亏损远超预期时才被迫割肉,损失惨重。

从日常的得失选择,到投资的决策偏差,损失厌恶始终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

在投资里,尽量避免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决策。试着学会延迟满足,当我们因害怕失去而犹豫时,不妨跳出情绪的干扰,注重最终结果而非过程上的得失。

2、

不同马上截止,这股我没什么预期,没有当初认购中慧、佳鑫还有健康160时候那么笃定。

认购还是要认购的,只是期望没那么高,我们是来打新的,又不是来长长久久的。

简单预估下中签率, 现在孖展2500倍左右。

新规后,红鞋制度似乎墨守成规的失效了,这些新股几乎都没有偏一手分配的。

多户没优势后,大家都集中账户打,导致热门股乙组拥挤,乙头中签率比不了甲尾,比如劲方;而一旦有分歧,大家又都不敢上乙,就会导致乙头中签率比甲尾高,比如健康160。

结论就是,如果孖展不热,乙头中签率大于甲尾;如果孖展很热,甲尾可能会更好些。

不同的甲尾和乙头的中签率大概在20%-30%左右,至于偏甲尾还是偏乙头,非统一划分前提下,最终孖展热度决定。

运气好,也感谢市场赠予,今年某个初始7位数的主力账户之一(港美股)已经460%收益率。

图片

$不同集团(06090)$ $健康160(02656)$ $劲方医药-B(02595)$ $奇瑞汽车(09973)$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2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