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Q分析报告
IONQ分析报告
IONQ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做量子计算机的公司,也是行业内第一个上市公司,谷歌、腾讯、阿里、IBM都是基于超导的量子比特Qubit,这个路线优点是可以集成,比较容易规模化增加Qubit的数量,缺点是Qubit不稳定,coherent time比较短,IonQ这种离子肼trapped ion的Qubit很稳定,coherent time很长,但是很难大规模集成,选这个路线的公司比较少,还有一个HoneyWell路线,微软选的是马约拉纳费米子的拓扑超导,QTBS成立于1999年,是世界首家提供实时的全堆栈量子系统的公司,也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基于退火和门的量子计算机公司,主要提供硬件工程、后处理软件和芯片制造,其产品在物流、人工智能、金融建模和网络安全等领域都有应用,初创公司Rigetti是一家全栈量子计算机公司。
先简单说下离子阱量子比特的原理。设想一下,把带电的离子悬挂在空中,再用电场将它们“捕捉”在一个小盒子里,每个离子就像一个微型钟表,状态非常稳定。之后人们可以利用激光控制这些离子,就像用激光指挥一个完美的舞蹈队,队员之间可以互相配合完成复杂动作。这些带电的离子就像一个小小的钟表一样,它们会在离子阱中间振荡,并且振荡的频率非常精确,状态非常稳定。人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振荡的这些量子态,用激光来控制它们相互作用。量子系统极易受到环境漂移和各种噪声源引起的误差的影响。IonQ 致力于提供自动稳定功能,不仅可以保持高保真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正常运行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昂贵的手动重新校准需求。IONQ 的王牌技术叫 离子阱技术(Trapped-Ion Technology),简单解释一下:这是种利用被捕获的离子(原子的小伙伴)来做计算的技术。这玩意儿好在哪儿?一个字,稳!不光计算精准,还能大规模扩展。传统计算机能干的它能干,传统干不了的它也能干,比如优化全球供应链、设计新药、甚至解决复杂的气候建模问题。既精准又能扩展。
IONQ技术路线主打“全连通性”,即希望所有离子之间都能相互作用、没有限制。就想我们前面“舞蹈队”的类比,IonQ的舞团成员之间沟通无障碍、反应快,适合小型整体的舞团。这样的特点让量子计算简单直观,适合初期应用,比如一些小规模算法或量子模拟。这个技术有两大优势。首先,它支持构建室温运行的量子计算机,可以直接安装在标准机架上。采用的是光学和激光技术,因此可以实现系统间的互联,进行分布式量子计算,从而实现更大数量的量子比特。而且,这种连接可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光纤进行网络连接。
IonQ的旗舰产品是名为Forte Enterprise的量子计算机,包含36个量子比特。这些量子比特以离子形式实现,即带有电荷的原子。系统使用激光将数据编码到量子比特中,执行计算并读取结果。IonQ目前正在开发名为Tempo的更新、更强大的量子芯片。其算法量子比特评分(性能衡量指标)几乎是Forte Enterprise的两倍。IonQ表示该系统能够以95%的正常运行时间运行。
IONQ的产品有混合服务套件:量子+经典=天作之合,一个将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无缝衔接的神级工具包。Workload Management:任务调度更高效,量子算法的执行变得流畅。Sessions,优化量子处理单元(QPU)的排程,让你每一分每一秒都物超所值。IonQ SDK:一个超级桥梁,能把量子功能优雅地嵌入现有的云端工作流中。简单来说,这就是帮你把量子和传统计算拧成一股绳,干出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IONQ 不光有技术,还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直接把量子计算系统嵌进了 亚马逊 AWS 和 微软 Azure 的云平台里。什么意思?就是说,不需要你是量子专家,公司就能在云端用上量子计算。这种操作让量子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完全拉开了和竞争对手的距离。打个比方:IONQ 就像开了个高档饭馆,不但做的菜好吃,还把这些菜直接摆到了大家家门口。点外卖?分分钟送到!
IONQ的技术路线图概述了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目标的几个基石:
- 到 2025 年,其“Tempo”系统将达到 64 个量子比特,有望实现“具有商业优势”的性能
- 到 2026 年,量子比特将达到 256 个,纠错能力达到 16:1
- 到 2027 年,量子比特将达到 384 个,纠错能力达到 32:1
- 到 2028 年,量子比特将达到 1024 个,纠错能力达到 32:1
IonQ 的路线图尤其以其模块化扩展方法而闻名,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通过多核技术实现 200 个量子比特
- 第二阶段:通过添加光子互连功能扩展到 400 个量子比特
- 第三阶段:通过量子网络集成达到 1000+ 量子比特
发展规划:量子比特36个,推出 AQ35离子阱量子芯片,量子门保真度达99.99%,支持动态量子比特重组。2027年实现800个逻辑量子比特,2030年达80000个,聚焦离子阱芯片密度提升(目标单芯片1000万离子阱),开发光子互连技术以实现模块化量子处理器集群,扩大卫星星座部署,推进太空量子网络;加速金融、制药等垂直领域应用落地。构建"量子互联网"生态,连接计算、传感与通信;通过单位经济优势(成本低1-2个数量级)巩固市场领导地位,探索百万级逻辑量子比特的潜在应用。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合作开发量子加密通信网络;36量子比特Forte芯片获现代汽车、陶氏化学订单。
主要竞争对手,IonQ在量子计算领域面临多个竞争对手,包括,Rigetti是IonQ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专注于量子计算硬件和软件的开发。PsiQuantum致力于构建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机,作为IonQ的直接竞争者。D-Wave专注于量子退火技术,与IonQ的捕获离子技术形成竞争。Quantinuum是由Honeywell和其他投资者支持的公司,专注于量子计算解决方案,Xanadu开发光量子计算机,并提供相关软件解决方案,是IonQ的重要竞争者。Alice & Bob、QC Ware、1QBit等,谷歌虽然算力快,但是现在没办法商业化,IonQ 在保真度、可用比特数、AQ基准、系统规模上均领先竞争对手至少 5年。已实现两次量子加速(最高 648x),将原本需一年完成的计算缩短至一天。单台完全容错 200 万物理比特系统成本 <3000万美元,远低于竞争对手。计算(QC)+ 网络(QN)双主业,强调小型化、低能耗、低成本。
IONQ在制药(AWS+NVIDIA+AstraZeneca):药物设计加速 20x。金融(投资组合再平衡):能耗降低 170x。图像识别/遥感:能耗降低 20x。量子层可与 LLM 等大模型结合,提升专业任务精度,并显著降低训练能耗,特别适合小样本、高精度任务。能耗随模型规模线性增长,而 GPU 呈指数级。未来十年将推动数据中心级量子计算机(模块化 + 光子互联,类似数据中心结构),并结合量子网络走向“量子互联网”。通过 Lightsynq 的量子内存,提升互联速率至 50倍,支撑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内存优势:解决传统光子互联损耗问题,使量子计算机能高效互联,构建量子数据中心成为可能。通过 ID Quantique + Capella + Lightsynq,已实现全球首个商用量子网络,未来直通“量子互联网”。
IONQ也拿到了不少订单:跟韩国政府签订3500万美金合同到2029年交付量子和超级计算机融合平台,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的合同金额5450万美元,旨在设计、开发和交付可扩展的量子系统,与应用研究实验室(ARLIS)的合同金额: 570万美元(第一阶段),内容: IonQ将设计一个首创的盲量子计算系统,支持国防部的多方量子计算研究。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的合同扩展:金额: 多百万美元(具体金额未披露)内容: 此合同扩展了IonQ与AWS的合作,使其量子计算机可以通过AWS的量子计算服务Amazon Braket进行访问,与马里兰大学的合同:金额: 900万美元内容: 提供最先进的量子计算访问,进一步加强了IonQ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客户也很多,阿斯利康,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Ansys,情报和安全应用研究实验室(ARLIS),安思科技,空客,现代汽车,陶氏化学,Hyundai、Samsung、T-Mobile、 Cisco,与 AWS、Google、Microsoft 全部云平台合作,通用动力、洛克希德马丁,
IONQ的客户数量是最多的,现在的收入规模也是行业内最多的,当然市值也是最大的,量子计算机潜在市场规模高达万亿美元,当然这个行业企业也很多,有谷歌,微软这些巨头,也有IONQ这种初创企业,基本上各个公司的技术路线不一样,每家公司都会说自己的技术是最好的,连黄仁勋也搞不清到底哪个公司说的是对的,但是行业需求是摆在这里的,因为硅基芯片快到物理极限了,而AI的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又很迫切,这也是这两年量子计算机整个行业的股票都大涨了,因为市场也不知道哪个公司最终会成功,每个公司的股价都大涨,每个公司都能融资到,但是我最看好IONQ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最先商业化的,其他的公司能不能商业化还不知道,要是迟迟不能商业化,那股价就会暴跌,要么就把这个行业内的所有股票平均买,要么就选市值最大,收入最多的IONQ,万亿美元的市场,一定会出现万亿美元的公司,IONQ成功的概率最大,按现在200亿美元的市值算,还有50倍的上涨空间。
这是我的实盘账户,收益又回到了36%,做成长股就这样,跌起来很快,涨起来也很快,一般人不敢做这些股票,更不敢天天发实盘,我不马后炮,大家可以长期关注我的实盘账户。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请教一下 USA Rare Earth Inc 一直在跌 ,还有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