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瑾财经
智瑾财经
分析、有趣、见解!
IP属地:未知
0关注
506粉丝
0主题
0勋章

小赢科技去年大赚15亿,旗下新开催收公司预计今年纳税2千万

近期,小赢科技披露了2024年经营及收入情况。 公开信息显示,小赢科技去年营收达到58.72亿元,同比增长超20%,而全年15.4亿元的净利润,相较2023年更是增长近30%。 小赢科技总裁李侃表示,这样的增长率让人印象深刻,其背后的原因则与资金成本、逾期率降低等多个因素有关。 对于今年的业绩,李侃持乐观态度,认为公司总贷款量的年增长率将达到30%。 据财报显示,小赢科技将借款人导流给第三方平台所获得的推荐服务费,也反映在了细分的其他收入中,去年其他收入项营收达到4.36亿元,同比增长38.3%。 而过往与小赢科技有获客合作的平台,包括了信用飞、易借速贷、臻有钱、时光分期、全民钱包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小赢科技在2024年促成和发放贷款规模这项数据上,相较去年并未出现大幅增长,而是基本持平在1000亿出头的规模。 截至2024年末,小赢科技贷款余额上升至523.3亿元,而业务的扩大也使得催收费用出现一定增长。 据【互金红榜】观察,小赢科技于去年年底在重庆落子一家催收公司,该公司预计在2025年纳税可达2000万元。 重庆小赢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地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 该公司由深圳小赢普惠科技公司全资控股,其营业范围包括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信息技术和流程外包服务(不含金融信息服务),接受金融机构委托对信贷逾期户及信用卡透支户进行提醒通知服务(不含金融信息服务)等。 除此以外,重庆小赢科技法定代表人由邢光惠担任,此人或曾在小米消费金融风险管理部任职。 目前,该公司对法务经理、主管等多个岗位有需求。 作为小赢科技旗下的催收公司,红榜以为重庆小赢科技的催收业务将围绕小赢小贷的自营业务,以及与资方合作的助贷业务资产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发布的关于个人网络消费信贷催收业务的国家标准,其起草单位也包括了小赢科技旗下的深圳市小赢小额贷款有
小赢科技去年大赚15亿,旗下新开催收公司预计今年纳税2千万
avatar智瑾财经
2024-08-25

逸仙电商营收失速、持续亏损,黄锦峰的完美日记陷入泥潭?

近日,美妆品牌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NYSE:YSG)对外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经历了连续三年的收入下滑的逸仙电商,进入新业绩周期后仍未创造奇迹,不仅总收入不及预期,利润端也依旧在亏损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诚然,深谙电商时代品牌营销的逸仙电商曾创造出诸多辉煌“战绩”。但在彩妆行业增速放缓、流量红利减退后,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以及营销过程中根深蒂固的“平替+大牌同源”标签,反倒成为绊住逸仙电商转型脚步的最大掣肘。 如今的逸仙电商,正处在走入转变市场战略、拓展多元业务的重要基点。如果没有持续的产品创新升级和品牌质效升维,该公司很可能会因缺乏长期价值,而再度重蹈消费者流失的覆辙。 一、营收、利润双降,“国货之光”光芒渐暗 根据财报,逸仙电商2024年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95亿元,未达到其预期的8.59亿元至9.02亿元,且较2023年同期的8.59亿元下降7.5%;上半年的累计收入为15.68亿元,亦较2023年同期的16.24亿元缩减3.5%。 逸仙电商本季度的净利润为-8549.4万元,虽较2023年同期的-1.08亿元减少21.2%,但仍未实现盈利。不仅如此,该公司的Non-GAAP净亏损不降反增,由2023年二季度的4630.6万元扩大61.7%至7488.5万元。 2024年上半年,逸仙电商累计录得净亏损2.10亿元,亏损总额是2023年同期5779.1万元的三倍有余;Non-GAAP净亏损亦达到1.59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7207.8万元猛增120.2%,亏损缺口越拉越大。 面对这份难言合格的业绩,逸仙电商董事长兼CEO黄锦峰在财报中解释称,中国美妆行二季度表现低迷,618购物节不及预期,增长落后于整体消费品行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公司的经营表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为2168亿元,同比增长1.0%;但
逸仙电商营收失速、持续亏损,黄锦峰的完美日记陷入泥潭?

宜信小贷成立十余年首次被罚,宜人智科2024年利润下滑24%

5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海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被处以警告并罚款69.5万元;新生支付有限公司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和违反机构管理规定,被处以警告并罚款48万元 ;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小贷”)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处以警告并罚款62.5万元,时任宜信小贷执行总经理伍某润被罚款10万元。 海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42.72亿元,净利润8.34亿元,总资产3819.4亿元。 新生支付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3.91亿元,净利润4125.86万元,总资产11.3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被罚系宜信小贷首次被罚。 宜信小贷系知名金融公司宜信的关联小贷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为宜信创始人唐宁,旗下有宜享花、西瓜买单等品牌。 宜信小贷成立于2014年2月,至今运营超过十年,注册资本由初期的1亿元一路增至2021年的15亿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宜信普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为宜信小贷的股东,唐宁和赵玫于2025年2月退出该公司的法人和执行董事。 宜信旗下有美股上市公司宜人智科,为彼时的P2P宜人贷更名而来,目前的主营业务为助贷。 年报显示,2024年,宜人智科营业收入58.06 亿元,同比增长18.59%;归母净利润为15.8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98亿元,同比下降23.94%,其中第四季度下降42%。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3亿元、11.95亿元、20.80亿元,同比增长249.11%、15.67%、74.09%。 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费用急剧增长。 2024年,宜人智科的销售与市场费用11.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9亿元,同比增幅达82.04%,主要用于获客和品牌升级。 2024年,新增贷款规模500亿
宜信小贷成立十余年首次被罚,宜人智科2024年利润下滑24%

个贷不良率0.89%的江苏银行,146篇金融借款判决书上网

开甲财经注意到,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江苏银行总资产4.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4%;北京银行总资产4.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7%。北京银行虽保住了“城商行一哥”位置,但从增速来看,江苏银行有望在今年超过北京银行,成为新的“城商行一哥”。 若以归母净利润排名,2024年,江苏银行位列城商行第一。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归母净利润前5城商行分别为:江苏银行(318.43亿元)、宁波银行(271.27亿元)、北京银行(258.31亿元)、上海银行(235.60亿元)、南京银行(201.77亿元)。 江苏银行行长袁军在2024年度报告-行长致辞中表示:“截至 2024年末,资产总额3.95万亿元。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列第66位、较上年提升2位,入选《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 166位,列国内城商行首位。” 截至2024年末,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0.89%,创上市以来最低水平(与上年持平);拨备覆盖率350.10%,较上年下降39.43个百分点。注:江苏银行上市时间:2016年8月2日。 根据年报披露,江苏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0.88%,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虽然个人贷款不良率略有上升,但比该行平均不良率低0.01个百分点。作为对比,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31%、1.14%、1.68%、1.29%。注:北京银行未单独披露个人贷款不良率,该行贷款平均不良率为1.31%。 事实上,江苏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不止在城商行中处于较低水平,与六大国有银行、全国股份制银行相比,江苏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也表现优秀。例如:工商银行(1.15%)、农业银行(1.03%)、中国银行(0.97%),招商银行(0.96%)、平安银行(1.39%)、中信银行(1.25%)。 企查查数据显示,4月24日、4月27日、4月30日,中国裁判文
个贷不良率0.89%的江苏银行,146篇金融借款判决书上网
avatar智瑾财经
2023-08-30

降本之外,尚德机构路在何方?

随着“双减”阵痛期过去,传统教培行业洗牌告一段落,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成为热门选项。同时,在国家职业教育新政策的催化下,职业教育赛道发展迅速。 今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从当前教培企业业绩表现看,率先布局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机构业绩转向明显,经营稳定性不断强化。近期,老牌成人在线教育企业尚德机构,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营收为10.93亿元,净利为3.54亿元,并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盈利。 利润表虽有盈利,但业务增量隐忧犹存。教培行业洗牌后,玩家扎堆涌入成人教育赛道,无论是成人学历提升,还是职业资格考试、技能培训,综合类教培企业和垂直教培玩家,均蚕食尚德的市场份额。 如今,尚德继续缩减费用以实现盈利,但传统优势业务成人自考的拉新和营收逐年下滑,整体营收增速停滞。降本之外,尚德机构还须寻找新出路,实现利润模型的可持续。 降本强化存量 前两年,整个教培行业都在“节衣缩食”过冬,尚德机构也开启了降本模式。 从2020年开始,尚德机构开始疯狂裁员。2021年尚德机构的员工数量降到了4064人,而2021年这一数据还是7347人,一年内裁员3283人,占到了总员工数量的45%。 教培行业属于重师资和重营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在线教育,高人工成本对利润的挤压明显。随着人工成本大规模缩窄,相关裁员补偿费用下降,尚德机构的降本成效得以显现。 2014年,尚德机构开启线上转型的战略转折时刻。在转型线上后的数年间,销售和营销费高企,亏损加剧。2015年至2020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2015年至2018年间销售及营销费用率超100%。尚德机构一度被逼至退市边缘,难抵资本寒冬的侵袭。 为了实现扭亏
降本之外,尚德机构路在何方?
avatar智瑾财经
2023-08-18

携程金融“坑”到安全专家,被其破口大骂

近日,携程遭到网安圈大佬魏兴国(云舒)微博连续发文吐槽,起因是携程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自动为消费者勾选贷款服务。 上述微博目前已经删除。 据公开资料显示,魏兴国是默安科技创始人兼CTO,曾任阿里巴巴云计算安全架构负责人&设计者、阿里云盾网络安全产品负责人,是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安全专家。 默安科技成立于2016年4月,目前,公司员工人数超600人,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其它二十余个省份完成服务网络的覆盖。 公司业务主要围绕左移开发安全(DevSecOps)与智慧运营安全(AISecOps)两大主线提供安全产品与服务。 2022年3月,默安科技宣布完成D轮融资。 目前,默安科技产品与服务已覆盖政府、央企、金融、能源、运营商、教育、医疗、高端制造、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在知乎平台,魏兴国有两个瞩目的身份:一是技术大神,阿里云云盾的缔造者之一和国内研究云安全技术的先驱者。 二是阿里安全的代言人,在从阿里离职前,利用知乎的问答机制,魏兴国时常在平台里亲自解答网友对安全技术的疑问。 在此之前,魏兴国还曾在绿盟担任过安全工程师;雅虎被收购后,又在雅虎负责项目管理、团队组建等工作。 只不过这次,安全专家云舒也未能察觉到携程精心设计的坑。 对此,黑猫投诉里有多位网友都表示遇到在携程软件进行购票,而后收到贷款逾期账单的信息,也有网友明确指出,被携程擅自开通的服务是“拿去花”。 “拿去花”是携程推出的一款专门服务旅行的消费分期产品,可在携程、去哪儿等平台使用。 “拿去花”主要应用于出行、住宿、度假等场景,年化利率10%~24%,资金方包括马上消金、上海尚诚消金以及重庆携程小贷等机构。 除了“拿去花”,携程金融旗下还包括“信用贷”、“生意人贷”等自营产品。 携程还设贷超入口“借钱优选”,推荐的贷款产品有“万达贷”、“邮你贷”、“安逸花”、“Su贷”等产品。 携程金融的布局目前已成
携程金融“坑”到安全专家,被其破口大骂
avatar智瑾财经
2024-08-25

B站“穷哥们儿”,秒杀微博“粉丝”

广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商业化需要,增值服务也随着付费用户的见顶而增长停滞,抖快的电商及整合营销模式展现了高转化、强粘性的特征,是目前的最优解。 6月,微博日活用户数2.56亿。二季度,B站日活用户1.02亿,不到微博的一半。 可反映到业绩上,微博二季度营收32亿,B站为61亿,几乎倒了过来。 在商业价值上,微博的数亿用户,被B站“穷哥们儿”秒杀。 #1 B站>知乎>微博 挖掘存量用户价值,已经是微博这类老平台最好的办法。 发展多年,微博的活跃用户量已经有见顶的趋势,6月,月活用户数5.83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00万;日活2.56亿,减少约200万。 与之相比,年轻人居多的B站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二季度,B站日活1.023亿,同比增长6%;月活3.36亿,去年同期3.24亿。更为重要的是,B站用户使用时长也在增加。二季度用户每天平均使用时长99分钟,去年同期为94分钟。 这就导致,即便B站用户被打上“钱少、事多”的标签,可实际上用户价值并不低。众多社交平台中,微博反而是商业价值最低的平台。 目前能够得到确切用户数据的只有快手、B站、微博、知乎四家,根据日活用户量和营收数据测算,B站每位活跃用户贡献60元营收,快手则高达78元,而微博只有12元。 知乎没有公布日活用户数据,根据月活用户量测算,每位用户贡献11.6元,考虑到月活量普遍高于日活,知乎用户的贡献大概率也超过微博。 也就是说,虽然很早就是社交平台的第二梯队,但是微博空有用户而无法放大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无法提升,微博的营收增长非常迟缓。活跃用户流失,微博的收入也相应承受压力。二季度微博总营收32亿,同比基本持平,目前微博单季度营收水平与2018、19年相差不多,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与其他平台相比,微博最大的亮点在于利润水平高。二季度,微博净利润约8亿元,同比增长37.5%。与之相比,知乎亏损1.6亿,截至目前始终
B站“穷哥们儿”,秒杀微博“粉丝”
avatar智瑾财经
2021-06-27

中概股史前灾难级别的破发现场!

来源:新经济IPO 作者:IPO君 北京时间6月26日凌晨,每日优鲜$每日优鲜(MF)$开盘暴跌25%,截至北京时间凌晨1:45,每日优鲜报价9.8美元,较IPO价为13美元/ADS,下跌约25%;凌晨两点,每日优鲜再度暴跌至8.68美元,跌幅达33%,制造了近期中概股上市后堪称灾难级的破发现场。 实话实说,这个跌法把IPO君看傻了!突然明白,前几天某约炮软件为什么突然暂停IPO,某辅导上市的券商大佬直言,中概股赴美上市撤回,绝大多数是卖不掉,没人认购,只好打道回府。个别勉强卖掉的,上市也是壮烈破发。 显然,约炮软件属于前者,每日优鲜属于后者。 第一跌,跌幅24%。 第二跌,跌幅9%。 第三跌,跌幅4%,至此已经下跌了36.54%! 截止北京时间凌晨2:07,该股成交额仅6963万美元,市值为20亿美元。 相比之下,A股的破发就温柔多了,以至于上市2天、4天破发也被媒体冠以年度最“惨”新股。股民和媒体都应该到美股接受下投资者教育,体会下什么叫无价值股破发。 6月9日,每日优鲜在美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MF“,摩根大通、花旗、中金公司、华兴资本、工银国际为此次IPO承销商。 6月22日,每日优鲜更新了IPO上市申请文件,将其IPO定价区间设定在每股13美元至16美元之间。此次IPO发行价位于定价区间的低端。 招股书显示,每日优鲜2020年净营收达到61.304亿元,净亏损为16.492亿元,调整后净亏损(非GAAP标准)为15.897亿元。
中概股史前灾难级别的破发现场!
avatar智瑾财经
2023-04-03

中原消金2022年利润3.33亿元:下半年收益环比降85%

金融虎讯 3月31日消息,中原银行公布2022年年报披露了合营公司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情况。年报显示,2022年,中原银行分**原消费金融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收益为1.64亿元,2021年同期为9926.5万元。以中原银行持股49.25%计算,2022年,中原消费金融利润为3.33亿元,较2021年的2.02亿元同比增长65%。 中原银行在年报中提到,报告期内,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了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末,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共有员工508人。 据金融虎网了解,2022年上半年,中原消金实现营业收入14.6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5.63亿元同比下降6.3%。2021年上半年,其营收较2020年同期的10.37亿元同比增幅为50.72%。半年报曾披露,按权益法计算,中原银行占其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收益为1.426亿元,若以其持股比例计算,中原消金2022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约2.89亿元。仅2022年上半年,其利润就已超过2021全年的净利润。2019年至2021年,中原消金的营收为12.2亿元、21亿元和35.8亿元,净利润为6064万元、1.26亿元、2.02亿元。 可以看到,近几年来,中原消金的净利润在稳步增长。但需指出的是,在2022年下半年,中原消费金融的利润仅为4400万元,环比下降了85%,令人感到意外,其上半年的利润就已经超过了其2021年全年的利润。 另一方面,与半年报相比,中原银行在2022年报中所披露的中原消金信息要少了很多。其半年报时曾披露,报告期内,中原消费金融新增贷款余额人民币48.39亿元,贷款余额人民币300.12亿元,放款突破690.44万笔,累计放款突破5,740.97万笔,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4.65亿元,新增客户数191.81万户,累计为1,709.60万客户提供消费金融
中原消金2022年利润3.33亿元:下半年收益环比降85%
avatar智瑾财经
2023-10-10

第四范式商业化,道阻且长

三次IPO折戟后,第四范式终于在9月底闯关成功,成为继商汤科技之后,第二家登陆港股的AI独角兽企业。 前有商汤科技跌落,第四范式的上市也让市场为其捏一把汗。虽然第四范式与商汤科技处于不同的AI应用赛道,但二者都有着上市前高额融资,估值被拉满,以及主营业务商业化受挫的底色。上市后,第四范式也没能摆脱市值跌落的魔咒,截至发稿前,其股价已比上市高点跌掉17%。 2015年至今,第四范式已经进行了11轮融资,融资额约66亿元,估值超过30亿美元,短短几年间估值增长上百倍。疯狂融资背后,不仅有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高盛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而且还有五大国有银行的身影。 资本的热衷,取决于对第四范式通用能力模型的期待,然而透过其亏损的业绩和主营业务结构可以发现,通用AI能力的想象很难落地。即使第四范式在决策类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中,占据着领先市场份额,但其标准化AI业务产品先知平台营收占比逐年下滑,定制业务反而一跃成为公司占比最大的业务。 今年上半年,受大模型红利刺激,AI市场回暖,第四范式营收实现一定涨幅,先知平台及产品收入占比有所提升,但业务权重较高的高定制化开发业务,对其收入规模增长和毛利水平的抑制影响依然存在。 赶上大模型风口,第四范式立马推出自己的大模型战略“AIGS战略”,在第四范式大模型产品“式说3.0”发布会上,创始人戴文渊高调地宣称AIGS将是一个十万亿量级的市场。 抛出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的概念,第四方式再次回到曾经描绘的通用型AI构想中。事实证明,这个构想资本可能会相信,但客户不会。 困于高定制化 从AI实现的功能来看,有决策类和预测类两个类别。 决策类,即判断式AI,主要用于根据输入的数据或信息做出决策或预测,并确定实现的方式和路径,如移动路线规划。预测类是指通过计算来预测行为和结果,根据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或行为,如广告推荐、歌曲推荐等。 而从具体的应用场景来看
第四范式商业化,道阻且长
avatar智瑾财经
2023-03-03

消金315 | 又一贷超平台被查,违规导流遭严打

「镭射财经」独家获悉,近期杭州一家贷超平台易帮手涉案被查。多个信源表示,易帮手主体杭州飞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飞羽”)在前几日全公司被端,涉案原因可能是导流业务不合规。 “这家公司主做表单业务,给一些不入流的714或高炮导流,据说所导流的部分贷款产品砍头息非常严重。”一位消息人士称。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的确听说了杭州飞羽涉案,但具体原因还未得到最终确认。“这家贷超平台的(资产)包和主体较多。” 「镭射财经」注意到,易帮手App已经停止服务,注册协议无法打开,也不能再注册使用。根据易帮手App信息,易帮手的运营主体为辽宁汇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表面上与杭州飞羽并无关联,但实际上联系紧密。 在易帮手的相关协议中,可以看到易帮手指定的公司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易构大厦1幢620室,该地址与杭州飞羽关联公司杭州闪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地址一致。 易帮手隐私协议相关信息 在杭州飞羽的贷超版图中,除了易帮手,还涉及多家主体和贷超平台。工商信息显示,杭州飞羽的实控人为梁杰,杭州飞羽关联的贷超平台包括易帮手、即有花、e启花、任你用。 梁杰还控制杭州谋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小花分期、好融易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享花)、杭州宵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汇融花、好融易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优信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优易鑫网络金融借贷中介平台)、杭州闪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闪零易贷)。 公开资料显示,梁杰曾任信贷经理获客平台信贷吧监事。早年间,梁杰还通过杭州谋趣运营居帮帮搬家货运服务平台和宅鹿社交电商平台,不过上述平台已于2020年8月停止服务。 在牌照方面,2021年4月,杭州飞羽收购海南捷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海南捷贷小贷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地方小贷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 杭州飞羽在信息流广告和助贷渠道中以表单为载体,利用旗下多个贷超平台获客,然后将用户信息和流量导给其他资方或助贷方,期间涉
消金315 | 又一贷超平台被查,违规导流遭严打
avatar智瑾财经
2023-02-28

小米集团估值逻辑已变

作者 l 大钊 $小米集团-W(01810)$ 2023年农历兔年春节之后,手机行业进入“去库存”阶段。 苹果iPhone 14系列首先坐不住了,在京东手机商城中,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提供了800元的优惠券,iPhone 14则提供了600元的优惠。iPhone 14 Plus除了800元的直降外,还提供了额外的300元优惠券,降幅高达1100元。 在拼多多平台上,iPhone 14 Pro的价格更低,使用优惠券后只要6699元即可入手,比苹果官方售价低了1300元。 如此大规模的对新机进行降价,似乎iPhone 14系列有些卖不动了。在苹果罕见大幅降价之后,红米手机也紧接着宣布降价。 2月13日,小米集团合伙人、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称,512GB K60售价2999元起。与原售价相比,降价300元。 全球消费疲软,智能手机市场也迎来至暗时刻,各大厂商似乎有主动开启价格战之势。 小米手机业务承压 降价的背后,全球的智能手机市场正在迎来新的格局。 ID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机全年出货量同比下降11.3%至12.1亿台,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8.3%至3.003亿部,创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单季度跌幅。此外,2022年中国区出货量10年里第一次跌破3亿台。 该报告发布不久后,智能手机行业的巨头苹果和三星相继发布财报,业绩均不容乐观。 苹果公司营业收入。图源:老虎证券 苹果最新财报显示,2023财年第一季度苹果营收1171.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5.48%;净利润299.98亿美元,同比下降13.38%,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这是苹果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下降的情况,
小米集团估值逻辑已变
avatar智瑾财经
2023-01-13

高德聚合打车两宗罪:撇清安全责任,低价“坑惨”司机

以聚合模式起家的高德打车,正面临从业人员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两难。 2017年前后,在网约车重资产模式突围受阻时,高德便在地图导航的流量生态基础上,开辟出网约车板块。只不过,相比滴滴等网约车平台,高德采用的是轻资产的聚合打车模式,即融合第三方网约车平台,匹配人车需求就能完成流量变现。 目前,高德打车上的网约车服务商包括阳光出行、T3出行、首汽约车、飞嘀打车、AA出行、曹操出行、神州专车及地方出租车等,高德仅以流量生态接入第三方网约车平台,不自建司机团队,也无须承担运维压力,躺赚佣金即可。 尽管高德打车去年在北京地区推出了自营运力平台火箭出行,同样被列在聚合打车服务中,但按照高德的战略定位,高德打车仍坚守聚合平台定位,火箭出行则属于网约车模式探索。这也就是说,押注聚合打车模式,是高德打车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战略重心。 聚合打车模式虽轻,但责任未必就能撇清。作为“中间商”的高德打车,原本就属于网约车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又一平台方,不仅涉及从业者成本分摊问题,而且也关乎到消费者安全保障的责任认定。 长期以来,监管对网约车市场的管理更多集中在运力平台身上,而聚合打车缺乏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随着高德、腾讯、美团、百度等平台企业相继布局聚合打车业务,大量的消费者和网约车司机涌入这一新模式,监管的标尺也更加精准,尤其细化了聚合平台在安全事件中的赔付责任。 不过从高德打车的服务模式来看,其尽可能弱化了自身责任边界,无论对乘客还是从业者,高德打车极力降低自身的担责风险。当乘客和司机共同在平台上履约,高德作为聚合服务主体,自然难逃关系。 除了急于撇清责任,高德打车在竞争中采取的低价补贴策略,也伤透了网约车司机的心。有网约车司机向「产业科技」表示,高德打车的价格太低,平台抽成又高,一般在其他平台上没单的时候才选择去高德上跑(车)。“高德的低价打法让整个行业都不太平,总想低价揽客,但也得为司机考虑考虑。”
高德聚合打车两宗罪:撇清安全责任,低价“坑惨”司机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