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蓝猫 编辑 | G3007 近年来,“疗愈”一词被频繁提起。数据显示,我国超过8.3亿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这个庞大的群体正在成为“疗愈经济”的潜在消费者。当各行各业都在用“疗愈”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主张,我们不禁要问:这场声势浩大的疗愈运动,究竟是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温柔解药,还是资本精心设计的又一场消费盛宴?在这片繁荣背后,藏着我们这个时代最深的渴望,也暗含着最现实的隐忧。 01 万物皆可疗愈:产业跨界融合的新蓝海 你觉得自己需要“疗愈”吗? 在过去,“疗愈”可能是一个受众面比较小的词,它时常与能量、磁场、身心灵等颇为玄妙的概念关联在一起,带着某种神秘主义色彩。 而如今,伴随着“疗愈经济”的崛起,这个词正逐渐渗透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选择疗愈并进行相关的消费,使其从略带玄学色彩的边缘小众文化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 当你闻着新买的香薰中佛手柑与雪松的清新木质调,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感到精神为之一振时;当你独自坐在装潢温馨、弥漫着手冲咖啡香气的街角小咖啡店,内心升起一种难得的安宁与愉悦时;当你在长假里放弃热门景点,而是选择到山林里的禅修酒店“躺平”时……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参与了这场庞大的“疗愈经济”。 有资深从业者将“疗愈”定义为“一个清理内心的淤堵,使内心恢复正常秩序,进而重塑心灵力量的过程。”那么,当我们讨论“疗愈经济”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本质上,疗愈经济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业态,它更像是一种价值增量,通过与其他行业的有机结合,重塑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价值。正如《疗愈经济》一书中提到:所有行业都可以用“疗愈”再做一遍,疗愈将成为所有行业的必备元素,就像互联网技术在过去几十年成为众多行业的融合元素一样。 疗愈经济正在重塑传统行业的价值逻辑:家居业从售卖实用单品转向为你营造“治愈系空间”;文旅业推出更多的“心灵疗愈之旅”,旅游放松从“出去看
闲聊几句
闲着没事一起聊聊天呗
+ 关注
+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