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迎来“最强援军”?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能否改写命运
周四,美股市场迎来重磅新闻:英伟达(NVDA)宣布斥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INTC),持股比例约4%。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市场,英特尔股价单日飙升22.77%,收于30.57美元,创下自1987年以来最佳单日表现,单日市值暴增约270亿美元。
这一投资不仅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也延续了近期英特尔“金主不断”的局面,这已经是英特尔近来获得的第三笔外部重量级投资。早在8月,美国政府便宣布入股90亿美元,强调英特尔在国家安全和本土芯片制造中的战略意义。而在此之前,日本软银集团也投入了20亿美元。短短数月,英特尔已获得超过160亿美元的外部资金支持。
PART.01
英伟达为什么要投资这家昔日的对手?
表面看,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根据双方公布的协议:
l 英伟达将使用英特尔的CPU,把其x86架构芯片整合进AI数据中心服务器,为ChatGPT等应用提供算力。
l 英特尔将在PC芯片中采用英伟达的AI技术,提升其在个人电脑领域的竞争力。
对英伟达而言,虽然其在AI算力领域独霸一方,但缺乏CPU生态,而英特尔在CPU市场仍有巨大份额。双方牵手,能让AI应用生态进一步拓展。
此外,这笔投资更是供应链和产业安全的布局。长期依赖台积电的制造让英伟达面临地缘政治风险,而与英特尔绑定,有助于分散风险。
PART.02
对英特尔的意义
市场普遍认为,英伟达的入股至少带来三个层面的积极影响:
l 短期信心回归:股价暴涨,重拾投资者关注,英特尔一度被认为正在被边缘化,如今能与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绑定,重新站回聚光灯下。
l 产品端合作:依靠仍具优势的CPU业务,与AI芯片巨头形成互补关系,而非正面竞争。
l 国家战略背书:在美国政府和软银之后,英伟达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英特尔作为“国家队芯片企业”的角色。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称之为“改变游戏规则的交易”,认为它让英特尔重新回到AI赛道的核心位置。
PART.03
隐忧依旧:代工业务的深坑
然而,这笔投资并没有触及英特尔最棘手的问题——代工业务(Intel Foundry Services)。这是华尔街和美国政府最关心的部分,也是英特尔亏损最严重的板块。
自2021年开放代工以来,英特尔计划斥资数千亿美元建设新厂,企图挑战台积电的霸主地位。但由于缺乏大客户订单,业务发展举步维艰。2024财年,代工业务亏损高达130亿美元,较2023年的70亿美元进一步扩大。这一窟窿直接导致英特尔股价去年暴跌60%,也成为前CEO Pat Gelsinger下台的导火索。
目前的现实是:
若出售代工业务,英特尔失去规模效应,制造成本将大幅上升。
若继续投入,则面临“烧钱无底洞”,至少到2027年都可能持续亏损。
CFRA分析师Angelo Zino直言:“这是一个至少会持续流血到2027年的业务。”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周四的发布会上,虽然英特尔和英伟达的CEO没有完全排除未来代工合作的可能性,但他们明确表示短期内仍将依赖台积电生产新芯片。这意味着,英伟达的投资对英特尔的代工板块暂时没有实质帮助。
但Zino表示,这一协议提升了英特尔的信誉度,这对其制造业务同样有利。这项协议至少可能为英伟达未来测试英特尔代工服务创造机会:“你可能会看到英伟达在某个阶段开始向英特尔提供一些象征性的代工订单。”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英特尔依旧不可或缺。作为美国唯一具备先进工艺的大规模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为国防部供货,也是美国对冲风险的重要筹码。正因如此,美国政府才会选择直接入股。
但资本市场的逻辑更为冷酷。产品端合作固然能提升短期信心,但如果代工业务继续拖累,英特尔依然难以重回巅峰。Bernstein分析师Stacy Rasgon指出:“产品业务确实需要帮助,但代工问题若不解决,长期前景仍然堪忧。”
PART.04
总结
英伟达的50亿美元入股,短期内为英特尔注入了强心针,让股价迎来37年来最强单日反弹。美国政府、软银、英伟达三方的资金加持,也让英特尔的“国家队”身份更加稳固。
然而,决定英特尔命运的关键仍在于代工业务。若无法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英特尔依然可能只是“被拯救的对象”,而非主动掌握未来的行业领导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