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三季度净利润增长81%,汽车业务盈利,为什么股价却大跌?

小米三季度财报发布了,业绩又创新高。营收1131亿,同比增长22%,净利润113亿,同比增长80.9%。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份不错的财报。

不过财报发布后,今天小米股价却继续下跌,一度大跌6%,收盘跌幅4.81%。小米市值也一度失守万亿港元,收盘勉强站在1.01万亿港元位。而小米股价从2025年6月的高点61.45港元跌至11月19日的38.82港元,跌幅超37%。

那么如何看待小米的这份财报,亮点和隐忧在哪?

三季度财报最大的亮点是小米汽车业务盈利了。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后,小米是造车新势力里第三家盈利的。汽车业务营收290亿,经营利润7亿。这应该已经是造车新势力第一了。

理想、蔚来还没出三季度财报。理想二季度营收302.46亿元,净利润10.97亿元,但三季度理想业绩下滑严重,亏损都有可能。蔚来二季度营收190亿元,净亏损49.9亿元,三季度会有所改善,但距离盈利也还远。小鹏汽车三季度营收203.8亿,亏损3.8亿;零跑三季度营收194.5亿,净利润1.5亿,都不如小米汽车。

小米三季度财报最让人失望的是家电业务。小米三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Q3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5.6%,环比下跌28.8%,主要拖累来自智能大家电。空调等品类受季节性、国家补贴退坡和竞争加剧三重打击,收入环比大幅下降。

要知道小米二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387亿,同比增长44.7%。二季度小米空调等众多家电产品同比增长都超过60%,三季度的表现令人难以理解。

拿家电三巨头来比较。美的三季度主营收入1123.85亿元,同比上升9.94%;净利润118.7亿元,同比上升8.95%;海尔三季度营业收入775.6亿,同比增长9.5%;净利润53.4亿,同比增长12.7%。格力电器三季度主营收入400.34亿元,同比下降15.06%;净利润70.49亿元,同比下降9.92%。小米家电业务三季度增长表现只比格力电器好,都远不如美的、海尔了。

财报亮点是汽车业务实现盈利,雷点是失速的家电业务。除此之外,股价大跌财报以外的原因不可忽视。

机构看空与目标价下调。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大通在内的多家知名投行在财报前后下调了小米的目标价。它们的主要依据是手机业务面临的成本压力和汽车业务的盈利不确定性。这种集中下调直接影响了市场信心,并可能吸引了做空资金。 资金大幅减持。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在第三季度对小米进行了显著减持,使其成为当期被减持最多的个股之一。这意味着大型机构投资者正在提前撤离,给股价带来了直接的抛售压力。 负面舆情与市场环境。小米汽车近期遭遇的产品诉讼和安全争议,以及恒生科技指数整体的疲软,都进一步打压了市场情绪。被寄予厚望的汽车业务,在实际发展中遇到了舆论反噬。小米汽车上市后涉及的安全事故以及大规模召回事件,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安全性的信任。

尽管小米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盈利,但市场更关注未来。管理层透露,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补贴将减半,行业竞争会更激烈,汽车业务毛利率可能难以维持当前水平。当前新增周订单量未能显著提升,若持续,现有积压订单消耗完后,业务可能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增长不确定性增加。

手机基本盘面临压力。作为传统核心业务,智能手机的表现对市场信心至关重要。本季度小米手机收入同比下滑3.1%,毛利率也有所下降。这主要受到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因AI需求爆发而大幅上涨的影响,显著增加了手机制造成本。同时,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高端化突破不易,导致平均售价不升反降,这让投资者担心小米的“现金牛”业务增长乏力。

总之,小米股价的下跌是短期市场情绪、业务基本面挑战和增长预期减弱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最新财报带来了汽车业务盈利的利好,但股价的企稳回升最终需要小米在解决安全性质疑、提升产能、有效控制成本等方面展现出持续的实际进展。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