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BABA)$ 26周年,按理说该吹拉弹唱一番,但这次他们摆出的局子,有点意思。不是云计算,也不是淘宝闪购,而是久违的“口碑”,再一次被搬上舞台,只不过主角换成了高德。对,你没听错。阿里让高德接手到店业务,并推出所谓的“高德扫街榜”。别小看这点动作,这是阿里重整本地生活棋盘的重要一步。很多人可能会问:高德不是地图吗?怎么跟“到店”扯上关系了?这正是妙处。地图有天然的流量入口,尤其是高频的出行场景,能和吃喝玩乐绑定。而阿里在本地生活上被美团压了一头,饿了么早就被逼得打价格战打到血亏,留下一堆后遗症。现在阿里把“口碑”重新交给高德,其实就是想借“地图+场景+口碑榜单”的组合拳,去对冲美团的护城河。图片阿里的逻辑:把到店流量交给高德先看阿里的逻辑。“口碑”最早是支付宝孵化的,但那时候打法太电商化,拼团、红包、补贴,最后做成了“二淘”,没有真正把商家生态跑起来。后来和饿了么合并,成了阿里本地生活。但多年下来,阿里在这一块始终没打赢美团,流量和用户心智都被压制。这次让高德接手,实际上是一次换赛道的尝试。场景优势:美团打开就是吃喝玩乐,而高德打开是“我现在在哪、我要去哪”。这种即时场景的精准度,要远远高于单纯的信息流推荐。用户心智:用户习惯在地图上搜餐厅、景点、商家,这是天然的“到店流量”。过去“口碑”在支付宝里,其实跟支付场景没有强关联。榜单机制:阿里推的“扫街榜”,和美团的“必吃榜”有点像,但玩法更轻。榜单一旦和UGC评价、达人推荐结合,就容易形成内容传播。换句话说,阿里这次不是在正面硬刚美团的外卖,而是绕了一条新路子,把“地图入口+榜单口碑”作为突破口,重点发力到店业务。为什么要强调到店?因为到店毛利高。美团财报里一再强调,本地到店业务(包括酒旅、休闲娱乐、美业)的毛利率远高于外卖。2024
阿里再次大规模融资!美团该如何突破“重围”?
阿里巴巴当前“双线作战”的宏大布局:一是通过高德地图等产品重燃消费战场,争夺线下流量入口;另一方面,通过发债等金融工具(阿里宣布计划发行约32亿美元“零息可转债”),确保以云计算和AI为核心的长期技术壁垒能够被持续加固。【阿里再次大规模融资,大家看好阿里的战略前景吗?美团如何才能突破阿里的“围追堵截”?】
+ 关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