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带你看最清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IP属地:未知
0关注
38粉丝
0主题
0勋章

东风本田换将:曹东杰接棒,电动化转型迎关键一役

图片来源:度哥 9月15日,东风本田的领导班子有了新的调整。原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CEO曹东杰,接替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担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则调任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候选人,原党委书记王彬彬任专务。 此次东风本田领导层变动,属于东风集团的正常人事调动,旨在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强化企业战略实施。 据悉,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一职为东风本田中方一把手。新上任的曹东杰曾在东风本田担任制造、品质、技术、采购等领域管理工作,后又在东风乘用车、东风猛士等板块担任重要职务,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 2025年前八个月,东风本田累计销量19.97万辆,同比减少27.6%。2024年,东风本田累计销量42.82万辆,同比减少29.2%。新任管理层能否带动东风本田走出销量下滑的低谷? 1 燃油车承压● 近年来,东风本田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东风集团股份产销快报,2021年-2024年,东风本田的销量分别为76.19万辆、66.13万辆、60.48万辆、42.82万辆,分别同比减少10.4%、13.2%、8.54%、29.2%。而在2020年,东风本田的销量还有85.03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份的东风本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培训班上,时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发言称,“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东风本田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 彼时就有媒体报道,东风本田内部已明确岗位全面梳理方向,坚持“高产出高报酬、低产出低收入、无产出则退出”原则。东风本田将以“刀刃向内”的变革决心全面梳理岗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开辟新路径。 东风本田的燃油车基本盘已明显承压。 在燃油车领域,东风本田推出过思域、雅阁、CR-V、飞度等经典车型,而今都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压力。车主之家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CR-V是东风本田销量最高的车型,为11.17万辆,同比微增0.89%;其
东风本田换将:曹东杰接棒,电动化转型迎关键一役

重整四年后冲击港股,千里科技靠“智驾”能否弯道超车?

图片来源:pixabay 9月12日,千里科技公告称,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正在筹划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事项。 千里科技计划,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践行AI化战略,提升研发能力,加强AI能力、产品功能开发升级及进行技术储备;战略性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进一步加强境内外销售与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同时,千里科技提示,此次发行上市尚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并完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本次发行上市的备案以及履行香港联交所等证券监管机构的法律程序后方可实施。 目前,千里科技将业务分为终端业务和科技业务,同时发展着汽车和智驾,但其汽车月均销量不足八千辆,距离头部车企有较大差距,其从2025年开始布局的智驾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呢? 1 业绩增长不稳定●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股份;2021年1月更名力帆科技;2025年2月,更名为千里科技。彼时,千里科技表示,公司破产重整之后,汽车业务逐步恢复,整体经营平稳发展,更名可以改善品牌形象。 资料显示,2020年,因力帆系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多家供应商向法院申请对力帆旗下公司进行重整。同年8月,力帆股份公告披露,其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同月,法院裁定受理嘉利建桥对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请。 2020年底,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对力帆股份进行全面重整。2021年2月,力帆股份公告,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根据公告,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9.99%,成为力帆股份新的控股股东,其满江红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实控人;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河汇公司”)持股20%,成为第二大股东
重整四年后冲击港股,千里科技靠“智驾”能否弯道超车?

路线之争未停,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能否扛住“纯视觉”冲击?

图片来源:pixabay 9月8日,禾赛科技在港股开启招股,发行价228港元/股,发售1700万股。此前,禾赛科技已在2023年2月美股上市,是中国赴美上市激光雷达第一股。 禾赛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及全球发售将提供机会以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拓宽及巩固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并提供额外资金渠道及来源,以进一步发展业务。禾赛科技表示,其相信上市后的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为公司提供充分的市场准入渠道,并为股东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据悉,禾赛科技是理想汽车、极氪、零跑汽车等车企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收入计,禾赛科技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均为全球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2022年-2024年,禾赛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01亿元、4.76亿元、1.0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禾赛科技收入5.25亿元,净亏损1754.9万元;第二季度,禾赛科技收入7.1亿元,净利润突破4000万元。 禾赛科技是否就此进入稳定的收获期呢? 1 依赖大客户● 2014年,李一帆、孙恺及向少卿联合创立了禾赛科技,初期专注于天然气及其他行业所用的高性能激光传感器;2016年,禾赛科技将主要业务转向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目前,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广泛应用于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或商用车;提供客运及货运移动服务的自动驾驶车队、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行业。 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禾赛科技分别确认了8.04万台、22.21万台、50.19万台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出货量的飞速增长,带来了业绩增长,禾赛科技的收入从2022年的12.0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20.77亿元;净亏损从2022年的3.01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1.02亿元。 2022-2024年,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产品中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
路线之争未停,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能否扛住“纯视觉”冲击?

85.5亿增资落地!一汽奔腾全面转型新能源,能否逆风翻盘?

图片来源:度哥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项目于9月5日完成。 其中,原有股东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2.4亿元;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7.1亿元。战略投资者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 此次增资后,中国一汽及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对一汽奔腾的持股从86.1568%降低至79.0394%;悦达汽车集团的持股从1.9741%增至10.3358%;新增股东,南京地平线、农银金融和中国电信和分别持股0.6044%、6.0443%、3.0222%。 据悉,此次增资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生态建设等,全面赋能关键战略举措落地。 在增资背后,一汽奔腾正加速新能源的布局。2024年,一汽奔腾销量达15.1万辆,其中,新能源产品销售8.3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5%。2025年1-8月,一汽奔腾销量达11.8万辆,新能源销量达10.1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突破85%。 拥有更多资源的一汽奔腾,能否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 增资加码新能源● 对目前的一汽奔腾来说,新能源转型是已经是其提升销量的重要途径。 2006年,基于马自达6的全套底盘和动力系统打造,一汽奔腾的首款车型奔腾B70诞生。有数据显示,2006年-2010年期间,奔腾B70的累计销量突破了15万辆。 此后,一汽奔腾又陆续推出了B50、X80等新车。2014年,一汽奔腾销量达18.56万辆,同比增长46%,成为其高光时刻。但之后几年里,一汽奔腾的销量持续下滑,到2018年,一汽奔腾的销量跌下10万辆,仅剩8.86万辆。 而至今,奔腾B70都是一汽奔腾的主力车型。2024年,奔腾B70累计销量39277辆,占一汽奔腾总销量的26%左右,是其销量最高的燃油车。2025年1-7
85.5亿增资落地!一汽奔腾全面转型新能源,能否逆风翻盘?

不为盈利!从帕里斯帝到ELEXIO,现代汽车能否在中国市场“逆袭”?

图片来源:度哥 在上个月底举行的成都车展上,现代汽车展出了新一代帕里斯帝以及N品牌的Elantra N TCR Edition等车型。 现代汽车中国区销售品牌副总裁印庸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清楚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N品牌还是帕里斯帝,我们将其引入中国市场,首要目标并非盈利。坦白地说,我们并不期待一上市就实现几万台的销量。现代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仍在提升阶段,因此我们更希望通过帕里斯帝这样的旗舰产品,真正重塑消费者对现代品牌的整体认知和高端形象。” 现代汽车将如何提高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呢? 1 以价换量● 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也有过短暂的辉煌时期。2002年10月,现代汽车与北汽合作成立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布局中国市场。 同年底,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下线。2003年,北京现代索纳塔销量达到了5.2万辆,占据了B级车10%的市场份额。2003年底上线的伊兰特车型,在2004年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国内年度单一轿车车型销量冠军。 凭借着性价比优势,北京现代接连出现索纳塔、伊兰特、悦动、途胜等爆款车型,2013年,北京现代年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成为继大众、通用之后第三家在中国年销破百万辆的合资车企。2016年,其销量上涨达到11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随着国产自主品牌的崛起,北京现代销量持续下滑。2017年,其销量跌至超82万辆,到2024年,销量仅剩15.4万辆。 进入2025年,北京现代的销量略有回暖——上半年累计销量10万辆左右,其中6月销量21713辆,环比增长66%,这主要是以价换量的结果。2025年2月,北京现代推出“开年焕新一口价”,第十一代索纳塔一口价11.98万元,直降3万元;全新途胜L一口价12.98万元,直降4万元;库斯途一口价13.98万元,直降4.2万元;第五代胜达一口价17.57万元起,并享受旧车残值翻倍购。6
不为盈利!从帕里斯帝到ELEXIO,现代汽车能否在中国市场“逆袭”?

新能源增长21%,占比仍不足三成!长城汽车如何破解“偏科”难题?

图片来源:度哥 8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营业总收入923.35亿元,同比增长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减少10.21%;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36.39%至35.81亿元。 在这个成绩背后,长城汽车的销量实现了正增长。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实现销量56.98万辆,同比增长1.81%。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6.04万辆,同比增长21.18%,占总销量的28.15%。在子品牌中,欧拉、坦克均出现了两位数的销量下滑。 长城汽车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开启新的产品周期,实现销量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同时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市宣传及品牌提升,投入增加导致净利润波动。 长城汽车何时才能稳住销量,实现业绩的增长? 1 欧拉、坦克销量下滑● 在营收和销量正增长下,长城汽车旗下品牌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哈弗品牌累计销量32.14万辆,同比增长7.24%;魏牌累计销量3.45万辆,同比增长73.62%;长城皮卡累计销量9.62万辆,同比增长4.69%;欧拉品牌累计销量1.39万辆,同比减少56.19%;坦克品牌累计销量10.37万辆,同比减少10.67%。 具体到乘用车品牌,哈弗品牌作为长城汽车的销量支柱,在密集推出二代哈弗枭龙MAX、2025款新哈弗H5、哈弗猛龙燃油版等新车型后,止住了2024年的销量下滑——2024年哈弗品牌销量下滑1.25%至70.62万辆。 作为高端品牌,魏牌靠蓝山、高山等车型推动,成为了长城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子品牌。但其6.05%的销量占比,对长城汽车整体的销量拉动作用有限。 而欧拉品牌近年来密集调整,尚未回到增长线。据媒体报道,2024年10月,欧拉的销售和售后渠道开始整合进长城旗下其他品牌,欧拉好猫等车型已在哈弗门店销售。同年12月,欧拉App的全部
新能源增长21%,占比仍不足三成!长城汽车如何破解“偏科”难题?

奇瑞汽车赴港IPO获备案!新能源缺爆款、低毛利,如何破局?

图片来源:度哥 8月29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在这两天前,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奇瑞汽车通过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计划在香港发行不超过6.99亿股普通股,公司18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奇瑞汽车距离港股上市又进一步。但奇瑞汽车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新能源需求不断提升下,奇瑞汽车的大部分收入仍来源于燃油车,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燃油车收入占比分别为75.9%、87.8%、69.6%。 奇瑞汽车未来将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产品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 新能源销量翻倍,收入占比不足三成● 资料显示,奇瑞汽车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2023年以来,奇瑞推出了专注新能源的iCAR品牌和智界品牌,星途品牌的高端产品序列星纪元,奇瑞品牌旗下的风云,以及捷途品牌下的山海。 在招股书中,奇瑞汽车提到,自2023年发布新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以来,其优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如,缩小小蚂蚁及QQ冰淇淋序列下的若干纯电动汽车车型销售的规模;同时,推出各种类型的纯电动汽车车型;引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新车型;此外,还推出了现有星途的一款燃油车的新能源汽车版本。 新能源车型的丰富,推动了奇瑞汽车销量的增长。据奇瑞集团官网,2024年,奇瑞汽车累计销量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8.36万辆,同比增长232.7%。由此计算,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总销量的22.41%。 从财务数据来看,新能源销量增长带动了奇瑞汽车的收入增长。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的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7%;年内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
奇瑞汽车赴港IPO获备案!新能源缺爆款、低毛利,如何破局?

营收大涨132.5%!小鹏汽车的“生存资格赛”赢面多大?

图片来源:度哥 8月26日,《罗永浩的十字路口》第二期视频播客节目更新,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为这期节目嘉宾。在谈到中国车企目前行业现状时,何小鹏表示,目前中国的车企仍处于淘汰赛阶段,这个阶段结束还需要5年,5年过后大概还会剩5家左右。对于罗永浩追问目前没有悬念的车企有谁,何小鹏称“我觉得每一家都没有拿到船票,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造车新势力中,目前仅有理想、零跑实现盈利。盈利已经成为了新势力们的重要目标——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电话会议上,何小鹏曾表示,公司将在第四季度走向盈利。 据小鹏汽车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其营收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净亏损11.4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26.5亿元的亏损,大幅收窄。 7月3日,小鹏汽车发布纯电家用SUV G7,9分钟大定突破1万台;8月27日,全新纯电轿跑小鹏P7,上市7分钟,大定突破10000台。何小鹏曾公开表示,“我期待全新P7的销量成为30万以内纯电轿车市场的前三名。随着全新P7的交付,我的目标是从9月起公司的月交付量将会稳健地超过4万。” 小鹏G7和全新小鹏P7能否成为小鹏汽车新的爆款车型,带动小鹏汽车尽早实现盈利呢? 1 单车均价下滑● 小鹏汽车的收入分为汽车销售收入和服务及其他收入。2025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汽车销售收入312.5亿元,同比增长152.8%,主要是交付量增加所致;服务及其他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23.3%,主要是由于技术研发服务的收入增加,以及零件及配件销售收入增长与累计汽车收入销售增长一致。 从交付量来看,2025年上半年,小鹏汽车交付新车19.72万辆,同比增长279%;2025年7月,小鹏汽车再度创下新的月度交付纪录,交付新车3.67万辆,同比增长229%,连续第九个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 交付量的增长,主要源于MONA M03和小鹏P7+。2024年8月,小鹏MO
营收大涨132.5%!小鹏汽车的“生存资格赛”赢面多大?

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退市!岚图“接棒”港股上市,能否扛起东风新能源大旗?

图片来源:度哥 8月22日,东风集团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完成私有化退市,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具体来看,东风集团股份将所持有的岚图汽车79.6691%股份分派给股东,并分拆岚图汽车在港股上市。东风汽车全资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吸并主体,向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东风汽车支付股权对价,向其他小股东支付现金对价,实现对东风集团股份的100%控制。 交易采用岚图汽车股权+现金对价支付,总体收购价格为10.85港元/股,其中现金对价6.68港元/股,岚图股权对价4.17港元/股。 在公告中,东风集团股份表示,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H股股价长期被低估,基本失去作为东风公司H股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通过合并,持有剩余业务的本公司将从联交所退市,有利于东风公司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整合优质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并为股东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 在这背后,是东风集团股份面临的业绩压力。在同一天,东风集团股份发布2025中期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东风集团股份收入545.33亿元,同比增长6.62%;股东应占溢利5500万元,同比减少91.96%。 岚图汽车成为新的港股上市企业后,能为东风带来新的变化吗? 1 自主品牌撑起增长● 作为东风汽车旗下港股上市平台,东风集团股份主要有商用车、乘用车、汽车金融业务,2025年上半年,东风集团股份的商用车销售收入259.1亿元,同比减少0.98%;乘用车销售收入252.79亿元,同比增长17.27%,其表示主要来自岚图汽车;汽车金融业务28.56亿元,同比减少0.31%。 东风集团在财报中表示,2025年上半年,得益于新能源转型成效显著、全链条降本增效以及自主品牌规模效应显现等因素,毛利率为13.9%,高于同期2.3个百分点,毛利率变化主要是集团自主新能源业务(岚图系列)以及商用车业务毛利率较
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退市!岚图“接棒”港股上市,能否扛起东风新能源大旗?

小米汽车单季盈利在即!Q2净利暴涨75.4%,交付困局仍然待解?

图片来源:度哥 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其收入1159.56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31亿元,同比增长75.4%。 在第二季度,小米交付新车8.13万辆,同比增长197.7%;智能电动汽车的ASP(平均销售单价)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22.86万元/辆上涨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25.37万元/辆,其表示,主要是交付ASP较高的小米SU7 Ultra所致。 交付量以及ASP的增加带动了相关业务的收入增长,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30.3%;经营亏损为3亿元,毛利率为26.4%。 但目前小米的汽车业务仍有一定程度的亏损。在业绩说明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业务二季度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按照当前的势头,有望在下半年单月或单季盈利;但过去三年多投入超300亿元,累计亏损仍巨大,全面盈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 仍面临交付问题● 2021年3月,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小米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到智能电动车业务中,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同时,小米以全资的形式,对智能电动汽车项目进行开发。 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发布了首款车型小米SU7,售价区间为21.59万元-29.99万元。在整个2024年,小米SU7系列交付量达13.59万辆,小米汽车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马”。2024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328亿元,毛利率18.5%,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 逐季来看,小米汽车的亏损从上市首年就在收窄。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为18亿元,到第四季度,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披露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的经营亏损为5亿元,未披露其经调整净利润;第二季度,其经营亏损进一
小米汽车单季盈利在即!Q2净利暴涨75.4%,交付困局仍然待解?

纯电车月销量不足千辆,奔驰加速“中国研发主导”能否挽回颓势?

图片来源:度哥 8月16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以下简称“奔驰”)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其收入331.53亿欧元,同比减少10%;净利润9.57亿欧元,同比减少69%。在2025年上半年,奔驰收入663.77亿欧元,同比减少9%;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减少56%。 业绩下滑源于销量减少。2025年上半年,奔驰全球汽车总销量90万辆,同比减少6%。其新能源车销量18.08万辆,同比持平,占总销量的20.1%。其中纯电汽车销量7.57万辆,同比减少19%,占总销量的8.4%;混动汽车销量10.5万辆,同比增长21%。 从细分市场来看,2025年上半年,奔驰在德国销量9.81万辆, 同比减少2%;美国销量14.2万辆,同比减少6%;中国销量29.32万辆,同比减少14%,中国市场销量再度拖累整体销量表现。 在财报中,奔驰也表示在中国高端和奢侈品领域,持续激烈的价格竞争,尤其是本土制造商的价格竞争,预计将导致许多外国制造商的销量增长显著疲软。 7月,有数据显示,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量为2.67万辆,是近5年来首次跌破2.7万辆。奔驰能否挽回中国市场的销量? 1 价格“崩盘”?● “降价”是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的关键词之一。目前,奔驰在中国的三大主力车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价。车圈能见度查询多个汽车服务平台发现,奔驰GLC的经销商报价虽维持着42.78-53.13万的官方指导价,但全国最低价为27.28-37.63万元,“降价”15.5万元;奔驰C级官方指导价33.48-38.06万元,全国最低价为19.68-24.26万,有着14.3万元的“优惠”;官方指导价45.18-59.98万的奔驰E级,全国最低价为30.68-45.48万 ,“降价”14.5万元。 纯电车型也几乎打了五折。奔驰EQB厂商指导价35.2-42.8万元,全国最低报价为17.7-25.3万元;
纯电车月销量不足千辆,奔驰加速“中国研发主导”能否挽回颓势?

营收亏损齐飙超七成!Robotaxi规模破500台,小马智行如何走出亏损困境?

图片来源:pixabay 8月12日,小马智行披露未经审计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150万美元,同比增长75.9%;净亏损5330万美元,同比扩大72.5%。 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小马智行表示,亏损主要是对第七代Robotaxi量产项目的投资与研发费用增加。 从2025年上半年来看,小马智行营收3543.4万美元,同比增长43.34%;净亏损9064万美元,同比扩大75.07%。小马智行CEO彭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的盈利与Robotaxi规模密切相关。预计Robotaxi规模达到5万辆时,小马智行将实现盈利。 如今,小马智行Robotaxi车辆总数已突破500台,其预期2025年底超1000台。但这一数据与5万辆的规模有不小的差距,小马智行何时才能走出亏损? 1 Robotaxi为投入重点● 小马智行的业务分为Robotaxi服务、Robotruck服务以及技术授权和应用服务。 2025年第二季度,Robotaxi服务收入150万美元,同比增长157.8%,但总收入的占比不足10%。小马智行表示,来自乘客端的车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超过300%。小马智行表示,主要是用户覆盖范围扩大、一线城市用户需求攀升,以及Robotaxi运营车辆规模增长。 另外两个业务则是小马智行目前的收入支撑。Robotruck服务收入950万美元,同比下降9.9%。小马智行表示下滑主要是积极优化运营,专注于高利润收入。技术授权和应用服务收入1040万美元,同比增长901.8%。增长主要得益于机器人配送领域客户需求不断上升,自主域控制器(“ADC”)产品的订单和交付量增加。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小马智行着重介绍了Robotaxi服务的进展。与广汽集团和北汽集团合作的第七代Robotaxi车型,分别于6月和7月进入量产阶段。目前,已生产了超过200辆车,其认为在2025
营收亏损齐飙超七成!Robotaxi规模破500台,小马智行如何走出亏损困境?

入股华望,广汽埃安能在C端市场“翻身”吗?

图片来源:度哥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广汽埃安计划对华望汽车进行投资,股权比例将不超过30%。 资料显示,3月,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由广汽集团100%控股。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曾表示,“华望汽车主要面向30万级高端客户,详细的产品定义、产品定位主要由**主导,广汽支持、保持华望团队的决策权限,保证他们产品开发、产品定义的权利和责任。” 7月,有消息传出,华望汽车目前规划了两款车型,一款轿车与一款SUV,动力形式包括纯电与增程,预计明年面世。两款新车的风格接近目前20万以上市场热度最高的品牌,但定位可能更高端。 在华望汽车发布的招标项目文件中,其透露两款车型代号F03和F05,项目位于广州番禺区龙瀛路36号,即广汽埃安所在地。此前广汽也曾透露,华望汽车为轻资产运营公司,将会优先利用埃安、传祺品牌产能。 如今,广汽埃安计划投资华望汽车,其未来发展也可借用**发展势能。作为曾经的新能源黑马,广汽埃安能否尽早扭转销量下滑趋势呢? 1 销量下滑● 在广汽集团之前,广汽埃安曾计划与**进行新项目的合作。 2021年7月,广汽集团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广汽埃安与**(AH8车型)项目的议案》。同意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AH8车型)项目的实施,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本项目为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车型,项目总投资7.88亿元人民币,并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2023年3月,广汽集团公告表示,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本次变更后**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 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时任广
入股华望,广汽埃安能在C端市场“翻身”吗?

在华销量暴跌24%,爆款难产!本田如何撑起电动化未来?

图片来源:度哥 8月6日,本田发布2026财年第一财季(即自然年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销售净额5.3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02亿元),同比减少1.2%;经营利润2441.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同比减少49.6%;净利润1966.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5亿元),同比减少50.2%。 本田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使这一季度的经营利润减少了约12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本田预测关税将影响2026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全年利润6500亿日元,但此次本田预计关税将影响全年利润4500亿日元。 因此,本田上调了部分业绩预期。2026财年全年经营利润从5000亿日元上调为7000亿日元;销售净额从20.3万亿日元上调为21.10万亿日元;净利润从2500亿日元上调为4200亿日元。预计2026财年全球集团零售销量维持362万辆不变。 从销量来看,本田这一季度出现下滑。其全球销量87.16万辆,同比减少5.55%。在各大单一市场中,中国市场下滑最大,销量15.77万辆,同比减少24.71%。 本田如何挽回中国市场? 1 电动化不利● 在业绩说明会上,本田表示,其记录了一项与电动汽车相关的一次性支出,金额约1130亿日元。这也看出本田电动化布局方面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5月,本田宣布对电动化战略进行调整,一是将原计划到2030财年投资纯电动汽车10万亿日元减少至7万亿日元;二是将原计划2030年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30%下调至20%。同时,本田计划2027-2030年间推出13款新一代混动车型,目标2030年混动车年销量达220万-230万辆,占总销量的60%以上。 尽管计划减少纯电投资,并开始加码混动,但本田仍需要面临电动化不利的局面。 2025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国累计销量31.59万辆,同比减少24.21%。其中,新能
在华销量暴跌24%,爆款难产!本田如何撑起电动化未来?

中国销量下滑15.5%!押注新世代车型本土化,能否破解宝马困局?

图片来源:度哥 不久前,宝马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报告,销售收入为676.85亿欧元,同比下降8%;税后净利润为40.15亿欧元,同比下降29%。 在交付量上,宝马集团2025年上半年共交付120.76万辆汽车,同比减少0.5%。其中,纯电动车交付22.06万辆,交付量占比从上一年同期的15.7%提升至18.3%;混动汽车交付9.84万辆,占比从6.5%提升至8.2%。 尽管交付量保持着基本稳定,但宝马集团汽车业务的收入与利润却出现明显下滑——汽车业务收入586.54亿欧元,同比减少6.9%;息税前利润(EBIT)36.26亿欧元,同比减少32.8%,息税前利润率从上年同期的8.6%降为6.2%。 宝马集团在财报中表示,2025年上半年,由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以及美国额外关税导致海关费用增加的影响,汽车部门的息税前利润率下降了约1.5个百分点。其预计,关税将使汽车业务全年的息税前利润率降低约1.25个百分点。 中国也成为宝马下滑最严重的市场。2025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在中国交付31.81万辆汽车,同比减少15.5%。宝马将如何挽回中国市场? 1 降价也未能带动销量增长● 从单一市场来看,宝马集团2025年上半年在德国交付13.01万辆,同比增长6.1%;英国交付8.68万辆,同比减少0.7%;美国交付19.38万辆,同比增长2.7%;中国交付31.81万辆,同比减少15.5%。中国成为宝马集团下滑最严重的市场。 宝马集团在财报中表示,高端消费者支出的持续疲软对中国的销售产生了负面影响,其预计在中国,预计低价位市场将出现增长。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发文称,2024年随着报废更新政策推动,车市的中低端市场回暖,中低价位消费回升。2025年上半年,5万元以下车型的销量占4.2%,较2024年上升1个百分点;5-10万元车型从2024年的13.5%提升至2025年上半
中国销量下滑15.5%!押注新世代车型本土化,能否破解宝马困局?

销量创8年新高!朱华荣掌舵“新长安”,剑指500万辆全球目标

图片来源:度哥 7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组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披露,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 据悉,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第三家汽车央企,也是首家总部落于重庆的一级央企,注册资本200亿元,资产总额3087亿元,由长安汽车等117家分公司和子公司重组而成。 在次日举行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首场媒体沟通会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介绍,2030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整车产销规模目标为500万辆,其中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60%,海外销量占比超过30%,努力奋进成为全球汽车品牌前十名,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 1 重组靴子落地● 随着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挂牌成立,近半年来围绕长安的重组进程正式靴子落地。 2024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曾表示,国有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展还不够快。国资委决定对一汽、东风、长安3家受国资委直接监管的汽车央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 2025年2月,东风股份等“东风系”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东风汽车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同日,长安汽车等“兵装系”上市公司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彼时外界认为,长安或将与东风整合重组。但四个月后,东风股份等“东风系”上市公司公告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等“兵装系”上市公司则公告称,兵器装备集团收到国务院国资委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国资委按
销量创8年新高!朱华荣掌舵“新长安”,剑指500万辆全球目标

廉价Model Y预计四季度上市,“降价减配”能否成为特斯拉的销量强心针?

图片来源:pixabay 前几日,特斯拉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减少12%,创2012年来最大单季降幅;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美国通用会计准则)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16%;自由现金流1.46亿美元,同比下降89%。 在各个市场上,特斯拉在美国遭遇政策变动,欧洲市场连续六个月下滑,中国虽不断推出优惠但市场份额也持续萎缩。反映在交付量上,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38.41万辆,同比减少13%。 为此,特斯拉预计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廉价版Model Y,专供中国市场的Model Y L。特斯拉能否减缓其下滑趋势呢? 1 美国遭政策变化● 目前特斯拉拥有汽车业务、储能业务、服务及其他三大业务板块。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收入166.61亿美元,同比减少16%;储能业务收入27.89亿美元,同比减少7%;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30.46亿美元,同比增长17%。 显然,汽车仍是特斯拉最核心的业务。具体来看,汽车销售业务收入为157.87亿美元,同比减少14.8%;汽车监管信用收入4.39亿美元,同比减少50.67%;汽车租赁收入4.35亿美元,同比减少5.02%。 资料显示,监管积分制度强制要求传统燃油车企购买积分来抵消排放超标产生的罚款,而特斯拉等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则通过出售积分获得收入。因此,监管信用收入一直是特斯拉的主要利润来源。在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美国通用会计准则)4.09亿美元,同比下降71%,若扣除5.95亿美元的汽车监管信用收入,特斯拉实际将录得亏损。 2025年7月,美国通过一项新法案,终止了对未达标燃油车企的经济性罚款,直接削弱了传统车企购买积分的强制需求。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将特斯拉2025年积分收入预期从25亿美元大幅下调至15亿美元,并预测2027年该收入可能完全消失。 在这种
廉价Model Y预计四季度上市,“降价减配”能否成为特斯拉的销量强心针?

销量上涨20%!通用在华创四年单季最大涨幅,本土化战略见效?

图片来源:pixabay 7月22日,通用汽车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2025年上半年,通用汽车收入911.41亿美元,同比增长0.2%;净利润46.8亿美元,同比减少20.9%;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65.27亿美元,同比减少21.5%。其中,第二季度净收入471.22亿美元,同比下降1.8%;净利润达18.95亿美元,同比下降35.4%;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0.37亿美元,同比下降31.6%。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通用汽车收入440.2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27.84亿美元,同比减少6.6%;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4.9亿美元,同比减少9.8%。 显然,在第二季度,通用汽车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滑。通用汽车表示,由于美国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直接导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减少11亿美元。 同时通用汽车在财报中表示,预计关税将影响2025年全年利润40亿-50亿美元,通过生产调整、降本措施等至少减轻30%的关税影响。通用汽车维持全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100亿至125亿美元的预测区间,但这一目标已低于年初设定的最高157亿美元。 不过,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已经开始盈利。据通用汽车中国官网,通用汽车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已连续三个季度在中国市场实现盈利。此外,2025年第二季度,通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0%,创下四年以来最大单季同比涨幅。 通用汽车在中国走出低谷了吗? 1 关税影响利润表现● 从销量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通用汽车在美国市场交付74.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7.33%。但受关税影响,通用汽车在美国市场的调整后利润率从2024年第二季度的9.3%下降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6.4%。 为了减少关税影响,通用汽车在6月宣布,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向位于密歇根州、堪萨斯州和田纳西州的3家美国工厂投资约40亿美元,以扩大旗下畅销车型在本土市场的生产规模。 据媒体报
销量上涨20%!通用在华创四年单季最大涨幅,本土化战略见效?

预售引爆股价涨30%!乐道L90成蔚来新“爆款”?

图片来源:度哥 7月20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微博发文称,乐道L90开启预售后的第二个周末门店人气继续高涨,除了门店,目前也在全国多地的大型商场门口安排展车,下周L90试驾车将抵达全国门店。 此前,乐道L90在7月10日开启预售,整车购买27.99万元起,电池租用方式购买19.39万元起,预计7月底正式上市,8月初启动交付。相比同级竞品,乐道L90“便宜”不少——比理想L9的40.98万元起售价低接近13万元,比问界M9的46.98万元起售价低接近19万元。 市场也对乐道L90寄予厚望,同花顺数据显示,从7月10日启动预售至今,蔚来的美股股价涨幅接近30%,港股股价涨幅32.3%。 乐道L90能否成为蔚来的爆款车型,为蔚来的销量带来更多增长呢? 1 承担走量重任● 在蔚来的规划里,2025年要卖出44万辆汽车,力争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2025年3月,蔚来ET9上市,次月,萤火虫上市。5月,ES6、EC6、ET5和ET5T焕新升级。新车型和焕新车型让蔚来在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同比增长30.57%至11.42万辆,但仅完成蔚来全年交付目标的25.94%。其中蔚来品牌、乐道品牌、萤火虫品牌分别交付7.44万辆、2.56万辆、7612辆。 按照新车节奏,在2025年第四季度,蔚来将上市蔚来第三代ES8、乐道L80。因此,在第三季度发布的乐道L90能否成为爆款,也将是蔚来能否实现年度销售目标,并完成单季度盈利的关键。 乐道的首款车型L60也曾被寄予厚望。2024年5月,蔚来正式发布乐道品牌,其首款车型乐道L60亮相并开启预订,预售价21.99万元起。与蔚来主品牌不同,乐道品牌瞄准20万级的大众家庭市场,承担着蔚来走量的重任。 彼时,李斌曾表示,希望在2024年12月份,乐道L60能达到1万辆的交付,到明年能达到单月2万辆的交付量。他表示,“我们对乐道L60的产品
预售引爆股价涨30%!乐道L90成蔚来新“爆款”?

半年预亏超18亿元,广汽“番禺行动”首考成绩单惨淡

图片来源:度哥 7月15日,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则视频,他对广汽集团此前的战略问题进行了反思。“当年我们对客户的里程焦虑把握不够精准,认为增程和插电技术是过渡路线,没有抓住这些年增程插混技术高速发展的机遇。” 在7月11日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冯兴亚曾直言,“今天,广汽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这背后是广汽集团面临的销量与业绩压力。2025年上半年,广汽集团累计销量75.53万辆,同比减少12.4%,除广汽丰田实现2.58%的销量增长外,其余品牌均出现双位数的下滑。同时,据广汽集团发布的业绩预告,其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8.2亿元至-26亿元,这是广汽集团近十年来的首次半年度亏损。 作为三年“番禺行动”开启的首个半年成绩,也是冯兴亚接任广汽集团董事长交出的首份半年报,广汽集团的表现显然不太乐观。广汽集团的改革何时才能交出满意答卷? 1 新车型表现不及预期● 在业绩预告中,广汽集团表示,上半年,公司大力实施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改革,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为业绩企稳回升奠定良好基础,“稳合资、强自主、拓生态”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合资企业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产销恢复正增长。 但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主要是公司于报告期内推出的几款重点新能源车型,销量仍处于爬坡期,未达计划目标,多个主力车型受价格战影响,收益下滑;既有销售体系与新能源转型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销售渠道以原有4S店为主导,直营、代理、互联网等新渠道建设落后于同行业,营销体系效能提升较慢;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改革落地显效尚需时间,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和各领域成本控制仍在持续推进;公司海外销售基础薄弱,在渠道建设、产品管理、经营协调方面仍有待提升。 2025年上半年,广汽集团旗下的自主品牌相继推出了多个新能源车型。资料显示,2025年2月,售价6
半年预亏超18亿元,广汽“番禺行动”首考成绩单惨淡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