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加剧?接下来怎么做?

今天市场又大跌,大家很担心,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牛市还在不在?东大和西大博弈加剧了,会怎么发展?投资上,现在该怎么做?

一、我们先说原因。一个是自身原因,一个是外在原因。

自身原因就是涨多了,宏观基本面还没完全跟上节奏,需要通过股价调整“消化”估值。A股、港股从4月7日大跌以来,一路震荡上行。上证指数从最低3040点涨到了3936点,最大涨幅29%,沪深300指数从最低3514点涨到了4726点,最大涨幅34%,创业板指从最低1756点涨到了3322点,最大涨幅89%,科创50指数从最低877点涨到了1588点,最大涨幅81%。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从最低点19260点涨到了27381点,最大涨幅42%,恒生科技指数从最低点4296点涨到了6715点,最大涨幅56%。半年时间股市大幅上涨,加之宏观基本面仍然承压,所以股市只能通过股价调整来消化估值。(历史涨跌幅不代表未来)

外在因素就是东西大博弈加剧。近期关于东大与西大的博弈,细节我就不多说了,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我要强调一下,就是“关键资源的出口管制”。这个事使西大急眼了,大有“掀桌子”的架势,这也是导致股市大跌黄金大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的看法是,对等G税是西大先挑起来的,限制措施遏制措施西大也一直没停过,东大才出了一招而已。但很显然,我们的这一招戳中了西大的要害,西大的反应比较激烈,因此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短期看,市场情绪受博弈升级影响明显,资金避险需求上升,黄金、国债等资产受到追捧,而股市承压回调。但长期而言,东大在关键资源领域的战略反制能力已显现,这不仅增强了谈判筹码,也促使国内产业链加速自主替代进程。尽管外部压力仍在,但政策腾挪空间充足,未来随着内部经济逐步企稳,资本市场有望在波动中重塑信心,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

二、牛市结束了吗?我的看法是,没有。

说完了原因,我们再来讲一讲,市场会不会因此结束“牛市”了呢?我的看法是:不会!原因是,我们股市的核心底层逻辑是解决自身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详细分析如下:

1、决策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后地产”时代,经济发展不可能再依赖房地产,现在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只有这样,才能从“地产经济”中走出来。地产经济时代,主要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发展高科技,则更多依靠直接融资(股权融资),这是决策层下定决心大力支持资本市场的深层原因;其次,地产经济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一旦后地产时代到来,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必须有一个体量相当的产业作为替代,才能弥补地产下行带来的缺失,仅靠科技是不够的,依赖外需是不可持久的(逆全球化),唯有内循环这条路,发展服务消费,既可以带动就业,又可以发展经济,但是怎么发展服务业呢?居民要愿意出行愿意消费才可以。居民并不是没有资金消费,关键扩大消费量需要“信心”,即对未来财富增长的信心,地产上行周期时居民愿意消费,但地产下行周期时居民的体感是财富缩水,他们是收缩消费的,所以必须创造和扩大居民新的财富载体,且需要财富增长,这才能解决居民消费信心的问题。因此,要做大做强资本市场,让权益资产成为居民财富增长的新渠道。

2、投资主体对资产配置的认识转变。我们的投资主体主要有机构和居民。机构主要有理财、保险、信托、资管。居民主要有储户、基民、股民。先说机构端,在高利率时期、地产上行周期里,大部分机构更倾向固定收益的投资标的,最典型的配置标的是债券,原因是稳定+收益可观。而当前我们进入低利率时期、地产下行周期,固收类产品的回报越来越低,在股债跷跷板效应、政策鼓励中长线资金入市双重影响下,机构的配置行为正在发生改变,据测算,以上四类机构存量规模107.79万亿,目前配置权益类的比例约为8.73%,未来可能进入权益市场的资产规模1.64万亿-5.75万亿。(资料来源:信达证券研究报告《牛市走向:流动性和增量政策的博弈——流动性、政策面、基本面三位一体框架》)再说居民端,在地产上行周期里,居民的主要资产配置是房地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占比很低,经常以“玩一玩”的心态炒股,而地产下行周期开启后,居民重新审视房地产与权益类资产的关系,投资行为也从“炒股”逐渐演变为“投ETF”。另外,高利率时期,定期存款和理财是居民重要的金融资产,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和存款利率下行,居民越来越多尝试权益类市场。

三、东西大博弈加剧,风险偏好如何发展?

以上两点讲的是中国资产(A股和港股)进入上行大周期的宏观底层逻辑,是不会因为外部因素而改变趋势的。下面我们讲一讲风险偏好对股市的影响,长期看,东大和西大的博弈是长期的、反复的,但对风险偏好的负面影响是递减的;短期看,风险偏好的变化导致股市剧烈波动,但不改股市的大趋势。大国崛起之路注定不会平坦,每一次波折,既是风险,也是机会,我们要相信决策层的智慧,更要相信中国人的勇气和能力。东大与西大战略竞争与博弈大致分三大阶段:2025年前是战略防御期,特征是,面对西大的遏制手段,东大以应对为主;2025年之后到2035年前后,双方博弈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特征是双方各有出招,力量势均力敌;2035-2050年前后,双方博弈进入战略重构期,也有一种说法是战略反攻期,由于时间太远,我们不去展开讲。

我们着重说一说2025年东西大本次的交锋,极有可能是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战略相持期到来。相持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斗争”,但“斗而难破”。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根据海外其它市场在“战争”期间的表现,战争初期,双方股市均大跌,战争进程中,优势方股市大幅反弹,劣势方股市大跌;战争结束后,战胜方股市创新高,战败方股市一蹶不振。由于我们刚刚进入到相持期,初期我们确实要“适应”一下,但随着交锋的持续推进,优势方会逐渐稳定下来。我认为东大将是优势方,因为过去我们“出招”并不多,主要是以谈促和,但这次不一样,策略和原则发生了重大转变,那么“武器”就可能不止“关键矿产资源”了,我们有全球最强大的制造能力、最完整的工业制造产业链,难道就拿不出一些能打的“筹码”出来吗?而西大不一样,他们一直在“出招”,关税、芯片、设计软件等,他们还有多少新“筹码”?

四、面对当前的行情,以及对后市的判断,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还没有完成定投计划的投资者。不要被市场的下跌给吓到,市场的波动是正常的,只要大趋势是向上的,调整期就是机会期、布局期,还没有完成定投计划的投资者,此时更应按照定投计划继续执行,一轮牛市,我们要抓住的是大周期的收益,但市场波动会不断“劝”我们半途“下车”,我们不要上当,不预测波动,更不交易波动,要学会应对波动,定投就是应对波动最务实的手段之一。

已经完成定投计划的投资者。现在是全仓的投资者,最担心下跌,最害怕波动,但下跌和波动是市场的常态化现象。如果你严格按照估值定投法执行的,现在应该是浮盈状态,能扛住尽量扛住,不要乱动。实在扛不住的,卖一半,另一半做定投,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增加抗住波动的能力,不是减仓决策。

配置原则:

压舱石指数很重要!每次市场大跌,GJ队救市,首选压舱石指数,我反复强调,压舱石指数在你的组合中的占比不要低于40%,我们《拐点周报》介绍了什么是压舱石指数;

低估值指数很重要!此时千万不要配置高估值资产,高估值资产在风险期更容易“摔跤”;我们《拐点周报》向大家介绍了低估值指数;

核心资产很重要!越是风险时期,越是要配置核心资产!所谓核心资产,就是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在风险期,他们虽然也会跌,但他们跌的少,反弹时他们涨得多。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