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新解

IP属地:未知
    • 商业新解商业新解
      ·08-18 11:50

      顶着亏损赴港上市,万兴科技为何焦急?

      图片 2025年,A股赴港二次上市浪潮涌动,上半年就有近50家A股企业发布公告计划发行H股股票或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近日,被称为"中国版Adobe"的数字创意软件企业——万兴科技 $万兴科技(300624)$ 也宣布了加入这一阵列。这是继MiniMax、智谱等之后的又一国内知名AI公司谋划登陆港股。 然而,与其他多数AI创业公司陷入“技术投入高,收入变现弱”的困境循环一样,盛名之下的万兴科技赴港上市背后,底色并不算得上靓丽——销售费用大增却难换营收大增长,业绩持续亏损,还要持续大量烧钱搞研发与同行内卷,发展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在这种业绩背景下,在AI巨头和AI独角兽遍布的港股市场上市,想要获得比A股更高的估值认可,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通过登陆港股,能再融一笔资金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多一个低成本融资和资本运作的途径,或许才是万兴科技比较在意的目的。 只是,它当下及未来所要面临的发展压力,并不会少多少。 01 亏损赴港上市的背后 公开资料显示,万兴科技成立于2003年,公司从最初的单一VCD刻录软件积累第一桶金,并逐渐成长为全球性数字创意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于2018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目前该公司主要从事视频创意、绘图创意、文档创意、实用工具类软件产品与服务的研发、销售和运营,并打造了万兴喵影、万兴播爆、亿图脑图、亿图图示、SelfyzAI等明星产品,业务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用户超15亿。 其中,视频创意类是公司核心业务板块,旗舰产品万兴喵影(Filmora)是一款面向新生代用户的视频编辑软件,它功能丰富,既包含基础剪辑功能,支持AI自动剪辑、智能配乐、绿幕抠像等创新功能,以及多机位编辑、平面追踪、关键帧路径曲线、主轨磁吸剪辑模式等高阶操作,在市场上有不小的知名度,一度
      197评论
      举报
      顶着亏损赴港上市,万兴科技为何焦急?
    • 商业新解商业新解
      ·06-12

      谷子经济的盛宴,52TOYS也要上市了

      在潮玩行业,泡泡玛特以130亿元年营收与超3300亿港元市值树立标杆; 资本市场上,布鲁可凭借超6000倍超额认购、180%股价涨幅惊艳众人; 卡牌领域中,卡游以百亿营收、44亿元净利润再次叩响港股大门。 三大巨头的辉煌战绩,将中国“谷子经济”(IP衍生品经济)推向前所未有的爆发高点。 2025年6月,立下打造“中国版万代”的北京IP玩具企业52TOYS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以超42亿元的估值强势入局,投身这场资本盛宴的激烈角逐。 01 IP突围之路 1999年,中国玩具市场的正版授权概念尚未普及,消费者对IP衍生品的认知有限。 当时,陈威凭借对市场的敏锐判断,成为国内较早引入万代、麦克法兰等海外品牌的创业者。 在经营游戏店时,他发现手办产品的销售利润显著高于游戏产品,由此注意到年轻消费群体对优质IP衍生品的潜在需求。这一发现促使他深入IP玩具领域。 2015年,陈威与《三国杀》联合创始人黄今共同创立52TOYS,推动公司从品牌代理向自主研发转型。 创业初期,52TOYS通过代理国际品牌积累IP运营经验。 但公司管理层意识到,依赖外部IP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将业务重心转向自有IP开发。 公司陆续推出多个具有市场辨识度的产品系列:“猛兽匣”变形机甲以独特的机械设计在海外市场获得关注;“胖哒幼(PandaRoll)”则凭借萌系熊猫形象受到女性消费者喜爱。 数据显示,2024年“胖哒幼”系列产品销售额占公司总营收的18%,成为重要营收来源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52TOYS构建起包含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的产品矩阵。 在授权IP方面,公司获得“蜡笔小新”“猫和老鼠”等国际知名IP资源,借助这些IP的市场影响力快速打开销售渠道。 2024年,授权IP产品贡献了公司32%的营收。在自有IP开发上,公司保持每年推出至少10个新项目的研发节奏,通过“自有IP+授权IP”双轨并行的运营
      5,239评论
      举报
      谷子经济的盛宴,52TOYS也要上市了
    • 商业新解商业新解
      ·06-09

      反垄断调查未止,超百万幽灵外卖压顶,美团的双重困局

      美团,又双叒叕出事了! 6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文件中又两次提到美团,分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反垄断和守护市场公平竞争两处,并都明确指出要求美团限期完成整改。 图片 (来源: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 然而美团当下所面临的问题似乎还不止于此。 继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美团在内的外卖平台企业后;6月5日又被媒体爆出,仅仅5月一个月,全国已有超70地监管部门向美团发起了行政约谈,其中绝大多数行政约谈均指向“食品安全”主题。 现在又被市监局以反垄断之名点名,对于美团来说绝对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而在这一波暴风雨下,美团接下来如何应对则成了新的问题。 01 “搞垄断”,美团是“无心”还是“有意”? 回顾美团的发展历程,自2010年成立以来,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高效的运营模式,迅速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崭露头角,业务涵盖外卖、酒店预订、旅游等多个板块。在发展过程中,美团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逐渐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但随着规模的扩张,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 早在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就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并于当年10月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退还“二选一”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销售额3%计34.42亿元罚款,同时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全面整改。 “二选一”行为限制了商家的自主选择权,阻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这一行为显然是对市场规则的有意破坏。美团作为行业巨头,对“二选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垄断后果不可能毫不知情。从商业利益角度看,通过“二选一”能巩固自身市场地位,挤压竞争对手空间,这无疑是一种“有意”的垄断策略。 除了“二选一”,美团在其他方面也曾经存在引发争议的行为。例如,平台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价格以及与其
      4,167评论
      举报
      反垄断调查未止,超百万幽灵外卖压顶,美团的双重困局
       
       
       
       

      热议股票