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再次大规模融资!美团该如何突破“重围”?

阿里巴巴当前“双线作战”的宏大布局:一是通过高德地图等产品重燃消费战场,争夺线下流量入口;另一方面,通过发债等金融工具(阿里宣布计划发行约32亿美元“零息可转债”),确保以云计算和AI为核心的长期技术壁垒能够被持续加固。【阿里再次大规模融资,大家看好阿里的战略前景吗?美团如何才能突破阿里的“围追堵截”?】

美团深耕多年,有一定的自身条件,但是阿里如同鲶鱼一般,这样才能让美团更加的服务好顾客和客户,我希望两者可以良性竞争,毕竟有竞争才会成长吧
拿住筹码,外卖还是看袋鼠🦘
剑走偏锋, 直接硬抗不容易。

投资美团的主要逻辑

投资美团能赚钱的主要逻辑有这几个: 1、美团本身是家好公司,经营着吃喝玩乐,生意模式不错,公司赛道不错,产品服务体验也不错; 美团的外卖业务具备和网约车类似的护城河,具体可见上一篇文分析。由网络效应和转化成本构成,只是护城河不如一些特别强的行业,比如白酒,苹果手机,社交网络。但大致类似滴滴打车。 2、王兴这帮管理层还是值得信任的,能够共享福,不会枉顾股东利益,并且自身也很优秀,具有很深邃的思考。 3、美团有着输不起的理由,因为输了等于输掉了生命线,很少有企业会在核心领域被对手用相同的商业模式所击败。阿里来势汹汹,势在必得,渴望一次胜利。但是这是美团的核心领域,它会誓死捍卫。 4、估值上看,即使悲观预期40%外卖市场份额,也能有八千多亿市值支撑,所以现在七折买入是划算交易。况且如果能够重新获得60%市场份额,美团的估值将会达到二万亿。有着很高的赔率。 5、未来业绩没那么悲观:美团押注无人机,无人车的投资很多,典型是宇树科技(预计会在今年底上市,美团是第一大机构股东),美团自身还有小美ai助手,由于阿里的竞争,会有效促进美团补短板,改进自己的产品,提高服务。加上目前的出海战略-全球化战略:中东与拉美增量蓝海。即时零售爆发,第二增长曲线已成规模。 6、目前市场份额,外卖骑手数量,运营效率数据都没有被阿里超越。说阿里一定赢、说美团一定输为时尚早。 短期就是拼血条和战损。长期看用户体验的提升,效率这些。 7、另外人们的二极管思维给了市场错误定价美团的机会。很多人都觉得美团会死,这就是资本市场,其背后是二极管思维(非黑即白)导向,最近我看西贝事件也反映这种思维,就是一旦发现这个公司不好,预制菜加高价格,就全盘否定,落井下石。 但是作为投资,我们不能二极管思维,要判断这家公司到底好不好,能不能长期赚大钱,公司未来的现金流。要务实,不要人云亦云。西贝有着不错的一些方面,比如店面环境,对宝宝
投资美团的主要逻辑

美团的护城河和未来价值!

伴随着外卖大战到点评的演变,美团股价进一步下跌,目前已跌破100港元,市值不足6000亿元 。 一、商业模式 外卖:平台,客户,商家,骑手。一共四方。 到店:平台,客户,商家。一共三方。 到店餐饮和外卖是有一定负相关的,这就是为啥美团二季度战损比预期大的主要原因。对于消费者,由于补贴导致外卖比团购的价格更实惠,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堂食用优惠券了。 这点是很多大佬没有去分析或者忽视的地方。所以在此我一定要点出来一起分析。 二、护城河 伴随着喝可乐的增多,以及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前价格战的了解。我发现可口可乐的护城河还真不是那么高。至少如果高于百事可乐一元的话,市场份额可能颠倒过来。我最近很喜欢喝百事可乐。。 外卖的护城河咋样呢。 首先,我们需要看终局问题,存在“赢家通吃”吗?我想是存在的,在一年前,美团拥有70%的份额,却拥有行业百分之百的利润。 更多的份额,意味着骑手更多,消费者准时性会更好,所以体验更好。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美团,更多商家也会选择美团。骑手有更多订单,肯定也更离不开美团,所以四角关系会非常稳固。 相反,饿了么,当时30%,仅仅维持盈亏平衡。偶尔更低的价格,但是却由于偶尔的不靠谱,导致客户吃不到饭,进而失去客户。虽然有一半的份额,但没有利润,苦苦支撑着生意。 然后,我们需要对外卖护城河分两个部分去考虑,一是网络效应,二是转换成本。 图片 外卖行业得分两种情形考虑,当下外卖大战时候和当跑出来赢家的时候。无论哪种情形,网络效应都是存在的。即一个产品(或服务)对用户的价值随着使用该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而提升。 转化成本上,当外卖大战存在补贴时候,商家更愿意多平台上架,抓住流量。数据上传和维护的成本是有的,所以对于店铺一般只愿意经营二三个平台,经营多了,没那维护精力,也不愿意给小平台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客户来说,外卖大战时候,哪家便宜点哪个。 对于外卖员来说,哪里
美团的护城河和未来价值!
笑死
科技巨头就抢这种业务。。。内卷外卖吃饭,哎
美团的客户黏性高德无法撼动,你让百度地图怎么想
阿里500亿压境,美团如何破局即时零售大战? 阿里巴巴500亿巨额补贴投入即时零售领域,美团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89%,美团正通过技术升级、生态协同和差异化竞争策略突破重围。 2025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迎来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即时零售大战。阿里巴巴宣布投入500亿元巨额补贴,重仓押注即时零售领域,直接冲击美团和京东的核心业务。 面对阿里强势进攻,美团2025年Q2财报显示,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89%,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从25.1%降至5.7%。 在这场关系到未来十年电商格局的竞争中,美团正采取“坚守核心优势、强化生态协同、技术创新驱动、差异化竞争”的组合策略迎接挑战。 ------ 01 竞争格局:阿里重金压境,美团被迫迎战 阿里巴巴这次500亿补贴不是盲目烧钱,而是有针对性的战略进攻。阿里凭借3700亿元的账面现金优势,远超美团1682亿元的现金储备,在补贴能力上形成压倒性优势。 阿里通过“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形成流量闭环,利用淘宝9亿月活和支付宝10亿用户的“双引擎”进行导流,短期内已经稀释了美团在高频餐饮场景的用户时长。 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瑞银报告显示,美团市场份额从74%下滑至65%,饿了么升至28%,京东占据7%份额。 面对竞争压力,美团不得不加大补贴力度维持市场份额。然而,骑手成本持续上升(单均配送成本已从3.2元升至4.13元),使美团的利润率进一步承压。 王莆中,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坦言:“我们积极应战是为了自保,同时我们也不怕打。我们不想卷,我觉得这样没意义。但是我们等了四五个月,他们的补贴越来越疯狂。” 02 美团的防御策略:巩固核心壁垒 面对阿里和京东的双重夹击,美团正在巩固其三大核心壁垒。 配送网络效率是美团的第一道防线。美团拥有336万骑手的配送网络,这是其最明显的优势。通过进一步投入AI调度系统优化路径规划
已经等死了,啥招没有
你觉得他没有问题的模式是免佣金吗?
⚠️ 美团的“危”:核心腹地承压 美团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实实在在的。 1. 利润骤降,现金流承压:为应对阿里和京东的冲击,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暴跌98%,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率也从25.1%骤降至5.7%。同时,其自由现金流也面临巨大压力。相比之下,阿里拥有超过6000亿元的现金储备,打持久战的底气要足得多。 2. 市场份额遭遇侵蚀:阿里“淘宝闪购”通过与淘宝流量端口打通和大会员体系联动,日订单量快速增长,一度在日均峰值单量上超过美团。有调研指出,未来市场格局可能趋向 “阿里4.5 : 美团4.5 : 京东1” 的态势,美团曾经的绝对优势地位正在被动摇。 3. “高频打低频”逻辑面临挑战:美团凭借外卖高频业务引流至到店、酒旅等低频高利业务。如今阿里用“淘宝闪购”这把高频的利器,不仅切入外卖市场,更希望将用户引导至其整个电商生态系统,直接动摇了美团的核心商业模式。 4. 业务协同性与生态韧性不足:美团内部,外卖用户向美团优选、小象超市等业务的转化率出现下滑。相比之下,阿里整合饿了么、飞猪进入中国电商事业群,通过“高频带低频”的策略(如外卖带动旅游)拉升用户粘性,其生态协同的意图和效果更为明显。 💡 美团的“机”:根基与突围 尽管挑战严峻,但美团远未到溃败的地步,其手中仍握有重要的筹码和机会。 1. 即时零售的领先优势与履约网络:美团在非餐即时零售(如闪购、小象超市)领域优势明显。其构建的即时配送网络是重要的壁垒,2025年Q2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2%,部分用于AI技术优化订单调度,提升配送效率。 2. 聚焦核心,主动调整:面对竞争,美团展现了战略定力,主动关停长期亏损的“美团优选”业务,将资源集中聚焦于即时零售等优势领域,这有助于其巩固核心阵地。 3. 技术驱动与体验优化:美团正试图通过技术升级构建差异化优势,例如推出聚焦本地生活服务智能推荐的AI搜索,以提升
avatarhoho
09-12
草,我真160[喷血]

【中国资产精选】10 股债商品三角战法:一文教你用中国债券&商品 ETF 全面对冲风险

过去一年,中国资产的热度不断升温。A股一路冲高,上证综指超过3800点;港股在政策利好和中概股回流的推动下,也出现了一波修复行情。但市场往往“涨得猛、跌得急”,例如在9月初,市场就连续大跌,投资者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兴奋不已,一会儿又担心回撤。很多人习惯只盯着股票,结果发现赚得快、亏得也快。这时候,一个更稳健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投资就像开车上路,光靠速度快可不行,还得刹得住、扛得稳。聪明的投资人早就发现,光靠“单打独斗”不稳,组合拳才是王道。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思路——股债商品三角战法。所谓“三角”,指的就是股票、债券和商品三种资产。它们就像战队里的不同角色:股票负责冲锋,带来增长;债券稳扎稳打,提供稳定收益;商品(比如黄金、白银)则是危机时的“奇兵”,能在市场大幅波动时对冲风险。把三者放在一起,你的中国资产投资组合就不会轻易被单一市场牵着鼻子走。一、债券 ETF:安稳的压舱石如果说股票是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那债券就是幕后默默撑起舞台的钢筋水泥。国债、地方债、信用债等债券 ETF,其实就是把大家的钱集中起来,去买对应的债券。区别在于:国债最稳,地方债次之,信用债风险和收益相对更高一些。债券的魅力不在于一夜暴富,而是“稳”。股市风大浪急时,它们往往波澜不惊,就像船底的压舱石,能帮你稳住心态。二、商品 ETF:危机中的“奇兵”再来看看商品 ETF。最常见的就是黄金、白银和铜。黄金被称为“避险之王”,历来在市场紧张的时候有独特的吸引力;白银波动更大,但有时能放大黄金的走势;铜则被称为“经济晴雨表”,它和经济周期常常同频共振。为什么要在投资里放点商品?因为当股票不太给力时,黄金和白银常常能站出来顶一顶,抵消风险。它们就像战队里那个平时低调,但关键时刻能救场的角色。三、三角的力量: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团队协作投资界有个重要概念叫“相关性”。简单说,就是资产之间是不是
【中国资产精选】10 股债商品三角战法:一文教你用中国债券&商品 ETF 全面对冲风险
处于略势,不好在市场融钱。 这一仗,难打
avatar地产h
09-12
吃骑手?—你当过骑手没有,重庆最高的拿了2000元一天;后面的高的也有不少1000多/天的,超过500/天的更多。普通人进厂打螺丝哪里有这样的薪水?
avatar地产h
09-12
美团做好自己:优化企业业务,做精细化自己,优化成本。 深度赋能商家和消费者。真正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哪怕少一些都好。
avatarIrwin
09-12

同样打了一场外卖大战,为什么美团打掉百亿利润,而阿里却股价大涨?

随着上月底财报季到了尾声,众多明星中概股也集中发布了各自的Q2财报。其中备受瞩目的无疑是深陷“外卖大战”的两家,阿里和美团,它们的境遇可谓既殊途同归又大相径庭。 殊途同归,是指两家公司本季度都出现了断崖式的利润下跌。 2025年Q2,美团经营利润为2.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去年的112.6亿下降98%,一个季度的“外卖大战”打掉了美团超过百亿利润。 2025年Q2,阿里中国电商集团(执行“外卖大战”的业务分部)经调整EBITA为383.9亿,同比去年的487.5亿下降21%,也减少了超过百亿,可谓旗鼓相当。 利润暴跌这块,两家起鼓相当 大相径庭,是指财报发布后,两家公司的股价走势却截然不同。 8月28日,美团发布Q2财报,股价从前日收盘的116.3跌至当日收盘的101.7,跌幅高达12.55%。 一天之后(周五港股收盘后),阿里发布Q2财报。9月1日,其港股股价却从上个交易日收盘的115.7涨至当日收盘的137.1,涨幅高达18.5%,简直天渊之别。 股价走势这块,两家天渊之别 显然,我们不能就此简单地认为阿里已经获得了这场大战的阶段性胜利。两家公司同时利润暴跌,在市场看来无疑是“双输”的结果。 但阿里为何能愈发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接下来将通过财报分析揭示答案。 财报结构的变化 两年前,阿里高调推出“1+6+N”改革后,曾以之为核心结构变更过一次财报业务板块划分。但随着后来管理层大规模换血,改革虽然继续了下去,“1+6+N”战略却不免落得个“中道奔殂”的结局。 Q2季度,阿里再次变更了财报结构,来更好地体现当下“大消费”和“AI+云”两大核心战略。原“6大业务板块”之一的“本地生活集团”被拆分,“饿了么”被列入“中国电商集团”的“即时零售”中,而“高德”则被列入“所有其他中”。 另外,原“6大业务板块”中的“菜鸟集团”和“大文娱集团”则被直接列入“所有其他”中,地位明
同样打了一场外卖大战,为什么美团打掉百亿利润,而阿里却股价大涨?
回头看,如果榜单那么好做,就不配单独有个app也不值得认同这么多年
我成本1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