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灏 | 展望2026:持而盈之(下篇,单篇付费)

最近几个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开始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工业企业利润开始了连续两个月超过20%的大幅增长,并且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上游的通缩压力开始有所缓和,而十月份显示消费端的通胀环比开始好于市场预期。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开始边际转好的初兆。

当然,也有人会指出房地产的价格和销量依然拾级而下,房地产投资依然在以双位百分比的速度继续下行,这些人也会从而看到中国经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然而,如前所述,我们认为当下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决定了房地产行业和非房地产行业之间表现的背离(我早在六月十一日彭博社香港峰会上详细论述。这个讨论彭博社已经录制成播客在其“Trumponomics”节目中播出。有兴趣的读者请自行搜索)。正是因为中国停止把资金投向房地产,转而把资金投向朝气蓬勃、潜力富蕴的非房地产行业,中国经济才得以在房地产长周期下行的阴霾中杀出一条血路,保证中国经济以5%左右的增速前进。

根据十五五规划,可以想象,房地产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继续下降,而其它新兴行业的占比,尤其是高科技、高端制造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将持续上升。这些行业的长足的进步,也将对冲中和房地产下行的压力。当然,房地产并非绝无机会,在长周期下行趋势中也将出现间歇的反弹。但是这些短期的反弹在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发生长期趋势性变化的时候,是很难逆转房地产下行趋势的。

今年七月,雅江工程面世,我们率先发表了一系列看多做多中国市场的报告。我们认为,雅江工程不仅仅是一项宏大的基础建设工程,它更是中国的一个“政策的拐点”,是“反内卷”政策的具象化。如果内卷导致价格无序竞争并加重了经济内部通缩的预期,那么“反内卷”政策的意义则显出泰山之重了,而这个政策的具象化更凸显了决策层逆转经济里负面预期的信心。在这个重要的拐点,我的专属研究报告的题目就非常直白地题为《雅鲁藏布牛》和《大拐弯处见牛》。我当时认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应该尽快地从“抗通缩”的逻辑(债券)转为“再通胀”的思路(股票、大宗商品)。

那么,经历了近半年,中国的经济和市场周期现在运行到了哪一个阶段?有什么是市场价格还没有计入因素,将推动中国市场进一步上行?

2026年度展望上篇约13,000字,下篇约14,000字,全文共约27,000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