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财经
柳叶刀财经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未知
0关注
666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2-08-10

软银减持阿里巴巴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 中概还是拉胯。特别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这两个权重,没完没了,一直阴跌,腾讯持续下跌,目前已经跌到300港币价格之内,感觉288的新低马上就要创下了。 所有南下争夺定价权的投资者,都被埋了,无一例外。持有腾讯的投资者,这1年多真的是煎熬。当然,2017、2018年买入腾讯至今的投资者,很多也是都亏的。 而如果去看中概指数,算起来也整整熊了1年半,指数跌幅高达70%: 这中间甚至都没有像样的反弹。 而阿里巴巴则更垮,再过俩月,就整整跌了2年了: 而最新大股东软银炮制了南非大股东减持腾讯的手法,也开始减持阿里了。 今日,阿里巴巴港股发布自愿公告,公司股东SoftBank Group Corp.(包括其附属公司,“软银”)今日宣布,其董事会已批准提前股份结算软银先前与数家金融机构交易对手订立的使用软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筹集资金的若干预付远期合约。将提前结算的预付远期合约涉及最多约2.42亿股的阿里巴巴美国存托股份,占阿里巴巴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9%。 根据软银集团作出的公开披露,上述股份结算将于2022年8月中开始,预计将于2022年9月底完成。 软银集团预计,该预付远期合约的股份结算将不会导致于各金融机构交易对手向市场额外出售任何阿里巴巴股份,原因是合约所涉及的公司股份在发生上述变现交易时已经由交易对手在市场上进行对冲。 上述股份结算完成后,软银预计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占比将下降至约14.6%。 软银表示完成交易后,集团手头的阿里巴巴股权占后者整体流通股的比例,将从6月底的23.7%下降至14.6%。这以后就可以不用并表了。 稍微有点绕,其实很好解释。这件事情的发生并不是现在,而是过去的一段时间已经在发生了,即,过去一段时间,软银跟一些金融机构签署协议,通过预付远期合约,卖出2.42亿股的阿里巴巴美国存托股份(ADS)。 软银实际上过去这1-2年比较水逆,亏的
软银减持阿里巴巴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1-07-13

市场不会犯错太久

各位晚上好,我是刀哥。 过去的1-2周,腾讯、美团下跌,我一直在跟各位推荐腾讯、美团,包括定投中概股。当然,很多人跟我说,刀哥要学会趋势投资,要跟随市场,你看很多知名的投资者都撤退割肉腾通讯美团了,要从顶级思维出发去追热门股。 更有很多人说互联网行业日薄西山,未来大概率没有机会了。公众号还好,喷我的不多,雪球上倒是蛮多的。不过,我个人的观点不会变化。大家的看法不一致很正常,投资,从来都是要有分歧的。所以我坚持自己的观点,各位觉着对就看看,觉着不对您就把我写的这些东西当个屁放了不就完了么。 我再从投资的几点角度去思考互联网行业: 1. 基于长期经营角度去思考。各位知道的,依靠短期分红是不可能获得回报的,炒短线更是赌博行为,因此,投资就得考虑5-10年甚至更久的这种长期行为。好比一个简单的道理,17年的400多亿市值的东财才几亿利润,但如果有个5年思维,如果能够基于5年的角度看到东财有每年赚100亿的能力,那么17年这个位置就是绝佳的位置,赔率最好的位置。 所以,投资要基于长期思维的角度考虑。 一旦你要基于长期思维去考虑,很多公司可能都要放弃。远了不说,五六年前的,乐视网、环保三兄弟,碧水源等公司,退市的退市,杀估值的杀估值,留下来的不多了。站在2013-2016年这几年的视角去看这几家公司,都是市场最顶级的香饽饽,但现在再看,令人唏嘘。 我不是说现在大家追一些优质赛道股有问题,我只是想说,追可以,但要注意估值,要注意长期视角。而我个人买股票基本上都要要持有5年或者更久,所以我必须要考虑长期的股东回报,能不能在未来5-10年行业出现爆发,给予股东足够的回报,这是我最先考虑的问题。 现在大热的赛道,不否认,未来很多年一定会有优秀的公司出来,但我的看法不会超过30%,剩下的70%都会是陪跑,那么,如果我不能持有5-10年,我1分钟都不会买入,这就是我的逻辑。 但反观互联网行业,哪怕
市场不会犯错太久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3-08-03

电商格局要变了?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 高盛出了个报告,显示拼多多日活6月大跌21%,淘宝、京东同比上升。我看了下,蛮有意思,贴出来给大家分享下。 拼多多用户粘性明显下降,其DAU与MAU之比,从去年的60%下跌至47%,反应用户使用频率降低,流失增多。而从数据平台月狐app同时显示,主流电商App月活,二季度淘宝、京东增速明显,淘宝遥遥领先。按照36氪报道,二季度天猫新入驻商家同比增长75%,其中45%为产业带品牌,20%为新消费品牌,看来淘宝新战略正在逐步释放出效果。  有人说是因为拼多多的一些特殊的技术问题引起的,也有人说是因为月卡的问题。 看起来好像普遍都认为是月卡的问题。但不管怎样,按照高盛的报告看,拼多多用户粘性确实明显下降,特别是看DAU与MAU,从去年的60%下跌至47%。 电商报出了一个头部电商平台日均新增用户对比的图: 上图可以看到,2022年底开始,拼多多的日均新增用户这条线就在往下走了。对应的是淘宝以及京东反而相对好一些。 特别是可以看到阿里巴巴1+6+N拆分后,淘天集团从2023年5月份开始,聚划算、淘宝等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措施,带来了不错的新增用户。618战报出来以后,我们发现,淘宝天猫今年的战报数据也非常可观,虽然没有公布GMV数据,但是据媒体人王芳洁透露,第一波售卖期同比增长接近20%,最终成交额增速也可能接近两位数,在官方通稿里,淘宝反复强调用户、商家规模、成交三项指标,全面正增长 ,并且有269个品牌均实现了成交额破亿。 再有就是,据technode报道,过去一年内,淘宝新增了500多万商家,其中有超过100万是从拼多多流入的。这项数据来自淘宝的新商家等级问卷,有接近20%的商家表示曾在拼多多开店。  从一系列动作看,淘宝天猫今年确实制定了新的战略。往年品牌方是大促的主力军,而今年中小商家也开始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倾斜,参与感明显变
电商格局要变了?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4-10-15

当下行情的5个要点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 昨晚的文章因为用过了通知,大家可能没有收到通知,这里我贴下,大家可以再看看: 慢牛可期 提到了一些我个人的看法,是长期宏观的看法。 市场还是这个市场,A股还是这个A股,国庆前狂飙狂呼的一帮人,跟现在悲观的人,本质上就是一批人。 今天再去感受下,投资最重要的3个要点:1. 情绪稳定;2. 认知顶级;3. 如磐石一样的坚毅。 绝大部分在第一、二个要点上就倒下了。大多数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何谈认知了。 对A股的认知,我最近录了不少视频也提了这个事情,各位你如果有时间,我还是建议你再去看看我9月30号的这篇文章: 新老投资者都必须了解的体系 然后你再去体会下A股的性情: 这些都是开盘之前我用最情绪稳定的输出,给大家阐述投资的体系、A股的性情。 我想你当时看到这两篇文章,跟现在看到这两篇文章,体会一定是不一样的。但A股还是这个A股,市场还是这个市场。一切似乎都变了,但一切似乎又没变。 还是简单说下我对后市的看法。说几点。 1. 今天两市的成交额是1.6万亿,市场热度还在。 短期更多的还是调整,调整到现在,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这个位置都是套牢盘。 特别是在我卖出东方财富的那天,套牢盘尤其的多。这里面有天量的成交额,短时间内,几乎不太会有机构愿意去解套这些人。 所以,想想你是机构,你是抬轿子的人,你愿意花钱去拉市场么?不可能。所以接下来只有一个方式:上下震荡,涨涨跌跌,然后这中间让这些入场的人,80%的人以亏损10%-30%的幅度,卖出自己的股票,剩下20%可能就是钉子户了。 到时候,市场拉升才有可能。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现在只要拉起来,到处都是卖的,到时候机构根本买不完,而且成本会很高。反而震荡、消化,用时间换空间是最好的。 所以,接下来少说1-2周,长说是1-2个月,都是震荡的节奏。 大部分新股民会在这种震荡的节奏下,晕车出局。跟以往任何一次
当下行情的5个要点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1-07-03

农夫山泉什么位置可以买?

各位晚上好,今天从上海过来石家庄,过个周末,周二回去,因为没带电脑,就手机简码码字。 最近港股很多公司真的跌妈不认。比方说海底捞,已经腰斩;腾讯也回调了20%-30%;美团从高点跌到前阵子低位也快腰斩;香港交易所也回调了20%-30%;快手从上市至今腰斩以后还在跌,最新市值只有7619亿港币;蓝月亮集团也从高点腰斩;当然,本文想说的农夫山泉,也是从高点腰斩: 不过,即使腰斩,如今4375亿港币市值,TTM市盈率还有70,相对其刚上市的市值还是高一些的。 所以今天想聊聊农夫山泉什么时候可以买,以及未来赔率如何? 先说个最近的公关危机。最近的农夫山泉出了一次公关危机,6月26日,农夫山泉旗下品牌拂晓白桃味苏打气泡水被指在外包装上主打“福岛县产”招牌。众所周知,福岛曾因核泄漏事件备受全球关注。因此,最近压力还挺大的,股价也是萎靡不振。我倒是也没看懂农夫山泉在搞什么。企业还是安安心心做产品,不要搞事情,特别是结合最近的维他奶国际的事件,我认为一个好的企业还是要妥善处理好像这样的事情,同时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的产品上。 1. 农夫山泉的优势。这个就很多了,在饮用水这块,应该是绝对的老大,且品牌定位中高端,也不像统一,泉阳泉,这种定位低,价格低,毛利低。农夫的定位,毛利,成本优势,品牌优势,可以说,在这个领域,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农夫可能会是最强的。而且,农夫还有独特的水源地优势,现在在全国已经非常多的地方有专门的唯一的水源地,这就让后来者很难受了。 所以,只要农夫不犯错,大概率很难有人可以超越它。 2. 产品矩阵。饮用水是大头,但其他的板块也比较多,目前都不算第一。但农夫的渠道优势太明显,未来稍微发力,估计很快就做起来了。最近在推的尖叫,应该就是主打运动饮料。 而其他的产品,也非常多,这块一旦发力可能就是新的增长点。 3. 成长能力。这个其实是有点遭到诟病的,2020年年报出来以后
农夫山泉什么位置可以买?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2-07-30

负回报:腾讯和阿里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阿里巴巴昨天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列入“预摘牌”名单:受此影响,阿里巴巴再次大跌,目前距离前低73的价格也不远了:阿里巴巴从2014年美股上市至今,8年过去了,投资人真的是赚了个寂寞,目前这个价格跟2014年首日上市时候的收盘价差不多(当时就是90左右),但阿里这8年绝不是当年的阿里,可以说,这8年,阿里的竞争优势相对来说更大了,特别是在零售、支付、云、国际各个方面,盈利能力也比较以前更强,但市值就是八年跌回了原点。2014年营收是525亿,2021年营收是7172亿;2014年净利润是234亿,2021年净利润是1432亿;2014年公司市值是2300亿美元,2022年的今天,公司市值还是2300多亿美元。我想,全球找不出这样的公司的情况,如果去对比美股的线上零售公司亚马逊,2014年3000多亿美元,2022年今天1.37万亿美元市值了。腾讯相对好点,现在只是再不济,也是2014年的3倍了:但腾讯从17年持有至今也是赚了个寂寞。实际上,我个人觉着,持有5年,如果不能有个年化5%以上的收益,买入腾讯都是亏的。所以,除非你是240以下买入的腾讯,否则其实也是亏的。假设当年270买入腾讯,现在300了,看起来赚了10%多点,但这5年的现金贬值也是大幅贬值的。而如果2017、2018年买入阿里巴巴,是还要亏钱的。我个人也持有腾讯,成本更高,不过是这1-2年逐步买入的。之前的投资策略是任何单一的个股不可能超过50万的买入,但腾讯是做了例外,前前后后买了100万港币(大约82万人民币),主要也是看中腾讯在供给侧的强大护城河。企业经营没问题,但市值变化其实挺大,我这笔持仓已经创出了单笔亏损金额的最大值,也是我投资生涯亏损最大的一笔。目前已经亏损超过30%多。后面也不会再加仓,主要是纪律的原因。但对我个人来说,自己的投资策略其实不觉着有问题。只是对整个大环境的思考出
负回报:腾讯和阿里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4-11-03

抄作业就彻底

估计有同学不知道GME这个公司,中文翻译过来是游戏驿站。我简单介绍下这个公司。这其实是一个陷入困境的视频游戏零售商的美股公司,突然在2021年的时候,成为了散户抱团股。那么为什么是这家公司呢?这就要介绍下reddit先了。Reddit 的 WallStreetBets 论坛本是一**易员和用户聚在一起,讲行话、段子和交流股票心得的地方。对比下来可能是某红书,类似这样的地方。2021年年初,许多个人投资者在 Reddit 和其他社交平台上受到号召,纷纷购买游戏驿站。而为什么大家这么心齐呢?因为在2021年之前的1年,论坛的一些热情的用户押注斯特拉并产生回报,使得论坛规模大大扩张。而且,最重要的是,普通用户在论坛里心齐以后,竟然真的可以拉动股票,并且带动股票价格上涨,而散户也赚了钱。这就让他们萌生了巨大的想法,是不是游戏驿站也可以。背后的逻辑是:社交媒体上散户的抱团使得他们看到了,只要齐心协力就可以干翻机构,特别是做空机构。于是在带头大哥的带领下,游戏驿站的游戏开始了。事实上也是这样,看看这个图。 游戏驿站在21年的那1个月左右,涨了25倍,干翻了所有的做空机构、对冲基金。按统计,所有空头亏损总计100-200亿美元。那么,你在想想最近大A的最近一些操作手法,是不是有点类似。在某音、某红书的一些带头大哥的带领下,散户选择赎回基金,跟着游资或者带头大哥,疯狂去做多那些没有套牢盘,市值小的一些公司。他们曾经也是把钱给了基金经理,后来发现自己亏钱还没过把瘾,现在不如赎回回来自己干,即使输钱也能过把瘾。这其实是最近一些小市值、无套牢盘的公司上涨的逻辑:游戏以及带头大哥亲自上,散户也跟着干,于是就把一些公司的股价买上天了。你去看看龙虎榜上有多少拉萨天团就知道了。这跟游戏驿站逻辑有点类似。当然,游戏驿站最终也是套牢了一批人,这个图刚我放过了,虽然那1个月涨了25倍,24年又涨了一波,但是总
抄作业就彻底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1-07-24

K12以及中概互联基金的再思考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 昨天晚上本来想分析下东财的股权激励的事儿,但因为公司复盘太久,后来又一起吃了饭,到了快12点,因此就简单写了写。但晚上到家以后,发现中概教育的巨大问题,让我久久不能平复,以至于今天一整天我都在思考自己的投资体系,思考自己的投资逻辑,审视自己的投资标的。 我从2009年开始投资,但是早些年,投资股票市场的金额很少有超过20%,一直到2017年初,才把我个人的资金大部分用来投资股票,仔细想想这些年的投资,真的是如履薄冰。 而昨天晚上的事儿,让我久久不能平复的是,如果在我的投资生涯中,出现一笔类似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投资,我会怎么办?所以半夜在雪球上写了一些想法,也算是让自己谨记。 几个月前我写过类似的文章,阐述过80后鸡娃的一代,内卷的一代。从模糊的正确角度思考教育会被大力整治,没想到整治的力度这么大。 一个80后怎么看三胎政策 80后鸡娃的这一代 而刚刚的文件各位应该都看到了: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这个政策直接宣布所有的课外培训机构的死亡,因为不能融资,不能上市,不能资本化运作,不能盈利,直接定义为“非营利性机构”。换言之,任何投资机构都不会再碰这样的公司。 因为我做支付,我们这样的公司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叫做“合规部”,合规部重要的职责就是解读监管文件,然后确保公司不做任何有违风险的问题,而且合规部一般是直接汇报个公司CEO或者董事长,有权决定停止任何一项业务,是独立于业务部门之外的。所以现在大家或许能够理解“合规”这个职责的重要性了。 所有的投资机构,“合规”部门未来都会禁止公司投资任何一项K12教育了,已有的投资机构,嗅觉灵敏的公司,诸如高瓴资本,前阵子也彻底逃离K12了,要知道,高瓴资本曾经跟好未来是多么的火热。 2021年5月17日,高瓴资本披露了今年一季度的持仓情况,在教育行业动作频繁
K12以及中概互联基金的再思考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3-04-08

新摩尔定律,一个又属于联想的时代开启

ChatGPT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在未来1年,几年,很多年,都会大幅改变我们整个人类的生活。这点我相信用过ChatGPT,midjourney等AIGC方面的同学应该都有此感受。 ChatGPT全称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GPT的意思是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可用数据训练的文本生成深度学习模型。GPT是众多LLM中的一种模型。LLM全称Large Language Model(中文翻译,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训练步骤分为三步,分别是SFT、RM、PPO。 1. SFT全称为Supervised Fine-Tuning,本质是对数据进行优化。这一步是人工训练。  2. 训练奖励模型(Reward Mode,RM) 这个阶段的主要是通过人工标注训练数据(约33K个数据),来训练回报模型。 3. PPO (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近端策略优化) PPO的核心思路在于将Policy Gradient中On-policy的训练过程转化为Off-policy,即将在线学习转化为离线学习,这个转化过程被称之为Importance Sampling。 这一阶段利用第二阶段训练好的奖励模型,靠奖励打分来更新预训练模型参数。在数据集中随机抽取问题,使用PPO模型生成回答,并用上一阶段训练好的RM模型给出质量分数。把回报分数依次传递,由此产生策略梯度,通过强化学习的方式以更新PPO模型参数。如果我们不断重复第二和第三阶段,通过迭代,会训练出更高质量的ChatGPT模型。 迭代,包括上面每个步骤,实际上都需要非常大量的算力来支持其训练和部署。抛开需要大量语料数据训练模型不说,在目前,ChatGPT在应用时仍然需要大算力的服务器支持,而这些服务器的成本是普通用户无法承受的,即便数十亿个参数的模型也需
新摩尔定律,一个又属于联想的时代开启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2-08-24

寒气逼人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 昨天这内部信,直接干崩了A股。我看很多投资者情绪都出了点问题,不少投资者竟然怪罪任正非,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谁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更何况任正非这个是内部信,是有记者爆料出来的。 有同学还做了一个这样的海报,属实是很应景了: 市场如果是暖气,并不会因为任正非说了几句话就变成寒气;相反,正因为市场本身确实是寒气逼人,任正非只是说出了市场本来的真实的面貌而已。 当然,短期市场肯定有情绪。单纯从短期情绪上看,这股寒气带崩了今天的A股是有一定道理,特别是通信、消费电子、手机相关等跟华为业务相关的板块。但如果从长期主义的角度来说,1天的涨跌根本算不了什么。 而关于股市跟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也不一定是正相关。昨晚我们就谈过这个问题。股市更多的是跟流动性、信心、预期、货币总量等很多因素相关的。经济大幅成长不见得股市上涨,经济衰退股市也不一定会大幅下跌。 另外,对于未来5-10年的判断,我个人觉着任正非的判断也不一定准确。或者说,我更愿意认为,任正非这个内部信是一种危机意识,希望内部团队打起精神,熬过未来的这1年寒冬。 马斯克其实是比任正非更显谈衰退这个话题的。其实他在特斯拉2022年度股东大会(8月16日)也发表了一些宏观的观点。必须要说,这些大佬有很多顶级宏观团队为其服务,且本身处在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中,发表的观点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我们看看马斯克怎么说。 问:随着通货膨胀高峰的过去,2023年是否会有一个经济衰退? 马斯克:通货膨胀问题很有趣,因为我们相当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随时间推移的走向。当你生产数以百万计的汽车时,你必须提前好几个月购买商品,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长的供应链,具有巨大的惯性。 我们对价格的走向有着一定的洞察力。有趣的是,我们大部分的商品,大部分用于组装特斯拉的部件,并非全部,但超过一半,价格在六个月内呈下降趋势,从现在开始的六个月。 这显然
寒气逼人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4-01-17

买日经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这几天一直在出差,连续去了几个线下课以及活动中,每天卷到晚上11-12点,更的就少了点。过去这1年多,我一直推荐大家买日经,虽然大部分人还是感谢我的,但是,还是有小部分人竟然是在讽刺或者谩骂。我相信大家应该也都知道讽刺啥。毕竟我们跟日本之间存在一些问题,我也知道。而过去1年多我一直鼓励大家去买日经,这好像就zz不正确。确实从2022年11月份巴菲特买入日经开始,我就力推大家去买日经。也确实有不少关注我的朋友们跟着配置了一些日经(当然也包括纳指)。从2023年4月份巴菲特去了日本以后,这是一个特别特别的信号。我们反复提过这个事情,对于一个90多岁的老人,生命也没几年了,坐飞机估计都需要家人签字的这样一个老人,竟然去了日本。这个信号足够强大了。这几个图,在去年4月份、5月份的时候我也发给了大家,今天再发一次:下面这几个是2023年的报道:关注我的老朋友对我推日经这件事情应该都再熟悉不过了,我自己也配置了一些日经,通过ETF直接配置的。说回到我开始推荐大家配置日经也是因为巴菲特配置了,我最开始也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但是巴菲特这里也说了逻辑,而且时间都说了。这么多年的投资经历给我的感受是:顶级大佬的作业要是抄的话就要抄的快,抄的坚决。而且,巴菲特配置的更聪明,上面我也标出来了,他其实是自己发了日元债券,就是自己借了日元,然后去购入日本的5大商社的股票。玩的真花啊,这就规避了汇率风险,但其实也是基于自己强大的实力,并没有通过自己的钱就享受了日本股市的分红。而且,这里也提了,日本投资持有至少10年:明牌都打出来了,普通投资人直接抄作业就好了。日经也确实在过去1年多蹭蹭蹭上涨,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0年都不会太差,因为分红非常不错。这是巴菲特非常看重的指标。不过今天A股有一个日经ETF出现了大幅溢价:盘中一直在涨。溢价是因为买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挤过去买日经了。所以段
买日经

详细谈下日经225机会

日经225至今反弹已经快20%了。非常好的一次加仓机会。且最近一直在涨。所以这笔投资,我会一直持续拿着。为什么买日经,其实有深度的思考。下面这个文章,大家可以看下。几个月发生5起恶性无差别杀人案,每起案件都有人员死伤,这居然发生在以安全著称的日本,而且其中一起竟然发生在东京,世界很哗然,但这恐怕也阻挡不住中国富人们奔向樱花国的脚步。去年国庆长假,大阪某房地产中介接待了大批中国买房客,年龄40-50岁,一出手就买5-10套公寓,每套人民币200-1000万,全用现金结算。总价超过2000万人民币的东京豪宅,他们经带着一箱箱现金来付款,中介点钞就累个半死。而东京顶级豪宅,紧邻东京塔的安缦东京公馆,最贵顶层约10亿人民币也被某中国富豪直接拿下。难怪有日本太太搬进新楼盘后发现,左邻右舍都是中国人。据统计,去年外国人占日本楼市成交额的37%,估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咱们贡献的日本是支棱起来了吗?过去几年楼市确实亮眼。虽然偏远地区早就成了日本版鹤岗,但东京核心区房价早就突破了90年泡沫破灭时的高点,2007年到2024年,东京首都圈新房涨了70%,去年一年就上涨了9%,估计逃顶了北上广深楼市的中产和富人们踩上了这波日本楼市的点。日本房价还能继续上涨吗?目前看东京23区的平均新房价格只有6.6万,跟我们的一线城市相当,可别忘了人家人均GDP是咱们的将近3倍,所以价格还没有泡沫话。再加上0.5%-1%的超低房贷利率和趴在低位的日元汇率,对外国买家来说还是香,特别是我们国内房价如果不企稳反弹的话,日本就能继续接着这波泼天的流量,相反日本年轻人倒很躺平,宁可租房也不愿意背上30年房贷。未来日本房价大概率会继续向上,因为东京等核心经济圈人口还在流入,加上中国买家还在不断出手,上涨的逻辑还在,当然只是几大重点核心经济圈。中国人炒房,欧美人却偏爱炒股。日本股市三分之一的份额都被外资持有,巴菲特增持日本五
详细谈下日经225机会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1-11-18

谈谈阿里巴巴、京东以及中概互联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 最近中概股陆续发布了财报,其中比较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阿里巴巴与京东。 在拼多多出来之前,阿里跟京东可谓是死对手,两者之家的自营 VS 平台之争一直都是过去这小10年最大的看点,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京东有点厚积薄发的感觉。 今年的双11在电商领域就特别明显,京东因为快速的物流、良好的购物体现,整体表现肯定是比阿里要好(从成长性),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喜欢去京东买,因为一般不会买到假货,同时物流速度特别快,即使在双十一,上海地区都可以做到上午买下午到的快速体验,这绝对是碾压淘宝的体验。 因此,京东走出了一条有独特护城河的道路,且越走越宽。反观阿里,在核心电商这块,被拼多多、抖音、快手蚕食不少。 1. 阿里巴巴 从最新的财报我们也看到两个公司的区别:阿里巴巴第二财季营收20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经营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10%;调整后净利润28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58.30亿元,相较2020年同期的542.96亿元下降34%。自由现金流则同比下降45%至人民币222.39亿元,主要由于其对关键策略领域投入的增加而导致盈利下降。 营收增长只有29%,其中还有是合并高鑫零售所带来的。而云计算、菜鸟,发展其实还是不错的,这么算起来,核心电商业务增速就很低了。看具体板块如下: A. 商业,收入171.2亿,经营利润是256亿,对比2020年的308.9亿是有17%的降低。这其实是阿里最核心的电商业务,利润出现下滑,主要是由于,一个是大环境不好;二个是抖音、快手、拼多多的竞争。当然,本地生活同样竞争很大。 B. 云计算,收入达到200.07亿,同比去年150.29亿,大增33%,这块可能是阿里最能拿的出手的一块业务了,确实表现非常优秀。 C. 数字媒体以及娱乐
谈谈阿里巴巴、京东以及中概互联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4-03-28

哥仨挺住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今天在跟我同事聊天,深感雷军很厉害。作为一个理工男出身,这营销做的绝了。以前觉着李想会营销,但现在感觉李想跟雷军之间差了一个蔚来李斌。从开始造车,到每一个环节,到没一个小节点,到合作工厂,到品牌细节,到工厂,到采访,到预热,到发布会,都吸引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可以说,小米汽车的受众面的曝光度直接就拉满了。这对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事儿。接下来,只要产品不拉胯,想做不成都难啊。而雷军本身理工男出身,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起码在手机领域是做的相当成功了。手机行业,小米跟华为老师正面竞争,雷军从华为身上也学到了太多营销的手法。现在运用到汽车方面,只能说,雷军太强了。关于营销影响力这件事情,估计只有亲自创业过的人,才会知道这种影响力是多么炸裂。(正好推荐一本书,虽然有点过时了,但其实方法论都是对的,《一往无前》)很多创业公司是做出了好产品,但是不会营销。特别是偏技术出身的理工科的创始人,就很麻烦。一心沉迷技术,总觉着营销、销售不重要。但实际上,营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其实这一点,无论是小米、华为,还是段永平系的各个公司(比如oppo,vivio,小天才,步步高等),都是顶级的。而这些公司之间互相竞争,其实也是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互相成就。以上也可以发现,充分的市场竞争会让大家都活得很好。反观,如果跟不上这种竞争模式,被市场淘汰也是大概率事件。曾经的黄章的魅族,后来在跟小米、华为、OV竞争中就渐渐落下了,这也是本身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短板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正好,今天大家都期待的小米汽车的价格也出来了,下午我大概猜测了下,应该低配版是21.99万:最终这低配版的价格21.59万。客观的说,这个价格很良心,毕竟这是700公里CLTC续航,实际跑个500多公里应该没问题的,比特斯拉的model 3能跑,配置也比model 3更高。如果仔细去想,也必须得定这个价格。mod
哥仨挺住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2-06-09

右侧是个伪命题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 很多趋势投资者,对于投资的看法是,一定要做右侧。所谓右侧,竟然还有基本的概念介绍: 右侧交易,常用于股票、期货、外汇、黄金合约等一切可以用K线表示走势的交易。以股票为例,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以股价最高点为顶,在用K线表示时明显形成一个顶部(象一个倒的字母‘V“),之后股价回落,形成向下的一组K线。那么在顶部的两边称为左侧和右侧,在确认顶部形成之后卖出股票就称为右侧交易。同样,股价在一轮下跌后形成一个底部,在底部(象字母“V”)的右边买入股票,也称为右侧交易。 所以,问题来了,怎么判断什么时候是底部,怎么判断是什么时候是右侧交易。举个例子,现在的中概互联,算不算右侧交易?下图是中概互联的日线图以及周线图: 这有可能就此走出反弹,也有可能是下跌中继,到底是不是右侧,真的难以判断。我个人的看法是,右侧是伪命题,因为等你看出是右侧的时候了,可能行情已经快走完了或者走大半多了。 好比,如果是昨天判断是右侧,今天一早如果进入,这不就套的死死的,万一晚上美股中概再大跌,明天继续跌,这是右侧? 判断是不是右侧,很难,但判断是不是底部区域,我觉着相对来说是一定概率的。一个标的、品种,出现连续下跌,各个指标回落到最低的区域,或者新低,同时,行业未来10年还会继续发展,行业成长还在,我认为是有可以判断出底部区域的可能性的。 当然,底部有多久,或者底部有多深,我们不好判断。好比中概互联,其实从22年年初我认为就算是底部了,但年初到3月最低跌了快30%,即使是看现在的年线图,中概互联2022年年线还跌了8%左右,这仍旧是跌的很多的。 底部可能会很久很久,甚至我认为中概互联现在仍旧是底部。虽然政策面出现了一些拐点,但市场基本面还在逐步改善,还在艰难爬坡,还需要时间去修复。 因此,投资人去投资一个股票、指数、品种,我个人的看法还是要基于长期主义,判断未来几年来的走势,而不要太
右侧是个伪命题
avatar柳叶刀财经
2022-03-13

疫情肆虐,中概肆虐

大家晚上好,我是刀哥。 前几天一直在说中概股,确实这可能是国内投资者面临的比股灾、熔断还要艰难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选择。现在的无论什么样的选择,2年以后,3年以后,5年以后再回来看,这都会让我们成长。就犹如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2020年疫情、2015年股灾、2016年熔断一样。 15股灾、16熔断彼时我都没有写公众号,但我都有自己亲历过来,心路历程其实都有的。20年疫情记录至今,我们也看到了当初的情况。 写公众号这些年,其实会看到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有踩我的,有支持我的,有客观的,其实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经历过这些声音以后,回头我们再去看这段故事,是否给我们带来成长。 中概股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其中有一点有同学提过,即,有可能带来的裁员问题。互联网大厂的职工这些年薪酬真的是所有行业里最高的了,甚至超过考大学考研挤破头的金融行业。很多其他行业都想往这个行业跳。特别是现金+股权激励是真的蛮高的。我有同学挤破头,去了中央财经/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毕业以后也是从事金融行业,但讲真,现在薪酬跟互联网行业同级别对比,还是差了很多。 刀哥曾经也有机会拿到蚂蚁的总包超过100万的offer,但其实没有考虑过去,是因为最终选择了创业,不过这个offer里面现金跟股权其实差不太多,现金稍微多一些,股权激励也占有一部分。阿里同样有类似的offer,当初如果去了阿里,可能会更糟糕一些,因为阿里的股价缩水严重。 而现在比这个更惨的是裁员的问题。脉脉上已经有人爆料,阿里以及腾讯这两个大厂已经率先开始裁员了。到现在才裁员,多少是有点意外的,按正常来说,早就应该裁员了。 其实裁员并不一定是坏事。过去这些年,互联网公司一味追求规模成长,忽视利润,疯狂招人,开很高的offer,这其实都是一个指标:规模。现在如果规模到一定程度,公司理性思考,对人力成本做压缩,精细化管理,或许给予股东的回报会更高一些。要知道,这人
疫情肆虐,中概肆虐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