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1的呐喊:CZ们,水能覆舟!还请放下镰刀,商业向善!

作者简介 | 吴家琦, 香港新经济研究院集团高级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斯隆学者, 师从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A. Michael Spence. 在A. Michael Spence 教授门下获得意大利SDA博科尼管理学院经济学最佳论文; 在Andrew Scott教授和Elias Papaioannou教授的指导下获得伦敦商学院斯隆经济学最佳论文,以及危机经济学满分论文;伦敦商学院资产管理和权益投资管理全校第一;在情绪金融学之父 Richard Taffler 教授的指导下获得华威商学院情绪金融与投资者心理学论文与学位论文最优评级。

风险声明 | 本文为个人研究笔记,不构成投资建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Web3.0 在技术语汇上高歌猛进,在商业伦理与激励结构上却一路向下。它表面谈去中心化”“开放金融,本质却被零成本发行佣金驱动层层杠杆流动性吸血的闭环所绑架。只要这个闭环不拆,任何所谓创新”“生态”“赋能都只是新瓶装旧酒。大佬们,请把注意力、资源与话语权,从投机导向的Web3.0,转向服务实体与真实现金流的Web 3.1

币圈的商业底层逻辑从来不是技术优先,而是成本结构与牟取暴利优先。绝大多数山寨币、空气币、MEME币的边际发行成本接近于零,于是价格只能靠分发与叙事来支撑。由零成本出发,项目方便可以设计出任何“抽成曲线”:起步三七分,达标五五分,冲量七三分;在崩盘之前,它们的价格能一路召集韭菜跟进,正是因为项目方们除了押在中心化平台上的币权与保证金,并没有真实的成本需要覆盖——而这恰恰又会倒逼更激进的销售,更密集的带货,更凶悍的拉盘出货。信息不对称,被包装成私域信任和社区共识,KOL、KCL和团队长们,成为“流量-筹码-佣金”的三角枢纽;他们越成功,项目的真实经济考量就越会被边缘化,投机的乘数越被放大。

当零成本发行遇上“保本增益”的营销,所谓由各种质押与“回捐”为基础构成的花样百出的区块链理财产品就登场了。“不需要你会交易,不必追涨杀跌,甚至“项目崩了也能赚钱”——团队长们会告诉你:“只要把手里的币交回来,就能得到承诺的年化18%—24% 甚至更高的收益”。这个承诺靠什么兑现?靠“拿新还旧”的循环分配,靠把回收的筹码再去压注 BTC、ETH、平台币,靠把质押再拆分成衍生收益与再包装产品。杠杆就这样一层叠一层:十倍之上叠几十倍,几十倍之上叠百倍,再将整套结构包裹成“DAT 金库”、“虚拟货币资管理财”产品的光鲜外衣,妄图卖给传统市场的“老钱”,以及股票化后卖给二级市场的大众散户接盘。可老钱们看的不是项目方们用生成式AI写出来的白皮书,而是底层现金流、相对低的波动性,以及清晰的法律责任。

大佬们,别再自欺欺人地,把一切归咎于“市场教育不足”或“监管环境不友好”。你们面前真正的障碍,实际上是既得利益链条的路径依赖。零成本代码的让利空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切利润都来自叙事的价格差,与带货的佣金池;你们很清楚,一旦你们转向RWA 与实体世界,库存、原料、制造、仓储、风控、合规、售后,每一环都要真金白银与真实的企业经营能力。对长期拿着几百倍的杠杆,在的区块链技术大棚搭建的韭菜园子里,靠讲故事分配暴利的人群而言,这是一次从“极低成本嗜血暴利”到“高门槛慢钱”的断舍离;对长期享受“上币—保证金—币权”复合收益的中心化平台而言,这更是一次从“抽取流动性税”,到“共同建设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供需两侧”的利益重写。谁愿意轻易动刀?

甚至连“非金融RWA 没有流动性”的口号,也不过是权力不愿迁移的自我辩护。当CZ在说“非金融RWA没有流动性的时候他忘了一点,他自己就是最大的流动性”——最近一次币安热钱炒作到历史最戏剧性惨烈崩盘与插针事件,就足以淋漓尽致地体现这一点。流动性不是自然资源,而是被制度、市场做市、费率设计、资产标准与风控框架组织出来的。头部平台与头部公链本身就掌握着最大的“注意力与订单流动性”。你们一开口、一松手,黄金、工业品、碳配额、绿色电力、供应链应收、跨境贸易单据等非金融 RWA 的交易深度完全可以被迅速组织起来;你们一闭口,任何新生态都会被“上币门票—做市红利—庄家结构”挤压到看不见的角落。与其说“非金融 RWA 没有流动性”,大佬们,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我不愿把流动性的分配权,从筹码向产能迁移”。

比特币与以太坊之所以能在牛市中屡创新高,除了技术迭代、网络效应与叙事优势,更因为它们站在这套“吸血杠杆链”的最上游,持续承接来自下游无数投机品的资金上供。协议层收手续费,生态层发资产,衍生层加杠杆,平台层抽成,KOL层带货,最底层是周而复始的韭菜沉淀。技术升级当然重要,但如果升级的主要用途仍旧是“让发行更容易、让交易更便宜、让杠杆更顺滑”,那技术只是更锋利的镰刀,整个区块链也不过是镰刀矩阵而已。刀终究要落在商业向善,疏通实体经济的筋骨上,还是继续落在人心的侥幸上,这是今天行业必须严肃回答的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币圈若继续把最锋利的技术当作庞氏叙事的刀,终会被自己造出的海啸吞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请把刀放下,做桥与路。大佬们,请从今天开始,把话语权、资源与才智,投给Web 3.1——一个以真实现金流为锚、以可交割资产为底、以可追责治理为魂的价值网络。我们不是反对创新,我们只是拒绝把创新继续浪费在自我循环的杠杆与抽税上。真正的大佬,不是赌徒中的赢家,而是把“水”引向田野的人。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