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App的新功能,有效降低了漫画创作的门槛
一
前几天的重阳节,我接了一个有意思的活,给海淀区温泉镇的20多位老人们讲了一次AI。
讲课之前,我其实是有点担心的,AI这东西,时髦是时髦,但老人们会感兴趣吗,毕竟他们大多已经六七十岁了。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老人们听得一个比一个认真。
我其实演示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
用嘴P图(换背景、换衣服、和明星合影、云旅游等等)、图片转视频(让老照片上色并且动起来)、音乐生成(创作一首金婚纪念歌曲)、AI播客(科普带状疱疹)、豆包语音克隆(用自己的声音给孙子讲故事)。
老人的反响超出预期,这些我们轻车熟路的东西,对于老人的冲击感非常大。
他们看着自己用语音就把的衣服换了的魔法体验,急切地问我啥时候讲第二期。
最搞笑的是一位老爷子,结束后有些惶恐而羞涩地问我:
“老师,我问一下,我生成的这个不会直接发出去吧,别人看不到吧?”
我拿过来一看,原来他生成了一段美女凑上来亲自己的5秒视频。
这给了我很多的触动。
在我看来,AI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降低了做内容的门槛,自然语言是个符合直觉的交互。
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我只要说一个点就很清楚了——
当天来的老人,大部分人是不会用搜索的,毕竟搜索不仅仅是输关键词,更重要的是学会看搜索结果。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用语音和AI对话。
的确,以前P图是设计师的专利,写歌是音乐人的专利。
但现在,一个普通人,哪怕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要愿意尝试,也能快速地生成像模像样的内容。
而今天我想聊的这款工具的“魔法漫画”功能,在我看来,就在另一个领域做着同样的事情——它在大幅降低漫画创作的门槛。
二
我最近在听刘飞老师的播客《半拿铁》中讲日本漫画史的部分。
几期节目听下来,让我对漫画在日本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国民级的文化产业,有了个粗浅的了解。
在整个听的过程中,我有两个相对深的感触——
第一个感悟是——漫画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的影响比我们想象还要大。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高桥阳一的《足球小将》,这部漫画在上世纪80年代直接推动了日本足球的发展。
2002年日韩世界杯时,日本国家队有16名球员公开表示,自己当初就是因为看了《足球小将》,才决定要去踢球的。
再比如,看看日本电影票房的总榜,你会发现排在前几位的,很多都是著名漫画的剧场版。
《鬼灭之刃》的剧场版甚至能登顶日本影史票房冠军,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漫画,早已不是小孩子的消遣,而是能够承载记忆和集体情感的艺术。
第二个感悟是——画漫画不是人干的活,只有天才和疯子才可能去画。
比如"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一生创作漫画700部以上,留下约15万张原画,巅峰期间曾同时执笔13部漫画作品连载。
再比如鸟山明,《龙珠》连载11年,从1984年到1995年每周定时上新、从未断更,而在成为职业漫画家之前,他被退稿500多次,才最终等来机会。
播客中提到,《海贼王》的作者尾田荣一郎,二十多年高强度更新,他曾在访谈中提到自己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于是,我朴素的想法是——还是漫画的消费者舒服。
我还是喜欢什么就看什么吧,创作这个东西,太虐人,我等凡人就不要去想了。
然而AI的出现,可能会改变这一切,就像温泉镇的老奶奶也能轻松P图一样,AI的确大幅降低内容创作的门槛。
当然,这也包括漫画。
三
这不,我家娃前两天就开始“创作”漫画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一直致力于用AI让我家九岁的闺女桃子爱上阅读,而具体方法就是和她一起用AI创作出以她喜欢的动画人物(爱莎、哪咤、罗小黑、胡迪)作为主角的高质量故事。
整个暑假,她可以读超过五十万字的书,这的确也超出了我的预期。
比如,为了让她能饶有兴致地啃下那些世界名著,我俩一起构思了一个以五年级女生“麦小米”为主角的奇幻冒险故事系列。
故事的设定是这样的:
一个叫麦小米(她在凯叔上听的一个故事的主角)的女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偶然发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小巷,巷子尽头有一座神奇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奶奶,她自称“月光博士”。
麦小米在学校或生活中遇到了任何烦恼和困惑,都可以来找月光博士。而月光博士从不直接给出答案,她只会从书架上,为麦小米找出一本合适的书。
最奇妙的是,麦小米可以和她的两个搞笑吃货好朋友,带着图书馆里一只名叫“墨墨”的魔法宠物猫,一起进入到这本书的世界里。她们可以和书中的人物对话、交流、一起经历冒险,最后在故事的结尾得到启示,心满意足地回到现实世界。作为奖励,她还会获得一张与这本书相关的魔法书签。
这个设定我是专门研究过的——有冒险、有魔法、有友情、有宠物配角、有宝物、还有吃货搞笑等等,这是他们的爽点。(完整提示词见留言区)
感受一下介绍《爱丽丝漫游仙境》这本书的故事质量
你别说,这个套路挺管用,每次看完AI生成的约一万字的故事,她准会说:爸爸,给我买这本书吧。
通过这种方式,我已经成功地骗我家闺女读完了全译版的《绿山墙的安妮》、《爱丽丝漫游仙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巴黎圣母院》、《小王子》等十几本书。
所以,当我看到文心App里新上线的“魔法漫画”的新功能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
这事儿有得玩了,她可以亲手把麦小米的故事,创作成一部漫画。
于是,我打开了那个功能,鼓励她尝试一下,她熟练地在输入框里敲下了下面这段提示词:
“女生麦小米在放学后发现了一座神奇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一位慈祥的奶奶——月光博士,麦小米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会去找她。”
接下来,就是静静等待了。
按照App的提示“一张照片、一句话”就能生成。
所以它第一个特点——超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提示词,你只需用一句话描述出你想要的漫画梗概就行,这极大地降低了使用的心理门槛。
她还从相册里选了一张她的自拍照片,上传到了“设定角色”的功能里,她希望漫画里的麦小米,能和她自己长得有点像。
然后,我们一起在下方选择了一个她喜欢的“吉卜力风格”,点击“生成”按钮后,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进度条。
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不到两分钟,差不多就是我起身去泡杯茶再走回来的时间。
然后,我闺女人生中“创作”的第一个漫画作品,就这么热气腾腾地出炉了。
说实话,在点开之前,我心里是做好了可能效果很粗糙的准备的。
但结果超出了预期。
输出的漫画,形式上相对工整,画风有层次,色彩也舒服。
人物形象基本符合描述,场景的氛围感也营造得不错,而且它还有明确的分镜逻辑,故事的起承转合通过画面表达了出来。
对于一个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小白用户而言,这个效果可以说相当不错了。
果然,我闺女的确很开心,她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向她妈妈展示自己的大作。
那种看着自己的创意,在短短2分钟内变成漫画的体验,的确让她满意。
这个功能第一次会生成一份情节完整的漫画作品。
而在漫画的下方,有两个选项:“续写”和“改编”,而“续写”又分为“自动续写”和“手动续写”。
我跟她解释说,“自动续写”就是让AI自己来猜后面的故事,可能会有惊喜,而“手动续写”则可以由她自己来主导剧情的走向。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手动续写”,这一次,她加入了麦小米的两个吃货朋友。
那个下午,时间过得很快。
四
说回文心App这个“魔法漫画”功能本身。
在我看来,它确实做到了几个很有想法的点——
第一个是真的简单。
一张照片,一句话,两分钟,就能生成一个多页的连载漫画。
没有复杂的参数设置和专业术语,不需要你懂什么是分镜、什么是构图,你只需要会说话,会描述你想要的故事就够了。
只要有一个主题,AI就能帮你想创意,更可能给你想象不到的灵感。
第二个是速度快。
速度是个挺重要的点,它关乎创作者的热情。
一两分钟左右就能生成一个完整的漫画,这个速度虽然不是立等即出,但它友好的进度条能让人有足够的掌控感和等待的耐心。
我不知道这个功能背后具体的技术架构,直观地看,如果能优化一下先出第一张,接着出第二张,而不是一次性出来,速度应该还会有提升的空间。
第三个是质量不错。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产出可以说分镜合理,人物形象稳定,对白自然,这些都不是容易做到的。
我闺女创作的那个小王子的故事,远景有星球的全貌,近景有人物的表情,很自然,这值得肯定。
第四个是个性化。
自由度,是很重要的,毕竟如果限制太多,本来就不高的创作热情也可能被扼杀。
魔法漫画支持自动续写、手动续写、剧情改编,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画风。
这意味着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故事,随时调整方向。
五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两个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AI会重塑我们对作者的定义。
我闺女兴奋地宣布这是她的作品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这部漫画的作者到底是谁?
是提供了创意灵感的闺女?是负责完整创意并将其视觉化的AI?还是她们这对人机组合?
或许,以后的创作,会越来越多地以这种人机协作的形态出现,纯粹的人工活肯定还会存在,但会成为某种意义上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或许会引发一些关于版权和所有权的复杂讨论,但我敢说,它无疑是未来。
第二个启示是:AI会大概率会带来新的审美。
我们这一代人,在评价一张画、一首曲子时,脑子里总会有一个参照系。
比如我们会说,这个画风像宫崎骏,那个曲子像中国风。
因此,在看待AI生成的作品时,我们下意识的反应也是像与不像。
但我和闺女玩了一下午,我的想法是——
对于从小就接触这些工具的孩子来说,AI的画风本身,就是一种原生的新风格。
这就像摄影术刚诞生时,很多人觉得它没有灵魂,照片上的噪点和失焦是技术缺陷。
但后来,这些缺陷本身,反而演变成了一种风格。
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觉得AI画得不那么对的地方,或许就是AI的新审美。
结语
我的闺女未来大概率成不了漫画家,这并不重要。
但她曾经用AI画过漫画的经历,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生根发芽,让她成为一个更愿意、也更敢于表达自己的人。
从而有更大的概率收获一个更丰盈的人生。
这就够了。
——End——
作者简介:卫夕,公众号“卫夕指北”出品人,科技专栏作者,专写长文,专注剖析互联网及社会科学的底层逻辑;不关注这个账号,你都不知道你会错过神马!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