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只剩美团&阿里!这次财报你更看好?

京东CEO许冉宣布这轮外卖大战最终会是一个多输局面,京东不会参与,这个非常明确。现在桌上就剩美团和阿里了,另外昨天腾讯财报显示增持了本地生活平台,市场估计是美团。【大家觉得美团&阿里大战,会有怎样一个结局?这次科网股财报,你更看好谁?】

阿里、美团、京东外卖大战,谁赢了?

2025年盛夏,中国互联网行业毫无征兆地爆发了一场的外卖补贴大战。美团、京东、阿里三大巨头同步入局,单家投入均超百亿,直接推动行业单日总订单量突破2亿单。这场表面上 “消费者薅羊毛、平台抢流量、商家增订单、骑手涨工资” 的多赢局面,随着三家平台季度财报的陆续披露,逐渐显露出盈利承压的残酷底色。 01 财报出炉,外卖大战代价惨重 最近京东、美团先后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核心盈利数据均出现显著下滑;阿里巴巴虽披露的是2026财年第一财季(统计周期为2025年4月1日-6月30日)财报,但受外卖业务相关投入影响,部分板块利润同样承压。 三者共同呈现出 “营收微增、利润缩水” 的特征,外卖大战的成本代价已清晰体现在财务数据中。 从京东来看,其二季度营收达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但净利润仅62亿元,较去年同期近乎腰斩。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零售业务经营利润率本季创下历史新高,而外卖等新业务的高额投入,直接成为拉低整体盈利的关键因素。财报数据进一步显示,二季度京东包含外卖业务的新业务板块,营业成本达144.1亿元、经营费用达144.5亿元,对比一季度的45.86亿元、24.94亿元,两项支出均实现数倍增长,现金流消耗规模显著扩大。 美团的盈利压力更为突出。其二季度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经营利润同比暴跌98%,经调整净利润也下滑89%。美团CEO王兴在财报电话会议中直言 “坚决反对内卷”,但同时承认,为捍卫外卖市场核心地位,平台不得不持续加大投入,甚至预计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将出现重大亏损。从成本端看,美团二季度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0%,销售及营销开支更是同比激增51.8% 至225.19亿元;与之对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仅47.7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0亿元减少74.95%,实际现金收益能力大幅缩水。 阿里巴巴的财报虽未包含淘宝闪购重点参与外卖大战的
阿里、美团、京东外卖大战,谁赢了?
上面空空的都点个赞了![666][666][666]
avatarShyon
08-28
我看多阿里 $Alibaba(09988)$ $Alibaba(BABA)$ 。首先,云业务依然是市场最值得关注的增长点。AI大模型需求爆发,使得阿里云有望实现20%以上的营收增长,继续保持国内第一的市场份额。无论是新推出的Qwen3混合推理模型,还是Embedding系列产品,甚至对苹果MLX框架的适配,都体现出阿里在AI基础设施和应用层面的前瞻性。夸克的“深度搜索”产品在用户端也有亮眼表现,这些都说明阿里正在把AI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化收入。长期来看,云业务不仅能提升整体利润率,还可能成为推动阿里估值重估的关键。 其次,电商业务虽然存在竞争,但依旧展现出稳健的增长势头。淘天集团营收预计增长7%左右,主要得益于消费回暖和大促创新。更重要的是,国际电商业务保持高增速,速卖通“Choice”模式已经在欧洲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Lazada和Trendyol的本地化运营也在提升用户粘性。预计阿里国际业务本季度能实现接近20%的增长,这说明阿里不仅在国内电商市场稳固领先,同时也在全球舞台上不断扩张,形成新的增长曲线。 本地生活是市场最有争议的部分。补贴计划短期内压缩利润,摩根士丹利甚至估算单季投入近百亿元。但从战略角度看,这是必要的竞争投入。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证明补贴能够快速提升规模和用户心智,占领市场份额。在对手如京东、美团都加大投入的背景下,阿里选择短期牺牲利润来换取长期增长空间是合理的。只要补贴能够带来规模效应和生态协同,未来盈利能力依然有望修复。 从估值和市场预期角度来看,阿里目前股价对应的市盈率不高,已经反映了部分盈利承压的担忧。如果本次财报云业务超预期增长、国际业务延续高景气
曾经的120SP持有正股,时刻待价而沽,不涨不卖 [龇牙]

【财报竞猜】AI加持,补贴烧钱!阿里巴巴财报能否“稳住基本盘”?

阿里巴巴将于8月29日 发布 2026 财年 Q1 财报。市场普遍预计,阿里本季度营收 2534.19 亿元(+4.19% YoY),调整后 EPS 15.82 元(-3.76% YoY)。但市场分歧很大——有人看好AI带动云业务高增长,也有人担心本地生活补贴让利润承压。 $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W(09988)$ 📌 财报三大焦点云业务:AI驱动高增长-阿里云本季度营收预计 318.61 亿元,同比大增 20%+。在AI大模型需求暴涨的背景下,阿里云一季度市占率 33%,继续稳居国内第一。新推出的 Qwen3 混合推理模型、Embedding 系列产品、苹果 MLX 适配,以及夸克“深度搜索”产品的亮眼表现,有望成为集团增长核心驱动力。淘天+国际:电商“冷热不均”-淘天集团预计营收 1217 亿元(+7.35% YoY),得益于大促创新、商家服务升级及消费回暖。国际业务继续高增速,国海证券预计阿里国际集团营收 348 亿元(+19% YoY),速卖通“Choice”模式、Lazada和Trendyol等海外平台推动订单量稳步上升。本地生活:闪购火爆,利润承压-淘宝闪购快速扩张,宣布 500亿元直补计划后,日订单量突破 8000万,带动本地生活集团收入高增。但高额补贴投入压缩利润空间,市场担忧阿里短期盈利能力受损。💡 分析师观点摩根士丹利:目标价下调至 $150,预计闪购+外卖补贴本季投入近 100亿元,短期利润承压。Benchmark:维持“买入”,目标价 $176,认为补贴是防御京东竞争的必要手段,长期AI+云布局值得看好。瑞穗:目标价 $149,警告补贴计划可能导致盈利率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收缩。
【财报竞猜】AI加持,补贴烧钱!阿里巴巴财报能否“稳住基本盘”?
avatarKC878
08-29
预期阿里巴巴29日股价为$118。短期可能面临波动,因投资者正评估中国消费复苏力度及公司云业务增长动能,加上宏观环境不确定性持续,美股中概股整体走势将成为关键影响因素。[开心]
我看空,图形不好看,同行美团也跌了,评级也下调了。
可以空了,美团暴跌
avatar方济
08-28
毫无疑问的看多!有人总说闪购导致的利润压力,却不去看闪购作为契机把飞猪盒马等项目串联了起来,打通了内部的壁垒,拿阿里巴巴内部风格的话来说就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加上阿里巴巴的千问,国内最强的大模型,我想不通pdd美团拿什么碰瓷它。
短期看空阿里,外卖补贴大战,是恶性竞争。阿里、美团、京东都损失惨重。
阿里短期很难有大爆发的,空在130的位置
avatarLababa
08-27
平开 阿里外卖让我买多了很多淘宝[开心]
我看空阿里,外卖大战还未见明显效果,还将继续烧钱。利润承压,继续等
我看多阿里,外卖突破一亿单,闪购业务高增速支撑股价

【虎友投资说】中概财报季来袭 — 腾讯 / 网易 / 京东 本周接力出场,你准备好了吗?📈🔥

近期,美股港股科技和互联网股轮番走强,热度未减[看涨]。本周多家中概巨头 $腾讯控股(00700)$ $网易(NTES)$ $京东集团-SW(09618)$ $微博(WB)$将发布二季度/中期业绩,市场预期已经很高——是选择继续抱紧不放,还是见好就收?来一起看财报、吹数据、比观点![美金]以下是各位虎友的观点,你是否认同[你懂的]@证悟君港股这里 $京东集团-SW(09618)$ 七鲜小厨值得关注下。我之前一直觉得小市场份额的新玩家要逆袭,靠一样的打法肯定不行。相当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毕竟 $美团-W(03690)$ 的规模优势在那边。但现在京东七鲜小厨号称3年1万家店,准备投入百亿,招募厨师,最终实现和人工智能,机器炒菜等等。这玩意要是让东哥搞成了,那就是现炒现做颠覆了预制菜。最大的问题可能是重资产,而重资产恰恰是京东对的长项,东哥一直干的物流仓储,自营都是重资产。@躺平躺到地狱了
【虎友投资说】中概财报季来袭 — 腾讯 / 网易 / 京东 本周接力出场,你准备好了吗?📈🔥

别看股价,看估值

上周的基本面是利好兑现。美国与欧盟,日本,韩国都达成了差不多的协议:15%的关税+数千亿至上万亿的对美投资。但继续与我们相敬如宾,再延期90天。特朗普又一次,赢麻了。还真是,相比出门打猎,杀自己的猎狗,要简单许多。 美股直到上周四还在创着新高,毕竟苹果,亚马逊,微软,META和谷歌都给出了超出预期的数据。市场吃着火锅唱着歌,还在交易着特朗普最后总会认怂(TACO)。突然看到特朗普对69个贸易伙伴的关税行政令及大幅低于预期的非农数据,周五,市场怂了。退一步看,今年美股出现明显虹吸效应。上周标普500,纳斯达克100都在创新高,牛逼。拆开细看,今年标普500中60%的涨幅, $纳指100ETF(QQQ)$ 中50%的涨幅是由英伟达,Meta,微软这三巨头贡献的。而巨头即使是按远期市盈率算,也有点算不过来账了。按2027年PE看, $苹果(AAPL)$ 亚马逊23倍+,微软28倍+。 A股这,上周融资融券余额冲高到1.98万亿,市场那是相当地亢奋。资金肉眼可见地从红利ETF流入钢铁,煤炭,都已经开始交易强复苏逻辑了?过去这两周,盘中总有跳水,但每次跳水都会强势拉回,这就强化了肌肉记忆:回调即买点。越来越多的群里看到晒收益的。怎么形容呢?就别墅里面唱K,水池里面银龙鱼...上周的后两天,倒车接人了,人呢? 港股最近是资金充裕下的轮动。外卖大战又开辟新战场,京东七鲜小厨和美团浣熊厨房高调入局。进入供应链整合领域,准备升维之后再竞争。资金的选择是,暂避风头。上周恒生指数, $安硕恒生科技(03067)$ 出现了回调,新消费如
别看股价,看估值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外卖自营店实乃顶级阳谋

序:“百亿补贴”遭遇多地餐饮协会抵制,外卖平台们转头开展自营门店建设。不过,外卖平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更像是杯慢性毒药。平台恐凭借流量、资金、供应链等竞争优势迫使大量夫妻店关门,行业存在失去经营活力风险! 01 外卖平台开自营店,或将大力推动低价内卷 平台筹建外卖自营门店并非突发奇想,美团2024年就着手聚合外卖平台“浣熊食堂”的试点,并向全类型餐饮商家开放。无独有偶,京东旗下外卖自营门店“七鲜小厨”首家门店近日正式营业,可为线上用户提供外卖+自提服务。 “七鲜小厨”、“浣熊食堂”本质上都是外卖平台的自营门店。当电子商务平台不再甘于只干“电子”,还要干“商务”的时候,就注定了是一场不平等的竞争!而对于中小餐饮商家来说唯一的应对选项只有降价,这将进一步推动低价内卷。 红餐网发布的快餐店数量与盈利相关性曲线图显示,随着门店数量攀升,餐饮店盈利水平呈“N型”。其中的差异在于软件系统、仓储物流的使用,让连锁餐饮规模-成本优势得以释放。此外,平台自营门店凭借“亲儿子”地位,佣金、营销成本优势同样一骑绝尘。 $美团-W(03690)$ 外卖佣金率在6%-8%之间,加上物流、营销等费用,美团要分走每单外卖销售额的20%!另外美团"浣熊食堂"商家可通过“快驴进货”与200多个品牌食材供应商建立直采链路,美团亦可在软件系统、仓储物流方面为“浣熊食堂”提供帮助,相较于中小规模的餐饮门店,"浣熊食堂"全环节成本可谓碾压式胜利。美团近期披露,6月“浣熊食堂”商户平均获客成本降低37%! $京东集团-SW(09618)$ 仓储物流、供应链优势要更胜美团。今年“6·18”前夕,京东表示“京东七鲜”要全面升级击穿价。虽然这里的“七鲜”指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外卖自营店实乃顶级阳谋

淘宝闪购日订单再破9000万,外卖市场不再一家独大

在中国的商业史上,不存在任何一个不被挑战的竞争壁垒;即便这个壁垒看似再高不可攀,从百货商店到连锁超市、从传统货架电商到直播带货,挑战者和被挑战者的角色往往会互换,但每次渠道革命的本质,都是用户对固有格局的重塑。 正在发生的这场“外卖大战”也是如此。 自从淘宝加入战局,整个中国的服务消费市场快速增长,根据新华网的统计,从今年5月到7月,每天的外卖订单总量从1亿单左右飙升至超过2亿单。其中,淘宝闪购已经连续两周周末实现日订单超9000万(不包括0元购和自提),在日订单量上已经逼近美团;后者在七月中旬日订单峰值曾突破1.5亿,亦有长足的增长。 资本市场同样积极响应了零售商业业态的变迁。相对5月对于企业利润下跌的担忧,自7月7日夏季外卖大战开始之后,美团股价从115.8港元/股不断攀升,截至7月28日收盘涨幅达到12%;在AI利好消息的同步刺激下,阿里股价则是从103.7美元/股升至121.6美元/股,涨幅超过17%。几家平台共享行业增量红利的格局已见雏形。 可以说,这一场外卖大战,让整合了近场、远场零售,能够满足消费者即时、长期各种需求的大消费平台模式,彻底走入大家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消费者都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不必等待数日的快递时间,自己身边的线下商家拥有不亚于线上的消费选择度和性价比,随时随地购买自己想要、需要的商品。 这种场景扩容,本质是激活了线下商家的数字生命力。一家社区便利店过去的辐射范围可能仅限于周边500米,现在通过外卖平台的即时配送,服务半径能扩展到方圆3公里;一家区域连锁生鲜店,过去依赖到店客流,如今线上订单占比甚至能超过50%,并且通过平台数据预判热销品类、调整进货量。 在我们看来,“外卖大战”带来的商业变革,以及其本身的烈度和影响力远超前几次“战事”。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排名第二的阿里、第四的美团和第六的京东,每一家都有充足的弹药投入,每一家都
淘宝闪购日订单再破9000万,外卖市场不再一家独大

京东外卖新模式:上岸第一剑,先斩餐饮商家

一个多月前,刘强东号称要发明一种完全不同的餐饮外卖“新模式”;现在,新模式终于浮出水面——无堂食外卖。 根据公开信息,京东七鲜小厨在近日正式营业,首家厨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长保大厦一层。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小厨”而不是“餐厅”,因为只提供外卖和自提两种服务,不支持堂食。另据京东APP外卖频道上的信息,菜品种类覆盖小炒、意面、小吃、盖饭等等,价格在20元区间;从曝出的现场视频看,以机器人炒菜为主。 港股三千亿市值以上的企业中,自营开厨房、并把这个业态当做大事四处宣扬的“科技公司”,截至目前只有京东一家。之前刚听他们说要创新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是京东用自己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去“赋能”餐饮商家,特别是那些中小商家,通过给他们供货来提升出品品质。 “商家负责菜品,京东负责供应链+外卖销售”,是很多人设想的、能实现多方共赢的模式,但没想到京东自己就想把上中下游的活全部干了,做一个外卖餐饮行业的京东京造,可手段要比京东京造霸道得多: 在电商平台上,京东从来都不排斥三方商家,也从来没说商家开店必须自己有厂;但从最初做外卖开始,京东就不允许无堂食餐厅进入京东外卖平台,还在5月发起了“外卖全民找茬无堂食”的奖励活动,要封杀一切纯外卖餐饮店。 在餐饮行业里,是否有堂食从来都不是品质和质量的标准,瑞幸、蜜雪冰城等品牌流行全国就是明证。因此把所有纯外卖店一棍子打死、甚至全都扣上幽灵外卖的帽子,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本就存疑。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一番舆论打压之后,现在京东居然亲自下场做起了纯外卖店,而且号称要开10000家,以千亿平台之姿,明着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模式叫作创新,更是把整件事的荒诞程度推上了新高。 当然,我们无意在道德上谴责谁,毕竟七鲜小厨和市面上的所有外卖店一样,只要依法合规,都有经营的权利。不过,这套模式本身,还是有挺多值得分析的地方。 01    
京东外卖新模式:上岸第一剑,先斩餐饮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