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亿,高瓴杀入医药卖水人赛道

砸下28亿,擅长资本运作的高瓴又出手了!

近日,药明康德在发布三季度报告的同时发布了一则出手资产的公告,拟以28亿元将其全资子公司上海药明持有的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100%股权进行转让,受让方正是高瓴资本旗下的公司。

根据财报数据,药明康德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为328.6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120.8亿元,同比增长84.84%。单看Q3营收为120.6亿元,同比增长15.3%;扣非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73.8%,相当炸裂!按这盈利情况,药明康德的PE20倍附近,按PEG计算妥妥的低估了。当然,美国的《生物安全法案》反反复复的困扰,也是近年来资本对其估值相对保守谨慎的原因。

很多朋友就疑惑了,药明康德业绩稳如老狗为何还要剥离这两家子公司?

公告里提到了,药明康德剥离的原因是聚焦 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专注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及工艺开发和生产服务,并加速全球化能力和产能的投放。

康德弘翼主营的是临床CRO,津石医药主营SMO业务(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即临床研究中心管理服务),这两块业务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占总营收的3.5%相比去年继续下滑,净利润合计不到1亿元。原因在于,临床研究服务的客户更多在于国内,而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的投融资尚处在拐点位置,景气度和复苏相对滞后一些。

反观药明康德业务聚焦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中,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及工艺开发和生产服务则热火朝天。

1)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D”和“ 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业务前三季度142.4亿元,同比增长14.1%。其2025年前三季度,小分子D&M管线累计新增621个分子。

2TEDIS(多肽及寡核苷酸,主要是GLP-1类多肽药)前三季度营收达到78.4亿元,同比增长121.1%。得益于礼来替尔泊肽工艺开发和生产订单的贡献,TEDIS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59月末,药明康德在手订单达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

横向对比,聚焦临床研究(临床CRO)业务的泰格医药业绩依旧没缓过来,上半年临床CRO业务收入下滑10%,临床研究服务价格也普遍给客户打了七折左右。

去弱留强,剥离盈利能力差的非核心部门,持续聚焦和强化核心竞争力,是国际大企业的习惯操作。药明康德的剥离动作就好理解了,临床CRO业务以国内为主、毛利较低、管理难度较大,对于药明康德来说明显属于“辛苦钱”。

在剥离“劣质资产”方面,自去年底以来药明康德先后卖了美国细胞与基因疗法业务WuXi ATU、英美医疗器械测试业务。

那么问题来了,竟然药明康德不看好,高瓴为何要在花28亿买?很明显,药明康德为的是业务聚焦,而高瓴做的是资产重组、运作再出售。

2017年,高瓴资本抓住辉瑞战略退出的机会,以19亿元收购了瀚晖制药49%的股权(剩余51%为海正药业持股)。一通操作之后,20212月高瓴以股权+现金+定向可转债三合一的交易方式把瀚晖制药装到海正药业上市公司体系。高瓴持有的49%瀚晖制药交易对价为44亿元。也就是说,四年时间高瓴花19亿买的瀚晖制药49%股权,翻了两倍多变成44亿元。

就在上个月,高瓴还出手收购了BMS中国公司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的60%股权及数款仅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权益。

高瓴长袖善舞,产业资源丰富、资本运作轻车熟路,临床CRO业务说不定能玩出花来。

~~~

今天A股大涨,距离4000点仅一步之遥了。成交量又回到了2.3万亿的高位,可惜创新药行情略显寡淡。

上周信达生物12亿美元首付款、114 亿美元交易总金额大BD订单高开低走,今天药明康德业绩炸裂还是高开低走,跟8月底之前的人气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资金也在“去弱留强”啊,涨的好就是上涨的逻辑,创新药还得再苟一会儿~~

~~~

P.S.今天就先到这,顺手添加公众号星标关注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更新了!


文章原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