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流商业
涌流商业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媒体人,公众号“涌流商业”作者,关注消费及互联网产业。
IP属地:北京
47关注
352粉丝
5主题
0勋章
avatar涌流商业
09-19 16:22

40岁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去世,不久前卸任董事长

9月18日,餐饮企业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于昆明病逝,年仅40岁。他是餐饮业85后创业者的杰出代表。 赵晗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是古代文学硕士。尚未毕业时,他与三位合伙人一起筹集启动资金,2008年秋冬在后海开了第一家云海肴餐厅。那家当时每天亏损五六千元的餐厅,已经发展成有130多家餐厅的云南菜代表品牌。 云海肴背后的投资方集合了顶级VC(挚信、红杉)、具有国际背景的基金(斯道)和强大的产业资本(美团龙珠),这一组合为餐厅提供了资金、战略、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 不过,2025年2月28日,新华网刊载的一则企业资讯显示,云海肴董事会已经发生调整,赵晗不再担任董事长及其他职务,朱海琴出任董事长兼CEO,全面负责公司决策和管理。朱海琴看好公司及国内经济发展,与新投资人共同完成回购。 人事变动原因,以及新投资人情况暂时未知。 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云海肴目前在全国有138家餐厅,其中41家在北京。2009年,中青报的一则报道,纪录了四位年轻人在北京后海创业的秋天: 1985年出生的赵晗,当时是人民大学在校研究生。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户峰阳也只有28岁,最小的朱海琴23岁,赵晗的堂哥吕志韬24岁。 2008年年底,赵晗听说后海银锭桥畔有个三层小楼要出租,他不想错过生意机会,但启动资金不足。赵晗把父母从云南请到北京,说服他们拿出原本用来给他买房的30多万元投资餐厅。 几个年轻人一起筹钱创业,结果,装修花了一个多月、近40万元,错过了十一黄金周最佳营业季。即便他们每天都在餐厅里写写算算,商讨运营战略,折扣、优惠券等,每天5000多元的营业额远远不够日常开销,最好的时候才能稍有盈余。 那个冬天,算上房租、各种食材成本,餐厅每天的亏损在5000-6000元。 2009年12月,24岁的赵晗与记者聊创业时,引用了他父亲勉励他的话:“一定要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流完最后一滴血,一条道走到黑,绝对
40岁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去世,不久前卸任董事长

Lululemon CEO检讨:核心产品陈旧,错失新潮流

2025年盛夏,Lululemon上新了一款冷葡萄紫色Define外套,鲜艳的颜色很受欢迎,以至于它总是断码断货,即便一直以全价销售(1080元)。 但在社交媒体上,另一种声音获得许多认同,“好看,但真买不动了。”Define系列最早于1998年上市,许多忠实的粉丝已经拥有多件同款不同色上衣。 Lululemon首席执行官卡尔文·麦克唐纳(Calvin McDonald)知道发生着什么。9月5日早间,他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的休闲社交产品已经变得陈旧,没有引起消费者共鸣。” “公司过于依赖一些核心产品,例如scuba运动衫,而这些产品已出现需求减弱迹象。” 会议之前,Lululemon Athletica刚刚宣布,由于在美国市场表现不佳,核心品类执行力不佳和生命周期过度延长,导致公司错失了创造新潮流的机会;加之关税问题,下调今年业绩预期。 这是公司连续第二个季度下调年度销售和利润展望,投资者不安,股价在盘后暴跌15%。3月前的一幕重演,当时股价盘后暴跌约22%。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下跌约50%,抹去了疫情期间运动服热销带来的上涨。 过去10多年,Lululemon几乎势不可挡,在北美,瑜伽裤成为各年龄女性的必备单品,近年又进入男士服饰、运动鞋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六年内收入增长了两倍多。 但现在竞争格局变了,CEO McDonald表示:“虽然没有哪个竞争对手对我们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但现在市场上有太多参与者。” 5日早间,管理层介绍了公司为重振需求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加快推出新品,春季新品要占总产品的35%,高于目前的23%。 最新业绩   在截至8月3日的第二季度,Lululemon营收增长约7%至25.3亿美元;利润为3.709亿美元,稍低于去年同期的3.929亿美元;同店销售额增长1%。 加拿大地区收入增长1%,美国地区收入持平;中国大陆地
Lululemon CEO检讨:核心产品陈旧,错失新潮流

卡夫亨氏花3亿美元分家,巴菲特恼火

9月2日,食品巨头卡夫亨氏宣布,将拆分为两家上市公司,一家专注于北美食品杂货业务,一家专注于全球的酱料调味品业务,目的是让公司在多年销售低迷后重拾增长。拆分预计需要3亿美元成本费用。 消息公布后,沃伦·巴菲特对媒体表达了不认可态度。伯克希尔·哈撒韦是卡夫亨氏的最大股东,持股27.5%。此次拆分决定由董事会做出,巴菲特作为股东因无法投票感到不满。5月,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两名代表从卡夫亨氏董事会辞职,之后拆分计划出炉。 另外,由于投资者担心拆分未能解决品牌老化、债务高企等核心问题,当日股价下跌6.97%。 10年前,由伯克希尔·哈撒韦和3G资本合作操盘,撮合组建了这家全球第五大食品公司。但合并以来,尽管管理层不断尝试改变,例如剥离某些业务、减少债务,股价还是下跌了约2/3。如今,拥有3.6万名员工的公司再次一分为二。 巴菲特表示:“合并当然不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但我认为拆分也无法解决问题。”“它不会创造价值,而且涉及大量费用,你知道的,它对番茄酱的味道没有任何作用。” 伯克希尔·哈撒韦和3G资本在2013年以280亿美元的价格将亨氏私有化,两年后以630亿美元收购了卡夫。如今,卡夫亨氏的市值仅为308亿美元。 2019年时,巴菲特就曾表达后悔,“我在购买卡夫时犯了一个错误,支付太多了。”当时股价跌至合并时价格的一半。2025年8月初,伯克希尔·哈撒韦对其持有的卡夫亨氏股份进行了37.6亿美元的减记。截至2023年底,3G资本已出售了全部持股,也不在董事会中有席位。 现在,巴菲特的观点是,拆分计划成本高昂且具有破坏性,股东应该获得投票权;他们在最近几天告诉了卡夫亨氏的代表,伯克希尔·哈撒韦不赞成。 另一边,9月2日晚间,卡夫亨氏CEO Carlos Abrams-Rivera、首席财务官Andre Maciel、董事会执行主席Miguel Patricio对话分析师,公布拆分策略与
卡夫亨氏花3亿美元分家,巴菲特恼火

因为办公室恋情,雀巢解雇CEO

在上任一周年后,雀巢首席执行官傅乐宏(Laurent Freixe)被解雇。 9月2日,雀巢宣布因为“未公开的恋爱关系”解雇了傅乐宏,并任命公司旗下奈斯派索(Nespresso)业务CEO菲利普·纳夫拉蒂尔(Philipp Navratil)接替他。 法国人傅乐宏在1986年时加入雀巢,逐步晋升。2008到2014年,他带领欧洲大区成功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他担任美洲大区首席执行官,推动业务增长。2022年,雀巢重组新的大区架构后,他被任命为拉丁美洲大区首席执行官。 在2024年9月1日正式上任首席执行官之前,傅乐宏已担任公司执行董事16年之久,他正在纠正前任战略,认为此前公司进军保健品在内的新产品类别“削弱了组织结构”,导致雀巢忽视了核心业务线。 业务动荡、人事变动之际,雀巢内部投诉系统“畅所欲言”(Speak Up)收到多起举报,公司在春季末期首次对傅乐宏与一位同事的私人关系展开调查。 8月,雀巢曾在内部调查后认定指控“没有依据”;但在内部投诉持续不断之后,董事会启动了外部顾问调查,结果发现指控属实。傅乐宏被认定为违反了公司行为准则。 9月2日,雀巢董事长保罗·薄凯(Paul Bulcke)表示:“这是一个必要的决定。雀巢的价值观和治理是公司的坚实基石。我感谢Laurent多年来为雀巢所做的贡献。” 新CEO纳夫拉蒂尔于2001年加入雀巢,担任内部审计师,曾领导了拉丁美洲和咖啡业务,于今年加入执行董事会。 雀巢集团旗下业务涵盖咖啡、糖果和宠物护理等多个领域,旗下资产达1910亿瑞士法郎(约合2386亿美元)。此次领导层变动正值雀巢的“敏感时刻”。 雀巢股价自2022年触及127瑞士法郎的高点以来,已下跌逾40%。董事长保罗·薄凯于6月宣布计划卸任董事长一职,前Inditex集团首席执行官巴勃罗·伊斯拉(Pablo Isla)已被提名接任。 傅乐宏上任仅一年就离职,给
因为办公室恋情,雀巢解雇CEO

LABUBU爆火后,泡泡玛特毛利率追平爱马仕

王宁的西装上别着一只迷你版LABUBU,半掩在名牌之后——那是泡泡玛特即将推出的新品。他摘下这只毛茸茸的棕色玩偶向全场展示时,投资者和分析师一阵轻呼。 此前,在高管宣布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与净利润率创下历史新高时,现场都未曾出现这样的反应。 过去一年,韩国歌手Lisa、泰国公主、蕾哈娜、麦当娜等一众明星带火了丑萌的LABUBU,也让泡泡玛特拥有世界级IP的梦想初步实现。 现在,泡泡玛特每个月能生产3,000万只毛绒玩偶,单月产能几乎等于2024年全年的数量;近期七月八月的产量,与今年一季度相比也有10倍以上的增幅。毛绒品类刚刚正式超越手办,成为泡泡玛特的“头牌”。 8月19日,人们得以进一步见证LABUBU、Molly等大IP在经营数据上留下的印记: 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收入为138.76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04.4%。毛利97.61亿元,同比增长了234.4%,毛利率由64%增长至70.3%。 净利润46.82亿元,同比增长了385.6%,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已经超过了2024年全年。净利润率为33.7%,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泡泡玛特毛利率增长至70.3%,这几乎是奢侈品行业的水平——爱马仕2024财年的毛利率为70.3%,LV、Dior所属的LVMH集团毛利率为67.0%。泡泡玛特同行、潮玩公司52TOYS的毛利率约为40%。 2025年,九颗牙齿的小可爱,为泡泡玛特的投资者带来了超级回报。2025年3月,泡泡玛特市值首次突破2000亿港元,如今已再翻番。 20日,创始人王宁及多位高管对话投资者,更新策略、回复疑问,比如20岁的Molly、10岁的LABUBU在热度归于平静后,泡泡玛特的路要如何走;公司要如何防范单一IP风险;以及悦己消费、“世界级IP”,能否支撑4200亿港元之巨的市值。 作为对照,IP商业运作鼻祖迪士尼的最新市值约合1.6
LABUBU爆火后,泡泡玛特毛利率追平爱马仕

业绩公布前夜,宝洁闪电换帅

今日(7月29日)是宝洁公布第四季度及全财年业绩的日子,此前一天,公司宣布首席执行官詹慕仁(Jon Moeller)将卸任,首席运营官谢莱什·杰朱里卡(Shailesh Jejurikar)接任。 詹慕仁于2021年11月上任,任期至今不足四年,相比前任CEO David Taylor六年的在任时间更短。两人都转而担任董事会执行主席。 詹慕仁任上,公司经历了疫情中后期的消费繁荣,以及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和通胀。数年里,宝洁通过价格上涨来推动收入增长,但在近期市场情况下,这招有点行不通了。 詹慕仁执掌宝洁的四年里,股价上涨了约13%,与标普500指数基本持平。宝洁没有披露领导层变动的具体原因,可以确认的是并非由于健康问题。 依照惯例,新CEO从内部晋升而来。 Jejurikar在宝洁工作了36年,2014年成为公司全球领导团队的一员,他曾领导过织物护理和家居护理业务,以及为供应链、信息技术、全球商业服务领域制定新战略。 28日,宝洁董事会首席董事Joe Jimenez评价这次交接,“Jon在担任CEO期间,公司持续实现了强劲增长和价值创造。我们制定了强有力的计划,以实现持续成功,现在是时候将CEO的权力移交给Shailesh。” Jejurikar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上任。 摩根大通刚刚将宝洁的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原因是品类增长放缓,宝洁的有机增长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疲软,不过此前宣布的重组计划将创造利润空间。摩根大通为2026年12月的宝洁设定了170美元的目标价。 7月28日公司收盘价是157美元,今年以来股价下跌了约6%。 管理层变动的背景是,4月宝洁下调了本财年的销售和利润指引,原因是消费者更加谨慎地减少消费。宝洁预计2025年的有机销售额增长为2%,低于早前3%-5%的预测范围。详细数据将于今日(7月29日)晚间公布。 时隔多年,消费巨头宝洁正再度实施“瘦身”
业绩公布前夜,宝洁闪电换帅

京东想吞下欧洲消费电子巨无霸

一则2023年11月的传闻,如今有了实质进展。 7月24日,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德国公司Ceconomy公布:京东正与公司进行“高级谈判”,以期进行潜在的收购,每股出价4.60欧元,对所有普通股进行公开现金要约。 以此计算,交易估值约为22亿欧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溢价近23%。不过,现阶段尚未签署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Ceconomy在欧洲经营着1030家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店,数量最多的是MediaMarkt和Saturn连锁店,销售电脑、手机、家电、无人机、户外设备等各种产品。此外,公司还有媒体广告业务RMG,技术服务商Deutsche Technikberatung,歌曲电影游戏数字平台JUKE。 与京东不同,Ceconomy只有约1/4的销售额来自线上,目前目标是从“传统零售商”转型为“商业服务平台”。 潜在交易的变数不小,其中之一是大股东态度。前三大股东持有公司57%的股份。 主要股东Kellerhals家族和Haniel家族分别持有29%和16.7%的股份。前者白手起家、是MediaMarkt和Saturn的联合创始人,1988年-2020年的数十年间,作为股东与历任管理层有过合作,也有过旷日持久的分歧与诉讼。 Ceconomy曾经隶属于Metro麦德龙集团,2016年-2017年,麦德龙对业务进行重组,批发食品零售与消费电子零售分家,前者保留了麦德龙的名字,后者命名为Ceconomy,两家独立运营并上市。这一过程中,Kellerhals家族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今,大股东还没有表态,Ceconomy另有约36.3%的股份处于自由流通状态。 欧洲零售增长艰难 分拆后的8年里,Ceconomy的收入规模几乎没有变化。从最初2017财年的221亿欧元,到2024财年的224亿欧元(其中51亿欧元来自线上);但净利润急剧缩水,从11亿欧元降至7600
京东想吞下欧洲消费电子巨无霸

大行折叠车IPO:物理学家从商,66%由OEM生产

  曾经以杨振宁为榜样、成为激光物理学家的韩德玮,做成了中国最大的折叠车品牌。 7月22日,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更新招股说明书。这家仅有326名员工的公司,在2024年卖出了22.95万辆自行车、收入4.5亿元。受益于骑行热,过去三年公司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达24%。 70%的大行折叠车零售定价在2500-5000元之间,10%在5000元以上。这为大行带来不错的利润,2024年净利润为5230万元,平均每辆车净赚228元。 折叠车销售红火,大行产能不足,OEM代工的比例从2022年的29.5%猛增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65.5%。5000元以上的高端车由大行基地生产。 北京骑行者最爱大行,这里有大行最大的经销商,公司15%的销售收入来自于此。 学者从商 大行集团创始人韩德玮即将年满85岁,1982年之前,他事业的关键词是激光物理。 1962年,韩德玮进入伯克利,没有听从父母去学医济世、或学习融合美学与技术的建筑,而是“望以继杨振宁博士之辉煌”投身物理学。美术和运动成为爱好,直到现在他闲时还会给家人画肖像画。 1971年,韩德玮在南加州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他曾作为NASA学者,从事“激光光谱对晶体物理”的研究。后来,他在航空航天机构Hughes Aircraft研究高功率激光倍频,34岁时成为高级物理学者(Senior Physicist)。 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之后,韩德玮意识到利用激光核聚变作为清洁能源仍需很长时间,而如果人们出行多骑车少开车,一样可以解决环境问题。1981年,他从学者转身成为创业者。 比韩德玮早6年,安德鲁·里奇(Andrew Ritchie)在英国创立折叠车品牌“小布”Brompton。 80年代创业之初,韩德玮兄弟俩依靠从30多位投资人处筹集的200万美元,成立了北美大行公司,投资者包括台湾宏基公司。第一家工厂建在台湾,1985年
大行折叠车IPO:物理学家从商,66%由OEM生产

京东香港买超市

挥别永辉之后,京东再次投资线下零售商超。 7月21日,香港媒体报道,京东大举进军香港零售业,收购当地平价超市“佳宝食品超级市场”。 消息称,双方在约4个月之前已经签约,40亿港元的作价包括佳宝零售网络及物业。佳宝核心业务将转移至新成立的"佳宝超级市场(香港)有限公司",该实体由京东与创始人林晓毅共同持有,京东持股七成。 上述交易价格及持股比例未经双方证实,并有消息称实际交易额低于40亿港元。 消息被披露是因为佳宝母公司多泰投资有限公司、海锋食品有限公司向合作商户发出通知,宣布启动业务重组,“佳宝食品超级市场、佳宝冻肉超级市场正进行业务转让事宜”;“为了推动战略发展,与新投资方京东进行一项业务转让的交易,将涉及与商户的合作安排调整。” 京东暂不会立即接管佳宝,由创始人林晓毅等代为管理3年。 香港商超零售业有惠康、百佳两大连锁品牌,前者由怡和洋行拥有,后者由李嘉诚家族的长江和记实业经营,合计市占率约七成。佳宝于1991年成立,以平民超市定位崛起,目前在香港约有90家门店,并拥有20-30间商铺资产。 创始人林晓毅1980年从潮州到香港,做过电子厂工人、水果商贩。1991年,他与友人合伙经营肉档,1997年为扩大了的生意取名佳宝,寓意为“街(佳)市内的一块宝”,主打打平民大众化路线,薄利多销,售卖冻肉、海产、粮油、杂货、果蔬、饮品等。 早年采访中,林晓毅解构了佳宝低价的原因,他表示从不做赔本生意,只是薄利多销,“台湾方便面进货五蚊八毫,算上成本卖十蚊九毫,我已经觉得利润不错,但人家卖十四蚊。”平价的核心在于佳宝八成货品直接由厂家购入,没有经过代理,到货后自己做物流、分货、上架,保证低成本。 到2001年,佳宝在香港拥有了约10间分店,生意红火。林晓毅从2007年起投资商铺和住宅物业,用于总部和门店自用、收租。2021年有香港媒体估算,林晓毅手上至少有60多家商铺,购入价合计约55
京东香港买超市

环境压力之下,白酒企业“挤泡沫”

近期,白酒行业上半年数据相继揭盅。 已公布的业绩预告中,顺鑫农业、酒鬼酒、水井坊、金种子酒、海南椰岛均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下滑。其中金种子酒、海南椰岛由盈转亏;利润降幅较小是水井坊与顺鑫农业,但同比降幅也超过了50%。 不过,市场似乎早已消化了趋势,业绩预期公布后,顺鑫农业、水井坊、酒鬼酒股价维持在15元、41元、48元左右,与此前一个月相差无几。 尽管白酒行业批价仍承受着压力,并向公司业绩报表端传导,但市场关注焦点逐渐转向企业去库存效果、价格体系、消费场景与渠道多元化,以及白酒能否复苏。投资者关心股价是否已经到了“性价比”区间,板块修复之路上有哪些机会。 2025年上半年,食品饮料板块股价下跌7.33%,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目前白酒板块的动态市盈率约为18倍,稍低于A股的19倍。将时间线拉长,目前白酒的动态市盈率与上一轮低谷期2012和2014年底相近,但高于2013年。 上一轮酒业危机始于2012年,在塑化剂危机、限制三公消费、勾兑门与年份酒事件影响下,原本一路高歌猛进的白酒行业价量齐跌、库存增加、预收账款骤降,白酒股从“白马“变成“黑天鹅”。 2013年恐慌、2014年转型、2015年分化好转,经过三年调整,行业触底反弹,到2016年,白酒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均增长,走出寒潮。当时的消费升级中,大众和商务消费补位了政务消费,次高端白酒表现强劲。 次高端代表品牌水井坊正是在那一阶段实现了高速发展,营收从2015年的8.5亿增至2020年的3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42%,位列上市酒企第一。 区别于上一轮低谷期,本轮酒业供给端转向速度更快。 白酒上市公司库存正处于历史高位,A股15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库存数据显示,2024年末它们的成品酒库存量为79.26万吨,比2023年同比增加6.37%。供给端产量不断下调,尤其是2023-2024年产量收缩明显,仅为高点
环境压力之下,白酒企业“挤泡沫”

加拿大鹅可能要被大股东卖了

7月1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称,贝恩资本考虑出售其在加拿大鹅Canada Goose的部分或全部持股,正在与顾问合作,评估潜在买家的兴趣。 加拿大鹅在2013年被贝恩收购,2017年上市,股价曾在2018年创下70美元纪录。2022年以来,股价持续下滑,一度处于10美元以下;近期回升至14美元,市值约为13.6亿美元。 股价的背后,是近年来公司面临着奢侈品市场疲软、批发订单减少、竞争激烈等问题。公司在2023财年投资者日曾定下宏伟目标:2028财年收入达到30亿加元,目前来看进度不佳,2025财年收入为13.484亿加元。 2026新财年已从4月1日开始,但公司暂未提供任何财务指引,因为全球消费环境不确定,且距离冬季销售旺季还有数月时间。 悬而未决的关税也是原因之一,公司在加拿大运营着七家工厂,几乎所有的羽绒服产品都在加拿大生产,在全球拥有74家门店,美国、中国、亚太地区是主要销售市场。中国市场占比约为30%。 贝恩的出售讨论仍处于早期阶段,交易不一定会发生。 前世今生 加拿大鹅从御寒服饰跻身奢侈品行列,发生在最近20多年,是一桩经典的营销案例。 1957年,波兰移民Sam Tick在多伦多的一家仓库里创立公司Metro Sportswear,生产工人阶层的御寒服饰。80年代,人们在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穿着他们的大衣,抵御极寒低温。 在南极考察站,这些大红色羽绒服很显眼。1982年,加拿大人穿着它登上过珠穆朗玛峰,产品在专业领域树立了口碑。 营销上,公司数十年来坚持为在极寒地区工作的摄制组提供服装赞助。2004年,加拿大鹅在《后天》等影片中亮相荧幕,许多明星也会在日常穿着加拿大鹅,极具辨识度的logo出现在各种街拍中,种草了普通人。 经营的转折发生在2013年。那年波士顿严寒,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贝恩资本的消费品负责人科顿发现,街上许多人都穿着枫叶加极地冰冠标志的大衣,他不知道
加拿大鹅可能要被大股东卖了

优衣库的中国困境:降价自救,尚未见效

这个夏天,带上两三百块钱,你可以在优衣库置办一整身行头:T恤39元、背心39元、针织短裤79元、素色袜子10元、帆布包59元。 三年一轮回,2022年秋冬,优衣库提高了一些核心单品价格。如今,优衣库在中国市场下调价格、增加促销,想方设法打动捂紧钱袋的消费者。 大中华区曾经是优衣库全球布局最成功的一步,但现在成为利润的拖累。7月10日,优衣库品牌所有者迅销集团公布第三财季(截至2025年5月31日)经营数据:收入同比增长7.7%至8,265亿日元(40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下降9.7%至1,055亿日元(51.6亿元人民币)。 优衣库在日本、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市场表现良好,但中国市场消费需求不振,影响了整体净利润。加之5月之前气温偏低,同店销售额下滑,优衣库在中国的收入和营业利润双双下降。 前三季度,以本地货币计算,优衣库大中华区市场收入同比下降约3%,营业利润下降约8%(以日元计算分别下降8.2%和11.5%)。管理层估计,大中华区市场2025财年下半年及全年收入将下降,利润将收缩约10%,称当下为“结构性改革过渡期”。 2025年1月,迅销集团CFO冈崎健在谈及中国市场时曾透露,公司评估了每款产品的竞争力,并将部分产品价格调整至更合理水平;这导致销售成本暂时上升,毛利率随之下降。 当时,价格调整受到欢迎,但尚未推动优衣库整体销售额增长。CFO冈崎健表示,期望通过加强营销力度,确保中国大陆市场顾客能够感受到产品价格和价值的合理性。时隔半年,数据上看,此举还未能帮助优衣库重振市场。 引擎失速 “如果无法增长,就等于死亡。” 2001年,优衣库开启全球旅程,在伦敦开设第一家海外门店。2003年,优衣库雄心勃勃地走向全球初期,创始人柳井正这样说过。到2018财年末,优衣库海外销售额超过日本本土,大中华区市场是重要引擎。 2002年,优衣库在上海落地;到2021年,其中国市场
优衣库的中国困境:降价自救,尚未见效

最意想不到的买家浮出水面,瑞幸大股东想买中国星巴克

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出现在竞购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名单上。 7月9日,CNBC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星巴克中国业务已收到多份报价,业务估值高达100亿美元。 星巴克有可能保留30%的股份,其余股份将由一组买家分享,每组买家的持股比例均低于30%。大钲资本Centurium Capital、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美国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KKR都在争夺星巴克中国业务。 大钲资本第一次出现在“绯闻名单”上,它有极其特殊的身份——瑞幸大股东。4月底,大钲资本董事长兼CEO黎辉,刚刚出任瑞幸董事长。 截至2025年2月28日,大钲资本持有瑞幸17.4%A类股、100%B类股,合计持股为31.3%,并拥有53.6%的投票权。 上述谈判各方均未证实消息。 中国是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市场,截至2025年3月底,星巴克中国拥有超过7750家门店。尽管星巴克门店数在增长,但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从2021年37亿美元峰值,下降到2024年的约30亿美元。 星巴克有意出售中国业务一事,最早于2024年7月由管理层披露。过去一年全球管理层更迭后,公司于2025年5月启动了正式出售流程。消息称,近30家私募股权公司提交了不具约束力的报价,星巴克正在评估各家报价、交易结构方案和价值创造方案。 大钲与瑞幸 2017年,投资人黎辉创办了大钲资本,专注于医疗健康、硬科技、消费及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资机会。瑞幸咖啡是大钲资本投资的首个项目,过去8年,大钲资本还投资了泰邦生物、LOHO眼镜、掌通家园、小鹏汽车等。 2018年,瑞幸A轮融资时,大钲资本、愉悦资本入场。瑞幸IPO时,它们分别位列第四、第五大股东,两家机构创始人黎辉、刘二海也都是瑞幸董事。 2020年4月,瑞幸财务造假后从纳斯达克退市、董事会大换血,陷入一系列诉讼索赔、监管处罚中。2021年4月,瑞幸引入大钲资本、愉悦资本共
最意想不到的买家浮出水面,瑞幸大股东想买中国星巴克

茅台亲自下场抢顾客,1L装3799元敞开供应

千呼万唤,茅台集团直营平台“i茅台”上线3年后,终于上架53%vol飞天茅台。 按照茅台的规则,每日09:00-10:00,用户可不用预约或抽签、直接购买,同一用户每日限购1-6瓶。 6月29日上线首日,这款1L装定价3799元的产品,9:00开售,9:01显示库存不足,开售即售罄。 不过在次日,供应明显大幅增加,开售1小时内始终显示有库存,由仁怀市一自营门店发货。 平价飞天茅台1499元/500ml,普通消费者很难买得到。现在茅台亲自出手,给市场一个可以触及的渠道和价格锚点,直接供应1900元/500ml的飞天茅台。去年底,线下直营门店已上架该产品,3799元的定价下供应并不短缺。 这算是官方一次精准放量,尽管对消费者来说价格并不划算。 6月29日,传统经销商如华致酒行,2025年产飞天茅台500ml装零售价2280元。 天猫超市:500ml两瓶装券后价4000元;单瓶1L装3629元。 百亿补贴:500ml两瓶装3856元;海外版更便宜,3234元;单瓶1L装3499元。 总体上看,1L装在第三方平台与i茅台上的差价在150-300元,但真品保证下,首日供不应求。官方试水后大幅增加供应,行业下行周期里,这是茅台稳住市场、优化直营、增收厚利的机会。 近期关于茅台价格崩盘的讨论不在少数。2025年初,散装飞天茅台批发价还在2200元以上,如今零售价已经在2000元左右。 按照生产工艺,一瓶茅台酒需要5年的生产周期,在被报表记录基酒生产后还要储存4年。所以和近年市场供应量相关的是茅台2021年-2023年产能,它们分别是5.65万吨、5.68万吨、5.72万吨,2024增长到6.5万吨。 公司现在也在逐步扩产的过程之中,2022年宣布了中华片区1.98万吨的扩产规划。 基酒产量和市场供应量不绝对相等,可以按85%左右的转换率粗率估算。公司也可能会把高品质基酒老酒用在飞天茅台以
茅台亲自下场抢顾客,1L装3799元敞开供应

公布糟糕数据后,耐克股价为何大涨

贺雁峰(Elliott Hill)是真正的体育迷。 北京时间6月27日早间,他滔滔不绝地回味不久前的一场高尔夫比赛,主角是36岁的球员罗里·麦克罗伊(Rory McIlroy)。 “罗里竞逐大师赛冠军已经14年了,这将成就他职业生涯大满贯、高尔夫界的圣杯,只有另外5人曾实现过这一成就。他经历过长达十年的冠军荒,经历过惊险刺激、经历过心碎时刻,经历过太多质疑。” “罗里打得如此激进,这是比赛如此精彩的原因。他打出了别人不敢打的球,给其他选手施加压力……他只需要在18号洞推入一个5英尺的推杆,他上前推杆,结果偏左偏出。” “罗里回到18号洞,第二杆距离终点4英尺。这一次,他一杆推入正中央,罗里终于赢得了绿夹克!赢得了职业生涯大满贯!我们见证了高尔夫界最难忘的一个周末。” 贺雁峰这次分享的特殊之处在于,是在耐克的2025财年投资者会议上,他第一次以CEO身份参与年报会议。 耐克高管讨论合作运动员的优秀表现不少见,但如此富有感情和细节、堪比现场解说的情形也不多见。几分钟前,CFO马修·弗兰德(Matthew Friend)汇报了一组经营数据;另一边是8位分析师在线、准备好了问题询问管理层。 这不是一次无由来的分享。 贺雁峰引述的这次比赛中,世界排名第二的麦克罗伊终结了长达11年的大赛冠军荒,他在比赛中三度领先又三度被追平,获胜后跪地痛哭,捧起梦寐以求的冠军奖杯。 过去一段时间,耐克的经营数据很糟糕,销售额下降、领导层变动、大裁员;股价今年下跌了约1/5,在过去12个月中下跌了近40%。上任8个月以来,贺雁峰对耐克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改造,麦克罗伊的经历让耐克人此刻有共鸣。 贺雁峰以麦克罗伊的胜利,唤醒投资者对耐克的信心。 “无论我们面临何种境况,我们都是激动人心的行业领导者,能够每天参赛是我的荣幸,凭借我们拥有的所有优势,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1988年,贺雁峰以实习生身份加入耐
公布糟糕数据后,耐克股价为何大涨

拆解巴奴与海底捞,谁更值得被投资

6月16日,火锅连锁企业巴奴毛肚火锅递表港交所,以募资拓展直营门店。   2024年火锅市场规模超5900亿元,川渝火锅是最主流火锅品类。海底捞与巴奴分列第一、三位,第二位是呷哺呷哺。 从收入、利润以及门店体量看,海底捞是火锅乃至中餐赛道的龙头。巴奴的优势在于更高的人均消费,消费者愿意花比海底捞贵一半的价格来品尝,以及更快的复合年均增长率(26.9%),高于海底捞(17.5%)和呷哺呷哺(6.9%)。 截至2024年年底,大中华地区共有1368家海底捞品牌餐厅,含13家加盟店。海底捞餐厅收入从2023年的392.67亿元增加2.9%至2024年的403.98亿元,主要由于餐厅翻台率在提升。 而截至2025年6月9日,巴奴拥有145家门店,均为直营,其中河南省内53家,省外92家。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31家,二线及以下114家门店。华东、华南、华北是巴奴未来扩张的重点。 2022年-2024年,巴奴分别实现营收14.331亿元、21.116亿元、23.073亿元。公司在2022年亏损520万元,2023年和2024年分别盈利1.017亿元、1.229亿元。今年前三个月,巴奴收入7.087亿元,利润5520万。 31岁的海底捞经历过大起大落。2018年上市之后,海底捞市值峰值曾超4300亿港元,但2020-2021年间逆势扩张过程中暴露出决策失误,同店销售额、利润率等关键经营指标恶化。 2021年,海底捞实现收入411.1亿元,同增43.7%,但亏损高达41.6亿元,其中一次性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当年11月公司进入“啄木鸟计划”关店整顿期。 轻装上阵后,2022年海底捞扭亏为盈,2023年公司收入与利润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海底捞翻台率指标进一步回暖,4.1次/天的翻台率已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也高于巴奴最近3年3.0-3.2次/天的水平。今年前三个月,巴
拆解巴奴与海底捞,谁更值得被投资

开云集团大涨10%+: 一位造车高手,被请来卖Gucci包包

一位在汽车行业口碑极佳的高管,刚刚被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Kering)挖角,来挽救陷入困境许久的Gucci等品牌。 6月16日,开云集团股价早盘大涨10%。有消息称意大利人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将成为集团新任CEO。开云集团现任董事长兼CEO是家族第二代、63岁的弗朗索瓦-亨利·皮诺(François-Henri Pinault),掌舵已有20年。 58岁的德梅奥领导汽车制造商雷诺已有五年,他30多年的职业生涯都是在汽车行业里。雷诺在6月15日证实,德梅奥将“在汽车行业之外寻求新的挑战”,任职至7月15日。 自2021年以来,开云集团的表现一直落后于同行LVMH、爱马仕、历峰集团,原因是主品牌Gucci表现不佳。Gucci约占开云销售额的一半、利润的2/3,2024财年其收入下降23%至76.5亿欧元,是品牌自2020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也逊于同期全球奢侈品市场4%的增长率。 2021年,开云集团市值曾达到近1000亿欧元的值峰,此后一路下滑;2025年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布后,市值降至略高于210亿欧元。今日(6月16日)早盘,市值恢复到230亿欧元之上。 过去3年为了扭转局面,开云进行了一些“漂浮不定”的尝试:比如买入房产、不久后又卖出;聘请新任创意总监,仅两年后又分手。开云需要一位更坚定的改造大师。 德梅奥有过成功经验,他刚加入雷诺集团时,公司亏损严重,两年半之后,他设法扭转了局面。2021年雷诺营业利润率仅为2.8%,2023年增加到5.6%,2024年7.5%,警报解除。5年间股价上涨了90%以上。 开云之困 1999年,开云的前身PPR集团收购了Gucci公司(包括Yves Saint Laurent品牌)敲开了奢侈品行业大门,后续又收购了Bottega Veneta(2001)、Balenciaga(2001)、Alexander McQuee
开云集团大涨10%+: 一位造车高手,被请来卖Gucci包包

估值打折,腾讯音乐“捡漏”收购喜马拉雅

上市迟迟未能成行后,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选择了一个更为安稳的屋檐,即便估值打了折扣。 6月10日,腾讯音乐宣布拟收购喜马拉雅,交易对价包括12.6亿美元现金,腾讯音乐还将向其发行5.1986%的A类普通股,交割时及之后再分批向创始股东发行不超过0.37%的A类普通股。 以6月10日港股腾讯音乐290亿美元的市值估算,交易总对价约为28.75亿美元。这与5月的市场传闻基本一致,当时的信息是腾讯音乐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2021年最高峰时期,喜马拉雅的估值曾超过40亿美元。如今,喜马拉雅甘愿以折扣身价,成为腾讯音乐的全资附属公司。 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成本控制,喜马拉雅的增长已不如早年,但它对腾讯音乐依旧意义深远。 腾讯音乐一直有意深耕长音频,2021年,公司旗下的酷我畅听与懒人听书合并,在长音频领域深入布局。喜马拉雅在2013年上线,是国内最早、最好的在线音频平台之一,内容涵盖了故事、商业、教学、人文历史等,满足各年龄段需求。 2023年,喜马拉雅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3.026亿。 喜马拉雅的创始人余建军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从没在任何一家公司打过工,在创办喜马拉雅之前尝试过近20个项目。 而之所以取名为喜马拉雅,是因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亚马逊河,亚马逊成为了全球电商巨擎;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创业团队希望公司能有大作为。 公司确实在细分赛道闯出一片天:喜马拉雅仅上线一年,用户数就突破5000万;到2015年9月,用户数达到2亿。2017年,知识付费的风口到来,依托大量知识类内容,喜马拉雅吸引了许多新客户第一次为音频付费。 2020年,喜马拉雅营收4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5.70%。第二年(2021年5月),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当时喜马拉雅总用户规模是6亿,月活用户2.679亿,拥有国内音频市场60%以上的份额。 创始人余建军自信满满,“
估值打折,腾讯音乐“捡漏”收购喜马拉雅

卖了沙宣还不够,宝洁即将再瘦身

时隔多年,消费巨头宝洁将再度实施“瘦身”计划。 6月5日,宝洁首席财务官安德烈·舒尔滕(Andre Schulten)、首席运营官Shailesh Jejurikar出席在巴黎举行的德意志银行全球消费者会议。他们透露,公司将启动“非核心业务重组计划”,削减产品组合,退出一些类别,并剥离某些市场的小品牌。 这是一次新战略预告,更多计划的细节,将在7月财年结束后的会议上公布。 同时,由于消费疲软和关税不确定性对增长造成压力,宝洁将在未来两年内削减7000个工作岗位(非制造业务裁员15%)。截至2024年6月,宝洁在全球拥有约10.8万名员工。 重组计划出台的背景是,4月,宝洁刚刚下调了本财年的销售和利润指引,原因是消费者更加谨慎地减少消费。宝洁预计2025年的有机销售额增长为2%,低于早前3%-5%的预测范围。 宝洁现在的问题是美容、医疗保健业务的增长,被婴儿和女性护理部门的下滑所抵消;织物和家庭护理业务的销售又仅仅持平。 过去7年,宝洁的有机增长率从7%下滑至4%、2%,近期在全球市场表现略有疲软,引发了投资者对公司发展路径的质疑,以及宝洁是否需要改变、转型并购等话题的讨论。 过去数年,宝洁一直通过价格上涨来推动收入增长,但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这招有点行不通了。 去年及之前,宝洁在中国出售了护发品牌沙宣,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剥离了一些小品牌。 宝洁在2010年代曾经出售过数十个表现不佳的品牌,减轻负担、简化运营。当时,那些品牌仅占宝洁利润的5%,而后公司依靠核心品牌度过了难关。 下半年启动 宝洁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品牌,涵盖美发、护肤、个人护理、家居清洁、婴儿护理等领域,包括海飞丝、潘婷、飘柔、SK-II、玉兰油、舒肤佳、佳洁士、欧乐-B、吉列、博朗、护舒宝、帮宝适、汰渍、碧浪等。 公司当下的难题是毛利率下降,因为不利的产品组合、产品再投资、更高的商品成本抵消了生产力节省和价格上涨带
卖了沙宣还不够,宝洁即将再瘦身

历时10个月,星巴克全球高管大换血

一个几乎全新的管理团队,在执行拯救星巴克计划。 6月4日,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宣布,任命北美业务高管Mike Grams为首席运营官。 除了领导北美业务,55岁的Grams还将负责全球咖啡店拓展与供应链。2025年2月,Grams才加入星巴克,此前他在餐饮连锁塔可钟(Taco Bell)工作了近30年,担任过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等职位。 同日,星巴克还宣布首席法务官Brad Lerman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离任。 倪睿安上任10个月以来,星巴克管理团队经历巨大变化。期间离职或退休的高管包括:首席财务官Rachel Ruggeri、北美总裁Sara Trilling、首席供应链官Arthur Valdez、董事会主席Mellody Hobson、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王静瑛、首席商务和产品官Lyne Castonguay。 对比2024年前任CEO纳思瀚(Laxman Narasimhan)领导的团队,最新的管理团队中仅剩两位资历超过20年的“伙伴”,分别是国际业务CEO Brady Brewer、首席合作伙伴官Sara Kelly;纳思瀚任上聘用的新高管仅剩一位——首席传播及企业事务官Dominic Carr,其余直接向倪睿安汇报的高管均为来自外部的“新鲜血液”。 人事改革是星巴克回归初心计划“Back to Starbucks”的一部分,公司希望恢复星巴克的优质形象、改善咖啡馆环境、缩短顾客等待时间。 重塑管理架构 2024年9月上任伊始,倪睿安就打破了前任构建的管理架构。 比如纳思瀚设立了新的管理职位“首席商务和产品官”,倪睿安上任后马上取消了这一职位,刚招募的高管直接离开。 2024年4月,纳思瀚提拔北美高管迈克尔·康威(Michael Conway)担任新设立的北美首席执行官一职。当时,作为公司Triple Shot with Two Pumps 重
历时10个月,星巴克全球高管大换血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