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机器人来解放我们人类,让我们恢复我们的天性,让我们去做可能更多我们愿意做的事。” 谈及创办云迹科技的初衷,其CEO兼联合创始人支涛曾如此说道。 倘若从2014年1月算起,眼下这家企业已经度过了自己的11岁生日。不知道经过这段时间的苦心经营,云迹在今天的情况是否和创始人的预想同样美好? 云迹陷入亏损泥潭 2014年1月。 云迹科技正式创办,并将“商用机器人产品的应用、技术研发”视作了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产品的先后落地,创始人支涛及其团队也决定让机器人进入酒店来打磨自身产品力、证明自身商业潜力,进而以此为基础迭代出更优秀的产品。 毕竟同其他使用场景而言。 酒店不仅更贴近“服务型机器人”的使用场景,还拥有品牌规模化、服务标准化两大优势,可以让云迹在短时间收集大量数据与用户反馈,实现其“产品快速迭代,凭技术力抢占市场”的运营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迹于2015年推出了“润(RUN)”系列机器人,并结合酒店的工作场景为机器人开发了智能送物、迎宾等定制化功能。虽然在产品诞生初期,支涛等人的推广行动并不顺利,但随着外卖APP的崛起及外卖市场渗透率的升级,“润”等服务型机器人也迎来了自己的爆发期,开始被各大酒店争相订购。 相关报道指出。 2020年服务型机器人市场进入爆发期,市场规模为283.8亿元,同比增长37.4%;2023年,云迹进入订单爆发期,其招股书显示云迹在酒店赛道获得的收益已经超越同类型国内外公司,呈行业领先之态。 随着时间的流逝,云迹的机器人产品已经在国内入驻了超3万家酒店,其在全球、中国的酒店场景市占率更是一度高达9%、12%,实现了自己从“行业小白”到“一线大佬”的华丽转变。 只不过。 大佬头衔给云迹带来的不只有一线品牌的光环,还有别人难以想象的经营压力。在数据层面,云迹虽在2022-2024年间营收超5亿元,但其净亏损额也累计超过了8亿元。正如那些都市网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