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险协同战略步入收获期,平安好医生盈利持续性确认
文|李意安
10月23日,平安好医生三季度成绩单出炉:前三季度总收入37.25亿元,同比增长13.6%;经调整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幅达45.7%。仅隔5天,中国平安2025年三季报接力发布,集团层面的数据为好医生的增长提供了有力印证:截至9月末,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50亿,其中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这些客户的客均合同数达3.38个、客均AUM为6.34万元,分别为非生态服务客户的1.6倍、4.0倍。
在互联网行业普遍为盈利挣扎、金融行业寻求高质量转型的当下,这两份成绩单共同勾勒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生态协同的有效样本。
若将时间线拉长至过去十年,自2014年成立至今,平安好医生的演进轨迹清晰可见:从早期急于变现的医药电商、执着于线上流量的问诊平台,成功转型为平安大健康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服务枢纽。这一转型路径,恰是中国互联网医疗从狂热走向理性、从模式创新走向价值耕耘的缩影,而集团层面的业绩反馈,正印证了这场生态布局的战略价值。
01
盈利能力确认与估值逻辑重塑
2024年,在平安好医生成立十周年之际,其以全年8832.2万元的税后利润确立了盈利拐点。2025年,盈利增速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税后利润达1.84亿元,同比增长72.6%;经调整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45.7%。净利率也从2024年的1.8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39%,并在第三季度单季突破6%。
连续5个季度盈利、增速超越营收、利润率持续攀升,多项数据交叉验证之下,平安好医生初步完成了从“短期盈利”到“中期可持续”的周期验证,打破了互联网医疗“盈利反复”的魔咒。
这一阶段性成果,得益于其商业逻辑的重塑。如今的平安好医生,已从单打独斗的线上问诊平台,成功转型为一家“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商。它跳出了与竞争对手正面硬刚的思维陷阱,找到了独属于平安生态的确定性溢价——以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为枢纽,将服务做重、做深,通过会员制模式,为用户管理全周期健康。
互联网医疗的早期战场难以摆脱电商逻辑的路径依赖。以“轻问诊”为钩、以补贴为饵,曾是行业通用打法。这种盲目捕捞C端流量的做法,本质是企图复刻互联网电商烧钱圈地的模式。然而,医疗并非快消品,其重监管、重专业的属性,注定此路不通。
直到平安好医生将自身战略嵌入平安集团的生态框架,破局思路才豁然开朗。它放弃与其他药品电商正面竞争,选择了一条更稳、更重的路径:彻底拥抱平安生态资源,将“医险协同”做深做透,构建“管理式医疗”闭环。
该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生态闭环的不可复制性。“保险获客→医健服务→客户留存→金融转化”的链路,一端依托平安集团37年沉淀的金融客群,另一端连接3.7万家合作医院、24.1万家合作药店的线下网络。平安好医生的赛道内容,也从医药电商的“卖货”逻辑彻底转向服务逻辑。
02
跳出流量迷思,深耕平安生态
从平安好医生和中国平安的三季报来看,这场转型无疑实现了双赢。
对好医生而言,平安近2.5亿的个人客户池,使其获客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流量质量和精准度大幅提升。数据显示,使用生态服务的客户,其客均资产管理规模是普通客户的4倍。这种从“流量”到“价值”的高效转化能力,是其持续盈利的重要基础。
对集团而言,平安好医生的服务矩阵是提升客户粘性的关键抓手,这也引出了第二层壁垒——以服务铸就的用户粘性。
平安好医生的服务矩阵不再聚焦单次问诊转化,而是通过家庭医生(覆盖4000万用户)和居家养老(权益用户同比增长41%)织就全周期服务网络,从“主动健康管理”到“慢病管理”再到“疾病诊疗”,场景环环相扣。
当平安好医生将家庭医生、慢病随访等服务整合进保险产品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客户价值与粘性。相关服务覆盖了平安寿险前三季度近七成的新业务价值,并有效促进了多产品持有率——在享有医疗养老服务的客户中,持有4份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达97.5%,较单一合同客户高出12.8个百分点。
第三层壁垒,则在于技术变现的清晰路径。公司在“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大模型、“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基础上,完成DeepSeek的部署及部分场景应用验证。并基于14.4亿问诊数据和3000万医学文献训练,落地“名医数字分身”“AI慢病管理师”等7类应用。
其“7+N+1”的医疗AI产品体系,如同一个高效的“超级管家”,使复杂疾病的多学科会诊方案准确率逼近90%。
值得一提的是,从报表来看,面向金融端(F端)和企业端(B端)企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5%,直接扛起增长大旗。过去两年的战略举措显示,B端已逐步取代C端成为其重点战场。
通过“商业保险+健康保障委托+医疗服务”的综合方案迭代传统的团体体检——驻场医务室、健康看板等定制化服务,精准契合企业对员工健康管理的深层需求。这也与集团布局相呼应:截至9月末,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8.7万家,而好医生的4500家企业客户(B端付费用户增速达30.6%)正是其中最核心的服务载体,既借助集团资源打开市场,又以专业服务夯实企业生态。
03
挑战与压力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生态依赖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平安寿险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增长46.2%,银保渠道激增170.9%,这种强劲增长为好医生提供了稳定的客源。目前,平安好医生累计服务企业客户4500家,而集团层面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已超8.7万家,这意味着其在集团内部的企业客户渗透率仍不足5.2%,存量挖掘空间广阔。
然而,另一方面,对集团金融业务客户转化的高度依赖也意味着增长天花板隐现。相比之下,其第三方业务拓展进展相对缓慢,与生态内业务规模形成鲜明对比。如何在不削弱协同优势的前提下增强独立生存能力,是管理层面临的长远课题。
回看平安好医生的转型之路,它恰是中国互联网医疗从喧嚣走向务实的一个缩影。放弃对流量的盲目追逐,选择深耕生态、做重服务、拥抱技术的路径。中国平安三季报中“近七成新业务价值来自生态服务客户”的数据,为这条路径的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佐证。
有意思的是,近日,平安好医生迎来新任CEO何明科,其百度的从业履历预示公司将在AI技术上继续加码。AI手段能否助力破局或许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看点。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