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 1
  • 38

段永平:我就三只股票——苹果、腾讯、茅台

聪明投资者11-11 19:09

“我一般跟大家讲,我就三只股票:苹果腾讯贵州茅台 ,差不多真是这样。”

“安全边际指的是你对公司有多懂,这是我的理解。”

“到处问人家的人肯定是不懂的。”

“人们关心的是我们做过什么,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做的那些事情。”

“没有安全感,人很难理性。”

今天(11月11日)下午,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知名投资者段永平接受访谈,围绕其个人经历、投资理念、对公司的理解、对持仓股的分析、对教育的看法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这是继今年初,段永平回母校浙江大学与师生交流90分钟之后,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也是段永平自步步高“退休”后的20多年来,难能一见的视频对话。

点击阅读:段永平罕见露面,谈及巴菲特黄峥轶事,强调最重要的是“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

而且是在美国加州进行的、更多围绕投资的一场深度交流,面对的是一贯犀利的方三文,比如直接上手问,“你觉得抄作业是可行的吗?”

在清晰度极高的镜头下,交流的颗粒度也很清晰……本分,通透,真诚,“剑气合一”的段永平,栩栩如生。就是,比在年初浙大交流时似乎瘦了不少。

关于投资理念

 方三文  一个用户叫“一根白”问,你第一次接触股票投资是什么契机?

 段永平  我退休了以后,搬到这里(加州)来生活了,我也不能天天24小时打球,我也不会去找份工作。

后来就想着,投资好像跟生意有关,跟企业有关系,我就来研究研究,也买了很多书,包括看图看线,看不懂。

我这一工科出来的人,怎么这图我就看不懂,他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那样的结论?

后来直到我看了老巴的东西,其实啥也没看,就看“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我就看到那一句话,突然就明白了,这句话就够了。

因为剩下的就是你怎么看公司,那不是老巴能够教的,你不懂企业,跟你讲多少理论也是白讲。但是我毕竟是做企业出来的,看懂别人的生意也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是我也懂不了太多的生意,这些年就那么几个。

我觉得懂生意很重要,不懂生意投资是很难做的。

 方三文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投资理念的话,是不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段永平  是的。没有了。

但是后面那句话是,你要看懂公司,这个很难。

为什么说投资很简单,但是不容易?简单就是你一定要看公司,你一定要看懂生意,你也要看懂未来的现金流;难是难在你很难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公司都不容易看懂。

关于“打孔机”

 方三文  我记得巴菲特还是芒格说过,他说一辈子投资的话,如果是有个打孔机,打20个孔,你的额度用完了吗?

 段永平  我应该还没有。

 方三文  20个孔,你感觉现在自己打了多少个了?

 段永平  我可以数得出来,我自己真的投过比较大金额的,最早是网易,然后雅虎应该算,投雅虎其实就是想买阿里

后来差不多就到苹果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我的比重也不大,苹果比较大,茅台其实也蛮大的。

腾讯,我现在其实还可以,不一定比伯克希尔哈撒韦多。

通用电气就是在2008年危机时,确实投了一下,我现在想不起比重来了。但是他们换CEO以后,我就很快就退出了。我觉得按今天的想法,我是不会投通用电气的,通用电气的商业模式并不好。我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的水平。

 方三文  我们还是先数数孔,谷歌算一个孔吗?

 段永平  谷歌其实都不算,我没有在谷歌上真的下过重注。

 方三文  拼多多算吗?

 段永平  拼多多可以算。拼多多很特殊了,是因为我在早期的时候,初创阶段的时候就已经投了。所以我投的钱其实比重很少,赚的钱确实很多。

但严格意义上其实都不算,因为我不是说我看懂了往里投,我是稀里糊涂投的。

 方三文  如果再想不出别的孔的话,听起来就10个孔还没打完。

 段永平  差不多。所以我还有很久可以做投资,因为要做够20个。

 方三文  可能全世界二级市场的投资人里,敢说自己20个孔的额度没用完的人可能也很少?

 段永平  这个不知道,看你的定义。

到20个孔,有些人一辈子其实都到不了,他就没有重仓过任何公司,他最高的重仓就是5个点。

甚至很有名的投资人,比方说彼得·林奇,他一辈子做过2000多个股票,他一定很忙,所以头发白得也很早,早早的就退休了,比我还早。我不知道他现在还做不做投资,他估计现在还做,就自己给自己做。

我碰过的股票可能也很多,我还买过神华,我不是买过神华,我现在有神华,只是它比重不大。茅台我是比重比较大。

我一般跟大家讲,我就三只股票:苹果、腾讯、茅台,差不多真是这样。

 方三文  有哪个孔是你觉得打了孔,其实不是很满意的?

 段永平  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你不满意,你赶紧就跑了,它就已经不在你孔那里了,不然逻辑上不成立,你不喜欢你还拿着,这跟小孩不一样,你不喜欢,你还得留着。

股票你不喜欢,你可以用脚投票的。

关于如何搞懂一家公司

 方三文  我们接下来把它说细一点,你刚才说理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个理念是容易的,但是要搞懂一家具体公司不容易?

 段永平  理解理念不容易,理解这句话非常难。我看在雪球上那些球友们,能有1%的人真懂这句话就了不起,做到就更难。

但是做不到的人,也是能挣钱的。

 方三文  他倒不一定是他不懂,他可能理解不是这样的。

 段永平  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你懂了以后,你就不会受市场影响,如果你还天天看市场、天天看动态、天天看过去怎么样……哪怕是很大V的人,我也看见一天到晚在讲市场怎么样,他就是不懂。

你看我什么时候讲市场,什么时候我在雪球上说“今天要涨了”“明天要掉了”。

但不懂不等于不挣钱,投资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你闭着眼睛买一只股票拿着,你100个人里头,其实有50个人可以挣钱,那这50个人就可以出来讲。

但是你要让他重复,他就没有那么容易。

我可以教大家一个赚钱的办法,你就买标普500指数,你最后总是赚钱,但是这不等于你就懂了,但你要是真的这样做,其实也表示你是懂了。

关于投资网易的案例

 方三文  公司还是很难,怎么样确定自己搞懂了一个公司?我们就以网易为例,你怎么样确定自己搞懂了?

 段永平  我本身做游戏出身,我跟他们游戏团队聊聊,觉得他们是一帮很热爱游戏的人,真的很认真,这是第一。

第二,这个商业模式,我觉得它很有道理,加上它的现金当时比市值高。我作为风投一样的,买进去很简单。

加上当时有这个契机,刚好股票低成那个样子,大家都是恐慌性的,觉得他们要完蛋了,我觉得他们大概率是有机会挣钱的。

刚好我账上有点现金,就满仓买了网易,6个月涨了20倍。

你说我看懂了吗,我要看懂了,我应该把整个网易买下来。

所以懂这个东西,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大致觉得他们是能挣钱的,我觉得我的投资风险不会特别的高。

为什么你能够拿到那么久,赚了那么多钱你还不卖?问题那些钱对我来讲它并不多,所以我可以比较理性的去想一件事情。

如果我只有那么多钱,我还真保不住我也可能卖掉,所以保持理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方三文  对网易的判断里面,听起来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你对游戏这个商业本身有个判断,觉得它是能挣钱的?

 段永平  当然,我是谁呀,我做游戏出身的,我可懂游戏了。(小得意地笑)

 方三文  第二,对它的定价的判断,比如说它的股价很低,可能低于它的持有的净现金。这个其实也是老巴说的安全边际?

 段永平  老巴的安全边际不是指这个,安全边际指的是你对公司有多懂,这是我的理解。

不是说有多便宜,便宜的东西可以更便宜的。

当时我就是觉得他们是有机会赚钱,但是并不知道它能赚多少。我要知道它能赚今天这么多钱,我哪怕晚一点,我也会多买,不会卖,我后来也是卖掉的,所以表示我其实也没有那么懂。

 方三文  懂和不懂,按你这么说,其实它处于一个灰色的区域,不是那么清晰的一个标准,是这样吗?

 段永平  我也不知道,但是到处问人家的人肯定是不懂的。那么不问的人是不是就懂了?你可以说它属于灰色地带。

至少我赚了100多倍,你说我懂还是不懂?我卖肯定有我卖的原因,有卖的道理,而且我其实也没少赚,因为我有其他的也很好的投资标的。

关于苹果的业务及文化

 方三文  我们再说另一个标的——苹果公司。一个叫“莉莉安78”的用户问,15年前苹果是一个卖硬件的公司,现在利润是一半硬件一半软件,商业模式有了变化,你买的时候是不是就有这个判断?

 段永平  我是2011年买的,那个时候已经很清晰了。

 方三文  你当时能判断,类似平台业务、软件的业务它会创造更多的利润?

 段永平  我是这个行当里头的,我怎么会不知道。那都不是叫判断,那是一个你看得见的一个东西。

 方三文  水桶里的鱼?

 段永平  那倒谈不上,但至少是一个不远处的大象。我们自己就在做这个生意,我当然能看见。

 方三文  你好像在企业文化方面,对苹果也有一个判断是吗?

 段永平  对,我觉得他们的企业文化很好。

 方三文  你为什么认为它的企业文化很好?

 段永平  我觉得他们用户导向做得很好,他们不是那种很生意导向的公司,他们非常在乎把东西做好,非常在乎用户体验,非常在乎怎么改善,非常的想得很长远。

所以给用户提供不了价值的东西,或者提供不了足够价值的产品,再热门他们也不会做。

我们之前发生过争论,你说苹果到底会不会出大屏,我说他们一定会,但是我们等了三年才出来。

但是我怎么就知道它会出大屏?

 方三文  因为大屏是用户需求。

 段永平  对呀,我们做这行的,我们大屏都出来了。所以我就知道用户是一定会要大屏的,但是我没想到他们扛了三年。

 方三文  这个事情我也是很困惑的。

 段永平  我从来没有困惑过,我就知道他们犯错误了,蒂姆·库克在这个地方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他有点像中村。

乔布斯说过(小屏)这个是最好的,所以他们就不屑去做。其实他们早就在研究,研究室里头所有的大屏它都有,但是他们就是没有推。

当然他们可能也是因为觉得性能还不够好,或者什么原因,我不知道,反正最后他们推了。

我另外给你再举个例子,最早的时候他们说要做iTV,就是电视机。

我记得打球的时候,有人信誓旦旦告诉我,他们一定会做,样品都看见了。我说他们一定不会,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说他们能做什么?

我用同样的话跟我公司的人也讲过,因为我们也做电视,他们后来就把它砍掉了,后来刘作虎上来,又做了一次,又砍了一次。

我说咋回事刘作虎,我当年就跟你讲过的,我们为什么不做电视,他非要再尝一下。陈明永还让他试了,就像当年我让陈明永试一样。

试完他觉得确实不对,因为这个产品没有办法提供太有价值的东西。

十几年前,到处在说苹果要出苹果车、电动车,我说它们绝不会有这个电动车的,很多人说不可能,它们都在做了,我说它们做不出来,不是技术的问题,是它们到底能干什么。

那么大个车,苹果能够提供的价值非常有限,它卖什么价?它有没有足够的差异化?这是我对苹果比一般人了解的地方。

如果真的出苹果车,我很高兴,我很想看到它们到底能做什么,但是我就是认为它们做不出来。

直到最近,我到纽约碰到苹果店的老板,他告诉我,他们那个店停了三年,改了一次,是准备卖苹果车的那个改法,后来又改回来。

我说原来你们早就知道不卖苹果车的,他们至少提前一年到两年就知道这个事,但是苹果其实没有宣布。我一听它们还真是做过苹果车,其实这个都超出我想象的,我以为它们只是在研究。

你看果然像我说那样,其实这就是它的文化,它发现产品没有办法给用户增加足够的价值的时候,它们就不碰了,它们不会为了生意去做。

它们要是为了做生意的话,完全可以做车,它要做车也不会有谁比它做得更好。但是它到底最后会怎么样,我不知道。

这是我的理解,我觉得这家公司的文化还是蛮好的,当然好文化的公司也不少。

 方三文  但是它也可能会犯错,比如说刚才你举的做大屏手机三年没做,然后差一点做的苹果车?

 段永平  文化好,最主要的就是最终它会走回正道。有一个北斗星在指引着它,它到底该干什么。

不是为了生意,你仅仅讨论生意是很容易犯错误的。

 方三文  如果有好的文化的话,并不能完全避免犯错,但是可能犯了错误被纠正的概率大于没有好的文化?

 段永平  犯错误的概率大家其实都差不多的,只是说你犯不犯下去,还有就是你有没有不为清单。

我们三十年下来,犯的错误就是比其他人少。

你看我在雪球上写的那一条,人们关心的是我们做过什么,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做的那些事情。

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事对我们不合适,就不做了,不做不就少犯很多错误吗,做对的事情的概率就大了。

其实就是小小的一点点的差别,可能三十年就是很大的差别。

 方三文  现在价格的苹果,你觉得?

 段永平  不便宜。

 方三文  就是从投资回报率,也不可能寄予很高的期望?

 段永平  是。也看用户本身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他如果把钱存在银行里拿一个多点的利息的话,那你还真不如买苹果,但是如果你可以一年赚个十几个点,可能真的就没必要买苹果,苹果最后有没有发展,其实我也不知道。

当然它一直是很强的,它有那么多的用户,AI最后落地在哪,不还是要在手机上吗?苹果将来再翻一倍两倍三倍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不知道,不是说它就一定不行,但是它不便宜。

关于通用电气的“错误投资”

 方三文  你也曾经在2008年的时候买过通用电气,后来你对它的看法是有些变化的。对它的看法的这个变化,主要是在商业模式还是企业文化方面?

 段永平  以前我觉得是在企业文化上,商业模式其实我一直就没看懂,但企业文化我以前喜欢,他们说的这个时代在变,唯一不变成是诚信,对诚信特别强调。

但我后来我去看他们主页,我找不到这句话了,我从找不到那句话开始就决定卖了,我就觉得他们都不再强调这件事情,加上商业模式我确实看不懂,买卖了太多的公司。

最早的是因为受杰克·韦尔奇的影响,觉得这家公司好神奇,后来发现其实也没有谁是神奇的。

 方三文  是不是对杰克·韦尔奇你可能都祛魅了?

 段永平  倒也谈不上,我不了解,还好是卖了。

我卖的时候4000多个亿的市值,现在可能都不到了,你想我把它换成苹果,多大差别啊。我大概拿了可能两、三年或者三、四年,没有拿太久。

 方三文  但这单交易也是挣了钱的?

 段永平  犯错误有时候也是会挣钱的,我觉得那是一个错误,回到今天我不会买。

 方三文  即使挣了钱你也不能否认它是个错误?

 段永平  它当然是个错误,因为它不符合我后来决定的,要符合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这两个过滤器。

关于英伟达及AI

 方三文  有一个用户叫 “迷人的打新小沙暴”,他问,是什么原因或者什么样的思考,让你去考虑投资英伟达这样的看起来是一个高度变化的行业中的一个企业?

 段永平  我以前也以为它高度变化,但是后来发现它们确实很厉害,它们的生态确实很强。你看英伟达和OpenAI的合作,以及AMD和OpenAI的合作,你就可以看出来英伟达有多强。

英伟达是投资1000个亿,但是是给它芯片,拿它的股份;AMD是我给你芯片,我给你股份求求你用用我。

现在所有的人都想用别的芯片,是因为他们恐惧英伟达的垄断。

AI太贵了,要花好多的钱,在军备竞赛的这些大厂,AI要赶上去你都得去买芯片。所以大家非常的希望再拱出一家来,因为半导体一旦同质化,价格一下就下来了。

但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所以英伟达确实是厉害。

然后我也看了一下黄仁勋很多视频,这个人我也很欣赏,他十多年前讲的东西和今天讲的东西是一样的,他早就看到了,一直在朝那个方向做。

所以你现在就不得不去想,他现在讲的东西依然是他对未来的认同,所以我觉得投一点看看吧,AI这个东西我觉得至少掺和一下,不要错过了。

完全错过了,好像有点不太合适。

 方三文  你认为AI是一个有需求的东西,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在这个行业里面,它的竞争力是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段永平  至少目前还是这么认为。

 方三文  我们从英伟达和台积电这样的公司延伸出去,商业创新尤其是技术进步,它会创造很多新的商业,发掘新的需求。它也会摧毁一些老的商业,通常创新对企业会有很高的需求,甚至会有一些运气方面的需求,他们是创新成功的幸运者。

那也有一些公司,处在不需要那么多创新的一个行业里面,这两个相比,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段永平  倾向于我能看懂,倾向于我觉得它未来赚到的钱是匹配我的投资机会成本的。

你看我也买茅台。茅台这个公司就是不要变,就怕来个新的CEO,他东搞搞西搞搞,到目前为止还好了,万变不敢离其宗,你不要把53度飞天给变了。

所以国营企业在这点上是有好处的。我听说像有些民营企业,继承人上来就把配方给变了,这种事在茅台可不敢有,很危险。

你好好的为什么要变,创新其实就是用户需求,需要变你就变,不需要变就不要变。

科技行业必须得创新,因为新的东西会出来,会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你要不变就死了。

茅台的口味已经形成了,你再去改口味那就是脑袋坏了,肯定不应该这样。你想可口可乐它们也会改变一下口味,但是原来的口味是一定要保留的,它只是会因为健康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加一些新的东西。

 方三文  从搞懂的角度,这两种里,是不是要搞懂一家需要创新的企业会更难一些?

 段永平  其实搞懂茅台也不容易,每个人不一样,你看多少人搞不懂茅台,也很多人搞不懂苹果。

我也搞不懂英伟达,也没搞懂谷歌,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谷歌,但是就是搞不懂。

我现在有点懂了。但又开始担心了,搜索的生意会在多大的程度上被AI取代?像ChatGPT,包括Gemini本身,会取代多少搜索,我不知道。

但是我总的来讲,我觉得这家公司还是挺好的,所以我前段时间还买了一些。

 方三文  要搞懂不变的东西,或者搞懂创新的东西,其实都挺难?

 段永平  当然,搞懂什么都难,但是再难也没有高尔夫难。

关于伯克希尔的传承

 方三文  我再问一个最老的公司——伯克希尔,老巴刚刚退休,它过去算是基业长青的公司了,现在也有很多持有它的股票的人,有一个用户叫“江畔初月初照人”,他问,巴菲特退休了,伯克希尔这个公司能不能基业长青

 段永平  那他可能对这家公司完全不了解。

第一,老巴买的这些公司都在;第二,接班人对于他的文化是承接的,他们都是在努力的找未来现金流好的公司,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至于说这个接班人的水平怎么样,老巴有犯错误的时候,但老巴找的人也不会说差到哪里去,它这个文化是不会变的,它们不会是一家投机的公司,你拿着伯克希尔哈撒韦,肯定比随便买一个共同基金要好。

你有什么好选的呢?你如果不懂投资,那就应该买像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样的公司,或者像标普500指数这样的,一定是比买基金好。

你知道它们是谁,你知道它们的历史。你买这个可能比黑石比其它要好,长期来讲它的回报很可能是比他们要高。

 方三文  你觉得老巴的公司能持续之前的优势的概率是大的?

 段永平  我觉得他们的方式方法,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成立的,至于说他们能不能够跑赢标普500指数不知道。

我也专门跟老巴聊过这个事,你觉得你未来还可以跑赢标普500指数吗,他说非常难,但是他觉得可能可以跑赢一点点。

他就是喜欢做这件事,不然他就买标普500指数,他就彻底不管了就完了。

所以他们的机会成本就是标普500指数,所以他们只有在觉得可以跑赢标普500指数的时候才会出手,不然他就不干了,不然他就买标普500指数就好了。

可简单的一件事,我是这样想的:哪天我真的决定不打算做投资了,或者说我传给小孩的时候发现我某个孩子是不懂投资的,你就给他买标普500指数就好,或者是买伯克希尔哈撒韦。

我有个朋友过世了,他的孩子就跟我讲,他就是买了一半的标普500指数,买了一半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这就对了,这安排挺好的,然后他们就不操心了,他们也不管你市场怎么怎么样,反正他们就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因为标普500指数有分红,那一半的股票的分红足够他们花了。

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拿着,这样他会省好多心。

关于对拼多多的“风险投资”

 方三文  再问一个大家更关心的公司——拼多多,你之前说对它是有风险投资的,最新其实你也是有增仓的,现在还是风险投资吗?

 段永平  还是,但我懂得多一点了。我其实曾经卖掉过很大的部位,又差不多都买回来了,我觉得这公司还是有点意思,但是有风险的,我不推荐别人买。

 方三文  你说你又买回来,你觉得更懂了一点,你觉得懂了是什么部分?

 段永平  人家赚的钱摆在那儿了,财报你都能看见了。如果它能够维持这个生意,它是很便宜的。

问题是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能够维持,有什么样的东西会影响到它,但是我对他们整个文化、整个团队,我是信任的,但是大环境我不知道。

 方三文  有一个用户叫“张浩_”,他问,5到10年之后的拼多多,你现在没有办法建立一个清晰的预期?

 段永平  我觉得大概率他们应该活得还不错,但是不是百分之一百。

我很肯定的知道苹果还会活得很好,拼多多我没有那么清晰。我觉得这个行当的变化其实也很大,但是它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它会比现在还要厉害很多,风投就是这个意思,对不对?

如果不是风投,我就应该买很大的比重在里头,我并没有,但是我觉得是值得拥有一部分。

对普通投资人的建议

 方三文  你对普通人的投资有什么建议?

 段永平  没什么建议。我觉得投资就是投资,跟你是什么人没有关系,你不是好好的投,最后还不如不投。

你要是真不懂投资,就不要碰。炒股是很难赚钱的,大部分散户在牛市和熊市都亏钱,80%左右,所以你不要觉得自己是特殊的那个人,除非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现在就更难了,因为现在有了量化基金,虽然以前就有,但是现在它们更厉害,AI越来越厉害。所以炒股票确实是你一买它就掉,你一卖它就涨。

但是你要是真的会投资,你不需要什么建议,你只要买了你觉得好的公司,拿着就行,跟你自己的其他机会成本比就好。

所以我老是说茅台,我觉得茅台可能是比较容易懂的东西。

当然很多人说年轻人不喝茅台了,可那些不年轻的人还能活很久。其次,年轻人一直不喝茅台,以后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喝?喝酒有害健康,这是真的,但它有情绪价值,所以还是会有人喝。

 方三文  你的建议就是炒股是很难挣钱的?

 段永平  我觉得很难。

 方三文  但投资是未尝不可的。

 段永平  投资的前提是你要懂企业,你要搞懂它,或者你看到合理的东西,你自己觉得这个东西有道理。

比如我跟一个朋友讲,他特别喜欢喝茅台。我说你为什么不买茅台?果然他买了茅台,但后来也没挣到钱。

我就跟他说:“你那些没买茅台的朋友,他们都买了什么?”他说:“你这么一说,我就舒服了,他们亏得比我多多了。”我说:“那不就对了嘛?茅台最后会回来的,就算不回来,股息你也会拿回来,只不过时间长一点。” 

但是,如果你投到你不懂的生意里,你会很惨。

这几年不是茅台的问题,是大部分(经济)都掉了,所以我不是真的要去鼓吹茅台,我只是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茅台可能是一个有意思的选择。

你要是对你卖的东西没有把握,你不知道有没有人要买,你很难坚持。如果你要坚定地认为没有人会再喝酒了,那确实不应该买,这是没道理的。但本来就不喝酒的人,也很难坚定。

 方三文  总结一下你的建议的话,就是不要炒股,炒股挣钱很难,去投资,投资也许可以挣点钱?

 段永平  投资当然可以,不然我在干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举报

评论1

  • 卧龙居士
    ·11-12 00:47
    这几个股票业绩没问题,所以不会破产;但有的估值过高,巨幅下修也正常。
    回复
    举报
 
 
 
 

热议股票

 
 
 
 
 

7x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