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星的眼光一直不错

元保Q2财报掘金:AI赋能下的保险科技龙头被低估了!

@惠星的财报解读
8月份各项数据公布后,美联储降息预期逐步升温,全球流动性宽松信号渐明。部分兼具成长韧性与估值修复空间的中概股板块,会是挖掘结构性机会的重要方向。 趁着中概股半年报披露收官这个窗口,我也挖掘了一些机构覆盖少、研究关注度低的次新股,这些次新股往往暗藏业绩与估值的预期差机遇。 而 2025 年 4 月刚登陆纳斯达克的互联网保险科技企业元保,便以一份超预期的Q2业绩报、显著低估的估值水平,成为值得我重点关注的标的。 以下结合公司财报、行业数据与资本市场动态,从业绩反差、低估逻辑、核心优势及未来潜力四大维度,解析投资价值。 业绩亮眼与估值洼地:鲜明反差下的价值机遇 2025年8月27日,互联网保险科技企业元保(NASDAQ:YB)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Q2业绩报。这份成绩单堪称亮眼:上半年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33.4%;净利润6亿元,同比增幅达82.5%,盈利增速显著跑赢营收。 拆分单季度看,第二季度营收10.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2%,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55.6%,环比保持稳健增长,印证业务增长的持续性。 但与强劲基本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市盈率(TTM)仅 7.3 倍。这个估值不仅大幅低于众安在线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行业,也显著低于传统保险机构,甚至低于水滴这些保险科技公司。拆分单季度看,第二季度营收10.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2%,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55.6%,环比保持稳健增长,印证业务增长的持续性。 但与强劲基本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市盈率(TTM)仅 7.3 倍。这个估值不仅大幅低于众安在线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行业,也显著低于传统保险机构,甚至低于水滴这些保险科技公司。 从市场表现来看,元保股价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这为长期投资者创造了理想的买入时机。 尽管公司发布了稳健的业绩报告,但受整体市场情绪及目前受流动性限制影响,流动性低,继而放大了波动,股价未能充分反映其内在价值。这种短期价格与内在价值的偏离,往往是价值投资的最佳入场点。 随着市场情绪回暖及公司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元保估值修复的空间十分可观。 估值低估的核心逻辑:认知偏差与流动性短期制约 元保之所以陷入 “低估值陷阱”,本质是三重因素叠加导致的市场认知偏差与流动性短期制约,而非业务竞争力不足: 其一,次新股属性带来的流动性短板。作为 2025 年 4 月上市的新股,元保上市初期发行规模较小(仅发行 200 万份 ADS,最高募资额约 3450 万美元,上市后估值约 6.81 亿美元),资本市场知名度仍在积累阶段,目前筹码相对集中在原始股东手里,市场上流动可买卖的股数有限,机构持仓与交易活跃度尚未完全释放,短期流动性相对不足。 其二,市场对 保险科技的认知偏差。多数投资者仍将元保归为 “传统保险中介”,忽略其以 AI 技术为核心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元保已构建覆盖产品设计、用户推荐、理赔服务的全链路 AI 能力,例如 AI 模型库已扩展至 4800 个模型和 5300 个特征,万元以下理赔平均到账时间缩短至 3.6 天(最快仅 3.7 分钟),效率革命已显著拉开与传统中介的差距,但这一 “科技属性” 尚未被市场充分定价。 其三,行业估值体系的错配。当前资本市场对保险科技板块的估值定位存在明显错配:从横向对比看,水滴、慧择等保险科技公司的市盈率远低于美股金融股平均水平,更大幅低于美股信息科技股;市净率方面,水滴、慧择同样低于金融股均值,车车科技等虽接近金融股但仍与科技股差距显著。这种估值体系本质是市场将保险科技公司 “归为金融股”,却忽视其 AI 驱动的增长潜力,导致估值未能反映科技属性带来的溢价。 业务护城河与资本动作:现金流筑牢安全边际 尽管估值被低估,但元保已通过 “强劲现金流” 构筑起坚实的业务护城河。 在资金安全方面,元保展现出强劲的财务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元保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限制性现金及短期投资共计 34.2 亿元,同比增长 99.1%,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充裕的现金储备不仅为公司日常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应对行业波动和市场风险预留了充足缓冲。 现金流状况同样表现优异。 2025 年第二季度,元保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 4.532 亿元;上半年累计经营活动净现金达 8.784 亿元。这种健康的现生成能力,彰显了公司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也为其后续资本运作提供了充足弹药。 基于账上现金流,按照中概股的惯例,管理层有概率要在下半年筹划一系列资本市场举措,即使没有这些操作也有一定的安全垫,元保的许多股东都连续参与了企业多轮融资,如山行资本从元保天使轮一直跟到上市、守仓,就可以看出来对元保的信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双重上市的可能性:8月31日,禾赛科技正式披露通过港交所聆讯后的资料集,9月16日,禾赛科技在港股正式挂牌,以“美股+H股”双主场姿态登陆港交所,禾赛的港股上市或引发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热潮,据了解元保已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并获取经纪牌照,不排除未来在香港双重上市。参考禾赛科技回港上市后的市场超额认购220倍,双重上市不仅能提升流动性,还能带来估值重塑机会。加之公司可能推出的回购和分红计划,将形成多重利好叠加,推动估值向合理水平回归。 行业红利与未来展望:医保改革 + AI 创新驱动增长 元保的长期增长潜力,还源于行业红利与自身技术优势的双重驱动:从行业层面看,中国互联网保险渗透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据沙利文数据,2028 年渗透率将达 30.2%,而 2022 年才首次突破 10%;从 2013 年至 2023 年,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从 290 亿元增至 4949 亿元,年均增速超 32%,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期。 政策层面,医保支付改革深化推动居民保障需求释放,元保已顺势升级百万医疗险产品(如小病及重疾 0 免赔、扩大癌症特药与院外器械理赔范围),精准契合市场需求。 从公司自身看,AI 技术将持续放大增长动能:一方面,AI 优化产品设计与用户匹配效率,推动健康险业务持续深耕(健康险是当前核心增长引擎);另一方面,利用AI引擎和技术,公司就多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继续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未来形成多元化的收入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元保在业绩指引上一贯保持保守风格,但上半年 33.4% 的营收增速与 82.5% 的净利润增速,已暗示下半年存在超预期可能,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提升利润率,推动盈利增速持续跑赢营收。 总体而言,元保在 2025 年展现出 "低估值 + 高成长" 的鲜明特征。 公司稳健的业绩表现、充足的现金储备、合规的经营理念以及积极的资本运作规划,共同构成了坚实的投资安全边际。 随着行业红利释放和公司竞争力提升,元保有望在未来实现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的双重收益 个人觉得元保会有个不错的投资收益回报率! $元保(YB)$
元保Q2财报掘金:AI赋能下的保险科技龙头被低估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