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
AI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存储芯片市场正迎来一轮史无前例的「超级周期」。
10月22日,TrendForce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全球内存现货市场正经历迅猛涨价潮,DRAM与NAND闪存价格集体飙升。这一涨势已形成“现货带涨合约”的传导效应。10月24日,韩媒《韩国经济日报》报道,三星、SK海力士两大巨头已通知客户,第四季度DRAM与NAND合同价格将上调最高30%。
这意味着,在AI驱动的全球算力建设中,存储作为关键环节,正成为科技产业链上新的价值洼地,无论是DRAM还是NAND,价格上涨的背后,都是AI训练、推理和数据中心扩张带来的强劲需求推动。
存储芯片市场全面升温
今年以来,美股存储概念股掀起了罕见的涨势:
图片
-
• SanDisk Corp (SNDK.US) 上涨超 370%
-
• 西部数据 (WDC.US) 上涨近 180%
-
• 希捷科技 (STX.US) 上涨超 166%
-
• 美光科技 (MU.US) 上涨超 140%
-
• 慧荣科技 (SIMO.US) 上涨逾 80%
这场由AI引发的「存储饥荒」背后,是整个科技体系底层结构的重构。 生成式AI、视频内容、自动驾驶、智能终端的全面升级,使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AI模型训练对带宽与延迟的极端要求,让存储芯片不再是“配角”,而成为算力体系中的关键组成。
目前,主流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配置已普遍提升至每台搭载2TB以上DRAM、几十TB的NAND,远超三年前的水平。
随着AI集群建设加速,数据中心对存储容量与速度的需求还将持续拉升。
由AI驱动的「超级周期」
要理解这一轮超级周期,需从存储芯片的构成说起:
-
•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主要承担临时数据读写,是CPU与GPU运算的高速缓存。
-
• NAND Flash(闪存):断电仍能保存数据,是SSD与移动设备的核心存储介质。
-
• HDD(机械硬盘):依靠磁性介质存储,容量大、成本低,主要用于冷数据与长期归档。
AI的崛起,使DRAM与NAND的需求结构性跃迁。 AI训练模型所需的高带宽内存(HBM)需求暴涨,一颗HBM的晶圆消耗量是传统DRAM的三倍。美光(Micron)高管指出,当前HBM产能几乎「一片难求」。
早在今年8月,摩根士丹利就预计,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今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达到4000亿美元,而存储支出是其中增长最快的环节之一。
摩根大通的最新研报指出,AI带来的“内存饥渴”已成为行业结构性拐点,未来12个月,DRAM与NAND的供给均可能出现阶段性短缺。除高端HBM外,传统存储产品价格也将被带动上行。
与此同时,NAND市场因HDD短缺和AI终端需求复苏,正进入补库存周期。
摩根大通预计,到2027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将接近 300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则判断,闪存(NAND)正处于上升周期的早期阶段,周期的持续时间可能超越以往任何一轮。
全球存储芯片核心玩家
全球存储市场呈现高度寡头化格局,少数几家企业掌握着从DRAM/HBM到NAND、HDD的完整技术与产能,既是定价者,也是技术路线的掌舵者。
DRAM / HBM:美光科技(MU.US)
作为全球三大DRAM制造商之一,美光是美国唯一的本土存储巨头,在AI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图片
上个月,方舟投研就曾分析过美光,短短一个月,涨幅已超30%。
美光:炸裂财报引爆存储新纪元
公司最新财报显示,DRAM营收达到 90亿美元(环比+27%),占总营收约80%;NAND营收 23亿美元(环比+5%)。其中高带宽存储(HBM)业务增长最为强劲,美光预计将在2026年前锁定全部HBM3E产能,并已启动HBM4的商业谈判。
从估值角度看,美光兼具周期反转与AI驱动双重逻辑。分析师普遍预期,2025财年其盈利或实现翻倍增长。
不过,行业竞争依然激烈。
三星与SK海力士在HBM领域的技术迭代节奏更快,且在资本开支上优势明显,美光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维持竞争力。
NAND 闪存:SanDisk 与慧荣科技
SanDisk(SNDK.US)自从从西部数据集团独立上市后,SanDisk通过聚焦高端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品牌定位,迎来了股价飙升。 第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 12.2% 至 19亿美元,显示出价格策略与需求复苏的良性共振。
根据TrendForce数据,SanDisk在全球NAND市场份额约12%,虽位居第五,但定价信号影响力高,其调价常引发行业跟随。AI应用扩张、手机与客户端SSD复苏,使闪存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慧荣科技(SIMO.US)作为全球最大独立SSD控制器厂商,慧荣被视为存储行业的“卖水人”。 它不直接生产NAND,但其控制器决定了数据读写速度与寿命管理,是SSD的“大脑”。
图片
慧荣的PCIe Gen5控制器已实现量产,覆盖客户端与数据中心应用,技术壁垒显著。 在价格波动频繁的行业中,慧荣以其跨周期的稳定利润成为产业链的优质配置标的。
此外,日本 Kioxia Holdings(铠侠) 作为全球第三大NAND厂商,也在加速AI数据中心用闪存产品布局,值得关注。
HDD:希捷科技与西部数据
希捷科技(STX.US) 与 西部数据(WDC.US) 共同垄断全球HDD市场80%以上的出货量。
图片
随着AI训练集和推理过程对冷数据与历史数据的存储需求上升,大容量机械硬盘正在迎来“复兴”。 希捷凭借 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 领先市场,该技术可实现单碟容量超过30TB。 西部数据则通过整合HDD与NAND两条业务线,保持了均衡的营收结构。
摩根士丹利9月底大幅上调两家公司目标价:
-
• 西部数据目标价从 99美元 上调至 171美元
-
• 希捷科技从 168美元 上调至 265美元
分析师指出,云基础设施支出(至2028年预计累计约3万亿美元)与AI推理应用的爆发,将持续拉动存储需求。 两家公司有望成为AI时代数据爆发的长期受益者,其估值也可能突破历史上限。
超级周期仍在路上
本轮存储超级周期的驱动力,已不再局限于高带宽存储(HBM),而是涵盖从服务器到终端的全链路需求扩张。
主要推动因素包括:
-
• 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的巨额投资——模型规模与参数量持续倍增,带来DRAM与NAND消耗量激增;
-
• 通用服务器内存升级——为适配AI推理任务,传统服务器也在进行DRAM扩容;
-
• 端侧AI普及——智能手机、PC等设备的AI功能加速落地,推动高性能闪存渗透;
-
• 企业数字化转型——视频内容、IoT、自动驾驶等领域生成数据量指数增长。
摩根士丹利认为,随着宏观环境逐步企稳、库存出清完成,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另外,存储行业的高波动性与地缘政治风险仍不容忽视。价格上行虽利好企业盈利,但若资本开支过快扩张,也可能重演过剩周期。
目前来看,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仍在早期阶段,未来两到三年有望成为AI基础设施投资的核心受益板块。
投资者在布局时,应关注头部厂商的技术突破与产能规划节奏,同时保持对周期反转风险的警惕。
如果你看到这里,对AI存储周期的逻辑有所启发,那你一定会对我们的《方舟全球产业研究》感兴趣。
我们不仅研究AI存储,还深度覆盖国产算力、有色金属、全球机器人、智能与无人驾驶、半导体、创新药、固态电池、光刻机、脑机接口等核心成长行业。
圈内会以音视频以及直播的方式,更新每天的行业日报,深度专题研报,都由研究员团队持续更新,在这里,你能看到趋势的起点,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
此外,我们还提供附送全球与国内两大核心圈子动态,让你在行业理解,方向判断上,快人一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