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xplorer

传递探索AI和XR的创新精神,炒股人士专享的科技、半导体、XR行业搬运工

IP属地:未知
    • AIxplorerAIxplorer
      ·08-06 15:45

      前瞻 | iPhone 17 爆料汇总,我仿佛看到了 iPhone 6 的精神续作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我们送走了 WWDC25。一年一度的「科技春晚」:—— iPhone 17 系列发布会。即将拉开帷幕。今年,各科技媒体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一台超薄 iPhone 上。 $苹果(AAPL)$ 本文就来提前总结下网络上的各种「剧透」。带你前瞻即将发布的 iPhone 17~PS:看看猜对几个 : >先过一下常规更新iPhone 17 全系标配:- 120Hz 动态刷新率屏幕(重点,全系标配)- 自研 Wi-Fi 7 芯片- Qi 2.2(25w)无线充电+35w有线充电- 台积电第三代 3nm 制程 A19 Pro / A19 芯片- 2400 万像素前置镜头- 12GB 运行内存接下来就是各机型的爆料。iPhone 17 Air,比薄更薄iPhone 17 Air (一说为 Slim)还没发布。就成为科技媒体的热门话题。它被认为可能是 iPhone 史上最轻最薄的机型。作为对比。此前最轻最薄的是 2014 年发布的 iPhone 6.(6.9mm,129g)彭博社记者马克 · 古尔曼表示。iPhone 17 Air 的厚度约为 6.25mm.而郭明錤更激进地认为最薄处仅有 5.5mm.无论哪个是真的,它都会成为历史上最薄的 iPhone.扬声器挖孔数也减少iPhone 17 Air 的重量减轻至 145 克。与 iPhone SE 2 或 iPhone 13 mini 接近。但屏幕却有 6.6 英寸。为了薄,采用虚拟 esim 卡我们尝鲜派此前已介绍过 iPhone 17 Air 的部分特性。包括可能完全移除 SIM 卡槽。取而代之的是「双 eSIM」。这可能是因为太过轻薄。而 SIM 卡槽和实体卡会挤占部分电池和主板空间。因此去掉才能助其「比薄更薄」。机身 Air,
      7,002评论
      举报
      前瞻 | iPhone 17 爆料汇总,我仿佛看到了 iPhone 6 的精神续作
    • AIxplorerAIxplorer
      ·08-04

      OpenAI的“Agent时刻”:智能体大战来到分水岭?

      美国时间7月17日,OpenAI终于迎来了它的“Agent时刻”——通用型ChatGPT Agent正式发布。它整合了深度研究工具Deep Research与执行工具Operator,可一站式完成复杂任务,但仍存在速度慢、个性化不足等短板。这款产品的发布,让市场重新审视通用AI代理的技术路径选择。ChatGPT Agent的架构本质是“浏览器+沙盒虚拟机”,与Manus、Genspark形成鲜明的技术路线差异。在底层架构层面,浏览器(Browser-based)代理虽堪称万能,但运行速度较慢;沙盒虚拟机(Sandbox)高效,但无法联网操作、工具库受限;工作流集成(Workflow API)速度快、结果精准,但业务范围有限。不同架构模式下的几大主流Agent,各有哪些优劣势?针对B端客户和C端客户的Agent产品,在适用场景和技术逻辑上有何差别?Agent将重塑互联网入口,那么依靠广告营收的创作者们将如何维持商业模式?本期《硅谷101》,主播泓君对话Pokee.ai创始人、前Meta AI应用强化学习团队负责人朱哲清,深入拆解Agent的技术逻辑与未来趋势。(分为上下集推送)以下是这次对话内容的精选:主流底层架构对比:浏览器、沙盒环境、工作流泓君:和市面上的通用型AI Agent对比,你觉得ChatGPT Agent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市面上所有通用型的AI Agent,它们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我相信它们在解决不同场景的问题上,还是会有一些区分度。来源:ChatGPT朱哲清:目前的通用Agent包括这么几家:一个是Perplexity,一个是OpenAI;Anthropic现在还没有推出自己的通用Agent,但他们有编程的Agent;我们Pokee相对比较小一些,比较晚期才出来;有Manus,有Genspark,可能更偏向垂直一些。首先,目前在基于浏览器的产品中,能力最强的还
      340评论
      举报
      OpenAI的“Agent时刻”:智能体大战来到分水岭?
    • AIxplorerAIxplorer
      ·07-30

      大厂眼镜一戴,谁也不AI

      $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W(09988)$ 哇哦AI智能眼镜在本届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度亮相,在1号馆的阿里展位上,一个硕大的模型十分显眼,屏幕上的绿色文字展示着这款AI眼镜的光波导AR技术。而在前一天下午的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论坛上,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介绍了该产品的功能细节。这也意味着阿里将是继小米之后,又一位入场AI眼镜的赛道的头部企业玩家。不过,据现场参展人士透露,WAIC现场的阿里AI眼镜并无法点亮,产品展示停留在“模型机”和外观层面。一些业内人士向“直面AI”表示,阿里AI眼镜其实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目前展示的产品还只是工程机,距离可市售仍有一段距离。此前的相关报道显示,阿里AI眼镜分为两个版本——不带AR显示的AI智能眼镜,以及带显示的AI+AR智能眼镜,后者优先级更高。产品硬件层面,这款眼镜与此前发布的小米AI眼镜类似,采用高通骁龙AR1+恒玄BES2800的双芯架构,传闻其代工厂商为“果链”硬件巨头立讯精密,正式发售时间预计为今年的“双十一”。但是,不管是在WAIC的阿里展位上,还是在宋刚的介绍环节,都没有提到无AR功能的版本。据业内人士介绍,光波导AR功能需要在设计上预留投影装置的位置,因此两个版本共用同一模具的概率较小。也就是说,阿里方面是否会同步推出非AR版本的产品仍是未知。据了解,从2024年年底开始,阿里相关业务就开始了一系列整合。先是“通义”应用团队正式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再到拥有To C硬件品牌“天猫精灵”的智能互联事业群宣布与夸克团队相融合,此次发布的AI眼镜,是阿里自去年底整合AI To C业务之后推出的首款AI硬件
      501评论
      举报
      大厂眼镜一戴,谁也不AI
    • AIxplorerAIxplorer
      ·07-30

      微软进军AI浏览器,维持巨头的平庸

      经过了两年对 Edge 浏览器 AI 功能的小修小补之后,微软在昨天(7月29日)为 Edge 浏览器加入 Copilot 模式,正式进军 AI 浏览器市场。 $微软(MSFT)$ 具体来说,Edge 浏览器中的 AI 功能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一个聊天侧边栏,新推出的 Copilot 模式可以让 AI 阅读和理解网页内容,比如帮你做一个技术文档页面的解读或者 Youtube 视频的观看大纲。它也可以一次性浏览所有你已打开的网页,当你在多个商品或者酒店页面来回切换烦恼时,帮你列一个对比表格来辅助决策。微软还增加了语音功能,你可以通过语音聊天来理解网页、和 AI 实时对话。这些功能看上去与市面上已有的 AI 浏览器好像没什么不同,但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对此赞不绝口,“这是我们为 AI 时代重新定义浏览器的第一步。”他说他最喜欢 multi-tab RAG 功能,可以让他更快地分析微软过去一年在 Nature 上发表的论文——介绍新功能的同时顺带炫耀一番。目前该功能尚处实验阶段,微软称将会逐渐为 Copilot 模式加入新功能。实验的另一层含义是现在 Copilot 模式为“限时免费”。考虑到目前 Copilot 仍由 OpenAI 提供基础模型支持,这意味着你可以免费使用不少 ChatGPT 的付费功能。比如你可以在 Copilot 模式下使用 ChatGPT 中付费的 DeepResearch 功能。纳德拉还透露他们将推出任务代理功能,让用户在浏览网页的同时委托 Copilot 处理任务。一位 AI 创业者将其称之为 ChatGPT Agent 的免费替代版。ChatGPT Agent 目前仅向 Plus 及以上用户开放,最低月付费 20 美元。这大概也是当前
      301评论
      举报
      微软进军AI浏览器,维持巨头的平庸
    • AIxplorerAIxplorer
      ·07-30

      Meta天价Offer连遭拒绝,OpenAI前高管的团队怎么挖不动

      Meta又挖人了?不稀奇。 $Meta Platforms, Inc.(META)$ 但这次,它出手比以往更猛,却第一次遭遇了集体拒绝。据《连线》杂志报道,Meta接触了Mira Murati,这位从OpenAI离职的前高管,创立的AI初创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TML)十多名员工,试图将他们挖入自己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Mira Murati,2018年加入OpenAI,2022年升任首席技术官,2024年9月离开OpenAI,2025年创办TML。其中一位员工甚至收到了超过10亿美元的多年劳动合约,其余录用通知的金额在2亿至5亿美元之间,跨越四年期。同时,消息还透露,仅第一年,一些员工的薪酬就保证在5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但目前为止,TML没有一人接受Meta的邀请。这个扎克伯格亲自站台的团队,招人的方式也很“老板风”:直接在WhatsApp上私信、CEO视频通话、CTO一对一聊愿景,几乎是社交平台高管亲自上阵。招聘流程短平快,有人甚至称Meta的面试,已经成了检验AI市场身价的新方式。不过,就连Meta自己也承认,他们对Thinking Machines Lab的挖角尚未成功。Meta公共事务主管Andy Stone在回应《连线》杂志报道时提出异议,我们只向TML的少数人提供了工作机会,虽然有一个较大的工作机会,但细节是错误的。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提出了一个问题:谁在编造这个故事,为什么。但不管这个故事究竟是编造的,还是真实的,我们能看到这个方向是明确的。Meta抢人的目标,已经从OpenAI、Anthropic这些当前的热门“老牌”AI公司,转向了一些初创公司,像是由OpenAI前CTO Mira Murati创立的新贵TML。没人知道Meta会敲开哪家公司
      359评论
      举报
      Meta天价Offer连遭拒绝,OpenAI前高管的团队怎么挖不动
    • AIxplorerAIxplorer
      ·07-28

      在上海WAIC,800展商无一不想成为黄仁勋

      “今年无趣许多。去年有很多特别有想象力的东西,但今年大家都变得极其务实,所有人都在求稳。”一位头部科技公司核心人士在WAIC现场直言不讳地吐槽。7月26日中午12点,距离展览开始还有两小时,上海世博展览馆南门外已是人潮汹涌。淅淅沥沥的小雨并未浇熄热情,撑着伞、拖着行李箱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其中不乏远道飞来的海外嘉宾。他们此行只有一个目标:参与这场号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WAIC盛会。伞沿滴下的水珠之间,飘荡着关于当下AI最热话题的激烈讨论: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然而,与去年大模型独领风骚不同,今年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热度明显压过了大模型,成为吸引与会者的绝对主角。最能直观感受到这股热潮的就是被“炒”至上千元的门票。虎嗅获悉,今年WAIC门票早早售罄。开展前两天,闲鱼平台上的转手票价已被炒至3000元,而一个月前官方开售时,正常票价不过200元。一票难求,足见市场预期之高。而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WAIC也同样印证了热度。官方数据显示,本届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有800 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 50%,3000余项展品集中亮相。更具冲击力的是具身智能领域的爆发:去年仅有18家相关公司参展,蜷缩在一层展馆;今年则剧增至80家,直接“占领”了整个上海世博展览馆的二层,连同其他展商,B1层展馆也被悉数填满。二层俨然成了“机器人舞台”。各家展商轮番演示,人形机器人行走、抓取、执行任务,动作流畅度在行业尚处早期的背景下,可以说堪称“完美”。但这种“完美”也恰恰构成了现场最戏剧性的一幕:在机器人远未大规模进入实用场景、频频出错仍是常态的现实世界里,WAIC的展台上却难觅“翻车”的机器人。这份刻意的“完美”,与“求稳”、“想象力缺失”的吐槽声,形成微妙反差。“你觉得谁最有可能成为机器人领域的黄仁勋?”一个充满行业焦虑与期盼的问题从被拦在展馆外的人群中隐隐传
      328评论
      举报
      在上海WAIC,800展商无一不想成为黄仁勋
    • AIxplorerAIxplorer
      ·07-24

      宇树们,争夺人形机器人的敲钟时刻

      宇树上科创板的传闻终于落地。轰轰烈烈的具身智能热潮中,宇树无疑是第一梯队里的明珠。我了解到的信息是,宇树估值在120亿左右,此前一波老股交易估值会更高,而目前估值最高的一家是智元机器人,为150亿元。事实上,王兴兴和稚晖君,两位最火的90后创始人,正在争夺人形机器人的敲钟时刻。从我在投资人处了解到的信息来看,他们大概将一级市场的具身智能公司按估值分为三个梯队:智元、宇树、银河通用为第一梯队,估值百亿左右;第二梯队星海图等,估值50亿;剩余热门公司估值大概二三十亿的区间。估值虽然有差别,不过这些公司基本“都不烧钱”,同样手握大量现金,比如智元就准备控股一家上市公司,但公告是发出来了,涨停板也拉了不少,如何装入资产等下一步动作还有待观望。上周也有消息称,智元在拟收购上纬新材的同时,公司赴港上市目标不变。不过智元回应称,消息不属实,公司暂无明确赴港IPO计划。另外,银河通用也传出IPO的消息,在跟投资人讲上市,不过对方否认了这一消息。总之,三家估值百亿级别的具身智能独角兽,甭管真真假假,都先后传出了上市的消息。当然不止这三家,近期传出上市消息的机器人公司还有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卧安机器人等,不仅仅是具身概念公司,这当中也包括有更明确场景的割草和酒店服务机器人公司。问题这就来了,这些具身智能也好,机器人公司也罢,为什么都在一时间传出要IPO的声音?这种一致性又代表了什么?一、“宇树比影石值钱”先看看最热的宇树。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宇树科技已开启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宇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股权,合计控制34.7630%股权。 $影石创新(688775)$<
      569评论
      举报
      宇树们,争夺人形机器人的敲钟时刻
    • AIxplorerAIxplorer
      ·07-21

      黄仁勋40分钟央视专访:拼命工作33年,总感觉要倒闭,自学中文,中国创新挡不住

      关于中国的一切,黄仁勋用这6000字讲清楚了。 $英伟达(NVDA)$ 智东西7月21日报道,昨晚,央视播出了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链博会开幕首日接受《面对面》栏目专访的录像,这是他18年前接受央视《对话》栏目专访以来,第二次接受央视专访。在这一时长接近40分钟的节目中,黄仁勋深度分享了自己对中国供应链、市场、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的看法,并重申了英伟达对中国的长期承诺。黄仁勋称,当前,世界越来越动荡,变化越来越快,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供应链的专业能力。全球供应链脱钩并不现实,中国不仅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还为其他国家的供应链提供技术和产品。此外,英伟达而言,中国市场也是独一无二的。英伟达H20芯片恢复供应在国内引发了一定争议,有观点认为这会阻碍中国的创新。对此,黄仁勋回应道,中国创新的步伐是不可能被阻挡的,中国科研人员在受限环境下打造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如果没有各种限制和挑战,创新和发明往往就不会出现。黄仁勋在访谈中特别点名了阿里巴巴、美团、腾讯、百度、小米、比亚迪等企业,将其称之为“朋友”。他还说,自己敬佩并尊重**,**的体量比英伟达大得多,从规模、人员规模和技术能力来看既广又深。谈及未来,黄仁勋认为AI将催生庞大的产业,蕴藏着极大的机遇。将像电力或互联网一样,成为每个国家和社会的核心基础设施。尽管英伟达在当前的AI浪潮中如鱼得水,市值一度冲破4万亿美元,但黄仁勋说自己从不自满,保持警觉,33年来每天都要承受高压,拼命工作。他乐观地认为,伟大的市场离不开竞争,而中美两国能找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方式,让英伟达这样的美国企业能继续在中国市场发展并服务这个市场。黄仁勋与央视记者董倩进行了本次对谈,以下为完整对话实录:01.全球供应链不可能彻底脱钩中国供应链堪称奇迹董倩
      1.07万2
      举报
      黄仁勋40分钟央视专访:拼命工作33年,总感觉要倒闭,自学中文,中国创新挡不住
    • AIxplorerAIxplorer
      ·07-10

      Meta下半年将发布至少4款AI智能眼镜产品,第三代Rayban Meta产品外观曝光

      此前有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 $Meta Platforms, Inc.(META)$ 计划将于2026年推出下一代2款Rayban Meta联名智能眼镜,代号分别为两款鸡尾酒的名称,Aperol和Bellini。这两款产品能够识别人脸,并提升Live AI能力和使用场景,支持“数小时”的AI对话(续航有所提升)。Aperol和Bellini与之前媒体披露的代号为Hypernova(Meta Celeste)的智能眼镜是不同的产品线。Aperol和Bellini是下一代主流Ray-Ban Meta眼镜产品线。根据国内知名行业垂直媒体AR圈爆料,这两款产品将会提前到9月,和代号为Hypernova的产品一起正式发布。代号为Belini的产品,正式上市名称为Rayban Meta 3 Optical,和Rayban Meta之前主打墨镜形态不同,Rayban Meta 3 Optical主打的是近视镜架款。图片而代号为Aperol的产品则为Ray-Ban Meta 3,产品形态为飞行员款,依然为墨镜款。图片代号为Hypernova的智能眼镜,正式产品名称为Meta Celeste。根据开发者Luna爆料,该产品为单目全彩显示款,采用的是Lcos+全彩阵列光波导,同时配有肌电手环用于交互,售价将会达到1000-1400美金左右。Image除此之外,Meta和Oakley联名的骑行款AI智能眼镜也将于下半年发布,该产品会基于Oakley Sphaera款设计,摄像头会位于中间位置,或采用接近于运动相机的摄像头配置。图片另外,不清楚Meta Prada联名款是否也会在9月推出,之前接近Meta人士就曾爆料,今年9月Meta发布的新品会有点多。来源:XR Vision
      2,342评论
      举报
      Meta下半年将发布至少4款AI智能眼镜产品,第三代Rayban Meta产品外观曝光
    • AIxplorerAIxplorer
      ·07-07

      聊聊扎克伯格疯狂的天价抢人

      最近在硅谷和国内频繁穿梭,跟很多在硅谷一线厂商的朋友聚会时,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热点八卦”,最近的自然就是 $Meta Platforms, Inc.(META)$ 。上个月在湾区,几个聚会上遇到Meta的朋友,眼神一碰,Meta的哥们第一句就是:你是想问我llama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吧。当时听说Meta的AI部门即将有大的重组。而今天扎克伯格的安排很清楚了。即便是神秘兮兮跟我说会有大动作的哥们,应该也没想到最后变成如此夸张的局面。最近几天,AI圈到处都是扎克伯格洒的钱。周一,扎克伯格发布内部信,公布Meta在AI业务上的重组,成立MSL (“超级智能实验室”)整合公司现有的基础 AI 研究(FAIR)、大语言模型开发以及 AI 产品团队,并组建一个专门研发下一代 AI 模型的新实验室。同时,公布了由Scale AI 创始人亚历山大王领导的MSL最新“招安”的明星研究员名单。与此同时,根据《连线》等媒体的报道,扎克伯格在招募这些人才时,给出了前所未见的天价薪酬包——4年3亿美元,第一年总薪酬就能到手1亿美元。(根据各方信息,不是每个新加入的人都是这个价格。)不久前说自己的员工不可能被高价就挖走的Altman,只能立刻强调,Meta 确实挖走了一些优秀人才,但他们未能挖到顶尖人才,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名单靠后位置选择。但这也侧面证实了他此前说到的,Meta在用高达一亿美元的签字费挖他的员工。所有人一片哗然。其实在亚历山大王正式加入Meta的一刻,扎克伯格的思路已经清晰了,看朋友圈里有Scale AI背后的投资人说,这个deal以光速完成,我们当时vibe editing了一篇文章,取名《一塌糊涂的LlaMa逼出了原汁原味的扎克伯格》,熟悉的move fast, break everything
      2,578评论
      举报
      聊聊扎克伯格疯狂的天价抢人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