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失所望?滴滴做的是一门苦生意,没有什么护城河可言 来源:腾讯新闻
做企业的和做投资的都明白一个道理,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护城河,投资要投资有护城河的公司。
商业上的护城河怎么理解呢?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对此曾有一段经典的阐述,无形资产、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用户转换成本和产品成本。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企业的护城河。
用白话来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护城河既可以用来进攻,也可以用之防守,只要企业的护城河足够的深,那么企业就能保持长期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的体系里,哪一个行业有超额利润,不用多久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并引来越来越多的竞争者。
如阿里系电商此前是国内最大,利润最丰厚的电商平台。但京东与拼多多的崛起,这其实告诉了世人,阿里在电商领域里的护城河,并非牢不可破。
同样的,滴滴出行是国内网约车霸主,但滴滴在这个领域也并非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为当下美团、高德等第三方聚合平台打车快速兴起,已对滴滴打车形成一定的压力。

如何理解深刻理解滴滴这家公司?
说白了,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本质上都是一家广告公司。如阿里系电商,阿里自身不卖货,不发快递,只是为商家与用户搭建一个交易平台,而阿里则坐大收租就行了。
美团这家公司又如何呢?美团这家公司的核心是全国超600万骑手,美团利用骑手成功地地将商家的产品卖给用户,从而美团对商家抽佣。
滴滴这家公司当前的核心资产就是全国超1200万的司机,滴滴自己不出车,让司机通过滴滴这个平台拉乘客,滴滴也在从中抽成。
于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来说,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一家搭建了中心化平台的广告公司,说不好听点,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空手套白狼”!
任何一家公司能崛起,必然是时代推动的。过往大家讨厌出租车司机,打车不方便不说,吸烟、态度差、绕路宰客、拒载、随意拼客等行为都让大家嗤之以鼻。
一个行业只有问题多,对手才会有机会进入。当移动互联网风靡全中国的时候,滴滴在资本的驱动下,通过补贴消费者、司机两端,成功地抢占了全国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打车这个行业。
滴滴成立近十年了,在大部分网友眼中看来,滴滴是一家很赚钱的公司,毕竟滴滴的抽成之高,这在全网都曾引发过热议。
但从滴滴招股书来看,2020年滴滴的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人民币。滴滴营收不算低,但就是不赚钱。
之前创始人程维就说了,滴滴成立这么多年,其实压根都没赚什么钱,因为之前给出的补贴太多。对于程维这个话,春公子有点信了,为何呢?往下看!

为什么说滴滴做的是一门苦生意?
看着很热闹,就是不赚钱。互联网打车是双边网络负效应,司机和乘客两个网络。既难以规模经济,也没有网络效应。每个城市都要单独重新布局,和竞争对手赤身肉搏,进行艰苦的巷战。
美团是国内第三大市值互联网公司,其所处的赛道是生活服务领域,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这么一说,大家是不是感觉美团是一家很赚钱的公司?
事实并非如此,美团的核心业务是美团外卖,美团如此大的体量,一年的利润还没有超过100亿,美团还是在抽商家,罚骑手,杀熟消费者的情况之下所赚取的利润。
再来看滴滴这家公司,目前抽成依然是滴滴最大的收入来源,滴滴目前的日订单量是5000万单,就算按照每单提成4元计算,滴滴每天的营收也有2亿元。
网约车驾驶员一直被滴滴压榨,普通快车订单抽成25%,特惠订单抽成达30%-35%。很多新手师傅花不少钱购置车辆跑网约车,但由于是新手,各项分值较低,快车单较少,特惠单抽成也高,导致他们很难坚持下来。但迫于车贷以及生活的压力,不得不硬着头皮跑,越跑越穷,恶性循环。
当前这个环境之下,滴滴要想更好地运营,必须要维护好司机。但大部分滴滴司机都对滴滴不满,如果滴滴平衡不了和司机的关系,这将是滴滴未来一大隐患!

为什么说滴滴没有核心竞争力?
春公子之前就说过,滴滴是一家被资本催熟的公司。滴滴之所以能成为国内网约车霸主,并不是说滴滴这家公司的战力有多强,本质上是资本驱动罢了。
之所以说滴滴这家公司没有核心竞争力,春公子认为有以下几个点可以参考:
首先,滴滴当年通过补贴的手段培育了市场,但消费者都很现实,打车人哪里便宜去哪里,司机哪里赚得多去哪里,线上撮合平台提供的价值没有多高的不可替代性。
其次,互联网公司的套路一般都是先补贴,然后再垄断。只有垄断了才能获取超额收益,滴滴垄断了吗?看看市场上还有这么多打车玩家就知道了。
价格一旦抬到平均利率率以上,就有人出来烧点钱抢你生意。或者说一旦犯错,就有对手会扑上来。
最后就是说,滴滴主业并不赚钱,却有盲目地开启多元化路线,如滴滴最近玩上的同城货运、同城跑腿以及社区团购。殊不知成熟的互联网公司“流量池”和“现金牛”一定要分开。

结论:滴滴当前业务很多,但网约车服务是滴滴的核心业务。除网约车外,滴滴其他业务几乎都是亏损的,曾经最赚钱的业务——顺风车无限期下线前,更是使其雪上加霜。
尽管滴滴有很多优势,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来源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总之一句话,滴滴的网约车,并不是一门好生意。不知道诸位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