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IPO
直通IPO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汇聚美港股、科创板、创业板等热门科技上市动态。
IP属地:未知
0关注
180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直通IPO
10-24 13:08

市值超300亿!特斯拉供应商上交所鸣锣

是湖北首家台资上市公司,也是黄石市第8家A股上市公司。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国内PCB企业,上市公司再加一。 10月24日,电子电路制造商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超颖电子)正式在上交所主板鸣锣上市,发行价为17.08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8.64倍。 值得一提的是,超颖电子是湖北首家台资上市公司,也是黄石市第8家A股上市公司。 开盘,超颖电子暴涨310.42%报70.1元/股,总市值306.4亿元。截至午间休市,超颖电子涨395.61%报84.65元/股,总市值369.95亿元,盘中最高达99.77元/股。 来源:百度股市通 IPO进程显示,超颖电子于2023年12月获受理,次月进入问询阶段,今年7月上会获得通过,间隔一周提交注册。 此次IPO,超颖电子计划募资6.6亿元,募资净额约8.03亿元,京东方、深圳高投等参与战略配售。资金将投向高多层及HDI项目第二阶段建设等,项目建成后,有助于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提升高多层PCB、高阶HDI制程能力和技术水平,并提升公司在高多层服务器、汽车电子、储存领域的市场地位。 中国台湾企业定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定颖电子)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台湾省桃园市龟山区,是一家专业从事印刷电路板(PCB)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于2009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2020年跻身全球PCB行业前50强。其业务涵盖汽车电子、服务器、消费电子等领域。 此次上交所上市的超颖电子,即是定颖电子在大陆分拆上市的主体,也是其于2015年11月在湖北黄石建立的生产基地。IPO后,Dynamic Holding持股83.18%,必颖有限持股约0.64%,超铭有限持股约0.58%,黄石巨颖持股约0.26%,黄石巨宏持股约0.17%,黄石精准制程持股约0.17%。 招股书显示,超颖电子主营业务是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双面板至二十
市值超300亿!特斯拉供应商上交所鸣锣

全球Robotaxi第一股,冲刺“美+港”双重上市

今年上半年营收约2亿,归母净利润约-7.91亿元。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赴美IPO即将满一年,这家公司即将通过18C章程完成“美+港”双重上市。 近日,全球Robotaxi第一股、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WeRide Inc. – W(下称:文远知行)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10月19日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稍早前的10月14日,证监会官网显示,文远知行境外发行上市计划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公司拟发行不超过约1.02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这也意味着,文远知行有望今年内成为港股“Robotaxi第一股”,填补该赛道在港股的标的空白。 截至美东时间10月17日收盘,文远知行微跌4.08%报10.10美元/股,总市值31.59亿美元。 来源:雪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文远知行刚刚宣布,东南亚应用平台Grab将对其进行数千万美元的股权投资,该笔投资预计不晚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交割。 此次IPO前,创始人韩旭博士通过XHL及THL持有约4124.96万股B类普通股的权益,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40%,及公司投票权的53.64%;联合创始人李岩博士通过Humber Partners持有约2712.97万股A类普通股、1356.48万股B类普通股的权益,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3%,及公司投票权的18.5%;二人合计持有公司72.1%投票权。 此外,宇通实体持有文远知行7.1%股份;启明创投持股6.7%;Alliance Ventures持股6.8%。 根据最新招股书,目前文远知行业务布局覆盖11个国家、30+座城市,是全球唯一旗下产品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同时,其具备全球最大的L4自动驾驶车队之一,拥有1500+自动驾驶车辆,其中700+为Robotaxi,在中东拥有除中美外最大的Robotaxi车队
全球Robotaxi第一股,冲刺“美+港”双重上市

腾讯阿里联手收获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市值近百亿港元

林芝腾讯持股8.18%,阿里旗下杭州灏月持股2.65%。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来了。 3月21日,商用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商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迹科技)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开盘报142.8港元,较发行价95.6港元大涨49.37%,总市值约98.13亿港元。 截至发稿,云迹科技涨36.51%报130.5港元,总市值89.68亿港元,港股市值80.34亿港元。 来源:雪球 IPO进程显示,2022年2月,云迹科技曾完成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今年3月,这家公司选择弃A转H,成为第六家以18C上市章程赴港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随后顺利于9月获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 云迹科技的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为阿里、联想、腾讯、启明创投以及携程;资深独立投资者则为安徽人工智能公司和河南科投。 凭借在酒店等场景下的大批量商业化,在阿里、腾讯等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之外,云迹科技此前就已收获中信证券、光控众盈、海银资本、沸点资本、中移创新产业基金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腾讯阿里等押注,三年前估值已超40亿 云迹科技创办于2014年1月,现年54岁的创始人支涛,拥有10余年的传感器和自动化工作经验,曾任北京英维思科技CEO、上海埃蒙特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她带领的团队在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室内定位导航等方面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运营经验;云迹科技总裁胡泉,则拥有逾20年的企业管理和战略发展工作经验,曾任RI国际中国区业务总监,尼尔森互联网中国区业务副总裁、VP,秒针系统首席运营官COO。 在支涛和胡泉等人的带领下,云迹科技整合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AI、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微电子和传感器技术。公司内部研发团队致力于扩展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和应用场景,量身定制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特定需
腾讯阿里联手收获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市值近百亿港元

常州,即将收获一个工业具身智能IPO

百度今年5月完成清仓,套现约3379.72万,获利约849.72万元。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短短四天内,三家中国机器人产业细分赛道公司递表港交所。 继9月26日优艾智合冲刺港股“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后,9月28-29日,微亿智造和珞石机器人先后递表港交所,拟主板挂牌上市,前者冲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一股”,后者冲刺“全系列智能机器人第一股”。 名头虽有细微差异,但无疑又是机器人热度的强力佐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初,已有15家移动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公开向港交所递表,申请赴港上市。伴随这三家略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密集递表,总数量也将来到20家左右。 至于哪一家机器人厂商能在竞逐IPO潮流中拔下头筹,目前尚难有定论。更为关键的是,走过上市这一里程碑,接下来实现盈利完成自我造血,才是重头戏。 值得一提的是,微亿智造由潘正颐于江苏常州创办,并在2022年战略收购同样来自常州,由前百度阿里高管张志琦创办的智云天工,两位创始人携手将公司做大做强,成为常州从“制造”向“智造”跃迁的又一样本案例。 近年来,常州聚焦新能源、智能制造战略,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赛道深耕细作,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突破技术封锁,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双轮驱动,正把“专精特新”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截至2024年底,常州上市公司总数突破百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72家在全国城市排名第16位,总市值5119亿元排名第31位。今年上半年,常州A股新增2家,美股新增1家。 微亿智造,即将为常州上市公司总数量再+1。 80后携手70后前百度阿里高管,“本立而智生” 目前担任微亿智造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兼总经理潘正颐,现年41岁,在财务及管理方面拥有逾20年经验。在多年工作中敏锐感知到中国工业依旧面临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难题的他,在2018年积极与团队的核心成员相聚常州创业,成立微亿智造,目标是用ABC(人工智能、大数
常州,即将收获一个工业具身智能IPO

比亚迪“送钱送订单”,缔造港股“智能充电第一股”,市值破百亿

去年收入近6亿亏损超2亿。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闯关三次,终成港股“智能充电第一股”。 10月10日,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挚达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其公开发售据悉录得超5000倍超额认购,金额超2500亿港元,成为今年港股新股新能源领域超购王,VanCapital、Symmetry等全球知名长线基金积极参与。 今日开盘,挚达科技较发行价66.92港元大涨183.92%,报190.0港元/股,市值113.60亿港元。截至午间休市,挚达科技涨183.02%报189.4港元/股,总市值113.24亿港元。 来源:雪球 IPO进程显示,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挚达科技2022年曾计划在新三板挂牌,但半年后决定转向港股市场。此后,该公司于2024年2月和11月以及今年7月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并于今年5月获证监会下发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 创始人出身同济汽车系,创业半程获邀返校“执教”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历来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黄埔军校”。 1988年,同济大学在机械工程系设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汽车方向),开创了中国第一个中外合作汽车专业办学的先河,是中国第一个五年制、德英双外语的汽车专业。2002年正式设立的同济汽车学院,首任院长则是由被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之父”的万钢教授担任。 同济汽车学院走出的人才,也在各大车企持续发光发亮: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副总经济师王永清、岚图汽车CEO卢放、天际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挚达科技创始人黄志明,正是出身于同济大学汽车系。 资料显示,黄志明于1998年7月获得中国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学位;于2005年12月获得香港大学颁发的工商管理(国际)硕士(IMBA)学位;于2013年5月获得中国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现年51岁的黄志明,在汽车行业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
比亚迪“送钱送订单”,缔造港股“智能充电第一股”,市值破百亿

估值超20亿,4名90后西交大校友冲刺港股IPO

上半年收入1.27亿亏损1.40亿。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中国机器人产业,资本化大战开闸! 智元并购“曲线上市”,宇树、乐聚智能、梅卡曼德、天链机器人积极筹备IPO,微亿智造、斯坦德、卧安机器人、乐动机器人、仙工智能、云迹科技等已在港交所门口“排队”,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加速从“融资轮次递进”,迈向“IPO冲刺落地”。 9月26日,“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艾智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该公司计划通过18C章(特专科技企业上市规则)在主板挂牌上市,冲击“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 值得一提的是,三天后“下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珞石机器人,也以上述方式在港交所递表,冲刺港股“全系列智能机器人第一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初,已有15家移动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公开向港交所递表,申请赴港上市。 在机器人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验证的重要转折点,各家机器人厂商不仅仅是争抢“第一股”这个头衔。“更关键的是,谁能先上市,大概率谁就能拿到更多的钱”,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表示,“上市输血,企业就有机会拿更多钱、做更多事”。 当前,还不好判断哪家机器人厂商会先上市。况且,走过上市这一关,如何突破盈利瓶颈,才是一众机器人厂商面临的大考。 西交大校友创业,生于西安长于深圳,估值20亿 今年2月之前,优艾智合的注册名仍然是西安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这与其创始团队的西安交通大学背景不无关系。 优艾智合创始人、CEO兼董事长张朝辉出生于1992年,于2014年7月在西交大获得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学位(目前在该校攻读机械工程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擅长软硬件设计,斩获数十个创新创业和智能硬件竞赛大奖。 联合创始人、CTO边旭出生于1993年,于2015年6月在西交大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于今年9月获得该校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擅长ROS机器人操作
估值超20亿,4名90后西交大校友冲刺港股IPO

刘强东第6个IPO要来了,半年收入破百亿

刘强东通过京东集团、Max I&P Limited等实体,合计控制约82.52%投票权。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刘强东,第6个IPO越来越近。 继9月22日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后,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东工业)于9月28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上市进程显示,京东工业于2023年3月首次递表港交所,次月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备案申请,后招股书失效。2024年9月,京东工业时隔18个月重启港股IPO,并于今年3月更新招股书。 一切顺利的话,京东工业有望在年内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德邦股份后,刘强东收获的第6家上市公司。此外,与京东工业同时分拆的京东产发,被传暂缓IPO。 招股书显示,作为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京东工业通过践行变革性的工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帮助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增效及合规。 具体而言,京东工业通过“太璞”这一“数”(数智)、“实”(商品)结合的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广泛的工业品供应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太璞”建立在其端到端的供应链数智化基础设施之上,涵盖商品、采购、履约及运营,公司主要通过向客户销售工业品及提供相关服务获得收入。 来源:京东工业招股书 2017年,京东工业开始布局专注于MRO采购服务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其已成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下同)显示,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排名第一,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同时也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4.1%。 截至今年6月底前的十二个月内,京东工业服务约1.11万个重点企业客户,今年上半年,其重点企业客户包括约6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截至2024年底,按SKU数量计
刘强东第6个IPO要来了,半年收入破百亿

刘强东,第6个IPO要来了

去年收入超200亿,净利润7.62亿元。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刘强东,第6个IPO迈出关键一步。 9月22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JINGDONG Industrials, Inc.(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东工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通过境内运营实体北京京东数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材料收悉,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53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来源:证监会官网截图 上市进程显示,京东工业于2023年3月首次递表港交所,次月向中国证监会递交IPO备案申请,后招股书失效。2024年9月,京东工业时隔18个月重启港股IPO,并于今年3月更新招股书。 一切顺利的话,京东工业有望在年内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德邦股份后,刘强东收获的第6家上市公司。此外,与京东工业同时分拆的京东产发,被传暂缓IPO。 而在IPO之外,今年以来,刘强东开启“买买买”模式,其收购动作已从澳大利亚的物流中心,到中国香港的连锁超市,再从欧洲的电子零售巨头,进一步落子到新加坡的物流枢纽,已计划豪掷近245亿元。 京东工业招股书显示,作为一家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该公司通过践行变革性的工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帮助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增效及合规。该公司主要通过“太璞”这一“数”(数智)、“实”(商品)结合的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广泛的工业品供应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太璞”建立在其端到端的供应链数智化基础设施之上,涵盖商品、采购、履约及运营。 来源:京东工业招股书 京东工业于2017年开始布局专注于MRO采购服务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其已成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2024年的交易额计,京东工业排名第一,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
刘强东,第6个IPO要来了

芯片IP第一股,出手收购

股价近一年涨超7倍。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A股并购重组浪潮下,已有多起重磅案例的半导体行业,即将再成一单。 8月28日晚间发布意向公告,随即停牌10个交易日的“中国半导体IP第一股”芯原股份,于9月11日披露收购预案并于次日起复牌。 受“并购”芯来科技消息影响,9月12日开盘后,芯原股份持续走高,午间收盘前收获芯20CM涨停,报183.6元,总市值965.21亿元。今日,芯原股份微跌1.25%报收于181.3元,总市值953.12亿元。如果把时间周期设置在近一年来,该公司更是实现了从52周最低24.45元,至52周最高200元,超7倍的暴涨。 来源:雪球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芯原股份“吞下”芯来科技,A股并购重组事件总数将朝着“300”这一关口,继续稳步迈进。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年内已有超过22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事件及相关进展,涵盖重组意向、董事会通过、交易完成及取消等多个阶段。 投资+并购,“中国半导体IP第一股”秀财技 芯原股份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博士曾在2020年8月的上市仪式中感慨:“中国即将迎来集成电路产业的黄金十年”。这一声感慨的背后,不仅是他归国创业近20年,从黑夜中走出来的经验,也是对当下行业发展的前瞻。 戴伟民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任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曾出任美国Celestry(2002年被Cadence并购)共同董事长兼首席技术长,还曾是Celestry前身之一,美国Ultima的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2001年8月,时年45岁的戴伟民正式回国创办了芯原股份,他曾回忆:“我们可能是落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第一家芯片设计公司。” 据投资界消息,最初,戴伟民给芯原股份的定位是“烧砖瓦”,因为有标准单元库,就相当于盖房子只有框架而没有砖块,他认为建起芯片这栋房子
芯片IP第一股,出手收购

阿里投资的网约车服务平台,要IPO了

依赖于与高德的合作。 来源:直通IPO,文/韩文静 出行服务市场,又有一家公司要IPO了。 据港交所文件,9月11日,盛威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盛时代”)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回溯盛威时代的历程,公司于2012年成立,以联网售票服务为切入点踏入市场。随着业务范围逐步扩大,2018年通过子公司盛智易联,成功将业务触角延伸至网约车领域。仅仅一年后,盛威时代与高德合作推出聚合网约车服务,该决策推动其网约车业务快速壮大,成为营收重要支柱。 据招股书,盛威时代现构建起多元化业务矩阵,聚焦城内与城际两大出行场景,涵盖网约车、客运及配套数字化解决方案,三大板块各有侧重且协同发展。 其中,网约车业务通过与高德等主流聚合平台合作获客;客运服务以科技赋能,凭“云站务”“客运达”等系统分别链接客企与乘客、提供定制化运营方案;数字化方案则包含软硬件开发、交付、维护及系统集成服务。 财务方面,截至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盛威时代的收入分别约为8.16亿元、12.06亿元、15.94亿元及9.03亿元人民币。同期,该公司实现毛利分别为5407万元、8589.3万元、5601.6万元及3708.8万元人民币。 来源:招股书截图 深入分析盛威时代的收入结构,不难发现其业务存在较强的“单一依赖”风险——超8成的收入来自网约车服务,而在网约车服务的收益中,又有高达9成依赖于与高德的合作。 招股书提到,盛威时代的网约车服务业务依赖其与少数主流聚合平台的合作。在整个往绩记录期间,高德是公司最大的聚合平台服务提供商。 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盛威时代通过高德产生的GTV分别占网约车服务业务总GTV的92.9%、89.5%、93.9%、94.5%。如此高的依赖度意
阿里投资的网约车服务平台,要IPO了

中芯聚源押注!苏州这家半导体设备商冲刺IPO

截至2025年6月,苏州市已集聚超过600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1家,上市公司16家。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苏州即将迎来一家新上市公司。 8月15日,高端测试仪器设备企业苏州联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讯仪器)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此次IPO,联讯仪器拟募资19.54亿元,将投资于下一代光通信测试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车规芯片测试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存储测试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数字测试仪器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及制造中心建设项目(一期)等。 来源:上交所官网截图 2024年,苏州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15%。截至2025年6月,苏州市已集聚超过600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1家,上市公司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2家。 未来伴随联讯仪器成功上市,无疑将进一步壮大苏州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也将助力市内IPO数量迈向20时代。 联讯仪器成立于2017年3月,创始人胡海洋出生于197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光学工程专业,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曾担任安捷伦科技应用工程师、实验室主任、资深技术顾问,上海乘讯信息市场总监。胡海洋在电子测量和半导体测试领域具有丰富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经验,主要负责公司技术与产品研发战略规划。 成立至今,联讯仪器仅公开披露过两轮融资:2022年4月,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由兴橙资本领投、华峰测控、中芯聚源等产业机构跟投;2023年4月,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国风投、永鑫资本联合领投,海通创新、恒奕泰资本、光谷产投、茵联资本、中科院资本跟投,老股东架桥资本、苏高新金控继续追加投资。 IPO前,联讯仪器董事长胡海洋直接持有公司20.55%股份,并通过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员工持股平台联睿光通
中芯聚源押注!苏州这家半导体设备商冲刺IPO

腾讯Q2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556亿元同比增长17%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631亿元,同比增长10%。 来源:直通IPO 今日,互联网科技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腾讯)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第二季(下称:2025Q2)未经审核综合业绩。 2025Q2,腾讯总收入为1845亿元,同比增长15%;毛利为1050亿元,同比增长22%;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556亿元,同比增长1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631亿元,同比增长10%。 今日开盘,腾讯报568港元/股,涨幅约1.52%。截至收盘,腾讯涨4.74%报586港元/股,总市值5.36万亿港元。 来源:百度股市通 财报显示,2025Q2,腾讯增值服务业务收入914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本土市场游戏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17%;国际市场游戏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35%;社交网络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6%。同时,腾讯营销服务业务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20%;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0%。 截至2025年6月底,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账户数14.11亿,同比增长3%;QQ移动终端月活账户数5.32亿,同比下滑7%;收费增值服务注册账户数2.64亿,同比增长0.4%;长视频付费会员数量达1.14亿;音乐付费会员数量达1.24亿。 财报显示,腾讯目前持有的总现金为4684亿元;自由现金流为430亿元,同比增长7%;现金净额为746亿元。 截至2025年6月底,腾讯于上市投资公司(不包括附属公司)权益的公允价值为7143亿元,上一季度末则为6534亿元;于非上市投资公司(不包括附属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为3423亿元,上一季度末则为337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5Q2,腾讯于香港联交所以约194亿港元的总代价,回购约3888万股股份。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二零二五年第二季,
腾讯Q2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556亿元同比增长17%

A股AIGC软件公司,筹备赴港双重上市

A股AIGC软件公司,筹备赴港双重上市 今年第一季度营收3.80亿元,同比增长6.06%。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冲刺赴港二次上市。 8月8日,万兴科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截至公告披露日,万兴科技正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除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相关议案外,其他关于本次发行上市的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7月23日,合计有247家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其中包含A股上市公司42家以及5家A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由吴太兵创立,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类出海软件企业。2018年1月,万兴科技顺利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格16.55元/股。 今日开盘,万兴科技微跌0.54%报76.70元/股。截至收盘,其股价涨3.88%报80.11元/股,总市值154.88亿元,盘中最高触及81.52元/股。 来源:百度股市通 万兴科技深耕数字创意软件领域,推出了万兴喵影、Wondershare Filmora、Wondershare VidAir、StoryChic、Vidchic、万兴优转等视频创意软件,推出Wondershare SelfyzAI、Wondershare Pixpic等图片创意软件,推出亿图图示、亿图脑图 MindMaster等绘图创意软件,推出万兴PDF、DocumentCloud等文档创意软件,推出万兴恢复专家、Wondershare Dr.Fone、Wondershare FamiSafe等实用工具软件。 以Filmora为例,这是一款集视频剪辑、格式转换、屏幕录制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视频编辑软件,于2015年4月上线。目前,Filmor
A股AIGC软件公司,筹备赴港双重上市

估值超35亿!这家多光谱AI技术企业冲刺港股IPO

摘要:7月份刚获5000万元新投资。 8月6日,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清智元)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IPO上市。 此次IPO,海清智元计划将募资用于增强研发能力及加大产品开发投入、扩大产能以支持业务增长及新产品开发、战略性投资及/或收购、加大业务扩张力度及加速全球市场渗透等。 海清智元成立于2013年4月,创始人周波现年50岁,他于1999年7月取得中国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周波在计算机视觉及热成像行业拥有约26年经验,在创办海清智元前,曾担任成都科力电子研究所视讯研发工程师、深圳图敏智能产品经理、深圳黄河数字董事兼总经理。 创业早期的海清智元,仅引入毕沃德、朗科投资两位早期投资方。2020年后,该公司密集完成5轮融资,平均一年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浙商创投、高新投集团、小禾创投、福泉投资、盈科值得等。 就在今年7月,海清智元刚刚与D轮投资者盈科值得订立增资协议,后者斥资5000万元认购121311股股份,持股比例约1.41%,投后估值约为35.50亿元。 IPO前,董事会主席&总经理周波直接持有海清智元5.96%股份,通过控制三家雇员持股平台众诚天盈、众正天盈、众知天盈,分别持股38.34%、2.79%、1.79%,合计持股48.87%,系控股股东。 此外,浙商创投系合计持有海清智元约14.85%股份,为外部第一大股东;毕沃德持股9.98%;朗科投资系合计持股6.59%;高新投集团系合计持股4.54%;盈科值得持股1.41%;福泉投资持股0.84%;小禾创投持股0.20%。 来源:海清智元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依托自身在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领域的自研技术,海清智元提供能够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的物理信息的产品及服务,包括多光谱AI模组、多光谱AI感知终端、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主要客户包括国营电信运营商及上市AI公司
估值超35亿!这家多光谱AI技术企业冲刺港股IPO

“投影仪一哥”筹划赴港上市,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20倍

“A+H”布局是为满足公司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 来源:猎云网 8月4日晚间,投影仪厂商极米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截至目前,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H股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关于本次发行H股并上市的细节尚未确定。 公告称,此次赴港上市是为满足公司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提升公司国际品牌知名度,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 极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公司专注于新型显示领域,重点打造智能投影和激光电视等创新产品。2021年3月,极米科技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截至8月4日收盘,极米科技股价报109.68元/股,总市值76.78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 年至 2024 年,极米科技出货量已连续七年保持中国投影设备市场第一,2020年至2024年已连续五年保持国内出货量及销售额双第一,也因此被称为全球家用投影领域“一哥”。 业绩方面,据极米科技今日公开的2025年半年报预报,极米科技预计2025 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6.26 亿元,同比增长1.63%;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8866.22 万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将增加8456.19万元,同比增长 2062.33%。 如今,在核心的投影产品之外,极米科技继续拓展技术与产品的应用场景,范围涵盖智能座舱、智能大灯领域,赛力斯、江淮、北汽等客户的多款车型已搭载公司车内后排投影产品。2025年上半年,其车载投影业务产品已陆续实现量产交付。
“投影仪一哥”筹划赴港上市,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20倍

30亿市值公司将易主,扣非净利润已连亏8年

实控人近两年已经进行多次资本运作。 来源:猎云网 8月3日,上市公司佳创视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坤江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相关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4日上午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公告称,目前各方主体正在就具体交易方案、协议等相关事项进行论证和磋商,具体情况以各方签订的相关协议为准。据悉,截至停牌前,佳创视讯股价报6.86元/股,公司总市值约29.56亿元。 佳创视讯成立于2000年10月,主营业务是音视频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及服务、游戏及云服务、VR业务产品及服务,是一家专业的大视频解决方案提供商。2011年9月,佳创视讯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 但佳创视讯业绩却并不乐观,据公开信息,佳创视讯自2019年开始,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亏损6年,而扣非净利润从2017年起连续8年亏损。据佳创视讯年报,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佳创视讯营收分别为 1.47 亿、1.31 亿及1.49 亿;归母净亏损分别为7708.69万元、6661.95万元及5805.43万元。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佳创视讯当前实际控制人陈坤江持股数量为8024.98万股,持股比例为18.63%。按照当前股价,陈坤江的持股市值约5.5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陈坤江近两年已经进行多次资本运作。据悉在2024年6月,陈坤江及第三方自然人邱佳芬分别与陈新涛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书》,根据协议,上述股东计划向陈新涛转让佳创视讯股份21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协议转让价为3元/股,其中陈坤江计划转让2005万股,若顺利转让,陈坤江将套现6015万元。 但两个月后,佳创视讯发公告称,股份转让协议终止。 而今年4月,佳创视讯公告称,拟向陈坤江发行不超过356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4亿元。公
30亿市值公司将易主,扣非净利润已连亏8年

90后打造今年美股最大IPO,身家61亿美元

上市首日收涨250%、市值563亿美元。 来源:直通IPO,文/王非 今年美股最大规模IPO来了! 美国东部时间7月31日,全球云端设计协作巨头、AI设计领域SaaS龙头企业Figma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价33美元/股,募资12.2亿美元。 据报道,此次IPO的认购超额倍数接近40倍,远超此前备受瞩目的“币圈二哥”Circle的20倍。 Figma开盘报85美元/股,截至收盘,其股价大涨250%报115.5美元/股,市值约563.02亿美元,成为2025年美股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IPO。 来源:雪球 凭借于此,Figma联合创始人兼CEO迪伦·菲尔德(Dylan Field)的身家暴涨至61亿美元,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估算,距跻身全球最富有500人仅一步之遥。截至周四收盘,进入该榜单的门槛为70亿美元。同时,联合创始人艾文·华莱士(Evan Wallace)也一跃成为亿万富翁,其股份市值约31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Dylan Field是位从布朗大学辍学的90后。大二那年暑假(2012年),他与大学同学Evan Wallace创立Figma,试图把Photoshop装进浏览器里,向工具巨头Adobe发起挑战。 创业旅程中,Figma曾一度濒临倒闭,但在软件巨头Adobe时任CEO布鲁斯·奇森(Bruce Chizen)的指导下,通过“云端实时协作设计工具”的颠覆性产品体验,重获生机并迅速走红。 如今在AI 2.0时代,Figma全力押注AI,发布Figma Make 2.0和生成式设计等AI驱动工具,只需输入一句自然语言,就能自动生成一个可编辑、交互、迭代的产品原型。 截至今年3月底,Figma全球付费客户已达45万,95%的《财富》500强企业都依赖其平台进行产品设计。 2023-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Figma的收入分别约5.05亿、7.49亿、2.28
90后打造今年美股最大IPO,身家61亿美元

累计融资近10亿,这家疫苗公司要上市了

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已开始商业化。 来源:直通IPO,文/韩文静 2025年7月27日,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慧生物”)更新了聆讯后的资料集,拟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中慧生物是一家疫苗公司,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创新疫苗及采用新技术方法的传统疫苗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密切追踪传染病的全球发病及疫苗研发的趋势,并专注于优质疫苗,以在中国取代传统疫苗和进口疫苗,并将竞争优势扩展至国际市场。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中慧生物的产品管线包括两种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在研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具体而言,中慧生物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是传统病毒裂解疫苗的显著技术升级,提供了高抗原纯度及低不良反应风险的产品。其于2023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三岁及以上人群,商品名慧尔康欣,是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在中国获批的首款且唯一一款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 此外,中慧生物在研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是使用人二倍体细胞开发,世卫组织推荐人二倍体细胞是生产病毒疫苗最安全的细胞培养基质之一。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完成在研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I期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除上述2种核心产品外,中慧生物正在开发其他11种在研疫苗,涵盖对疫苗接种有庞大需求的多个疾病领域。 业绩方面,中慧生物于2023年9月才开始商业销售其首款商业化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并自销售该产品产生全部收入。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三个月,中慧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52亿、2.60亿和41.3万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4.25亿、2.59亿和0.87亿元。 而这种亏损在可见未来仍将持续,中慧元通表示,未来将继续产生大量开支及亏损,主要支出来自疫苗研发、建造生产园区、在研疫苗商业化、团队扩充、员工激励、引进知识产权等。 自2018年至20
累计融资近10亿,这家疫苗公司要上市了

济南前首富,又要IPO了

将开启“A+H”新征程。 来源:直通IPO,文/韩文静 据港交所7月30日披露,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岳先进”)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 此前,天岳先进2022年1月已在科创板上市,截至7月31日收盘,每股跌0.99%至59.1元,总市值253.96亿。若顺利登陆港交所,天岳先进将开启“A+H”新征程。 天岳先进的历史可追溯至2010年,彼时公司创始人宗艳民先生于2010年11月2日创立山东天岳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主要从事碳化硅衬底的研发、制造及销售。2022年,宗艳民以130亿元人民币财富首次上榜《2022年胡润百富榜》,位列榜单第473位,排名山东济南地区首位。 招股书显示,天岳先进的碳化硅材料为可再生能源与AI两大产业提供核心支撑,公司碳化硅衬底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AI数据中心、光伏系统、AI眼镜、轨道交通、电网、家电及先进通信基站等领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2025年3月31日,天岳先进是全球少数能够实现8英寸碳化硅衬底量产、率先实现2英寸到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商业化的公司之一,也是率先推出12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公司。 截至2025年3月31日,天岳先进已与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商(按2024年的收入计)中一半以上的制造商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天岳先进的客户主要利用我们的碳化硅衬底制造功率器件及射频器件,该等器件最终应用于电动汽车、AI数据中心及光伏系统等领域的终端产品。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天岳先进实现收入分别约为4.17亿元、12.51亿元、17.68亿元、4.08亿元人民币;同期,公司实现利润分别约为-1.76亿元、-0.46亿元、1.79亿元、0.09亿元人民币。 于往绩记录期间,天岳先进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导电型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及
济南前首富,又要IPO了

斯坦福学霸带队,93位中医撑起一个IPO

从净利润水平来看,依然未能摆脱“亏损”困境。 来源:直通IPO,文/韩文静 据港交所7月29日披露,问止中医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此前,该公司曾于2025年1月9日向港交所递表,招股书于2025年7月9日失效。 问止中医创始人崔祥瑞,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创立问止中医之前,他还曾在医疗健康领域做过投资与咨询。 正是基于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深耕,崔祥瑞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医行业存在的痛点:“我们学生物已经习惯了有数据库等工具,在现代医学领域这也都是很完善的,但中医竟然没有。”崔祥瑞萌生了做超级“中医大脑”的想法,希望打造一个科技化的中枢引擎,囊括自古以来中医所有的临床知识。 2018年,崔祥瑞与林大栋、张南雄联合创立了问止中医。招股书显示,问止中医自主开发出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 据了解,中医大脑旨在解决中医医疗服务行业的主要痛点,如严重依赖稀缺高级中医师的个人经验,以及诊断流程的标准化程度有限。凭借人工智能,中医大脑可提高中医诊断及治疗,使中医护理更普惠。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问止中医的营收分别为6220万、1.89亿、2.364亿。具体来看,公司通过中医医疗服务、中医生活产品、中医大脑订阅服务产生收入。 其中,中医医疗服务贡献了超8成的营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公司多次在招股书提到人工智能,但其中医大脑订阅服务的营收占比较小,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其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9.1%、4.3%、4.1%,呈逐年下滑趋势。 来源:招股书截图 从净利润水平来看,问止中医依然未能摆脱“亏损”困境。虽然公司的亏损在2024年已经有大幅收窄,但进入2025年后,亏损情况又有所反复,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的亏损已经接近2024年一整年的亏损。对此,问止中医在招
斯坦福学霸带队,93位中医撑起一个IPO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