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火爆了!南下资金买疯了!
照这个速度下去,南下买港股的资金在本月底就会超过去年北上买A股的资金总量。
回想2020年,全球大放水,低利率,强财政刺激,全球几乎所有的资产类别都实现了上涨,唯有港股2020年全年下跌,表现几乎为全球主要市场最差,如今港股市场的高涨让投资人视线重新聚焦。
一,每天都在创造历史
据统计,南下资金已连续11个交易日破百亿,累计净买入超过1900亿港元!
1月18日,南向资金净流入229.71亿港元,为港股通开通以来最高金额。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94.53亿港元,港股通(深)净流入135.18亿港元。
自港股通开通以来,单日净流入金额超过100亿港元共有18天,有11天都发生在今年——今年一共也就11个交易日!所以说,今年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
二,到底是谁在狂买港股?
有迹象显示,公募基金有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发行的新基金中,半数以上产品将港股纳入投资范围,“日光基”对港股投资比例最高50%。
此外,汇添富、广发、博时、华泰柏瑞、大成等基金公司均在去年12月份提交了港股基金的募集申请。接下来更有嘉实、华夏、弘毅远方、博时、银华等多家基金公司也即将开卖港股基金。
截至1月18日,共有1638只公募基金可通过沪深港股通投资港股。
比去年12月31日增加了63只。
国泰君安称,新发港股基金是重要南下资金来源。2021年1月15日,嘉实港股优势混合型基金发行首日售罄,该基金投资于港股通标的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而广发均衡优选A、中欧悦享生活A、富国均衡优选等多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均有与港股走势对标。港股基金尤其是新发港股基金是南下资金的重要来源。
当前公募基金港股投资规模达到2400亿元,距离上限6300亿元还有较大空间。考虑到:未来港股基本面向好、新经济成分提升、估值具备吸引力;目前公募基金配置港股的仓位比例不高;今年加速抢筹后明年的流入规模或略不及今年,中美科技反垄断或使流入情况低于预期,因此认为明年有望吸引3000亿左右资金南下,也将助力内地公募基金增厚α。
上证报渠道消息,1月18日发行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其认购资金已超过1500亿元,创下公募基金历史上新的认购纪录,且还有不少客户仍在追加下单。另外今年发行的18只 “日光基”(1月4日-1月15日发行+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均将港股纳入投资范围,港股通股票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
三,哪些个股最受青睐
具体个股上,南下资金偏爱腾讯、中国移动、中芯国际和长城汽车等。最近一个月,腾讯获买入超500亿,中国移动获买入近400亿,中芯国际超100亿。
兴业证券研报称,南下配置偏好上,抢筹传统金融股,拥抱新经济。净流入最多的10只AH股票,股息率中位数几乎高达7%,而估值相对更低叠加AH溢价,使得港股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独具优势。另一方面,腾讯控股每天均出现在港股通的前十大活跃成交个股中,中芯国际、美团、小米、舜宇等的上榜次数也较多,说明资金也十分青睐港股中新经济的代表,尤其是港股中具备稀缺性的核心资产。
中金公司点评称,2021年初至今,南向资金已净流入1,357亿港元,相当于2020年全年流入的20%。不过,年初至今强劲的1,357亿港元流入公司则非常集中,其中排名前5位的公司(包括腾讯,中国移动,中海油,中芯国际和美团)总额便高达1000亿港元。
在南下资金的狂买,港股交易量飙升的形势下,港交所1月份涨幅超20%,连创历史新高,目前市值超6500亿港元,交易量超均值水平两倍!
四,港股五大核心红利,造就明明白白的牛市
在全球继续大宽松的背景下,资金积极寻找投资机会,港股市场有大量人民币优质资产,货币自由流通,自然成为全球资金的青睐之地。国盛策略发布的港股年度策略展望表示,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共振复苏、风险偏好提升、南下和海外资金共同流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港股市场将迎来一轮“明明白白”的牛市。
中金公司则表示,2021年我们持续看好H股市场,预计明年市场收益率有望达到两位数。在更为强劲的盈利表现、较低的估值水平和有利的流动性三大因素共同支撑下,我们预计到2021年底恒生国企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分别攀升至11800点和120点,与目前相比分别存在约12.4%和10%的上涨空间。
半夏投资李蓓表示,国内的新发基金,大多把港股加入了投资范围并放大了港股投资比例。低估值的港股成为大部分基金的理性选择,南向正在趋势性大幅上升。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看到港股市场如下的几大“红利”:
1,“AH折价”红利
H股相对于A股的折价,在过去10年最高水平附近,两地同时上市的股票,A股平均比H股高40%。A股没有的那些中国上市公司,港股的低估更明显。比如电信三巨头(移动,联通,电信),比如中海油,股价都处于多年最低水平附近,跟2020年3月的疫情最低点基本相当甚至更低。PE统统只有个位数,分红收益率平均大于5%。
AH溢价较高,H股便宜了50%,估值如此低,自然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
2,资金红利
港股不差钱!随着A股市场的日渐成熟,机构成为了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公募基金在过去今年取得了很好的超额收益,靓丽业绩也带来了发行上的优势,2020年,可通过沪深港通的公募基金数量从739只翻倍至1572只,发行规模从6189亿翻3倍至20912亿。随着越来越多的A股公募基金参与到香港市场,机构的投资风格在港股会进一步强化,港股优质资产的价值会进一步的被挖掘。
并且,自港股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持续涌入港股,配置港股稀缺的游资资产,对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新数据显示,南下资金累计流入超过1.4万亿元,愈发成为香港市场重要力量,有南下资金流入的公司能够较好的消除估值折价,目前纳入港股通的498家公司值得持续关注。
3,核心资产红利
2020年度「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榜单显示,截至12月31日,共有11家公司超万亿,其中,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连续3年分居头两位,均于港股上市。同时,大量优质公司选择的上市地是香港,入围公司221家,总市值超过40万亿,因此,投资者在寻找核心资产的投资机会时,港股是必须纳入覆盖的市场。
另外,自2018年港股发行制度改革后,小米、美团相继在港股上市;2019年后,阿里、京东、网易等科技巨头陆续完成二次上市;2021年,百度、哔哩哔哩也将回归。再加上在港上市已久的腾讯、中芯等科技巨头,中国软、硬科技巨头齐聚港股,港股成为下注中国优质科技资产的重要市场,恒生指数公司也适时发布了恒生科技指数,成为中国科技股的风向标。
4、特色稀缺资产红利
由于港股发行制度的灵活性,经过多年的积累,港股市场上聚集了一批极具特色的稀缺板块,像澳门的博彩板块、国内的房地产开发和物业龙头、各大高教集团以及大量生物科技公司等等,成为投资者资产分散,多样性配置中重要的资产品种。
5、IPO红利
2020年是港股IPO大年,全年主板挂牌144家公司,募资3595.03亿港元,与2019年相比,数量下跌12%,而融资额却增加26%,可见IPO市场的质量持续上升,同时,市场也有着极强的打新赚钱效应,展望2021年,消息面上,依然有着大量关注度高的优质公司准备赴港上市,港股新股市场亦值得持续关注。
五,分享盛宴,到底该买什么呢?
新经济、顺周期
根据过去12个交易日数据来看,内资疯狂买入股王腾讯,买入额近600亿港元,中国移动近400亿,中国海洋石油、中芯国际等超百亿,美团、小米等也是净流入。
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内资买入的一是优质互联网公司,为新经济公司;一是外资撤资的错杀股,为内资提供黄金坑,比如中芯国际、中国移动;一类是稀缺龙头,比如电子烟的思摩尔国际、物业龙头恒大物业、水中茅台农夫山泉、餐饮龙头海底捞等等。
光大海外认为,优质的顺周期、科技、消费等行业优质公司均值得重点关注,具体为:(1)周期类:上游资源品如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有继续上涨的空间;(2)消费类:啤酒、餐饮、品牌服饰、博彩、医药,以及估值调整较为充分的物业股等;(3)科技类: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链龙头、消费电子硬件/云计算龙头等相关行业或公司。
三类资产
平安策略表示,三类核心资产有望引领“港股牛”。
一是全球范围的制造业龙头,有望在全球经济从疫情中恢复带来的盈利与估值的双重提升;
二是新兴科技成长领域的“弄潮儿”,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新能源,都是未来成长空间极大的领域,势必将产生全球领先的领军企业,且未来中概股的回归也将给相关标的带来提振;
三是传统领域赛道的“领跑”者,这里的“领跑”不仅仅是指规模与份额,更重要的是在传统领域中进行引领行业的革新,伴随着运营模式的升级,传统领域的领跑者有望迎来价值的重估。
最全核心股一览
1)就稀缺性而言,港股最大的优势在互联网科技巨头:港股相较A股而言,更早开放了亏损公司上市,从而引来了腾讯这只金凤凰,又在18年改革了同股不同权(结尾-W),吸引了小米、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同时又由于中美冲突,迎来了在美中概股回归潮(第二上市地结尾-S),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纷纷回流,还有一堆在排队中。当然还包括在线科技、教育、物业等等。
2)还有一类港股,它所在的行业A股也有,但是有很多龙头公司在港股。有的是龙一、有的是龙二龙三。比如创新医药,比如纺织、体育、餐饮。
3)最后再来说说真正的便宜公司吧,港股低估通常也都指的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