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面的硬科技指数,这只科创板增强基金看点满满
《投资者网》吕子禾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而硬科技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红利。
自2019年7月开市以来,科创板已成为汇聚半导体、医疗器械、新能源等优质硬科技企业的核心市场,成为投资者分享中国新兴经济成长的关键赛道。
2024年,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科八条”),明确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同期修订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则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等指标门槛,强化了科创板“硬科技”定位。
在此背景下,招商基金推出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增强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A类024634/C类024635)将于2025年11月10日起正式发行。该基金凭借全面的标的指数覆盖、成熟的量化增强策略,为投资者布局科创板提供了便捷工具。
科创板硬科技:政策赋能与基本面双轮驱动
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为科创板硬科技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4年修订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将研发投入累计门槛从6000万元提升至8000万元,软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要求不低于10%,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数量从5项增至7项,进一步筛选出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
“科八条”则针对新质生产力企业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提升制度包容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这些政策不仅夯实了科创板的“硬科技”底色,也为板块长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基本面来看,科创板企业的成长能力与创新活力突出。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成份股总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达23.9%,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8.8%,显著高于传统行业增速。同期研发支出年化复合增速更高达27.3%,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为企业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提供了支撑,也积累了深厚的创新动能。
行业覆盖上,该指数展现出“聚焦核心、适度分散”的特点。
截至2025年9月25日,指数涵盖571只成份券,覆盖科创板97%的上市公司证券,避免了单一标的波动对指数的过度影响。
按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前五大行业半导体(39.09%)、医疗器械(6.00%)、化学制药(5.83%)、软件开发(5.13%)、光伏设备(3.67%)合计权重59.72%,精准聚焦硬科技核心赛道。同时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仅24.34%,前五大成份股权重17.99%,有效分散了个股集中度风险。
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全维度覆盖的科创投资锚点
作为基金的标的指数,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代码000681.SH,简称“科创价格”)在编制规则上具备显著优势,能够全面表征科创板整体表现。其样本空间涵盖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及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剔除ST、*ST证券),采用全样本选样方式,相比其他限定样本数量的科创指数,更能反映科创板的整体景气度。
调整机制上,科创板日均总市值前10位的证券上市满3个月即可计入指数,其余证券满1年计入,既吸纳了新上市优质标的的活力,又保障了成份券的稳定性。同时,被实施风险警示的标的会及时从指数中剔除,进一步保障指数质地。
从历史业绩来看,“科创价格”的风险收益比表现良好。
截至2025年9月25日,自2019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指数累计涨跌幅达64.60%,显著跑赢同期科创50全收益指数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
另外,其年化Sharpe比率高于科创50全收益指数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意味着单位风险下能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尽管其年化波动率为29.89%,与科创50全收益指数基本持平,但在收益端的优势更为突出,适合追求科技成长风格的投资者。
与沪深300指数相比,“科创价格”的赛道属性更为鲜明。
沪深300指数侧重金融、消费等传统行业,而“科创价格”超50%权重集中于半导体、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硬科技领域,更加贴合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这种行业差异使得“科创价格”成为传统宽基指数的有效补充,能够帮助投资者精准捕捉新经济成长红利。
招商量化团队实力加持:指数增强策略的落地保障
对于指数增强基金而言,量化策略的成熟度直接决定了“超额收益”的获取能力,而招商基金的量化投资实力,正是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增强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实现“跟踪+超额”目标的核心支撑。
该基金采用“Alpha模型+风险模型”的双核心框架,其中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券及备选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确保与指数的贴合度。
Alpha模型以多因子策略为核心,覆盖价值、成长、盈利、市场行为等400余个因子,通过统计分析筛选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有效因子,并定期检验更新,避免因子失效。
同时,该基金辅以卫星策略,比如结合研究员实时舆情与预期数据的股票池精选,以及与传统模型低相关性的深度学习模型,进一步补充超额收益来源。
风险控制方面,基金严格遵循Barra风险模型,设定行业暴露、个股权重、换手率等多重约束,目标将日均跟踪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5%以内,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8.0%以内,确保组合不会因追求超额收益而过度偏离指数,这种策略设计,也符合科创板投资者对“风险可控”的需求。
成熟的策略需要专业团队落地。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为蔡振与王宁远,两人的过往业绩进一步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
蔡振拥有11年投研经验、10年产品管理经验,擅长多因子选股与Smart Beta策略,自2021年11月管理招商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A类:004194),截至2025年9月30日近三年回报率达51.52%,较业绩比较基准22.96%的表现(中证1000指数收益率*95%+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超额收益高达28.56%,并获得招商证券、天相投顾三年/五年期五星评级。
王宁远超7年投研经验,近4年组合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华泰柏瑞基金,现管理招商沪深300地产等权重指数基金等产品,风格稳健。两人的组合既能发挥蔡振在多因子策略上的优势,又能依托王宁远的指数管理经验,为基金运作提供双重保障。
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大背景下,科创板硬科技赛道的长期价值明确,而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凭借全维度覆盖特性,成为投资该赛道的优质锚点。
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增强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A类:024634;C类:024635)依托量化增强策略、专业管理团队与贴合需求的产品设计,既能够追求分享科创成长红利,又力争通过主动管理增厚收益弹性,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科创板的差异化选择。 (思维财经出品)■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