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氪
林氪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互联网产品经理
IP属地:北京
265关注
3832粉丝
15主题
0勋章
avatar林氪
00:03

腾讯25q3简评:《黑客帝国》

今天港股盘后,腾讯发布了25q3财报: 1、关键数据超过预期,又是很漂亮的财报,Q3营收1928.69亿元,同比增长15%,预期为188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705.51亿元,同比增长18%,预期为659.74亿元。 2、同时有好消息传来,彭博报道说腾讯和苹果就小程序、游戏的分成问题达成一致,双方各退一步,苹果不再坚持30%,腾讯同意缴纳15%的“苹果税”。电话会上管理层没有回应这个提问,让大家等公告。至于是苹果、腾讯,到底谁赢了?这有点见仁见智。我只能说,两者的商业模式都很硬,硬碰硬,win-win。现在比较流行,各自胜利,各自表述。 3、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微信再一次成为AI时代腾讯的诺亚方舟,张小龙要救腾讯两次,哈哈。微信将推出一个AI智能体,串联起来微信内的各种功能/服务,闭环满足用户所有需求,拳打豆包,脚踢千问。有用户场景,就是了不起。这个大饼,我先吃了。 4、增值服务收入959亿,同比增长15%。其中国内游戏428亿,同比增长15%。社交网络收入323亿,同比增长5%。腾讯的算盘打的贼精,游戏创造“更健康”的现金流,微信负责“更长久”的未来。我是段永平的话,我也更喜欢腾讯。 5、营销服务362亿,同比增长21%。全世界广告平台收入都在涨,热钱最终流向都给了“超级平台”。 6、微信电商好像没有怎么提,小店业务应该不能算满意吧,现在微信送礼物都没人提了,方知作为腾讯“电商部”的拼多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吧? 7、至于微信和QQ各自的定位问题,QQ卡位年轻人,微信服务普罗大众。管理层的意思,我给大家举个《黑客帝国》的例子,很好理解,微信就是其中的“矩阵”,QQ则是“锡安”。让年轻人觉得自己不一样,但终究到了年纪,还是得用微信。用户是QQ的,也是微信的,终究是腾讯的。 以上就是我对财报和电话会的看法,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腾讯能不能再给一个上车的机会?(笑)
腾讯25q3简评:《黑客帝国》
avatar林氪
11-13 00:41

那些年,段永平对拼多多看法的进化

昨天在雪球访谈里,段永平对拼多多最新的看法,已经是多少有点认可拼多多算自己“纸上打孔”的投资。 虽然区别于对苹果、茅台的投资,拼多多带了很多“风险投资”的色彩,段永平也认为自己懂“拼多多”多一点了。 今天就让我们结合段永平的公开发言,以及他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账户的持仓变动,来梳理下段永平过去几年对拼多多看法的变化。 18年8月,段永平评价财报数据,认为拼多多成长很厉害,但是投资无法判断未来的盈利能力,只能算风投,值得关注。同时他认为现阶段的拼多多,无法预测计算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只能相信拼多多的好文化会有不错的概率带来好结果。 18年9月,他认为拼多多赚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找到非急功近利的办法。他“猜测”拼多多未来可以年赚200-300亿人民币。 18年11月,他认为买入拼多多是押注于黄峥的进化,所以不建议大比例买入。他觉得黄峥是实在人,拼多多起来有运气成分,但绝对不只是运气。 19年3月,段永平回国体验了下拼多多,感觉蛮好的。认为这么多人用可能是有原因的。同时具体到头寸问题,段永平坦言天使投资,再加上上市后象征性买了一点,按照目前的市值,比重并不高。根据H&H数据,上市后象征性买了一点,大概在40万股左右。 19年5月,段永平表示自己春节回国买过接近100单拼多多上的东西,拼多多有这么多用户,绝对是有道理的。但是目前不会推荐大家投资拼多多。 19年10月,段永平表示“拼多多还是不要问我的好”,希望以后不再讨论拼多多。根据H&H数据,段永平19年一直在持续买入,年底持有拼多多约96万股。20年Q1,又买入了107万股,累计203万股。 20年Q2期间,根据H&H数据,段永平清仓203万股拼多多。同时期的4月他表示,看懂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不容易,他目前也没看懂。 20年12月,段永平认为拼多多属于友情投
那些年,段永平对拼多多看法的进化
avatar林氪
11-11 23:19

看段永平和方三文对谈,我收获满满

其实这一期访谈下来,就像方三文在最后结束时候说的,访谈内容就是段永平经常说的,反复讲的,并没有什么新东西。 但即便这,看视频还是和读文字很不一样,多了更多乐趣和触动。 简单总结下我收获满满的地方: 一是不会的东西是可以学会的,要学习“学习的办法”,建立信心,不要恐惧。我在面对像比如英伟达这样的机会,多少有点抵触,仔细想想都没怎么去研究学习,可能是骨子里觉得这就不是自己的能力圈,这种思维说好听点叫保守,说难听点就是固步自封。 二是原来段永平最开始不认同做功能手机,是沈炜坚持要做,因为沈炜觉得手机是很个性化的,是可以做出来差异性的,这一点纠正和帮助了段。这让我想起来最开始黄峥做电商也是搞自营,是阿布提议做平台的,最终黄峥同意了阿布的建议。这两件事挺像的。 三是诺基亚的失败在段永平眼里很简单,就是诺基亚太重视市场占有率了,忘记了用户,“倒果为因”,为了守住占有率,最后把自己守死了,一点也不冤枉。 四是巴菲特著名的人一生只需要20个机会,即打20个孔。段永平认为自己的20个孔,是投资网易、雅虎(阿里)、苹果、腾讯、拼多多,可以算是打了孔。谷歌因为没有重注,都不算。拼多多多了一些风投的感觉,即相比其他标的,风险和收益对等。 五是苹果三年没有做大屏手机,是库克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段永平看在眼里,虽然明知道苹果已经犯错了,但不影响段永平持有苹果,因为对苹果的企业文化有信心。企业文化好的公司,最终会回到正道。 六是段认为目前苹果的价格不便宜,但未来AI的应用还是要落在手机上,苹果股价一倍二倍三倍都有可能。这件事大概率会发生,但是不知道时间。预测什么发生,比预测什么时候发生,要容易很多。 七是段永平对英伟达有了新认识,认为黄仁勋十年的话,今天实现了。段不由得不认真思考黄仁勋现在说的话,希望有机会“掺合”一下AI。好办法,以后感兴趣的公司,我也这样验证。 八是段永平对于2600左右没有卖茅台,如
看段永平和方三文对谈,我收获满满
avatar林氪
11-10

泡泡玛特值得长期关注

上周末路过领展,原来的欧美汇,特意又去看了眼泡泡玛特。 这里有泡泡玛特第一家店,对它们而言意义非凡,当年的杂货铺,如今成长成了ip巨鳄。 中关村里最不缺乏奇迹,无数响亮的名字。 时间流转,没想到局促在新中关和欧美汇地下通道里的泡泡,如今可以走那么远。 记得15年左右在中关村实习,没事去泡泡玛特里面摇盲盒,即便不买,售货员态度也非常好,当时就觉得这家公司气质不一般。 当时时常在店里遇到狂热粉丝,讲自己家里到处都是泡泡玛特的盲盒,津津乐道,眼里都是光。 虽然不知道对错,但是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些造型各异,不会说话的盲盒,对她巨大的情绪价值。 知道泡泡太早了,一步步看着泡泡起高楼,从开杂货铺,到办潮流展,店铺也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多。 反而泡泡上市,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在我的视野里。 可能是盲盒二级市场给自己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一直也没兴趣去深究,心思也都在拼多多电商这边。 这样想想,当年的狂热粉丝,简直在给我漏题,各种命运的指引,终究是错过了。 前一段时间也看了访谈王宁的《因为独特》,非常喜欢,相见恨晚。 感叹这本书早出版几年,自己早点阅读就好了。 读书真的改变命运。 最近泡泡大幅回撤,但我比较保守,暂时没有买入的机会。 但这家公司确实值得长期关注,期待未来有成为股东的机会。 $泡泡玛特(09992)$  
泡泡玛特值得长期关注
avatar林氪
11-07

作为价值投资者,该如何看待期权?

我们先来讲一下,正股和期权的最大区别。 当我们交易股票时,选择无非两种:做多(买入),或做空(卖出)。  如果你的一生只有一次交易机会:要么是做多一支股票,永远与它同行。要么是做空一支股票,永远与它为敌。 君向潇湘我向秦,用完这一次机会,开弓便无回头箭。正股的世界是线性的,是黑与白。 而期权的复杂之处在于:即便你只有一次交易机会,你仍能做多或者做空这支股票未来的一段时间。 它让交易不再局限于“方向”的判断,而扩展到了“时间”和“概率”的维度。因此,相比正股,期权是更高维的工具,它能表达更复杂的未来预期。 然而,就像瑞士军刀一样,功能再多,你真正需要的,也许只是其中的一项。 价值投资的核心,不是判断何时发生,而是判断什么事必然会发生。在这一点上,价值投资与期权,是存在冲突的。 当你成为期权的买方,你实际上在预测:某件事,会在某个时间之前发生。这不是确定性思维,而是概率思维。而价值投资者的信仰,恰恰建立在确定性之上。 这正是为什么巴菲特、段永平如此反感期权买方。因为买方的逻辑,本质上是一种对未来时间的赌博。 Buy call、buy put,看似理性计算,实则不过是带着公式去赌场。 期权买方的世界,天生带着杠杆,而杠杆之下的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在赌场上杠杆下注,往往不是聪明,而是自负,久赌的确无赢家 但若换个方向,作为期权卖方,若你以正股为基础去操作,价值投资与期权之间,就有了微妙的平衡点。 不管是通过卖出认沽(sell put)来建仓,通过卖出备兑认购(sell covered call)来减仓,你可以让时间站在你这边,而非与之对赌。 唯一要警惕的,是贪婪。不要为了多赚一点权利金,反而错过正股的大行情。更不要因为“知识的诅咒”,学会了期权,就只会用期权。 只会通过sell put来建仓,通过sell covered call来减仓,反而可能错过了更多直接正股操作的
作为价值投资者,该如何看待期权?
avatar林氪
10-22

到底是谁在黑小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提到和用户做朋友,我想很多人都会提到小米。 互联网时代,该如何和用户做朋友,很多人手捧着《参与感》当教材。 很多用户确实把小米当朋友,到处和人讲MIUI是如何好用,小米性价比是如何吊打蓝绿OV。 图片 我第一台手机是小米2s,第一只港股购买的股票也是01810。 过去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小米营销,无外乎是2017年小米感恩季活动,直接给100万米粉朋友各送了100块无门槛券,支持用户薅羊毛。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这种没有任何套路的撒券,确实让我惊呆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上,虽然营销上有很多瑕疵,但是我依然是非常信任小米的。 就比如笔记本硬币事件是16年的事,我当时认为应该是孤立事件。 图片 什么时候的小米开始让我觉得陌生的呢? 当我越来越无法理解这家公司的时候,孤立事件越来越多的时候。 就比如当时看了22年的手机发布会,在一个对比手机厚薄的环节,我是真的不理解,这种对比的逻辑和意义是什么。 图片 我感觉自己的智商被冒犯了。 我不知道雷总在台上讲这个ppt的时候,他难道不觉得有问题吗? 这个对比真的合乎逻辑呢? 图片 图片 还是对比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用户觉得轻薄”。 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论证过程不重要。 那一刻让我对这家公司的信任,一下子去了四分之三。 最近为什么很多黑小米的短视频到处都是,我只能说,当孤立事件越来越多的时候,用户是真的会粉转黑的。 所以,到底是谁在黑小米? 最大的黑料都是这些经不起推敲的宣传物料啊。 虽然很多人觉得国内竞争激烈,友商更是突破下限。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但我不觉得这是能变成深渊的理由。 什么叫变成深渊呢? 段永平举过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这里引用一下 没有了是非,就是深渊。 图片 $小米集团-W(01810)$
到底是谁在黑小米?
avatar林氪
09-09

阿里的神秘项目到底是什么?

今日突然放出消息,明天阿里要发布“重磅业务”,据说是全新的团购产品及评价体系,直接对标美团核心业务。 美团股价应声而跌,跌破52周最低,最低仅97港币。与之相对照的,阿里股价高涨近4个点,突破了52周最高,最高143港币。真是冰火两重天,冷热各不同。 目前已知信息是据说阿里要重启“口碑网”,高德要上线自营团购,但看阿里的烟雾弹,应该不能就这么点内容吧。市场挺期待阿里的新产品的,我们就赶在发布会前,简单预测下阿里接下来的业务动作,看看能不能有点关系 预测一:高德地图改名高德 据说高德在这场发布会中是重头戏,有可能全新的产品是基于高德地图展开的。那既然如此的话,我第一个就是预测改名字。 高德地图这个名字,地图二字实在局限颇多,不如去掉“地图”二字,天高任鸟飞。反正高德本身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地图基本盘也足够稳固,这些年左手做打车,右手做团购,染指本地生活的司马昭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 如果高德地图还是本地生活的承载,换汤不换药,那换名字就很有可能了。 预测二:淘宝新增团购Tab 如果业务的重点是围绕淘宝的话,那沿袭着闪购的成功经验,团购频道如法炮制,淘宝直接上一个团购Tab,这也理所当然,非常合乎情理。 预测三:高德新增团购底部Tab 这就差点意思了,不过也有很大可能性。目前高德底部tab分别是首页、探索、对话、打车、我的……挤一挤,腾出来一个位置给自营团购,哈哈哈。 就预测这三个吧,明天看阿里发布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对了,今天凌晨还有苹果的发布会,这一天天的,买点股票,需要关心这么多发布会,真是不容易。$阿里巴巴-W(09988)$  $美团-W(03690)$  
阿里的神秘项目到底是什么?
avatar林氪
08-29

阿里Q2财报:淘宝闪购赢麻了

今天美股盘前,阿里发布了25年Q2财报,大家最关心的利润问题,没有暴雷,经调整EBITA同比仅下降21%,至384亿人民币。 对比看京东Q2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下滑 50.8%;美团经调整Q2利润1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89% 阿里这个净利润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了,看了几个投资群,包括券商的评论区,无外边一边倒的惊讶,阿里净利润怎么才下降这么点。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惊讶的。阿里毕竟家大业大,虽然是外卖三兄弟,但是身段领先美团、京东太多,血条长太多。就拿日活说,4个亿的日活,美团+京东加起来,刚好才够淘宝一个。 图片 也有人说,阿里这样补贴,最后花的钱一定比美团多,最终肯定失败。 可是战争从来不是比谁花的钱少,而是比的是谁还剩最后一口气,剩者为王。 况且阿里也不是要彻底打败美团,只是分一点外卖的市场份额而已,五五开,可能心里就乐坏了。但这样的结果,估计比打败美团,更让美团难受。 截至目前,阿里美股盘中已经涨了11个点了,华尔街也算是喜出望外,阿里总算是做了点正确的事。 淘宝All IN ONE,YYDS,外国友人见了都说好。 其实对比参考亚马逊做杂货铺的逻辑,淘宝做闪购,这很容易理解啊,太容易讲故事了,而且这故事比什么新零售、消费升级靠谱多了。 图片 蒋凡在电话会上回答闪购的问题,讲得也很清楚。 第一阶段目标是扩大用户规模和建立消费者心智份额,这个目标已经顺利实现,各方面都远超预期。淘宝闪购峰值订单已经突破了1.2亿单,月度交易买家达到了3亿,连日均活跃骑手数都已经达到200万的规模。 非常醒目的成绩,这个仗打得确实漂亮。我如果是阿里的投资人,我也很满意。 前几天拼多多电话会上,管理层说的竞争格局有被重塑的风险,我觉得提防的就是,淘宝通过外卖曲线救国这个事。 图片 毕竟淘宝通过闪购,淘宝八月DAU增长了20%,任何质疑说闪购无法转化给电商订单的,一点也不懂互联网。 也有很
阿里Q2财报:淘宝闪购赢麻了
avatar林氪
07-09

美团优选为什么关闭?

没有什么征兆,美团优选业务突然就关闭了。虽然保留了深圳等部分城市,但是这些城市关停肯定也是迟早的事。 为什么美团要关闭优选业务?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2020年,为什么美团要做优选业务? 2020年,随着yq经济的概念,社区团购被推上风口,进入大公司视野。 甚至在滴滴这种本无任何零售基因的公司,想着寻找下第二曲线,也匆忙入局。但零售并非滴滴的能力圈,结果一年亏了300亿,草草收场。 一个业务能不能成功,往往和为什么要做这个业务,有莫大的关系。 打仗尚且谋求出师有名,做业务如果找不到非做不可的理由,就必然不能坚守,必须认知不到位,必然一地鸡毛。 拼多多做社区团购,就是非做不可。 因为拼多多有一个核心洞察,就是在湖南——兴盛优选的大本营,凡是兴盛优选做的好的地区,拼多多的主站业务受到了影响。 这说明,兴盛优选的这种商业模式,某种程度上,成功抢夺了拼多多的用户,存在颠覆拼多多的可能性。 所以拼多多必须大力投入社区团购,黄铮也称“买菜业务是拼多多的试金石“,总而言之,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对比来看,滴滴输掉了社区团购,对滴滴的影响大吗?会影响到打车业务吗? 图片 今天看,滴滴这么快放弃社区团购,只亏掉了300亿,还是挺幸运的。 毕竟美团优选干了5年,这些年亏损,少说也上千亿了。 千亿投入换来了今天的光速离场,这么多年的市场培育,拱手让给了多多买菜,真是太惨痛了。 所以美团当年为什么要做优选业务?我谈一下个人看法。 众所周知,美团一直有超级App的梦,甚至有段时间,在美团App-关于美团里面,就直接称呼自己是美团超级App。 不过美团的业务集中在城市场景,特别是三线以上城市,像外卖、酒旅这些业务,其实并不深入下沉市场,并不高频,很难讲是全民App。 这一点就和电商没法比,一个最偏僻的小山村,只要通快递,网购热情并不比北上广差,可以降维打击小山村的购物环境,成为主流消费方式。
美团优选为什么关闭?
avatar林氪
06-12
想把a券商的pdd转移到b券商,所以用老虎margin买了点pdd。 等一切妥当了,再把老虎的margin平了,这样基本是零成本。 但是平仓动作好像触发了交易分享提醒,有朋友问怎么pdd平仓了,这里解释下,希望不要误导大家。 这个价位的pdd,我肯定是不会卖的。 $拼多多(PDD)$
avatar林氪
05-07

TEMU内幕:平台、卖家、爱与冲突

刚看了商业纪录片《激流》第二季,第三集讲的是拼多多的TEMU,作为长期关注拼多多的投资者,这一集特别戳中我,值得和大家分享下。 之前李翔的《详谈》书籍系列我就很喜欢,通过文字对话,链家左晖、Boss直聘赵鹏的形象跃然纸上,远比研究这些公司的财报让人受益匪浅。 第三集的标题是《跨境巨头与淘金者》,侧重点是TEMU本身平台和卖家的关系,从借助卖家破局、到红利期、竞争期,冲突期、又回到如今的“共克时艰”,接近白描的纪录片语言,回答了过去围绕卖家和平台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纪录片的脉络和我对TEMU的观察一致,眼看它起高楼、宴宾客……但缺少戏剧性的地方,TEMU并没有塌,但功过从来结伴而行,正因为争议和成绩都足够大,所以这才能凸显出纪录的价值。 我跟踪TEMU背后的拼多多,已经很多年了,起初只是不理解为什么家里人特别喜欢它,等我真的试着去理解它的时候,我发现这会是一家潜力无穷的公司。不过由于在美股上市的原因,我投资拼多多反而晚一些。不过塞翁失马,刚好避开了21年的泡沫,在21年底才开始逐步建仓,一直拿到现在。 作为投资者,我很关心TEMU的进展。但是刻意“低调”的拼多多,有时候就像一团迷雾,对外一直是一个沉默者。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纪录片除了采访卖家,甚至还有TEMU原招商组的同学,各方不同的观点对撞,才是闪光点。 一、破局 跨境电商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无数巨头折戟沉沙。2022年9月,拼多多才启动TEMU,第一站就选择了挑战美国市场,作为一个后来者,如何破局是首要问题。 而全托管作为TEMU破局的神来之笔,纪录片选择从全托管切入,围绕中小卖家做跨境的痛点,呼应TEMU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图片 我个人认为,虽然拼多多国内主站,通过低价和售后倒逼供给侧改革,和消费者建立“价格信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 但即便是国内模式,也是迭代了多个阶段后,才慢慢成型的。
TEMU内幕:平台、卖家、爱与冲突
avatar林氪
05-02

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简直一模一样

最近京东和美团外卖干仗,很多饿了么粉丝担心,两军开战,别最后饿了么受伤。 果然阿里也按捺不住了,昨天宣布要也要大搞即时零售,加入混战! 淘宝宣布了一系列举措,市场大惊,舆论马上变成了三国杀,原来淘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但我仔细查看了下,发现淘宝所谓的重磅举措,其实有点水分。 因为淘宝的即时零售不是从0到1,2024年7月,淘宝的小时达就全量放开了。 图片 其次,很多人说这次终于要支持淘宝点外卖了。 我想说,淘宝早就支持点饿了么外卖了啊,虽然是通过小程序的方式。甚至不只淘宝支持,支付宝也支持。 图片 所以总结下来淘宝所谓的重磅举措,核心就两件事,这两件事还挺尴尬。 第一件事是改名字。淘宝“小时达”升级成“闪购”,向美团借了个新名字。 不坚持叫“小时达”了,变相算是承认了美团的霸主地位,人家京东好歹还是靠“秒送”来硬挺,阿里选择拿来主义,打不过就加入,共享“闪购”的品牌认知。 第二件事是产品改版。但我仔细一瞅这产品改版,这不是完全借鉴京东吗?简直是一模一样啊。 大家可以横向对比下淘宝和京东。 也可以竖向对比下淘宝闪购和之前的小时达。 所有功能模块一一对应,这颗粒度对的太齐了。 图片 人家京东秒送,外卖是秒送里面的一个类目。 在淘宝闪购里,美食外卖,也变成了一个类目,饿了么都没有品牌展示的机会了。 怪不得很多人惊呼,淘宝终于可以点外卖了! 合着你们这些媒体人,是不是平常根本不用淘宝啊! 京东外卖,京东就是品牌。 淘宝闪购,里面夹杂一个饿了么外卖,太奇怪了,干掉饿了么。 沉默的是饿了么,大战刚开始,自己就被夺了权啊,连名字都没有了啊。 …… 我这些天用京东外卖,除了骑手、商家体验有惊喜外,京东外卖的产品体验也远超预期。 京东本身的产品力并不算好,但是这次在如何处理外卖、秒送、京东自营的关系上,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错落有致,整体还是很清晰的。 看来东哥带队还是很有效果的,简单和
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简直一模一样
avatar林氪
04-30
自己账户帮朋友买了点股票,他比较中意特斯拉,我推荐他买拼多多。 于是特斯拉和拼多多都配置了一些,拼多多成本应该在93左右。 今天这行情,成功劝退了他,让我帮他卖出拼多多,落袋为安,等有波段机会再买回来。 虽然不认可,但表示尊重。[正经]  $拼多多(PDD)$  
avatar林氪
04-24

京东做外卖,百利无一害

两个月前,京东宣布做外卖,我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冲着美团闪购来的,果不其然,这些日子美团闪购和京东外卖针锋相对,好不热闹。 不过我判断京东做外卖既然是“围魏救赵”,所以有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兵临城下,警告下美团闪购适时而止,双方划定边界。 但这两个月来,京东做外卖的决心明显比我想的要大,而且行动力强悍。 连多年退居幕后的东哥,都站在台前,为外卖业务鼓与呼了,这真是准备大干一场了。 虽然京东这几天有些pr手段,让人很不爽,我也挺反感,坚决抵制任何造谣和反智宣传。 但是作为一个前京东兄弟,说实话,我由衷为京东做外卖感到高兴。 在我看来,京东做外卖,对于京东自身业务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京东早就应该理直气壮做外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打击美团闪购的嚣张火焰 美团高管说“京东的仓配体系大而无当,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也太傲慢了,作为前京东物流的兄弟,我都感觉自己被冒犯了。 如果刻薄点说,美团闪购这么多年,不就是借助海量骑手,把线下购物做了一点很有限的线上化,要价格没价格,要服务没服务,要售后没售后,怎么就好意思说京东的仓配体系大而无当呢? 另外对外pr的三天账期,这有什么可吹的呢? 图片 和京东完全不一样的业务模式,三天账期不正说明了你美团闪购不管售前、售中、售后,只管一个骑手交付吗? 我个人感觉虽然京东pr有造谣,但是拿这个点对比攻击京东,也挺没意思的。 美团闪购这种即时零售,严格意义上和电商也隔行如隔山,摆出这样一副鲸吞天下的气势,是希望拼多多也进来做外卖吗? 实在不行,建议美团可以看看自己团好货的电商业务,好好反思下这么多年,怎么会这么Others。 图片 2、为京东再续二十年 京东的商业模式是挺重的,但重是缺点,亦是优点。 京东的“客户为先”,从消费者导向去做物流,去把业务做重,这么多年在C端用户积攒下的好口碑,不要小看京东自营。 况且京东做外卖并非从0到1,这么多年
京东做外卖,百利无一害
avatar林氪
04-08

现在还有人质疑,拼多多为什么要囤3300亿现金吗?

每次和群友们讨论拼多多,感觉有一个很多人都如鲠在喉的问题,就是拼多多明明现金流很健康,为什么还要囤积这么多现金? 对我而言,这并不是一个问题,我并不担心。 所以我面对对方的疑问,第一反应就是想知道,为什么对方会担心这个问题,他到底有多担心。 如果只是“白璧微瑕”式的担心,那我觉得这就是一件小事,放下纠结和内耗,相信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就完了。 如果是影响到了投资决策的担心,那我一般会重点观察对方到底担心的背后,到底在担心什么? 如果担心的是企业文化,比如透露出对黄峥本人的不信任等。 一般我是劝告这种情况,其实不建议买入/持有拼多多的。 拼多多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确实比较“反直觉”,“本分”给人的第一感觉也很奇怪。 况且这家公司的信息披露很少,信息非常不对称。如果你担心企业文化的,其实是很难长期持有这家公司的。 要么就多花点时间去研究,自己搞懂。要么就清仓走人,过滤掉这家公司。这才算是知行合一。 如果担心的是商业模式的话,比如认为拼多多的护城河是靠补贴维系的,所以需要囤积大量现金等。 那这更不用纠结了,商业模式就没有看明白,那更不用考虑投资了。 如果你碰巧是一个信奉价值投资的,那不懂不投。 没有搞清楚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那直接过滤掉这家公司就可以了,都还到需要考虑价格的阶段。 如果你碰巧是一个投机选手,那看k线就完了,纠结分红不分红干啥呢? 难道是希望博一个拼多多分红的短期利好? …… 这一段时间,因为中美关税战的缘故,港美股动荡不安。 本来上周已经跌了一轮了,但是可能是跌的还不多吧,还有人纠结这个问题。 没承想,这个周一,全球股市暴跌,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创纪录的暴跌17%,美股夜盘也一片哀嚎。 似乎一下子,恐慌就席卷全球,全球股市出现了系统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拼多多股东,想到拼多多囤积了这么多现金,一下子就腰杆子硬了起来。 市值都跌破了1万亿人民币,账
现在还有人质疑,拼多多为什么要囤3300亿现金吗?
avatar林氪
04-03

拼多多千亿补贴商家,黄峥要干什么?

对于一个盈利能力越来越强的超级平台,投资者非常关心拼多多的现金储备去往何方。 截止到24年Q4,拼多多账户已经趴着3300亿人民币了。所有人都在猜测,为什么要囤积这么多的现金? 是拼多多为了威慑对手,让友商们在价格战上保持冷静?还是在默默筹划一个超级大项目,马上要有大开支? 投资者莫衷一是。陈磊“未来几年不分红“的宣言,像一朵乌云,飘着每个投资者心头。 3月24日,有小道消息传出,说拼多多或再投千亿,加码商家补贴。 通稿中说,这些补贴主要用于帮助中小商家高质量转型升级,构建商家、用户、平台多方共赢的电商生态。 考虑到有3300亿人民币的现金无处安放,搞百亿补贴不成比例,这条或千亿补贴的传闻可信度还挺高的。 所以,如果拼多多真的千亿补贴商家,黄峥到底要干什么?让我们来有理有据地猜测一下。 刚刚过去的24年Q4财报电话会,在开场发言中,针对通过补贴帮助中小商家高质量转型升级,管理层举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 举例说广东惠东县因为市场变化,女鞋产业陷入困境。当地商家根据用户需求,对供应链进行了改造,打造了更有竞争力的女鞋产品。同时在平台流量倾斜和各种活动的补贴下,实现了从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转型。 这应该是拼多多商家补贴的理想范例。 过去很多人批评拼多多一味鼓励低价,导致很多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也打没了,这样长期下去,所有商家只能苟活,无力支持创新。 结合上面的理想范例,平台应该是计划在价格竞争之外,重新划分出了另一个维度的竞争,就是基于用户价值的产品创新。 大白话来描述的话,就是只要是好东西,哪怕暂时没有价格优势,拼多多平台给你补贴,帮你去打价格战。 平台低价第一的逻辑不变,但是可以通过定向补贴,支持起来更多样的生态。 比如拖鞋有10块,和20块的,其实就鞋子本身的使用寿命而言,20块的性价比更高,可以穿得更久。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人只能消费起10块的拖鞋。 拼多多的解法可
拼多多千亿补贴商家,黄峥要干什么?
avatar林氪
03-20

24年Q4拼多多财报解读:中国第二+美国第二=全球第一

首先感谢拼多多管理层不乱说话。 电话会终于回归到了之前听君一席话,听君一席话的状态,聊聊农业和ESG,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种轻松惬意的感觉,才是我熟悉的拼多多嘛。 下次电话会继续保持,千万可别拽什么“未来几年不分红/回购”的牛逼发言了。作为投资者,我知足了,给这次电话会打90分,扣掉10分怕他们骄傲。 这次财报同样也不错,比我预想的情况要好多了。 考虑到24年Q4,又是给商家百亿减免费用,又是在国补劣势的情况下打逆风局,又是TMEU持续烧钱,Q4营收11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净利润近300亿,同比增长17%,放眼整个中概,业绩依然是最能打的。 2024年全年营收近4000亿,全年净利润1223亿。 考虑到拼多多账上的现金趴着的3300亿现金,按照13000万亿人民币(1776亿美金)的估值,扣掉现金,拼多多最新的市盈率TTM已经到了惊人的7.93。 (13000-3300)/ 1223 = 7.93 一家明显成长性的公司,给这么低的市盈率。 我百思不得其解,打开历史书翻来覆去看,只看到了8个字,“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除了废话文化外,这次电话会最大的信息增量,应该是管理层主动cue到了拼多多全球业务的使命、愿景。 首先我们必须提一下拼多多主站的使命和愿景。 拼多多主站的使命是“多实惠,多乐趣”,愿景是是成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电商平台,为最广大的用户创造价值,让“多实惠,多乐趣”成为消费主流。 怎么说呢?有点流于小气。 这次电话会上提到了全球业务的使命是为全球消费者链接优质好物,愿景是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全球平台和购物环境,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服务。 打造一个长期来看更稳固、更可持续的平台基础设施,成为负责任的全球企业公民。 这一对比,是不是一下子就高大上了起来。 之前黄峥就说过,拼多多在电商领域里,只要做到了中国第二+美国第二,加起来就是全球第一。 之前觉得这个目标挺
24年Q4拼多多财报解读:中国第二+美国第二=全球第一
avatar林氪
03-19

段永平买入英伟达,又卖出看涨期权,该如何解读?

这一段时间,段永平对英伟达颇有兴趣,一直在考虑建仓。 3月初就试图通过卖出看跌期权的方式来建仓英伟达,当时卖出了1000份 NVDA 110美金的PUT,可惜3月14日到期的时候,英伟达股价并未跌破110美金,权利金是拿到手了,但所以并没有建仓成功。 这一次很直接,段永平直接以116.7美金的价格买入了10万股英伟达,大约是1167万美金。 同时为了降低买入成本,段永平同时卖出了1000份(1份=100股股票)2026年3月20日到期、行权价为120美金的看涨期权,1份期权的卖出价格在2400美金左右,总共也就是240万美金权利金。 我们把这两笔交易看做一个交易,一买一卖之间,段永平把这10万股英伟达的成本价降低到了92.5美金。 图片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因为他卖出看涨期权(CALL),就相当于和买家约定:如果到2026年3月20日,英伟达的股价涨过了120美金,买家可以要求他以120美金的价格出售英伟达。 如果到时候: 股价没有突破120美金,期权作废,他白赚240万权利金。 股价突破了120美金,比如到了200美金,但是段永平吃不到120美金到200美金之间的利润,他只能吃到116.7美金到120美金之间的利润。(当然,240万的权利金也是白赚的)。 所以段永平说自己92.5美金买入了NVDA,不过要延迟一年交货。 图片 因为只有等期权到期,捆绑在这些英伟达正股上的“约定”失效,这些正股变回自由身,这才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拥有”吧。 至于到时候,期权是作废,段永平白赚240万权利金。 还是说,期权被行权,段永平被迫以120美金卖出所有的正股。 这都不会影响,他这些股票的买入成本价是92.5美金。 该怎么解读大佬的操作呢? 我觉得段永平是真的对英伟达挺感兴趣的,但目前116美金左右的价格,他多少有点嫌贵。 所以之前不管是sell put,还是现在的sell call,其
段永平买入英伟达,又卖出看涨期权,该如何解读?
avatar林氪
03-13

拼多多3月20日将发布24年Q4财报

$拼多多(PDD)$ 刚刚公布了24年Q4财报发布时间,北京时间2025年3月20日晚上7点30,对应美国东部夏令时(EDT)早上7点30。 图片 其实往年差不多也都是这个时间发布Q4财报的,比如: 23年、22年Q4财报都是3月20日,21年Q4是3月21日,20年Q4是3月17日,这个日期确定性还是很强的。 不过每次公布时间前,在各种投资论坛拼多多标的下,总是看到各种阴谋猜测为什么一直不公布财报时间,是不是业绩要暴雷,财报不敢发布。 其实稍微追踪下拼多多的财报就知道,这家公司的风格,就是基本拖到最后一周才公布时间的。 真是一点基本功都不愿意做。 自从经历过几次远超市场预期,但是依然被砸盘的财报日后,我现在基本已经放弃了赌拼多多财报,反正正股满仓了,管它涨还是跌。 财报数据实在太难预测了,而且市场反应更加不好预测。 既然这么困难,就不想难为自己了。 如果实在想有参与感,就买个call小赌怡情下,金额不要太大。 我想法是,如果每次都坚持固定金额的看多(买call),每次财报都参与的话,胜率应该是超过50%的,这样长期来看,应该不至于亏钱。 如果重金买短期call(甚至末日期权),就是赌财报的话,这种风险太高了。 大神都无法驾驭,普通人还是不要轻易尝试。 图片
拼多多3月20日将发布24年Q4财报
avatar林氪
03-13
$拼多多(PDD)$  Q4 财报时间确定了,还是 3 月 20 日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